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习的基本理论》考点特训最新版(二)
2019-07-07 04:14: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在求知过程中组织属于自己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_____
A: 接受学习
B: 发现学习
C: 机械学习
D: 动作技能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发现学习是“以培养探究性思维方法为目标,利用基本教材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发现步骤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必须由学生自我发现”。



2、简答题  新生人学了,一年级的同学兴高采烈地学习写字,同学们的积极性极高,可那支小小的铅笔一点都不听使唤,好不容易才歪歪扭扭地写了几个字,可练了一段时间,进步也不明显,有些同学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觉得自己是写不好字了。
请结合桑代克的有关学习理论对案例进行分析,并说明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桑代克学习理论中三大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全面论述桑代克的学习理论,着重对三大定律进行解释。其次要结合幼儿学习写字的行为,运用三大定律进行分析。再次提出自己的教学建议。
【参考答案】桑代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也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之一。他运用“俄猫开箱”实验提出了学习的联结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无需观念作为媒介。学习的过程是通过尝试错误的渐进过程实现的。同时他提出了学习要遵循的三大定律:(1)准备律,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且给予活动,他们就会感到满足,有准备但是没有活动就会感到烦恼,同时学生没有准备但给予活动也会让他们产生不悦。(2)练习律,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间的联结。即刺激与反应间受到的练习和使用越多,这种联结就会变得越强。但后来他发现,没有奖励的练习是无效的,联结只有通过奖励的练习才会增强。(3)效果律,即一个动作跟随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境中重复这个动作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跟随这个动作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也就是说,一个人行为的后果对他们未来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
本案例中的学生在学习写字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准备律和效果律。刚入学的他们在心理上已经
准备好要学习写字,所以刚开始写字的心情是“兴高采烈”的。但是由于肢体的不灵活性导致他们不能很好地完成写字的动作,当看到“歪歪扭扭”的字时,给他们呈现的是一个不能让他们满意的结果,所以当这个结果在短时间内没有变化时,他们会认为这是一个稳定的结果,于是就会不想再写字了。这正符合了效果律中面对不满意的结果所出现的情形。
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到学生的期望与他们本身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及时地对学生积极写字的行为进行鼓励,让学生的写字行为得到一个让他们满意的外部奖励,从而维持他们对写字的兴趣。同时交给他们一些写字、握笔的技巧,呈现一些结构比较简单的字,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



3、单选题  根据奥苏贝尔的观点,掌握同类事物共同的关键特征的学习属于_____
A: 代表学习
B: 机械学习
C: 命题学习
D: 概念学习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概念学习的涵义的考查。



4、多选题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包括_____
A: 操作性行为
B: 条件刺激
C: 获得与消退
D: 刺激泛化与分化

参考答案: CD

本题解释:
【答案】CD。解析: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有: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



5、单选题  学生通过学习后,能说出“诚信”的含义。根据加涅的学习分类,这种水平学习主要属于_____。
A: 言语信息学习
B: 智慧技能学习
C: 认知策略学习
D: 态度学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加涅五大学习结果分类的区分掌握。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加浬根据学习结果的层次高低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它们分别是:(1)言语信息的学习: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2)智慧技能的学习: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用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按学习水平及其所包含的心理运算的不同复杂速度依次分为:辨别一概念一规则一高级规则(解决问题)等智慧技能。(3)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4)运动技能的学习又称动作技能,如写字技能、体操技能等。(5)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本题中学生能够说出“诚信”的定义,其实是解决了一个“诚信是什么”的问题,因此是言语信息的学习。



6、判断题  婴儿逐渐学会说话是学习的结果。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学习的定义和实质的理解。
【参考答案】正确
【名师点睛】学习的定义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一个常考点。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对它的定义进行背诵,并在抓住关键词的基础上进行理解。学习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说话是婴儿不断练习引起的持久的行为变化,如果没有说话的环境,没有长期的练习,婴儿就无法学会说话。如“狼孩”,虽然也是人类,但是没有接触过人类语言的环境,就不会说话。考生在面对判断某项活动是否属于学习时,只要抓住它是否是生来就会的,像吃奶、膝跳反射等行为都不是学习;反之则都可看做是学习。



7、单选题  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一个特例,那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这种同化模式属于_____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组合学习
D: 推理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把正方形的特征归属于已知长方形的特征当中,这显然是一种下位学习。



8、单选题  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_____的学习。
A: 言语信息
B: 智慧技能
C: 动作技能
D: 态度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小明上幼儿园后,习得了一种对人反应的新倾向,属于加涅所讲的态度学习。



