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_____。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解析】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填空题 ____、____、____既是本次课程结构调整的三条基本原则,又是新课程结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均衡性 综合性 选择性
3、多选题 关于综合课程,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_____。
A: 是由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知识渗透、融合而成的课程
B: 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
C: 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D: 它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E: 可以取代学科课程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BCD【解析】综合课程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是由各门课程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
4、多选题 下面关于新课程标准正确的是_____。
A: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B: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C: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D: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E: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参考答案: ABCDE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BCDE【解析】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5、单选题 被称为“现代课程之父”的教育家是_____。
A: 杜威
B: 斯塔弗尔比姆
C: 泰勒
D: 裴斯泰洛奇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解析: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被誉为“现代课程之父”
6、多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观?_____
A: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 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C: 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
D: 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
参考答案: AC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新课改教学观的理解与分析。
【参考答案】ACD
【名师点睛】新课改的教学观倡导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教学更关注人而不是结果。这样的教学观摈弃了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授课模式,强调师生互动,知识创生、以生为本,A、C、D三项反映的是传统的授课模式,不能体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B项中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反映了新课改教学观的要求。
7、单选题 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_____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
A: 洛克
B: 斯宾塞
C: 卢梭
D: 尼尔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略。
8、单选题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_____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9、单选题 _____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A: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B: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D: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至此,我国的课程管理体制在逐步完善和成熟起来。
10、单选题 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_____。
A: 基础型课程
B: 拓展型课程
C: 研究型课程
D: 发展型课程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拓展型课程注重拓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迀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
11、单选题 师生关系、校风、学风属于_____
A: 拓展型课程
B: 隐性课程
C: 学生中心课程
D: 实践性课程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师生关系、校风、学风等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属于隐性课程。
12、简答题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共享性原则;(2)经济性原则;(3)实效性原则;(4)因地制宜原则。
13、简答题 校园环境:隐性课程的释放
在现代学校发展中,蕴涵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它极富魅力,力量强大,这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和精神氛围来熏陶和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
学校环境是一个充满意义的特殊地域。其中所包含的隐性课程因素是丰富的,储藏着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政治的、思想的、历史的、道德的、美学的无所不包。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观都在诉说着自己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信息以及它所寄托的群体审美情感。
学校的教学建筑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它的外观装饰是以和谐的色彩、别致的护栏、拱形的楼顶、显眼的立柱等组成,它给人一种凝重而不失活泼、华美而不失庄重的富有时代感的“静态美”;内部空间布局紧凑而不失宽敞,相连而不失完整,给人一种“动态美”。这种“外静内动”的审美感觉体现了我们民族外表文静、内心半富的心理特征和审美理想。环境的审美教育功能借助建筑的造型和建筑的空间布局来达到。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校园环境建设是一种物质文化的建设。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会让学生淡化或摆脱课业的种种压抑,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某种程度的张扬,心理得到一定的舒缓。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审美情感文化,会渗透到活动的多个方面,把教育中的某种抽象的、理性的、伦理的观念,通过审美化的表现,融合于直观的物质栽体之中。
试结合所学教育学知识分析上述案例。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①观念性隐性课程;②物质性隐性课程;③制度性隐性课程;④心理性隐性课程。案例中的教学建筑、校园环境等都是隐性课程的表现形式。
(2)隐性课程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诱因,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生主体成长发展的重要精神食粮。因此,学校要重视隐性课程教育。
14、单选题 课程资源存在不同的类型。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区分,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_____
A: 显性课程资源和隐性课程资源
B: 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C: 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D: 可预设课程资源和不可预设课程资源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按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区分,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15、单选题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_____
A: 实践型课程
B: 研究型课程
C: 拓展型课程
D: 知识型课程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略。
16、简答题 试述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学生中心课程理论也称儿童中心课程理论,具有实用性、综合性、实践性等特点,是以儿童的现实生活特别是活动为中心来编制课程的理论,因此,这种课程理论又称活动课程理论。活动课程理论的主要倡导者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
(2)这一课程理论的基本主张:①经验论;②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论;③主动作业论;④课程组织的心理顺序论。
(3)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的优点:①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在课程设计与安排上满足了儿童的兴趣,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②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去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同时,学生中心课程理论本身也具有一些局限性:过分夸大儿童个人经验的重要性,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与顺序,从而使课程设置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因此不能保证课程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只能使学生获得一些零碎片段的知识,不能掌握系统的文化知识,降低了学生的知识水平,教育质量很难保证。因此,表面上看它旨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实质上却限制了学生主体的发展,另外,以儿童为中心,容易轻视教育的社会任务。
