1、单选题 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家族的八代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50名男子成为音乐家,这是遗传决定的。_____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
遗传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不起决定作用。
2、填空题 认识过程中的____在幼儿的认识活动中表现非常突出,特别是表现于幼儿的注意、记忆和想象等心理活动之中。他们往往不能自觉地或专门地去记住一些东西,而是在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记住。
参考答案: 无意性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无意性
3、单选题 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_____。
A: 精细的动作技能与粗放的动作技能
B: 连续性的动作技能与非连续性的技能
C: 开放性动作技能和封闭性动作技能
D: 工具性动作技能和非工具性动作技能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工具性动作技能和非工具性动作技能。
4、单选题 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_____。
A: 公共教育制度
B: 国家教育制度
C: 学校教育制度
D: 地方教育制度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5、填空题 有意识记又叫随意识记,是指事先有____。
参考答案: 预定意志努力
本题解释:
【答案】预定意志努力
6、多选题 教师要确立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指_____。
A: 教育观
B: 人才观
C: 应试升学观
D: 教育质量观
E: 精英教育观
参考答案: ABD
本题解释:
【答案】ABD。解析::教师要确立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最为主要的内容是指教育观、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
7、简答题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教学工作包括五个环节:
(1)备课。它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它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课外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8、简答题 案例一:某小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我们班的××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第一,真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乙教师说:“我班的××和上次一样,又没及格,没办法,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甲教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就是这个理儿。”
试根据所学教育理论分析这段对话。
案例二:张老师正在给初一(2)班上体育课。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要领。但经过几次讲解示范后,还有一半的同学掌握不好。就在张老师又一次给学生示范时,不知谁一声尖叫:“青蛙!”整齐的队伍顿时乱了起来,大多数同学拥上前去围观。张老师一看,只见一个男孩趴在地上正用手戳一只绿绿的大青蛙。青蛙一蹦一跳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这不是班上的调皮鬼李和吗?体育课上他就从来没有老实过。张老师的火气正要发作,但转念一想:“青蛙的跳跃蹬地不是和立定跳远的蹬地动作一样吗?”这时,张老师顺势引导学生:“同学们,谁能说说青蛙的后腿是怎样起跳的?”
同学们睁大眼睛,都在认真地观察。
“青蛙起跳前双腿是弯曲的。”王强第一个兴奋地喊道。
“很好,观察得真仔细。”张老师及时加以鼓励。
“它起跳时后腿非常用力。”另一个同学回答道。
“非常好,大家再仔细观察一下青蛙起跳时是哪部分用力的。”张老师说。
“是前脚掌用力,而且它的身体全部展开了。”
“太好了!立定跳远的起跳和青蛙起跳是一个道理,同学们,起跳时的动作是两脚左右分开,脚跟稍提,屈膝半蹲,上体稍前倾,头稍抬,前后自然摆臂,双脚轻地落地。同学们,想不想模仿青蛙跳跃动作试一试呀?”