9、单选题  司机见到红灯就会停车,见到“减速慢行”的标志,就会慢行。这属于_____。
A: 操作性行为
B: 无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巴普洛夫条件反射两大分类的辨析。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尽管巴普洛夫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是教育心理学中比较偏的知识点,基本上很少涉及到。但是对于它们的深刻理解有助于考生掌握“学习”这一重要考点。即所有能归入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反应的都属于“学习”现象。
巴普洛夫认为,大脑皮质最基本的活动是信号活动,从本质上可将条件刺激区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的具体的刺激,如声、光、电、味等刺激,称为第一信号;另一类是现实的抽象刺激,即语言文字,称为第二信号。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一信号系统,是动物和人共有的。对第二信号发生反应的皮质机能系统,叫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对语言刺激、抽象信号等能形成条件反射,如“谈虎色变”,人并没有见到具体的虎的形象,但是一个“虎”字就使人脑联想到具体的虎,引起恐惧的心理反应。这对动物来说一般是不具备的。正如本题中,对“红灯”这种信号,或 者对“减速慢行”这种文字的反应,都是对第二信号系统的反应。因此答案选D。



10、单选题  下列属于回避条件作用的是_____。
A: 敲击膝盖产生膝跳反射
B: 碰到烫的东西,赶紧缩回手来
C: 在屋内感觉人声嘈杂时暂时离去
D: 害怕见生人不敢上街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回避条件作用和逃避条件作用均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中负强化条件作用类型,而AB项均属于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人的本能反应,不需要学习,属于无条件反射,据此可排除AB项。C项“人声嘈杂”已经出现,主体逃避,属于逃避条件作用。而D项中为主体“预示”,说明“生人”这一厌恶刺激还未出现,属回避条件作用。故选D。



11、单选题  行为塑造和行为矫正的原理和依据是_____
A: 经典条件作用
B: 操作性条件作用
C: 精神分析理论
D: 认知理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12、判断题  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对立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是对事物差异的反应。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解析: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13、多选题  下列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是_____。
A: 触景生情
B: 谈虎色变
C: 打草惊蛇
D: 闻过则喜

参考答案: BD

本题解释:
【答案】BD。



14、单选题  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介绍的一些引导性的材料是_____
A: 概念
B: 认知结构
C: 学习定势
D: 先行组织者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奥苏贝尔学习理论在教学中具体应用的技术--先行组织者策略: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也就是,通过呈现“组织者”,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被称为先行组织者。



15、简答题  【简答4】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
(1)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16、单选题  有很多留学生刚来中国学习汉语,会把“银行”错认为“很行”,这其中体现的心理学现象是_____。
A: 刺激的分化
B: 刺激的泛化
C: 条件反射
D: 记忆术策略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单独呈现条件刺激能引起的反射则叫作条件反射。记忆术策略是学习策略中精细加工策略的一种,用来提高记忆效果。本题中,“银”与“很”是相似的刺激,留学生把“银”与“很”都认作“很”,是一种刺激的泛化现象,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7、多选题  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主要有_____。
A: 由反复经验引起
B: 以语言为中介
C: 积极主动性
D: 掌握社会经验
E: 后天习得性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类学习特殊性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答案】BCD
【名师点睛】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存在着本质的区别:(1)人类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类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实践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类的学习是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



18、多选题  学习的本质属性是_____
A: 变化是持久的
B: 变化是外显的行为或是内部的心理结构
C: 变化是经验引起的而非生理成熟、药物或疲劳
D: 学习是经验的获得过程
E: 具有先天遗传性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答案】ABCD。



19、多选题  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现象的有_____。
A: 见贤思齐
B: 望梅止渴
C: 蜘蛛结网
D: 谈虎色变

参考答案: A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学习的定义和实质的理解。
【参考答案】AD
【名师点睛】学习是指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要理解学习的实质,需要掌握三点:一是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才能作出学习已经发生的推论。二是这种变化必须是相对持久的,由适应、疲劳等引起的变化不能叫学习。三是主体的变化是由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是后天习得的,排除由成熟和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本题中,见贤思齐、谈虎色变都是在学习了“贤”、“虎”的特点后产生的反应,因此都是学习现象。望梅止渴是条件反射,蜘蛛织网是本能活动。



20、单选题  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验得出了物理学中的定律,这样的学习过程属于_____。
A: 接受学习
B: 意义学习
C: 发现学习
D: 掌握学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考查发现学习的含义。



