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教师的原有基本功“三字一话”是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
2、单选题 资源管理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自己的学习需要,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有重要的作用。以下不属于资源管理策略的是_____。
A: 组内合作
B: 调节环境
C: 勤做笔记
D: 自我奖励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资源管理策是学习者有效管理和利用学习资源,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策.包括时间管理策、努力管理策、学业求助策、学习环境管理策等。A选项属于学业求助策,B选项属于学习环境管理策,D选项属于努力管理策,而C选项勤做笔记则属于认知策。
3、简答题 简述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和方法。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4、单选题 在知识直观的类型中,_____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广泛使用。
A: 实物直观
B: 模像直观
C: 言语直观
D: 符号直观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言语直观指在生动形象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言语直观不受时间、空间和设备的限制,感性材料来源更丰富,是教学中大量采用的直观方式。
5、简答题 简述美国的“开端计划”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1)政府以立法的形式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并为此持续投入资金;
(2)提供综合性服务,保障儿童未来发展的公平;
(3)重视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发挥家庭、社区在促进教育公平中的作用。
6、单选题 教育史上。为班级授课制的确立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的教学家是_____。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凯洛夫
D: 杜威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班级授课制是应用最广泛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指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班级,根据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17世纪,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最先提出班级授课制,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19世纪,赫尔巴特使班级授课制基本定型;20世纪中叶,凯洛夫等使班级授课制形成完整的体系。
7、单选题 在师生关系上存在着影响较大的两大理论流派,即“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
A: 赫尔巴特
B: 卢梭
C: 杜威
D: 赞科夫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关于师生关系,有“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两种对立的观点。教师中心论的典型代表人物包括赫尔巴特与凯洛夫,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梭和美国的杜威。
8、简答题 简述教师的社会地位及作用。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第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
第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
第三,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
9、单选题 喜欢发出各种声音,音节比较清楚,喜欢自己嘟嘟囔囔,用不同的声音招呼别人,这是言语开始萌芽的阶段,发生在_____
A: 婴儿早期
B: 婴儿晚期
C: 先学前期
D: 新生儿期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幼儿言语开始萌芽一般发生在0.5岁以后,即婴儿晚期。
10、多选题 为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名次,学生会努力学习,这里的好名次属于_____
A: 正强化物
B: 负强化物
C: 一级强化物
D: 二级强化物
参考答案: A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D。参考解析:当某种刺激增加时,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该刺激即为正强化物;二级强化物是与一级强化物配对后起强化作用的刺激,由社 会文化决定的特权、社会地位、财富、名声等构成决定人类行为的二级强化物。
11、单选题 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以及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是_____
A: 教学计划
B: 教学大纲
C: 教科书
D: 课程标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12、简答题 小学美育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和鉴赏美的知识与技能;(2)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心灵美和行为美,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
13、简答题 甲、乙二人于某年8月至次年9月问,从某火车站爬上货物列车,在运行途中将铁路运输物资抛到车下,然后跳下列车转移赃物,二人先后盗窃作案28起,价值数千元。二人在每次盗窃之前,都向丙和丁打招呼:“你们把车准备好。”甲、乙盗窃后,再叫丙、丁开拖拉机将赃物拉到销赃地点销赃,每次给丙、丁每人20元至30元。
请问:丙、丁的行为是否与甲、乙二人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丙、丁的行为与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因为:他们在事先有盗窃犯罪的通谋。甲、乙在每次盗窃前通知丙、丁,让其准备车子拉赃;丙、丁实施了共同犯罪行为。甲、乙盗窃,丙、丁运赃、销赃,这属于有分工的、复杂的共同犯罪形式。
14、单选题 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_____
A: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B: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人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5、判断题 实验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16、单选题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最基本的方法是_____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自然实验法
D: 调查访问法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观察法是学前儿童心理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
17、单选题 教育要解决的问题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形成受教育者的个性。这说明_____。
A: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B: 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的过程
C: 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D: 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教育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这说明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
18、单选题 3岁前儿童的言语主要是_____
A: 连贯言语
B: 逻辑言语
C: 情景言语
D: 复合言语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3岁前的儿童言语主要是情景言语、对话言语和不连贯言语。
19、简答题 简述学前儿童演绎推理的发展阶段。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1)不会运用任何一般原理;
(2)运用了一般原理,并试图引用一些从偶然特征上作出的概括,来论证自己的答案;
(3)运用了一般原理,这种原理已经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事物本质的特性,但只是近似的,不准确的,不能概括一切可能发生的个别情况,因而还不可能作出正确结论;
(4)不说明一般原理,却能正确而自信地解决问题;
(5)会运用正确反映现实的一般原理,并能作出恰当的结论。
20、单选题 _____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A: 考试大纲
B: 人才质量标准
C: 国家课程标准
D: 培养目标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1、简答题 简述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关系。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教学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2)教学通过协调学生知识、智力、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因素,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能够激励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仅可以使学生高效地获得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动性、独立性和开拓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平等观念和合作精神。
(3)在现代教学中,要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首先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其次要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22、简答题 简述儿童分享行为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儿童的“均分”观念占主导地位;
(2)儿童的分享水平受分享物品数量的影Ⅱ向;
(3)当物品在人手一份之外有多余的时候,儿童倾向于将多余的那份分给需要的儿童,非需要的儿童则不被重视;
(4)当分享对象不同时,儿童的分享反应也不同;
(5)儿童更注重于食物,对这些东西,儿童的均分反应高,而慷慨反应少,而对玩具,儿童慷慨反应稍多。
23、单选题 适合幼儿发展的内涵是指_____
A: 追随幼儿的兴趣
B: 任其自由发展
C: 跟随幼儿的发展
D: 适合幼儿发展规律与特点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适合幼儿发展的内涵主要是指适合幼儿发展规律与特点。既对幼儿有一定的挑战性,又符合幼儿现有的认知经验范畴,使幼儿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努力能够达到。
24、单选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_____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A: 客观
B: 平等
C: 公平
D: 区别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
25、单选题 8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其哲学依据是_____
①意识具有能动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主次矛盾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③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