“想!”同学们齐答道。
同学们模仿着青蛙跳跃的动作,起劲地练了起来。由于他们领会了要领,很快就掌握了立定跳远的动作技巧。
张老师随后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进行跳远的友谊赛,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越跳越有劲。李和为了给本队争分,动作规范,也跳出了优秀成绩。
结合案例分析该案例所体现的教学原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有遗传、环境、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等,这些因素又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人的发展。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任何发展都是不可能的。但是,遗传素质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在不同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下,它可以向着肯定或否定的方向发展,某一神经活动的特征可以得到发展。
(2)环境可以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人是社会的人,人的发展永远不能离开社会环境。人的成长脱离了社会环境,不仅不能正常发展,就连人的发展的基础也会遭到破坏。
(3)教育特别是环境教育是一种经过有目的的选择提炼的特殊环境,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4)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程度,主要取决于他自身的态度,取决于他在学习和工作中所付出的精力。离开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案例中如果工程师的儿子自己不努力,即使有工程师的基因,没有后天的教育以及环境给予他的条件。也不可能永远考第一。案例中的甲老师就是犯了这样的错误,他认为遗传决定了个人的一切,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案例中父母是小学文化程度的孩子,如果本人在以后的学习中加倍努力,那也有可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因为虽然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但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是人发展的决定因素。案例中的乙老师也是犯了认为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的错误。
总之,甲、乙两位老师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他们一味地认为遗传是决定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
案例二:[参考答案]案例中的张老师采用了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和练习法让学生掌握立定跳远的要领。谈话法也称问答法,张老师通过师生间的问答使学生获取知识;配合讲授和谈话对学生进行示范而使学生在观察中获取知识,这是讲授法和演示法的体现;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有意识地反复完成,通过“友谊赛”,“越跳越有劲”,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这是练习法的运用。
张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了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和巩固性原则。讲授法、演示法体现了直观性的教学原则;谈话法体现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练习法体现了巩固性的教学原则。
张老师面对李和的捣乱以及全体学生围观青蛙的情况,没有发火,而是在意识到“青蛙的跳跃蹬地和立定跳远的蹬地动作一样”的情况下,对学生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充分尊重学生,这正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因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的道德规范,是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反映。
9、单选题 一般而言,教育强制措施主要是采用_____等行政处分,或由司法机关做出裁判。
A: 警告、记过、降级、撤职、开除
B: 警告、严重警告、记过、降级、开除
C: 警告、记过、降级、停薪留职、开除
D: 通报批评、警告、记过、降级、开除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10、判断题 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向依法成立的奖励教师的基金组织捐助资金,正确教师进行奖励。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Y。
11、简答题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的校园暴力事件屡屡发生,学校内学生恃强凌弱、诈骗钱财、挟持他人、从事不法行为等事件更是屡见不鲜。所有这些,令人不寒而栗,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恐慌。请分析学校教育在规范学生行为方面存在的纰漏。
参考答案:
校园暴力是学生的一种极端的违法行为。日趋严重的校园暴力产生的原因,除青春期的学生本身具有暴力倾向外,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失误、不良大众传媒的毒害以及其他社会问题也是主要原因。其中,学校教育的失误集中表现在以下三点: (1)学校指导思想的偏差。学校在升学至上思想的指导下,往往忽略学生的道德教育,将德育的任务交给社会,或把德育作为软任务,大大打了折扣或者完全放弃了应尽的义务。 (2)个别教师素质差。教师缺乏教育技巧和沟通技巧,或其本身品行不良,给学生造成了负面影响。 (3)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薄弱。学校缺乏心理辅导专业人员,很少注意到学生的心理障碍。缺少必要的法制教育,结果导致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不能正确解决学校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12、填空题 在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____控制度最高。
参考答案: 作业教学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
作业教学
13、多选题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相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题:这种家庭作业布置方式,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A: 问题教学观
B: 去问题教学观
C: 探究一发现学习观
D: 认知一建构教学观
参考答案: ACD
本题解释:
【答案】ACD。解析:并不作正面解答体现了问题教学观。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相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是认知—建构教学观。
14、单选题 否定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教育特征是_____
A: 教育的终身化
B: 教育的多元化
C: 教育的民主化
D: 教育的全民化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暂无解析,请参考用户分享笔记
15、简答题 教师德性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力的品质。
16、单选题 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_____。
A: 《大教学论》
B: 《普通教育学》
C: 《论演说家的教育》
D: 《民主主义与教育》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杜威的作品《民主主义与教育》,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17、单选题 举儿童之间绝大多数的社会性交往是在_____中发生的。
A: 游戏情境
B: 语言情境
C: 社会情境
D: 家庭情境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A【解析】幼儿的社会范围小,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幼儿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幼儿心理的发展,主要是在游戏活动中完成的。因此,幼儿的社会性交往大多都是在游戏情境中发生的。故选A。