17、判断题 校本课程是符合校情而开设的活动课程。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正确【解析】校本课程活动探索符合学校特色的新路子,在课程内容设置、学习活动方式改变、评价标准多元上自主探究、不断创新。在管理方式上采取由校长室→教导处的管理网络,最大限度发挥人力、物力资源优势,为学校文化的塑造、特色的形成、品牌的打造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学生兴趣的培养、技能特长的锤炼不断努力,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而积极探索。
18、填空题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____及其进程和安排。
参考答案: 学科综合
19、单选题 地方课程的制定主体是_____
A: 学校
B: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C: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D: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经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开发设计的课程。
20、多选题 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包括_____。
A: 言语智力
B: 空间智力
C: 数理逻辑智力
D: 音乐智力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的理解。
【参考答案】ABCD
【名师点睛】加德纳的多元智力包括言语智力、数理——逻辑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和存在智力。他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可以划分为以上九个领域,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智力,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发展潜能,这是新课改学生观和评价方式改革的理论基础。选项中所涉及的言语智力、空间智力、数理逻辑智力、音乐智力都是多元智力理论所涵盖的。
21、判断题 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审定制”改为“国定制”。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误【解析】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审定制”。
22、单选题 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强制性表现在_____
A: 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
B: 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C: 适用范围比较广
D: 充分保证学生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具体保障,其制定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也就是说,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计划,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因此,它具有强制性。
23、判断题 校本课程的根本价值在于创建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校本课程的掌握。
【参考答案】错误
【名师点睛】校本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於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我国的校本课程是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各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使课程设置达到合理的有效途径。其价值体现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合作精神、研究能力、课程理论素养)、凸显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4、多选题 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_____。
A: 均衡性
B: 综合性
C: 选择性
D: 平均性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新课程结构的理解。
【参考答案】ABC
【名师点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要求课程设置必须“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课程结构的综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的,主要体现在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的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它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地方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显著的特色适应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三者是新课程结构的三条基本的、区别于现行课程结构的原则。
25、单选题 在我国当前课程管理的改革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其中新增的课程管理是_____
A: 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B: 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C: 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
D: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长期以来,国家课程在我国的课程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针对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新课改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6、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情感与态度目标”是不可以预设的
B: 情感、态度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渗透”“融合”的关系
C: 某中学开设了线条画、垂钓技术等课程供学生自愿选择,这是地方课程
D: 课程资源是物化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略。
27、单选题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的著者是_____
A: 斯腾豪斯
B: 博比特
C: 泰勒
D: 巴格莱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他于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
28、单选题 “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体现的课程理念是_____。
A: 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 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 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新课改三维教学目标的理解。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强调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与情感体验。
29、填空题 课程的横向结构又称____,讨论的是在一定的课程结构内部,各门各类课程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 课程范围
30、单选题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_____。
A: 以学生发展为本
B: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C: 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D: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掌握。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既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也是核心理念。
31、多选题 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有_____。
A: 社会
B: 知识
C: 教材
D: 儿童
参考答案: AB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BD【解析】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32、单选题 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_____。
A: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 国家、省、县三级课程管理
C: 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
D: 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三级课程管理的掌握。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本次课改按照课程的制定者不同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33、单选题 首次提出“隐性课程”概念的学者是_____
A: 杰克逊
B: 泰勒
C: 杜威
D: 博比特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隐性课程”一词是由杰克逊在1968年出版的《班级生活》一书中首先提出的。
34、简答题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人,教师要走出封闭、狭隘和垄断的阴影,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塑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参考答案:
【出题思路】考查教师职业化的角色认知问题。
【参考答案】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首先,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教师要在短短的几年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而且也没有这个必要,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了。其次,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经动摇。(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一方面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从过去作为“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的做法,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包括国家层次、地方层次、学校层次、课堂层次和学生层次,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课堂实施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乡土化、校本化的课程的能力,教师要培养自己课程开发的能力;教师还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渐渐地不再只先社区中的一座“象牙塔”,与社区生活毫无联系,而是越来越广泛地同社区发生各种各样的内在联系。教师的角色必须从仅仅是专业型教师、学校型教师,拓展为社区型教师。教师角色是开放型的,教师要特别注重利用社区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意义。