④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此题问的是哲学依据,选项①虽能体现,但不是依据。选项②与题无关,而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没有搞“一刀切”,采取渐进式的延迟则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故选D。
26、单选题 3岁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_____
A: 具体形象思维
B: 抽象逻辑思维
C: 直觉思维
D: 直觉行动思维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直觉行动思维是最低水平的思维方式,在2~3岁儿童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在3~4岁儿童身上也常常出现。
27、单选题 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_____。
A: 学习需要
B: 学习期待
C: 学习动机
D: 学习态度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定义。
28、单选题 先行学习在难度上和复杂程度上大体属于同一水平,并且相似而且又不同的后继学习发生迁移效果的现象叫做_____。
A: 横向迁移
B: 逆向迁移
C: 顺向迁移
D: 纵向迁移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横向迁移,也称水平迁移、侧向迁移,是先行学习向在难度上和复杂程度上大体属于同一水平,并且相似而且又不同的后继学习发生迁移。
29、单选题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出自_____
A: 《大学》
B: 《中庸》
C: 《学记》
D: 《论语》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此题暂无解析
30、单选题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活动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这句话告诉我们,课外教育_____。
A: 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B: 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C: 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D: 有利于发展学习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课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广阔天地,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发挥其创造性。
31、单选题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著作权属于作者,即作品创作人
B: 丽丽是作品的作者
C: 丽丽具有著作权
D: 出版社的行为未违法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的,应当根据情况,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发表其作品的……故选D。
32、判断题 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33、多选题 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是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深入而深化的。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两个文明”建设,后来引申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三位一体”布局。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拓展为“四位一体”,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又拓展为“五位一体”。这一过程体现了_____
A: 实践是推动认识变化发展的唯一途径
B: 理论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D: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扬弃”的过程
参考答案: C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D。参考解析:科学理论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排除B项。实践是认识变化发展的唯一来源,故不选A项。从两个文明建设到“三位一体”再到“四位一体”、“五位一体”,体现了C、D两项。
34、简答题 对3岁孩子的教育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运用多种手段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利用生活情境、采用游戏手段、通过操作活动来开展各种认知活动;
(2)创造条件发展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
(3)培养儿童生活自理能力与良好的习惯;
(4)满足儿童正当的生活要求。
35、简答题 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区别。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安德森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形式,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表象和图式也是其重要形式。
(2)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后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表现为在信息转换活动中进行具体操作。程序性知识则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进行表征。
36、单选题 关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我国关于教育目的的诸多表述虽具体内容不完全一样,但基本精神是一贯的
B: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C: 我国的教育目的一贯重视提高全民素质
D: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就是要德智体美劳平均发展.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我国中小学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各类各级人才。
37、简答题 如何理解学习的内涵?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1)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学习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①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②学习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普遍现象;③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④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⑤学习的过程可以是有意的,也可以是无意的;⑥学习引起的是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38、多选题 下列心理学家中,属于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的是_____
A: 安吉尔
B: 华生
C: 斯金纳
D: 苛勒
参考答案: B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C。参考解析:行为主义可以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安吉尔是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苛勒是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
39、单选题 特别适用于与不易见面的家长联系的书面联系形式是_____
A: 家长园地
B: 问卷调查表
C: 宣传板
D: 联系手册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联系手册是记录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活动情况的中介方式。
40、单选题 婴儿最早的学习方式是_____
A: 经典条件作用
B: 操作条件作用
C: 习惯化
D: 模仿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婴儿最早的学习方式是经典条件作用。
41、简答题 感觉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42、填空题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____著作。
参考答案: 《大教学论》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大教学论》
43、简答题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4、单选题 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除了“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外,_____的领导方式也运用得较多。
A: “集体中心”
B: “学生中心”
C: “德育中心”
D: “教师中心”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在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有两种领导方式运用得比较多:一是“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二是“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45、判断题 经验课程离开了人的发展所必需的文化遗产、知识体系,片面强调学生主体的自发性,从形式上看似乎注重发挥主体性,实际上限制了主体的发展。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经验课程论的缺点在于:①经验课程离开了人的发展所必需的文化遗产、知识体系,片面强调了主体的自发性;②经验的组织难有共同一致的标准和计划,无法比较、评判其优劣;③经验课程的实施难度较大。
46、单选题 马克思认为,正确的教育起源论是_____
A: 生物起源论
B: 心理起源论
C: 劳动起源论
D: 神话起源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此题暂无解析
47、单选题 听同样一个报告,懂行的人和不懂行的人相比,结果大相径庭。这符合知觉的_____规律。
A: 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整体性
D: 恒常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加工处理,并用语词加以概括赋予说明的加工过程。
48、单选题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_____。
A: 儿童权利最佳
B: 尊重儿童尊严
C: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
D: 维护青少年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维护青少年的社会权利和主体地位。
49、单选题 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观兴起于_____
A: 古代社会的教育
B: 近代社会的教育
C: 现代社会的教育
D: 当代社会的教育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近代社会以来,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驱动以及资本主义萌芽与兴起,教育功能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形成了个体发展功能观。
50、简答题 习得性无助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习得性无助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