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属于_____。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黏液质
D: 抑郁质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胆汁质的气质类型表现: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但暴躁易怒、脾气急、易感情用事、好冲动。故选A。
2、单选题 《礼记?中庸》中描述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指现代教学论中的_____
A: 教学过程
B: 教学内容
C: 教学目标
D: 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结合题干可知从博学、审问到笃行是一个过程,故应是教学过程。
3、简答题 自我意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4、判断题 先行组织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原有的现象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
5、单选题 下列现象属于负强化的是_____。
A: 如果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就允许他们看一个小时的电视
B: 如果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就让他们抄课文
C: 如果学生不认真完成作业.就不许他们看电视
D: 如果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就免除他们抄课文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负强化是撤消原来存在的消极刺激以使目标行为发生的频率提高。
6、单选题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_____。
A: 孔子
B: 柏拉图
C: 夸美纽斯
D: 维果斯基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7、多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教育机智是不能事先计划的,因为它总是在具体的、出人意料的、无法预见的情境中自然迸发出来的
B: 教育机智总是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随机事件,针对活生生的教学实践领域,针对紧密关联的师生关系
C: 教育机智的发生是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为前提的,不热爱学生是出不来教育机智的
D: 教育机智有很强的现场适应性和快速反应性,需要时它能快速应对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答案】ABCD。解析:A、B、C、D分别是教育机智在非计划性、针对性、情绪感染、情景适应四个方面的特点。故本题选ABCD。
8、单选题 儿童刚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是_____
A: 痛觉
B: 听觉
C: 味觉
D: 视觉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味觉是新生儿最发达的感觉,所以本题选C。
9、简答题 某小学的几位教师在办公室闲谈,甲教师说:“我们班的××这次数学考试又考了第一,真不愧是工程师的儿子。”乙教师说:“我班的××和上次一样,又没及格,没办法,父母都是小学文化。”甲教师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嘛,就是这个理儿。”
(1)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段对话。
(2)这段对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
(1) 试根据所学理论分析这段对话。
答.遗传决定论的观点。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教育、环境等也是影响人的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形成一个整体系统,共同作用于人的发展。
(2).这段对话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答: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要摒弃先入为主的思想,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评价,要关注学生发展的情景,要信任学生,在教育态度上要有耐心。
10、单选题 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_____。
A: 强化
B: 惩罚
C: 逃避条件作用
D: 消退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类似的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
11、判断题 实验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最普遍的教学方法。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讲授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最普遍的教学方法。
12、简答题 结合实际分析如何培养创造能力。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2)注重创造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②接触学生对大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的思维策。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①头脑风暴法;②直觉思维训练;③发散思维训练;④推测与假设训练;⑤自我设计训练。
13、填空题 1904年颁布了____,这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参考答案: “癸卯学制”
本题解释:
【答案】“癸卯学制”
14、单选题 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学习滑轮,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同化模式属于_____。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并列学习
D: 组合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B【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均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故选B。
15、单选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应当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促进学校_____。
A: 跨越发展
B: 优先发展
C: 均衡发展
D: 差异发展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6、判断题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重新进行了调整,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17、简答题 比较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特点。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1)学科课程是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作为课程组织的基础。活动课程是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组织课程。
(2)学科课程注重间接经验的学习,主张学生以学习知识为主。比较强调每一学科的逻辑组织,较少考虑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活动课程注重直接经验的学习,强调改造经验,通过活动让儿童习得知识。
(3)活动课程较之学科课程,提供给学生更为广泛的学习空间和更为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
二者也有一定的联系。总体上它们都服从于整体的课程目标,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18、填空题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基本内容包括____和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
参考答案: 专业理念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专业理念
19、单选题 教师职业化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_____
A: 单一化
B: 专业化
C: 多样性
D: 复杂化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教师职业化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性,故选C。
20、单选题 依照法律规定必须保证实施的国民教育是_____
A: 高等教育
B: 职业教育
C: 义务教育
D: 中等教育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是依照法律规定必须保证实施的国民教育。
21、填空题 教育目的的制定既受到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制约,还必须考虑受教育者____的规律。
参考答案: 身心发展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身心发展
22、单选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_____。
A: 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 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C: 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 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故选C。
23、单选题 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意外故障的时候,司机紧急刹车,此时他产生的紧张的情绪体验属于_____
A: 热情
B: 心境
C: 应激
D: 激情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应激是对突发事件的一种反应。
24、简答题 所谓心理健康,就是无心理疾病。
参考答案:
【答案】: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25、简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某中学初二(1)班的学生薛某,因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上课总是不遵守纪律,老师们都不太喜欢他,尤其是语文老师。一天上语文讨论课时,老师要学生们自由发言进行争论。薛某起身回答问题时,由于他的观点与老师的观点不一致,因此老师很不高兴,并用刻薄的语言训斥薛某,说他“笨得像猪”。薛某听了以后很不服气,就顶了老师一句,说“你才像呢”。老师一气之下就把薛某赶出了教室,并说:“既然我像猪,以后你就不要再来上我的课了!”
(1)请根据此案例分析老师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什么权利?
