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_____。
A: 行为系统
B: 意识特点
C: 综合心理特征
D: 品德与修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此题考查了人格的定义。故选C。
2、单选题 我国现行幼儿园的体制大多数是按幼儿的_____分班。
A: 心理年龄
B: 实际年龄
C: 智力年龄
D: 知识经验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我国现行幼儿园大多是按幼儿的实际年龄分为大、中、小三种班。
3、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_____。
A: 民事责任
B: 刑事责任
C: 一般责任
D: 行政责任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是指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或者不及时报告,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行为。根据我国《教育法》的规定,犯教育设施重大安全事故罪者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填空题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过程与方法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答案】过程与方法
5、单选题 根据《水浒传》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武松打虎的情景的过程,就属于_____。
A: 无意想象
B: 再造想象
C: 创造想象
D: 幻想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者加上一定图样的示意,而在头脑中再造出事物的形象的过程。
6、多选题 桑代克根据其实验提出的主要学习定律有_____。
A: 准备律
B: 因果律
C: 练习律
D: 效果律
参考答案: ACD
本题解释:
【答案】ACD。解析:桑代克根据自己的实验研究得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7、单选题 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_____。
A: 性格
B: 气质
C: 能力
D: 兴趣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8、单选题 2014年,我国启动第_____次经济普查。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答案】C。解析: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场登记工作2014年1月1日正式启动。
9、多选题 学生在学习了小学数学四则运算后,教师为学生组织了一堂练习课,主要复习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师安排了循序渐进依次加深的练习。第一个练习是口算小数四则运算,同时板演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目的是巩固运算顺序;第二个练习是用分析和综合图,让学生根据图意列式,讲出思考方法,巩固运算顺序;第三个练习是根据文字题的要求列式,使用运算顺序在文字题中逐步加深,并训练学生正确使用括号;第四个练习是根据已有的式子,要求学生用语言表达;第五个练习是判别几个形式和类似,但列式不同的文字题;第六练习是自编文字题及练习思考题。上述六个练习都围绕运算顺序这个中心,各有不同的要求,一层比一层深。教学中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的思路,掌握运算规律。
仔细研读本案例,请说说本案例中教师使用的教学的目的主要有()
A: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B: 巩固已有的知识
C: 学以致用
D: 形成技能技巧
参考答案: ABD
本题解释:
【答案】ABD解析:学以致用没有体现,题干中没有与实际相联系,与生活应用的表述。
10、简答题 习惯化
参考答案:
习惯化是个体不断或重复受到某种刺激而对该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的现象。
11、单选题 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_____。
A: 顺应
B: 选择
C: 提高
D: 降低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进入暗的地方,开始无法适应,是因为视觉感受性比较低,随着视觉感受性的提高对暗就能适应了。
12、多选题 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措施有_____。
A: 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 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
D: 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 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答案】A,B,C解析:D、E项不属于培养学生主体性的措施。
13、单选题 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_____。
A: 导向原则
B: 疏导原则
C: 因材施教原则
D: 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此题考查疏导原则的定义。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14、单选题 德育过程的基础是_____。
A: 教育活动和交往
B: 自我教育
C: 学校教育
D: 道德内化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因此,德育过程的基础是教育活动和交往。
15、简答题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教学工作包括五个环节:
(1)备课。它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它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课外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6、简答题 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1)操作定向;(2)操作模仿;(3)操作整合;(4)操作熟练。
17、简答题 阐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理论。
参考答案: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苏联社会的要求和自己的实践,提出苏联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这是他终生执著追求的目标,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把丰富的精神生活、纯洁的道德、健全的体格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的人,是高尚的思想信念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融为一体的人,是把对社会的需求和为社会劳动和谐统一起来的人。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必须实施全面和谐发展教育,即把教育看作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美育五部分有机地相互联系并相互渗透的统一整体。
18、判断题 听课是指教师带有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促进对教学的认识及自身成长的一种教学活动。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Y。
19、多选题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_____。
A: 互访
B: 民主评议
C: 召开家长会
D: 组建家长委员会
参考答案: AC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C,D。参考解析: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需要三者相结合统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配合的方法有三种: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
20、单选题 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_____素养。
A: 崇高的职业道德
B: 文化学科知识
C: 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D: 教育理论知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正体现了教师的无私奉献、崇高的师德。故选A。
21、单选题 学校教育产生于_____。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学校教育最早出现在夏朝,夏朝是奴隶社会时期。
22、单选题 心理学研究指出: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学习外语应从10岁以前就开始,学习乐器在5岁左右开始为最佳。这些都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存在()。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不均衡性
D: 互补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题干中说的正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故本题选C。
23、单选题 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
A: 决定作用
B: 领导作用
C: 纽带和桥梁作用
D: 核心作用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起着纽带和桥梁作用。
24、简答题 行动研究
参考答案:
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25、单选题 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属于_____。
A: 正强化
B: 惩罚
C: 负强化
D: 消退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26、简答题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参考答案:
【答案】素质教育的实质体现在: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27、单选题 下列哪项不是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原则?_____
A: 开放性原则
B: 疏导原则
C: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对德育原则的识记。德育原则包括导向性、疏导性、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因材施教、课堂与生活相结合、长善救失、灵活施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28、单选题 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_____。
A: 逆向迁移
B: 负迁移
C: 顺向迁移
D: 正迁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迁移分类的辨别和理解。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根据迁移的性质或迁移的效果不同,迁移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迁移可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将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同化顺应迁移是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分类。题干中,原有知识是先学习的,新知识是后学习的,因此已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影响属于顺向迁移。
