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记忆》必看考点最新版(二)
2022-10-09 05:08:2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1、单选题  信息能长时间保留下来,容量没有限度的记忆是_____
A: 短时记忆
B: 瞬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 感觉记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考查对长时记忆的含义。



2、单选题  以动作、技巧为内容的记忆是_____
A: 形象记忆
B: 情绪记忆
C: 运动记忆
D: 语词逻辑记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运动记忆是以身体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是形象记忆的一种形式,只是记忆的对象不是静态的人物、物体或自然景物的直观形象,而是各种运动的动作形象。由过去的运动或操作动作所形成的动作表象是运动记忆的前提。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各种劳动技能,在体育运动中掌握各种运动技能以及其他领域的各种技巧动作,都必须依靠运动记忆。



3、判断题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形象记忆。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解析:“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指以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对“怕”的记忆.



4、单选题  



5、单选题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称为_____
A: 高原现象
B: 遗忘现象
C: 舌尖现象
D: 回忆现象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舌尖现象是因为大脑对记忆内容的暂时性抑制所造成的,很多考生在考试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些平时很简单、很熟悉的字、单词或公式等话到嘴边就是无法记起,考试过后却突然忆起。心理学上称这种特殊现象为记忆的“舌尖现象”,意思是回忆的内容到了舌尖,只差一点,就是无法忆起。



6、单选题  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_____
A: 巴甫洛夫
B: 艾宾浩斯
C: 斯柏林
D: 弗洛伊德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常识题比较简单。



7、单选题  



8、单选题  遗忘曲线中遗忘的进程是_____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前后一样快
D: 忽快忽慢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艾宾浩斯(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的“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不均匀,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9、单选题  通过“自由联想”或“触景生情”引起的回忆是_____
A: 有意回忆
B: 无意回忆
C: 直接回忆
D: 间接回亿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回忆的分类的区分和识别。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回忆也叫再现,根据有无明确目的和是否需要意志努力,可把回忆分为有意回忆和无意回忆。有意回忆指有明确的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回忆,如学生课堂上对教师提问的回答。无意回忆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回忆,如题干中提到的“触景生情”,此外还有“睹物思人”等。有意回忆有时不需要太大的意志努力就可以实现,有时则需要较大的努力,进行复杂的思索,才能在头脑中呈现过去感知过的事物,这种回忆叫追忆。要顺利地进行追忆,一要保持平静的情绪状态,二要根据中介线索进行正确的联想。



10、单选题  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它们是_____、储存和提取。
A: 编码
B: 回忆
C: 再认
D: 遗忘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考查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



11、单选题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_____。
A: 3~6个组块
B: 5~9个组块
C: 6~8个组块
D: 7个组块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短时记忆容量的掌握。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短时记忆容量是7±2个组块,就是5~9个组块。通常情况下对该知识点的考查,考生容易忽略的是“组块”这个概念,将小的记忆单位组合成大的单位来记忆,这时较大的记忆单位就叫组块。例如,将单个的汉字(人、学、机)变成双字的词(人民、学习、机器)来记,记忆的容量便扩大了一倍。所以广大考生在复习过程中除了要记住数字外,还不能忽略“组块”与“元素”的概念。



12、多选题  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有_____。
A: 视觉编码
B: 言语听觉编码
C: 语义编码
D: 情景编码
E: 图像记忆

参考答案: AB

本题解释:
【答案】AB。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13、单选题  瞬时记忆的信息贮存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贮存时间大约为_____
A: 0.25秒~2秒
B: 5秒~2分钟
C: 2分钟~5分钟
D: 5分钟~l0分钟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瞬时记忆就是时间最短的记忆。



14、单选题  学生对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愉快心情的记忆是_____。
A: 形象记忆
B: 情绪记忆
C: 逻辑记忆
D: 动作记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情绪记忆是以过去体验过的情绪情感为内容的记忆。例如,学生对接到理想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愉快心情的记忆。情绪记忆的映象有时比其它形式的记忆映象更持久,往往是一次形成而经久不忘,甚至终生难忘。



15、单选题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是_____
A: 言语记忆
B: 逻辑记忆
C: 情绪记忆
D: 动作记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情绪记忆是指以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对“怕”的记忆.