(2)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参考答案】(1)本案例涉及到学生的权利与义务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在本案中,老师对薛某的挖苦在先,而且薛某只是顶了老师一一句,并没有妨碍其他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老师将其赶出教室的行为是不对的,侵犯了其受教育权。
(2)对待这种情况,教师首先应该冷静,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面对学生的不同意见,应该耐心解释,何况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当然,学生也必须履行遵守纪律的义务。
26、单选题 对1~3岁的幼儿,如果他的自主需要得不到满足,则可能产生_____。
A: 信任感
B: 压抑感
C: 内疚感
D: 怀疑感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痛苦、失望等。如果人的合理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受挫感、忧郁感和压抑感,进而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的甚至还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27、简答题 简述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参考答案:
(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而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冋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
28、多选题 教育影响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媒介和方法,具体包括_____。
A: 教育内容
B: 教育手段
C: 教育对象
D: 教育环境
参考答案: AB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基本要素的了解。
【参考答案】ABD
【名师点睛】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措施等方面。教育环境同样属于教育影响,是教育者与学习者相互作用的一部分,比如教室的光线、温度等。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对象是和教育影响并行的要素。
29、单选题 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之间的区别是_____
A: 有无法律的约束力
B: 教育年限的不同
C: 种族与肤色的不同
D: 宗教信仰的不同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暂无解析,请参考用户分享笔记
30、判断题 教育可以完全脱离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N。解析: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作用,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但是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31、单选题 “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是_____。
A: 《学记》
B: 《论语》
C: 《大学》
D: 《孟子》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体现了孔子的巩固性教学原则观点。而《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
32、填空题 ____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参考答案: 教学目标
本题解释:
【答案】教学目标
33、单选题 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_____。
A: 最近发展区的大小
B: 潜伏期的长短
C: 最佳期的性质
D: 敏感期的特点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是儿童可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34、简答题 简述教师的观察力特征。
参考答案:
【答案】:教师的观察力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客观性.教师在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时。应尽量排除主观因素的干扰,全面、实事求是地看待学生的行为;
(2)敏锐性,要求教师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洞察学生的思维、从转瞬即逝的变化判断学生的情绪,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精细性,要求教师能够洞察秋毫、见微知著,能从笼统的事物特征中区分细微特征,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
35、判断题 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就是指学科学习目标。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N。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评价的内容和标准、评价方法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
36、简答题 试述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1)教育目的是总体性的、高度概括性的,而不是具体的;课程目标旨在详细描述学生身心发展的预期结果,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是具体的,可以付诸实现,不是一般性的规划,与教育目的不同。
(2)培养目标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学校所设置的课程而达成的,但培养目标通常不涉及具体的学习领域。因此,为了使课程编制工作切实有效,我们还必须使培养目标具体化,即要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的下位概念。
(3)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课程目标的制定关系到某一科类或某一学科的全局,而教学目标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依据,它主要是对局部的教与学产生导向作用。
(4)从教育目的到培养目标到课程目标再到教学目标,它们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体,上一层次目标制约着下一层次的目标,而下一层次目标是上一层次目标的落实与具体化。
37、简答题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参考答案: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
①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②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①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②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38、单选题 由于我考试作弊的原因,老师再也不会喜欢我。这句话表达的非理性信念是_____。
A: 概括化
B: 绝对化
C: 糟糕透顶
D: 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绝对化,是最常见的一种非理性信念。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其必定会发生或必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信念,它常与“必须”、“应该”这样的词连在一起,如“我必须做得最好”,“他肯定再也不会喜欢我了”等。概括化,它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信念。过分概括化的人在看问题时容易走极端,往往导致对自身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如一遇失败便认为自己“没用”、“非常笨”、“不可救药”,或别人稍有过失就认为这个人无一可取,全面否定。糟糕透顶:这种不合理的信念认为某一事情发生了,必定会非常可怕、非常糟糕、非常不幸。个体一旦具有这种信念,就会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体验。许多同学的考前焦虑多数是因为持有这种信念引起的。题干中学生从自己的意愿出发,推断出老师会因自己考试作弊而再也不喜欢自己,属于一种绝对化的非理性信念。
39、单选题 在我国中小学德育中,_____处于核心地位。
A: 集体主义教育
B: 世界观教育
C: 爱国主义教育
D: 心理品质教育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国德育中处于核心地位。
40、判断题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41、单选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其身份是_____。
A: 志愿者
B: 实习者
C: 兼职者
D: 见习者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城市学校教师和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从事义务教育工作。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
42、单选题 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_____津贴。
A: 特殊岗位补助
B: 生活补助
C: 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 特殊奉献补助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43、单选题 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和系统性,主张分科教学的是_____。
A: 经验主义课程论
B: 存在主义课程论
C: 学科中心课程论
D: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44、单选题 表现在人对显示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_____。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气质
D: 性格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D【解析】性格是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点或品质的独特组合。故选D。
45、填空题 苏格拉底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做定义,第三步叫做____。
参考答案: 助产术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助产术。解析:苏格拉底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46、判断题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为教育。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
题干所述是广义教育的概念。
47、简答题 人的思维分哪些种类?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1)根据凭借物或形态不同可分为动作(或行动)思维、形象思维或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符合逻辑规律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3 )根据思维过程指向性与答题目标不同可分为集中(求同)思维与发散(求异)思维。
48、判断题 学会生存是个人应该学会的一项技能,与学校教育无关。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N。解析:学会生存是个人应该学会的一项技能,与学校教育有关,因为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49、多选题 下面关于能力表述正确的是_____。
A: 能力通常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B: 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C: 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是相互独立的
D: 节奏感和曲调感对于从事音乐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E: 观察的精确性、记忆的精确性、思维的敏捷性是完成许多活动必不可少的
参考答案: ABDE
本题解释:
【答案】A,B,D,E
50、填空题 洛克在____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____主张。
参考答案: 《教育漫话》 个人本位论
本题解释:
【答案】《教育漫话》、个人本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