21、多选题  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包括_____。
A: 注意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教学
B: 注重在实际情景中进行教学
C: 注重协作学习
D: 注重提供充分资源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
【答案】BCD。解析: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基本观点包括注重在实际情景中进行教学、注重协作学习、、注重提供充分资源



22、简答题  【论述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参考答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建构主义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利用建构主义的观点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考生在答题的过程中不能只简单地答出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观点,还应该体现出它们在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理解环境和赋予信息以特殊意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学生观上他们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1)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小到日常的衣食住行,大到对世界、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他们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即使有的知识他们没有接触过,他们也会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试图理解和解释这一问题,而且这种理解和解释不是胡乱猜测的,而是他们从自己的知识经验背景中作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知识经验,不能另起炉灶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2)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半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变灌输知识为启发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的思考和探讨,发展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回答各不相同,对问题的理解也因人而异,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发展自己对问题的见解,同时也要认真听取其他同学对问题的理解,在合作式学习中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3、单选题  “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_____。
A: 斯金纳
B: 布鲁纳
C: 奥苏贝尔
D: 桑代克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贝尔。



24、简答题  【简答1】简述正强化、负强化、惩罚三者之间的区别?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
(1)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目的都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但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
(2)正强化与惩罚都是通过呈现刺激来达到目的,但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惩罚呈现厌恶刺激;正强化的目的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惩罚则是降低反应发生概率。
(3)负强化与惩罚都有可能涉及厌恶刺激,但负强化是撤销厌恶刺激,惩罚则是呈现厌恶刺激;负强化的目的是提高行为发生概率,惩罚则是降低行为发生概率。 
【分析】
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中,正强化、负强化和惩罚三者之间的区别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也是考生经常混淆的难点部分。为此,本题要求考生对这三个概念进行两两比较,以考查考生对它们之间关系的理解情况。一正强化与负强化的目的都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但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愉快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而负强化则是通过撤销厌恶刺激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的。正强化与惩罚都是通过呈现刺激来达到目的,但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惩罚呈现厌恶刺激;正强化的目的是提高反应发生概率,惩罚则是降低反应发生概率。负强化与惩罚都有可能涉及厌恶刺激,但负强化是撤销厌恶刺激,惩罚则是呈现厌恶刺激;负强化的目的是提高行为发生概率,惩罚则是降低行为发生概率。



25、单选题  下列观点错误的是_____。
A: 过多的奖励会使学生产生对奖励的依赖心理
B: 不必要的奖励会消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C: 不恰当的惩罚会降低学生的内在惩罚机制
D: 惩罚会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对立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惩罚不一定会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也不一定导致师生关系的对立。



26、单选题  _____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 斯金纳
B: 布鲁纳
C: 苛勒
D: 加涅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布鲁纳十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答案选B。



27、单选题  美国行为主义家斯金纳的条件反射理论提出的教学法是_____。
A: 强化教学法
B: 程序教学法
C: 讲授式教学
D: 支架式教学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考查程序教学法的含义。



28、单选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_____。
A: 获得知识
B: 习得学习方法
C: 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D: 建立知识系统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布鲁纳的结构主义学习观。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29、单选题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_____。
A: 能力
B: 技能
C: 兴趣
D: 刺激——反应联结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桑代克提出学习不是建立观念之间的联结,而是建立刺激·反应(S一R)联结,即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与某种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其中不需要观念或思维的参与。因此,答案选D。



30、单选题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_。
A: 巴甫洛夫
B: 维果斯基
C: 赞可夫
D: 斯金纳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狗进食的摇铃实验)。



31、单选题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事前有一种准备状态时,实现则感到满意,否则感到烦恼;反之,当此联结不准备实现时,实现则感到烦恼,这种规律叫_____。
A: 效果律
B: 练习律
C: 准备律
D: 应用律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桑代克尝试一错误学习理论基本规律的定义及其理解。对三大定律进行区分是很重要的,这是联结学习理论中常考的一个知识点。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本题题干是准备律的定义和表现。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学习理论共提出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本题中D项不属于三大定律,故可以直接排除。而效果律是指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其他条件相等,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作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时,联结就会增强,得到烦恼的结果时,联结就会削弱。练习律是在试误学习过程中,任何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一经练习运用,其联结的力量逐渐增大,如果不运用,则联结的力量会逐渐减小。因此本题选C。



32、单选题  学习者通过观察其他人实施这种行为后所得到的结果来决定自己的行为指向,这是一种_____。
A: 替代强化
B: 直接强化
C: 自我强化
D: 负强化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替代强化指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