16、简答题  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花很多时间去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来复习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复习时,小王常常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内容,以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请你结合有关心理学复习方法方面的内容来给小王提出一些有效的学习建议。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学习策略可以大致分为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和认知策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策略就是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控制的策略,包括制订计划、监视执行、调节等。小王可以通过给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并自己监控执行,及时调整。
资源管理策略是对时间、环境、付出的努力、他人的帮助等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策略。它包括学习时间的管理、学习环境的设置、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学习工具的利用、社会与人力资源的利用。小王可以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运用零碎时间,并通过对环境、工具、老师、同学等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它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等。复述策略有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多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等方法。
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常见的方法有记忆术(例如:位置记忆法、缩简和编歌诀法、谐音联想法、关键词法、视觉想象法、语意联想法)、做笔记、提问、生成式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法等。
组织策略指的是在学习中整合所学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包括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PQ4法(预览—设问—阅读—反思—背诵—回顾)等。小王可以逐步掌握这些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17、多选题  哪些学习材料容易被学生遗忘?_____
A: 不重要的
B: 无意义的
C: 识记次数和识记时间较少的
D: 系列材料的中间部分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答案】ABCD。解析: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①学习材料的性质;②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③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④识记的方法;⑤时间因素;⑥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的进程。



18、简答题  许多优秀学生总结出的考试复习方法如下:第一、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教材的中心、重点和难点上,不彻底搞懂绝不放手。第二,要及时巩固,防止遗忘。复习要在课后及时进行,但不能一曝十寒,第三,在复习时候,要善于将抽象的知识和材料形象化,进行生动丰富的想象,第四,背诵文章时,要加强对中间部分材料的重点识记,第五,要合理安排好复习内容,一次识记内容不能太多,并且要达到过度学习。请你根据有关遗忘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所蕴含的影响遗忘的因素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①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材料的性质指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系列位置以及意义性。
②时间因素。
③识记的方法。
④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⑤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19、单选题  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就是_____。
A: 识记
B: 遗忘
C: 再认
D: 回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遗忘是记忆的一方面,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就是遗忘。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



20、简答题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识记的目的。明确目的和任务,可以调动一个人识记的积极性和针对性,从而提高识记的效果。无意识记是指没有明确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识记。有意识记是指具有明确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识记。
(2)对材料的理解。意义识记 是指通过对材料的理解,根据材料的本质联系而进行的识记活动。机械识记是指根据材料的外部联系,采取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的识记。                     
(3)识记材料的性质。一般说来,直观形象的材料优于抽象的语词的材料,视觉的材料优于听觉的材料。有意义的材料优于无意义的材料,有韵律的材料优于无韵律的材料。
(4)识记材料的数量。一般说要达到同样识记水平,材料的数量越多,平均用的时间或朗诵的次数就越多。
(5)识记的方法。识记有三种方法,即整体识记、部分识记和综合识记。综合识记利用了材料的联系进行识记,因而效果好。部分识记效果较差。



21、单选题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_____个组块。
A: 7±2
B: 5±2
C: 8±2
D: 9±2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又称为记忆广度,美国心理学家 Miller 有关短时记忆容量的研究表明,保持在短时记忆的刺激项目大约为7个,人的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组块。



22、单选题  “无意义音节”是_____发明的。
A: 奥苏泊尔
B: 马斯洛
C: 艾宾浩斯
D: 布鲁纳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艾宾浩斯发明了无意义音节。



23、单选题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种现象印证了遗忘的_____。
A: 干扰说
B: 消退说
C: 提取失败说
D: 压抑说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遗忘的理论。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比较著名的解释遗忘的理论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和提取失败说。
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衰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如果压抑被解除,记忆就能恢复。
提取失败说认为,遗忘之所以发生,不是因为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消失了,而是因为编码不准确,失去了检索线索或线索錯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很显然,这个人的名字并没有被我们所遗忘,他的内容仍然在我们的记忆系统中,但是之所以想不起来,是由于没有提取这个人名字的线索。如果这时有人提示他的姓,或者他做过的一些事情,就可以马上想出他的名字。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舌尖现象”,它验证了遗忘的提取失败说。



