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有:针对性原则;____;全面性原则。
2、单选题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_____。
A: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 社会性动机
C: 间接性动机
D: 志向性动机
3、单选题 教学从本质上讲,是_____
A: 一种主体活动
B: 一种实践活动
C: 一种认识活动
D: 一种文化活动
4、单选题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反映的是_____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A: 社会文化
B: 家庭环境
C: 自然物理因素
D: 早期童年经验
5、单选题 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问题的知识称为_____。
A: 感性知识
B: 理性知识
C: 陈述性知识
D: 程序性知识
6、单选题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_____。
A: 学习方法
B: 学习定势
C: 学习时间
D: 学习内容
7、单选题 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_____。
A: 兴趣
B: 认知内驱力
C: 求知欲
D: 成功感
8、简答题 杜威
9、多选题 优秀教师的人格特征的主要表现包括_____。
A: 处事热情
B: 情绪稳定
C: 才思敏捷
D: 待人亲切
10、单选题 对“红砖有何用途”这一问题的回答,在单位时间里答案的种类越多,说明个体的哪项思维品质越好?_____
A: 变通性
B: 流畅性
C: 独创性
D: 批判性
11、单选题 周恩来总理青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学习动机属于_____。
A: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 远景的直接性动机
C: 近景的间接性动机
D: 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12、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自我肯定行为的主要表现的是_____。
A: 请求
B: 认可
C: 拒绝
D: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13、单选题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_____。
A: 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 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 巩固与保持知识
D: 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4、单选题 寓德育于教学之中,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寓德育于教师榜样之中,寓德育于学生自我教育之中,寓德育于管理之中。这是德育过程的哪一条规律的体现_____
A: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B: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
C: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D: 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5、单选题 李小林私拿水果摊上的一只苹果,经同学检举,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老师问道:“李小林,你私拿别人的东西.这已经是第几次了?”李小林低着头回答:“第五次了。”“你为什么不改呢?”“我……我也晓得不对,就是……就是有时忍不住。”教师应从_____人手对李小林进行教育。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16、简答题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而发展的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7、判断题 为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集体教学中教具要多,不断翻新。_____
18、多选题 直观教具可分为_____。
A: 动作直观
B: 模象直观
C: 语言直观
D: 实物直观
19、简答题 结合你的专业,简述优秀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20、多选题 为推进素质教育,我国教育部发文倡导的新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_____
A: 程序教学法
B: 愉快教学法
C: 情境教学法
D: 尝试教学法
E: 成功教学法
21、单选题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_____。
A: 消退
B: 强化
C: 刺激泛化
D: 刺激分化
22、判断题 元认知策略是指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_____
23、单选题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时突然发现浮力定律,解决了“王冠之谜”。这种思维是_____。
A: 直觉思维
B: 常规思维
C: 分析思维
D: 抽象思维
24、单选题 差别阈限越小表明差别感受性越_____
A: 高
B: 低
C: 弱
D: 小
25、单选题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_____。
A: 年龄影响力
B: 性别影响力
C: 个性影响力
D: 学术影响力
26、简答题 在某乡村中学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晚自习铃声响了,初二某班教室里还是闹哄哄的。班长多次大声叫唤:“开始自习了,大家不要吵,否则老师看到了又要发脾气的。”可是几乎没人理睬她,班长非常焦急并跑到门口查看,发现值班老师很快到教室门口,情急之下,对着教室大声喊了一句“××来了。”这位男教师听到有学生直呼其名,走进教室,阴沉着脸问:“刚才谁叫我名字?”班长举起手,站起来刚想向老师解释时,只见这位男老师径直走过来不分青红皂白的就抽了班长两耳光,然后叫她滚出教室。班长伤心地哭着跑出教室,班主任因不知情一直没有找她谈话。周末回到家告诉了父母,但父母却责怪她“谁叫你直呼老师名字,打得好,下次就会长记性”。她心想也许自己真的错了,可又觉得委屈、悲愤。
(1)请运用师德及教育法规相关理论评价这位教师的行为。
(2)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履行班主任职责,以便更好地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27、单选题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_____。
A: 新观点
B: 认知结构
C: 策略系统
D: 态度体系
28、简答题 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29、判断题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气质、注意、人性心理特征。_____
30、单选题 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_____。
A: 可以改变人口质量
B: 可以控制人口数量
C: 可以调整人口结构
D: 可以制约人口迀移
31、单选题 鹤立鸡群就是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注意现象是_____的体现。
A: 随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不随意注意
D: 随意后注意
32、简答题 定向性注意
33、单选题 学生学完英语单词后,教师要求他们课后应立即背诵,第二天进行检查,这里所运用的复习规律是_____。
A: 多感观参与
B: 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C: 复习方式的多样化
D: 及时复习
34、填空题 加法的学习影响着乘法的学习,而乘法的学习反过来也影响着对加法的重新理解,这在心理学中称____。
35、简答题 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36、单选题 最早提出“班级授课制”的是_____。
A: 夸美纽斯
B: 马卡连柯
C: 伊拉斯谟
D: 赫尔巴特
37、单选题 “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_____。
A: 先导性
B: 感染性
C: 权威性
D: 针对性
38、单选题 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_____。
A: 空间错觉
B: 时间错觉
C: 运动错觉
D: 视觉错觉
39、填空题 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的____和____。
40、单选题 学校产生所需要的三个基本条件是_____。
A: 校舍、教师、学生
B: 设施、师资、教材
C: 教师、学生、教材
D: 剩余劳动、社会需要、文字
41、单选题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促进智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是_____。
A: 发展认知结构说
B: 习得知识
C: 培养认知过程品质说
D: 认识发生论
42、简答题 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43、填空题 所谓“一心不能二用“属于注意的____。
44、单选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制定的第一部教育基本法是_____。
A: 1995年颁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B: 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45、简答题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46、单选题 兀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识活动的自我意识和_____。
A: 自我学习
B: 自我调节
C: 自我控制
D: 自我反省
47、单选题 教育要结合人的个性发展,做到_____。
A: 循序渐进
B: 防微杜渐
C: 教学相长
D: 因材施教
48、判断题 抑制不是神经活动的停止,它同样是一种神经活动的过程。_____
49、单选题 实验法最主要的特点是_____
A: 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
B: 探讨因果关系
C: 严格控制自变量
D: 简便易行
50、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我们班里有一个学生,写作业速度非常慢,常常拖拖拉拉,做做停停,家长对于这个孩子无可奈何,但是孩子又非常喜欢看电视,常常因为看电视影响做作业的质量和速度。我给家长的建议是:以看电视作为奖励的刺激物,只有当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或者只有孩子完成作业后才可以看电视,否则无论如何都不能看电视。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孩子在完成作业的速度方面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请你用学习理论的知识分析一下此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