18、单选题 班主任危机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是_____。
A: 危机防范
B: 危机善后
C: 危机控制
D: 危机预设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此题是对班主任危机处理的考查。班主任危机处理包括危机预设、防范、确认、控制、善后。其中,危机控制是班主任危机处理的关键环节。
19、单选题 有利于幼儿获得完整的生活经验但不利于幼儿掌握完整的知识的课程为_____。
A: 分科课程
B: 核心课程
C: 模拟课程
D: 活动课程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核心课程有利于幼儿获得完整的生活经验,但不利于幼儿掌握系统的知识。核心课程又称生活中心课程或单元课程。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幼儿的学习有一个中心,所有学习活动都围绕着这个中心来进行,这个中心即“核心”。
20、单选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是_____。
A: 提高质量
B: 促进公平
C: 改革创新
D: 育人为本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故该纲要提出我国的基本教育政策应是促进公平,即B。
21、判断题 先行组织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原有的现象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
22、单选题 “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
A: 杜威
B: 夸美纽斯
C: 华生
D: 赫尔巴特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23、简答题 谈谈学习动机与学习需要和诱因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学习动机和引发学习动机的两大因素的关系的理解。考生在答题过程中首先要阐述三者的定义,而后再阐明三者的关系。
【参考答案】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它包含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现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剌激物。就三者的关系而言,学习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但有了学习需要和满足学习需要的手段,并不代表个体会采取行动,只有出现了与学习需要相适应的外部诱因,学习需要才会转变为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行为往往取决于学生的需要与诱因的相互作用。没有一定的学习需要,学生就不会通过学习活动去追求一定的学习目标;反过来,没有学习行为的目标或诱因,学生也就不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需要。当学生达到了某种学习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后,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会有所降低。
24、单选题 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_____。
A: 奥尔波特
B: 卡特尔
C: 荣格
D: 斯普兰格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卡特尔认为,人格的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故选B。
25、单选题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名言有关的教师劳动特点是_____。
A: 复杂性
B: 间接性
C: 示范性
D: 创造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故选C。
26、简答题 简述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1)遗传;(2)环境;(3)教育;(4)主观能动性。
27、多选题 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下列哪些人物的思想属于内发论?_____
A: 孟子
B: 弗洛伊德
C: 洛克
D: 格塞尔
参考答案: AB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B,D。参考解析: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心。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这些都是内发论的思想。洛克提出的“白板说”是外铄论的思想。
28、填空题 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第一要素是____。
参考答案: 敬业
本题解释:
【答案】敬业
29、单选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经验主义课程论强调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B: 存在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最终要由学生的需要来决定
C: 美国学者多尔把他设想的后现代课程标准概括为“4R”
D: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主要有要素主义和永恒主义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暂无解析,请参考用户分享笔记
30、多选题 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_____。
A: 动作学习
B: 知识学习
C: 技能学习
D: 经验学习
E: 行为规范学习
参考答案: BCE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C,E。参考解析:
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行为规范学习。故选BCE。
31、单选题 教育目的要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是_____。
A: 教育的方向
B: 教育为谁服务
C: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D: 教育怎样培养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32、单选题 教师是_____。
A: 教育过程的主体
B: 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C: 教育过程学的主体
D: 教育内容的主体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答案】B。解析:教育过程涉及两个主体:即教师和学生。教师是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学生是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33、单选题 认知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
A: 桑代克
B: 罗耶
C: 沃尔夫
D: 斯皮罗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在人类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上,罗耶提出了认知迁移理论。
34、单选题 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_____。
A: 教育政策
B: 教育价值取向
C: 教育模式
D: 教育方法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素质教育本质不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模式,而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素质教育把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民族素质作为教育根本目的,在本质上是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变革。故本题选B。
35、简答题 记忆的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记忆的品质包括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准确性。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36、单选题 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的是_____。
A: 动机水平适中
B: 动机水平较低
C: 动机水平很高