24、填空题  记忆过程包括____、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参考答案: 识记



25、判断题  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学习的程度和记忆的关系。
【参考答案】正确
【名师点睛】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学习的熟练程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达到50%,记忆效果最好。所谓的过度学习50%就等于学习的程度达到150%。因为刚好能够进行成诵的学习程度是100%。



26、单选题  从记忆内容看,印象最深刻的记忆是_____
A: 运动记忆
B: 形象记忆
C: 情绪记忆
D: 语词记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情绪记忆具有鲜明、生动、深刻、情境性等特点。情绪记忆往往较其它记忆更为牢固。



27、判断题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提示了遗忘的过程先慢后快。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解析: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指出在学习识记完某一知识后,遗忘就开始发生,遗忘的进程不均匀,有先快后慢的特点。



28、单选题  短时记忆信息储存的有效方法是_____。
A: 感觉登记
B: 注意
C: 组块
D: 复述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复述是短时记忆信息储存的有效方法。复述包括机械复述和精细复述。精细复述是短时记忆保持的重要条件。短时记忆信息存储的时间很短,如果得不到复述,将会迅速遗忘。



29、单选题  记忆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此分类是根据_____。
A: 记忆的容量
B: 记忆的内容
C: 记忆的时间
D: 记忆的类别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记忆的分类。根据记忆的内容可将记忆划分为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30、多选题  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总结的遗忘规律是_____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先多后少
D: 先少后多

参考答案: AC

本题解释:
【答案】AC。解析:先快后慢,先多后少是艾宾浩斯总结的遗忘规律。



31、简答题  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如何促进知识的保持)(如何保持良好的记忆力?)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四)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五)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六)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32、判断题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解析:艾宾浩斯(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的“遗忘曲线”。在学习识记完某一知识后,遗忘就开始发生,遗忘的进程不均匀,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这条曲线表明:识记后最初一段时间遗忘较快,以后遗忘逐渐减慢。



33、单选题  先前学习过的材料对后面学习的记忆干扰现象称之为_____
A: 返回抑制
B: 前摄抑制
C: 后摄抑制
D: 行为抑制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前摄抑制在认知心理学上指之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34、多选题  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包括_____。
A: 图像记忆
B: 声像记忆
C: 语义编码
D: 表象编码
E: 听觉编码

参考答案: CD

本题解释:
【答案】CD。长时记忆的编码方式以意义编码为主,有两种方式,被称为信息的双重编码,即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
表象编码:主要加工处理非言语的对象和事件的知觉信息。
语义编码:按言语发生的顺序以系统方式来表征信息的,包括言语听觉和言语运动两方面的信息。



35、单选题  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她)的姓名,但确定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_____。
A: 重现
B: 保持
C: -回忆
D: 再认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记忆过程的三种环节的理解。
【参考答案】D
【名师点晴】记忆的过程包括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其中,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没有识记也就无所谓保持和回忆。保持是记忆的第二个环节,即对材料进行储存和巩固。再认或回忆是记忆的第三个环节,是提取头脑中储存的知识、经验,用以解决当前的问题。再认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出来的过程。回忆也叫再现,是指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过去经历的事物在头脑中独立地再现出来的过程。本题中对儿时伙伴名字的想不起来,但是确定认识,这是一种再认现象。因此本题选D。



36、判断题  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因此机械识记是没有价值的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机械识记的重要性。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相辅相成。机械识记是意义识记的基础,意义识记是机械识记的提高与升华,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学习过程中,既要理解学习材料,也要根据材料的特点进行必要的熟记和背诵。因为对学习材料不理解,通过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价值是不高的。但是,光靠意义识记也不能全面、正确地掌握知识,离开了机械识记,意义识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7、多选题  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_____。
A: 痕迹消退说
B: 动机说
C: 近位效应
D: 首位效应