35、单选题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或内容,它规定学校_____
A: “怎么教”
B: “开哪此谡”
C: “教什么”
D: “怎么培养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而课程是人才培养蓝图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基础,它规定了学校“教什么”和“学什么”这样一个基本问题。
36、单选题 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将课程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结合,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这种课程观是将课程作为_____来理解的。
A: 知识
B: 活动
C: 经验
D: 生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当课程被认为是经验时,一般特点在于: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
37、单选题 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_____。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解析】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8、单选题 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依据是_____。
A: 课程任务
B: 课程设置的要求
C: 课程的制定者
D: 课程内容的属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三级课程的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课程的制定者是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依据。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审定的;地方课程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和教育科研机构编订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的前提下编订的。
39、单选题 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_____。
A: 目录
B: 课文
C: 练习
D: 实验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解析】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40、单选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_____
A: 人本主义理论
B: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C: 探究教学理论
D: 多元智能理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新课改理论基础的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新课改的理论基础有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41、多选题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_____。
A: 评价的重点是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
B: 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
C: 应着重关注课程计划满足目标的程度
D: 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
E: 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参考答案: BDE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DE解析:目的游离评价模式主张评价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评价的重点放在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
42、简答题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上初中时,接受理解数学知识比较慢,以致数学考试常常不及格。老师认为他已经无可救药,一次在班上公然宣称,假如你们当中将来会有一个同学没出息,那么这个人必定是华罗庚。结果华罗庚通过自己的勤奋自学,刻苦钻研,奋力拼搏,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数学大师。
诗人臧克家,1930年参加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时,数学得零分,作文也只写了三句杂感:“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成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这独具异彩的“杂感”,短小精悍却极富哲思,立即打动了主考官闻一多,闻一多再三拍案叫绝。结果,虽然臧克家数学考试吃了“零蛋”,还是被青岛大学文学院破格录取了。最终,成为了一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
结合上述案例,谈谈教师应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1)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作。
43、单选题 活动课程又称_____
A: “经验课程”“综合课程”“生活课程”
B: “经验课程”“综合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C: “综合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D: “经验课程”“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是指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即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活动课程也可称为生活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44、简答题 某学校地理教研组教师对本校地理课课程资源进行了评价,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而且全校地球仪只有六个,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较大,课程资源缺乏,课程开发困难较大。
问题:请联系我国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并运用有关学校教学资源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理论对这一案例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出题思路】本题涉及课程开发的应对问题。
【参考答案】(1)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统称为课程资源,它既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无形的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对于课程资源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课程资源的丰富性。二是课程资源的适合性。三是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四是课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性。
(2)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传统教科书相比,课程资源是丰富的、大量的、具有开放性的,它以其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和学生能够亲自参与等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在愉悦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这是传统教科书所无法代替的。
(3)该校教师认为地理教具只有挂图和地球仪两类,对课程资源认识不够全面,有教育意义的自然和社会资源未纳入教育资源范畴,其教育的功能和意义没有被充分地认识和利用。
(4)教师不仅应当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提高利用率,还要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
45、单选题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_____。
A: 知识,智力,能力
B: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 知识,智力,情感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解析: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价值观。
46、单选题 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_____
A: 教育方针
B: 教材
C: 课程标准
D: 课程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略。
47、单选题 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_____,它是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
A: 课程实施
B: 课程计划
C: 课程结构
D: 课程标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课程结构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组织方式。它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
48、判断题 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的结果和学生的收获。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误【解析】研究性学习关注的是研究过程和学生的体验。
49、填空题 教材以及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师生经历、生活经验等资源统称为____。
参考答案: 课程资源
50、单选题 新课程将课程目标分为_____三个维度。
A: 知识、技能和方法
B: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 .知识、技能和情感
D: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