29、单选题 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知识概念后,可以将这些数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_____
A: 具体化
B: 分析
C: 系统化
D: 抽象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系统化是指人脑把具有相同本质特征的事物归纳到一定类别系统中去的思维过程。
30、填空题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____规定。
参考答案: 国务院
本题解释:
【答案】:国务院
31、单选题 当班主任接到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要做好的工作是_____
A: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B: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C: 组织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
D: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班主任在班集体的组建阶段,就应着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的建立工作,特别是当接到一个教育基础较差的班级时,首先就要做好这项工作。
32、单选题 “因材施教”是人的发展的_____对教育的要求。
A: 顺序性
B: 不平衡性
C: 互补性
D: 差异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符合人的发展差异性的要求。
33、单选题 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从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_____。
A: 课堂凝聚力
B: 课堂控制
C: 课堂管理
D: 课堂气氛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管理技能。
34、单选题 评价一堂课的好与差、优与劣有多种标准,但共同的标准只有一种,即一堂课至少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_____
A: 教学方法
B: 教学策略
C: 教学原则
D: 教学手段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评价一堂课的好与差、优与劣有多种标准,但共同的标准只有一种,即一堂课至少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教学原则。
35、简答题 简述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的基本含义是:
(1)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教师任职既有规定的学历标准,也有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要求;
(2)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措施;
(3)国家有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4)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36、简答题 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参考答案】(1)课外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提高;(2)课外活动有利于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3)课外活动有利于充实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4)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加速个体社会化进程。
37、单选题 《三字经》里有“教不严,师之惰”的提法,说明教师应该_____。
A: 信任学生
B: 了解教育对象
C: 严格要求学生
D: 惩罚学生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38、单选题 小刚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刚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析,这里发生了_____的学习。
A: 言语
B: 智慧
C: 动作
D: 态度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态度,表现为个体对人、对物或对某些事件的选择倾向。小刚由最初的见了陌生人就躲避到后来的该行为消失反映了小刚对周围人、事态度所发生的变化。
39、单选题 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_____。
A: 发散思维
B: 形象思维
C: 抽象思维
D: 直觉思维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发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40、单选题 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_____。
A: 精神性
B: 示范性
C: 主观能动性
D: 复杂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向师性”是指学生具有模仿、接近、趋向于教师的自然倾向,因此,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加强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41、单选题 “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_____提出来的。
A: 《大教学论》
B: 《孟子》
C: 《学记》
D: 《劝学篇》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长善救失”“教学相长”思想的出处。考生需要识记,这两者都出自于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中。故本题选C。
42、判断题 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坚持以教学为主,不能有其他教育形式。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坚持以教学为主,但不是搞教学唯一,必须与其他教育形式相结合。
43、简答题 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意志品质?
参考答案: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44、单选题 教师进修提高的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_____。
A: 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
B: 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
C: 参加自学考试
D: 脱产学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教师进修提高的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是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在本校组织的活动中学习提高;参加函授、电大课程学习、参加自学考试、脱产学习属于其他辅助方式。
45、填空题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是____。
参考答案: 慎独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慎独
46、简答题 简述知识学习的类型
参考答案:
知识学习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多种分类结果。
(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可以把知识的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表现,又可以把知识的学习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47、判断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N。解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48、单选题 “学生在课堂上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描述的是_____。
A: 注意的分散
B: 注意的分化
C: 注意的转移
D: 注意的分配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该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注意的转移指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到另一事物上去。根据以上定义,一边做笔记一边思考应属于注意的分配。故选D。
49、多选题 元认知知识包括_____。
A: 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
B: 对任务的认识
C: 对有关学习策略的认识
D: 对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认识
E: 对教师的认识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答案】ABCD。解析: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知道做什么,是在完成任务之前的一种认识。
50、简答题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为什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参考答案:
(1)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环节,是很据学生思想品德构成因素的形成情况来划分的。学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品质,它与学生个体道德品质的构成和完善过程是一致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一个集合范畴,它由道德认识、情感、行为、意志等因素构成,这些因素相互联结,作为过程而存在。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应当被看作是这些因素前后依随的过程的集合体。学生个体要具有某种思想道德品质,必须同时在备个因素上达到相应的要求。因此,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也就是帮助学生个体逐步在思想品德的各个方面都达到要求的过程。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环节,也是根据学生思想品德的构成因素的形成情况来划分的。一般地讲,德育过程共有四个环节,即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养成道德习惯、锻炼道德意志。这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2)知、情、行、意四要素之间彼此制约,相互联系。道德认识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表现奠定基础,道德情感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表现提供动力性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人们形成和表现思想品德的关键,道德意志为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和表现提供调节性精神力量。四者之间彼此制约,相互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