D: 动机水平很低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动机更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37、简答题 请说出3点怎样教给孩子自救和求救的方法。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1)可以通过班级比赛的方式让孩子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一旦走失时,可以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
(2)可利用图书、音像等资料对幼儿进行逃生和求救方面的教育,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119、110、120等求救电话。
(3)运用游戏方式模拟练习。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
38、简答题 微格教学
参考答案:
【答案】微格教学,也称微型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一般将这种教学过稈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
39、单选题 规则由概念组成,它反应了概念之间的关系,规则学习以掌握相应的概念为基础,其实质是学生能在体现规则变化的情境中适当应用规则。这种规则就是加涅学习结果分类中的_____。
A: 言语信息
B: 智慧柄息
C: 动作信息
D: 认知信息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掌握。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加涅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1)言语信息。表现为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是学习“是什么”的问题,即掌握以言语信息的形式传递的内容。(2)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它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够处理外部的信息。主要是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情的能力,是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3)认知策略。表现为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能力。它是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使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4)动作技能。指通过练习获得的、按一定规则协调自身肌肉运动的能力,表现为平稳而流杨、精确而适时的动作操作能力。该技能是在不断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5)态度。指通过学习获得的影响个人所采取行动倾向的内部状态,表现为影响着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个体采取何种动作是受到态度影响的。
40、填空题 教师要将外在的____转化为学生内在的____。
参考答案: 德育要求 品德发展的需要
本题解释:
【答案】德育要求;品德发展的需要
41、多选题 人的本质特点在于_____的统一。
A: 自然性与社会性
B: 交往性和道德性
C: 受动性与能动性
D: 选择性与创造性
参考答案: AC
本题解释:
【答案】AC。解析:人的本质特点在于自然性与社会性,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
42、单选题 “聚精会神”、“仔细”主要描绘的是注意的什么特点?_____
A: 指向性
B: 集中性
C: 清晰性
D: 鲜明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B【解析】集中性指同一时间内各种有关心理活动聚集在其所选择的基础上,“聚精会神”、“仔细”是对这一特征的描述。故选B。
43、单选题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不包括_____。
A: 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B: 是班集体的设计者
C: 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D: 是班级制度的贯彻者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包括:班集体的设计者,班级组织的领导者.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班主任是班级制度的制定者.而非贯彻者。
44、判断题 条件反射既是心理现象又是生理现象。_____
参考答 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条件反射就其生理机制来说,是神经系统活动的过程,是生理现象;就其揭露条件刺激的信号意义来说,是心理现象。所以说“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又是心理现象”。
45、填空题 1922年颁布的学制是____。
参考答案: 壬戌学制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答案】壬戌学制
46、单选题 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_____。
A: 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社会中心
B: 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 教师中心、实践中心、课堂中心
D: 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过程“三中心”的了解。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德国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过程的三个中心,即“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赫尔巴特注重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与赫尔巴特教学思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杜威教学过程的新三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和经验中心。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需要和经验出发组织教学。
47、多选题 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将课堂纪律分为()。
A: 教师促成的纪律
B: 集体促成的纪律
C: 任务促成的纪律
D: 自我促成的纪律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答案】ABCD。解析: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将课堂纪律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自我促成的纪律四种类型。
48、单选题 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_____。
A: 强化
B: 惩罚
C: 逃避条件作用
D: 消退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49、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初三学生王某平时特别贪玩,经常瞒着父母逃学,学习成绩很差。班主任薛老师采用了罚站、罚抄作业等措施均无效果,最后建议学校开除王某,理由是王某的成绩可能会影响学校中考的升学率。学校采纳了班主任的建议,将王某开除学籍。
(1)该案例涉及的法律关系主体有哪些?
(2)运用相关法律分析本案例。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该案例涉及的法律主体有学生王某、班主任薛老师、学校和王某父母。
(2)第一,薛老师采用罚站、罚抄作业等措施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第二,学校采纳薛老师的建议开除初三学生王某的学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不得开除。
50、单选题 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使教师能够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的评定是_____。
A: 诊断性评定
B: 形成性评定
C: 终结性评定
D: 发展性评定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B[解析]形成性评定一般以教学目标为参照,只关心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不评定学生名次,为教师提供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