参考答案: CD

本题解释:
【答案】CD。解析: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在一项实验中,实验者要求被试学习32个单词的词表,并在学习后要求他们进行回忆,回忆时可以不按原来的先后顺序。结果发现,最后呈现的项目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那些项目,而最后回忆起来的是词表的中间部分。在回忆的正确率上,最后呈现的词遗忘得最少,其次是最先呈现的词,遗忘最多的是中间部分。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系列位置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



38、单选题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_____
A: 感觉登记
B: 注意
C: 组块
D: 复述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组块可以将若干单位联合成有意义的、较大的单位的信息加工的记忆单元,这样对材料加以组织、再编码就可以扩大记忆中的信息容量。



39、单选题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_____
A: 陈述性记忆
B: 逻辑记忆
C: 情绪记忆
D: 动作记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这是典型的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



40、单选题  记忆过程包括_____
A: 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B: 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语词记忆
C: 识记、保持和遗忘
D: 再认、重现和记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与再认三个环节



41、单选题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_____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有复述的情况下,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学习材料会向长时记忆转移。



42、判断题  研究认为,最佳的过度学习,是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的学习。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解析: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达到50%,记忆效果最好。所谓的过度学习50%就等于学习的程度达到150%。



43、单选题  记忆的首要环节是_____
A: 保持
B: 再认
C: 保持
D: 识记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识记是获得事物的映象并成为经验的过程。识记是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第一步。它是回忆与再认的前提,没有识记就谈不仁回忆和再认。其他三个选项都是在识记后的环节。因此,正确答案为B。



44、单选题  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_____。
A: 过度学习
B: 记忆的恢复现象
C: 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D: 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遗忘的干扰说中两个核心概念的区分和辨别。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遗忘的理论有一种干扰说。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干扰被排除,记忆就能恢复,而记忆痕迹不会消退。干扰说可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则称为倒摄抑制。早晨起来学习效果好是因为早晨之前在睡觉,没有前摄抑制,只有倒摄抑制。而有些同学喜欢晚上睡觉之前学习,是因为晚上睡觉前只有前摄抑制,而没有倒摄抑制,因为学过之后就睡觉了。也就是说早晨和晚上只受到或者前摄抑制,或者后摄抑制的干扰,就是仅仅收到了单一抑制的干扰。而一天中间学习的材料既受到了前摄抑制,又受到了后摄抑制的干扰,即受到了双重抑制的干扰。因此,本题选C。



45、多选题  实验表明,学习材料的中间部分记忆效果较差,原因是受到_____影响。
A: 前摄抑制
B: 倒摄抑制
C: 屏蔽抑制
D: 中间抑制

参考答案: AB

本题解释:
【答案】AB。解析: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
倒摄抑制: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



46、判断题  后面学习的内容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干扰作用称后摄抑制。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倒摄抑制的定义。倒摄抑制是指后来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



47、单选题  学习程度到_____记忆效果最好。
A: 50%
B: 100%
C: 150%
D: 200%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学习的熟练程度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达到50%,记忆效果最好。所谓的过度学习50%就等于学习的程度达到150%。因为刚好能够进行成诵的学习程度是100%。



48、单选题  一个人学会骑自行车,很多年不骑也不会忘记,这种记忆是_____。
A: 情景记忆
B: 程序性记忆
C: 陈述性记忆
D: 外显记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的区别:陈述性记忆是指对事情描述的记忆,例如:自我介绍,这是属于外显记忆;而程序性记忆是指技巧性的动作,例如:骑脚踏车,这是属于内隐记忆。



49、判断题  学习过程是知识的识记和遗忘过程,所以复习的次数越多越好。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解析:适当限度的过度学习比刚能背诵的效果好,但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其保持效果不再增加。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达到50%,记忆效果最好。



50、单选题  “过目成诵”反映的是人的记忆有很高的_____
A: 敏捷性
B: 持久性
C: 准备性
D: 准确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敏捷性:指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即识记的快慢。提高记忆的敏捷性,首先要明确识记的目的,其次要集中注意。



Tags:教师招聘考试 记忆 题库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