33、判断题  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短暂的。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解析:狭义的学习指人类或学生的学习,是个体在环境中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并最终能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持久变化的过程。



34、单选题  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_
A: 奥苏泊尔
B: 布鲁纳
C: 加涅
D: 桑代克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也被称为发现学习论。他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索,从事物和现象的变化中去发现原理



35、判断题  小刚看到别的同学努力学习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因此在心里也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这是一个自我强化的过程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误。解析:自我强化是对自己表现出的符合或超出标准的行为所作的自我奖励。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属于替代强化的过程。



36、单选题  桑代克从1896年开始,先后用迷津和迷笼研究动物的学习活动,这一理论属于_____
A: 刺激—反应理论
B: 认知—发现理论
C: 社会学习理论
D: 顿悟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37、单选题  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_____
A: 准备律
B: 练习律
C: 动机律
D: 效果律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效果律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



38、单选题  小明原来看见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后一个月,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学习的是_____
A: 语言信息
B: 智慧技能
C: 动作技能
D: 态度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加涅的态度学习是指对人、事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包括对家庭、社会关系的认识,对某种活动产生的情感等。



39、单选题  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_____
A: 不同的学习结果
B: 学习层次的高低
C: 学习情境的简繁
D: 学习水平的优劣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加涅依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



40、单选题  关注学习者如何应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与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_____。
A: 认知发现理论
B: 认知同化理论
C: 认知建构理论
D: 顿悟学习理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几种基本的认知学习理论的辨别和理解。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认知发现理论,即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它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而非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学习者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是由奥苏贝尔提出的,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同时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就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包含着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关系。认知建构学习理论是对一系列学习理论的总称,它的基本观点是:在知识观上,他们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在学习观上,他们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和主动建构5在学生观上,他们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教学观上提倡采用情境式教学和合作学习。顿悟学习理论是认知理论中比较早期的理论。它认为,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并不是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格式塔;从学习的过程来看,学习是头脑中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不是一种盲目的尝试,而是对情境的突然顿悟的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知题千中强调学习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的学习理论是认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41、填空题  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看,考试过程相当于对信息的____。

参考答案: 反馈阶段



42、判断题  机械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解析: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43、填空题  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____、道德品质及行为规范的学习。

参考答案: 技能的学习



44、单选题  罗杰斯所提倡的教学目标观指出_____
A: 重视学生学习行为的训练
B: 促进学生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C: 培养情感和认知双方面发展的“全人”
D: 促进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罗杰斯主张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应培养“完整的人”,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力,能适应时代变化的人。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目标上发生了变化,如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不但有知识,而且还有良好的人文修养,这在价值取向层面上,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置于课程目标的核心位置,打破了传统的课程目标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局面。



45、判断题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以,任意选择一个,无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家庭决定论的观点。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46、多选题  程序教学的基本原则:_____
A: 小步子原则
B: 自定步调原则
C: 积极反应原则
D: 及时反馈原则
E: 低错误率原则

参考答案: ABCDE

本题解释:
【答案】ABCDE。解析:正确答案:
(1)小步子逻辑序列。
(2)要求学生做出积极反应。
(3)及时反馈。
(4)学生自定步调。 
(5)低的错误率。



47、单选题  小林总是上学迟到,为此老师取消小林一次春游特权,以后他很少迟到。这是运用了_____行为原理。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呈现性惩罚
D: 取消性惩罚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48、多选题  下列对联结学习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 中介因素(如动机、经验)也会影响个体的行为
B: 学习是由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发生的
C: 强化可以改变行为的结果
D: 学习的结果受强化物的影响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基本观点的掌握。
【参考答案】BCD
【名师点睛】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这里强调的是“直接”的联结,所以从理论角度来讲,这种联结是不受任何中介因素影响的。因此A项错误。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强化过程中,不同时程、不同比例的强化都会对学习的强度、稳定性和持久性等造成影响。同时,不同的强化物其强化效果也是不同的,产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同。因此本题选BCD。



49、单选题  巴甫洛夫认为,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系统是_____
A: 第一信号系统
B: 第二信号系统
C: 经典条件反射系统
D: 操作条件反射系统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这是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系统。



50、单选题  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_____
A: 并列结合学习
B: 下位学习
C: 上位学习
D: 强化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将萝卜、白菜的概念归属于原有的“蔬菜”概念当中,使之相互联系,这显然是属于下位学习。



Tags:教师招聘考试 学习的基本理论 题库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