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不包括心理健康教育。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
2、判断题 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
【命题立意】考查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途径。
【错因分析】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途径不了解。
3、简答题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参考答案:
(1)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的吸收者,而是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
(2)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地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学习不是简单地知识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的转变和结构的重组。
4、简答题 简述学前儿童自我评价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参考答案:
【答案】整个幼儿期,儿童对自己的评价能力不高,仍处于学习评价和自我评价的阶段,其自我评价表现出以下特点:
(1)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的评价。幼儿初期对自己或别人的评价往往都是成人简单的复述,幼儿晚期开始出现独立性评价。
(2)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逐渐出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幼儿基本上是对自己的外部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而不能深入到对自己内心品质进行自我评价。
(3)从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幼儿的自我评价常常不是从具体事实出发,而是从情绪出发,带有主观片面性。
5、单选题 广义的教学,包括所有_____的共同活动。
A: 教与学
B: 教师与教师
C: 人与人
D: 学与学生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广义的教学,包括所有教与学的共同活动。
6、简答题 联系实际。你认为一堂课的优劣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目标;教学内容要正确,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问题;媒体生动,方法恰当,运用自如;课堂结构紧凑,有条不紊;考核评价教学效果好。
7、单选题 学生作业出现错误时,老师让他把该题重做10遍,这属于_____。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自我强化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8、判断题 儿童统觉测验适用于4岁以下的儿童。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B[解析]儿童统觉测验适用于3—10岁的儿童。
9、简答题 生理成熟
参考答案:
【答案】生理成熟:是指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程度或水平。
10、单选题 幼儿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是_____
A: 诱发性微笑的出现
B: 不出声的笑
C: 出声的笑
D: 有差别的微笑出现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研究发现,从第五周开始,婴儿对社会性物体和非社会性物体的反应不同。人的出现,包括人脸、人声,最容易引起婴儿的笑,即婴儿开始出现社会性微笑。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婴儿最初的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
【命题立意】考查学前儿童基本情绪的发展。
【错因分析】对婴幼儿笑的类型把握不准确。
11、判断题 教育的本质就是上层建筑。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错误。除了上层建筑外,教育还具有别的属性。
12、多选题 陈述性记忆处理陈述性知识,如_____。
A: 字词
B: 人名
C: 时间
D: 观念
E: 怎样骑车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答案】A,B,C,D解析: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个体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陈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 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等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陈述清楚、只能 借助于某种方法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E项属于程序性知识,故排除。
13、简答题 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在他们看来,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由于行为派的强化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外部强化),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我强化),因而这一学习动机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
14、单选题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_____
A: 合作学习
B: 有意义发现学习
C: 有意义接受学习
D: 非指导性学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在校学习最主要、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
15、判断题 教学设计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选择。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学设计的步骤和出发点的掌握。
【参考答案】错误
【名师点睛】这里的教学设计指的是微观的教学设计,即确定教学活动的计划以解决教学的短期规划的问题。教学设计一般包括六大步骤,即确定教学目标、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制订教学程序计划、进行教学活动、确定教学成效考核的内容和方式、对教学成效作出确定的评价并对教学是否需要继续作出判断。教学的出发点在于确定课程要建构的能力和品德的心理结构,即教学目标。因此该叙述是错误的。
16、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学习者分析的内容是_____。
A: 一般特征分析
B: 学习风格分析
C: 初始能力分析
D: 教学目标分析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教学设计的分析。D项属于教学设计中目标分析的内容,故排除。
17、简答题 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意志行动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2)意志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18、简答题 学校课程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所谓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它(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与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9、单选题 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以言语陈述的形式存储知识称之为_____。
A: 智力技能
B: 认知策略
C: 言语信息
D: 动作技能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加涅的学习结果共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其中言语信息即是以言语陈述的形式存储知识。
20、判断题 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知识传授法都是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法。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N。
21、简答题 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5)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自学能力。
22、填空题 ____又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参考答案: 无意想象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答案】无意想象
23、多选题 直观教具可分为_____。
A: 动作直观
B: 模象直观
C: 语言直观
D: 实物直观
参考答案: B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D。参考解析: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直观教具是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实物、模型、图表等教学用具,只能是实物或模象。因此选择BD。
24、判断题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直接经验为主。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N。解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5、简答题 情绪和情感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26、简答题 简述幼儿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答案要点】
(1)外部条件。①家庭教养方式:民主、信任、容忍的家庭教养方式有助于儿童优良态度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②社会风气:社会风气由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的作用等构成。儿童极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③同伴群体:正式的班集体、非正式的小团体对儿童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同伴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气会对幼儿的态度和道德产生很大的影响。
(2)内部条件。①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当认知不平衡或不协调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悦或者紧张的情绪,个体就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以达到新的平衡。②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有某种内心倾向,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程度。③道德认知: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对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在实施道德教育时,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切身体验,而不是只注重道德说教。此外,品德的形成还受个人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的影响。
27、判断题 人本主义的兴起被称为第二次革命。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答案】错误
【名师点睛】在心理学漫长的发展史上,有三股势力,分别是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心理学的第二势力和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心理学的第一势力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他主张采用客观的方法进行心理学
研究,他统治了心理学界长达五十年的历史,所以是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心理学的第二势力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精神分析是弗洛伊德创立的研究无意识和病态心理的科学,他在西方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贡献了很多心理治疗理论,对潜意识的研究也是开创性的,所以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二势力。心理学的第三势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不满足于精神分析学派只注重研究人的异常心理的趋势,不满意精神分析心理学对人的评价,认为人类只是受到潜意识驱使的野兽。认为人有积极的自我实现的本能。所以说,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积极人性观的代表。他在西方心理学界也有极高的声誉,故而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
28、单选题 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_____。
A: 他律阶段
B: 前习俗阶段
C: 自律阶段
D: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无律阶段、他律阶段和自律阶段。本题考查的是自律阶段的特征。
29、单选题 高水平学生在测验中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该测验的哪种质量指标高?_____
A: 效度
B: 信度
C: 区分度
D: 难度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此题是对测验的区分度概念的考查。高水平学生在测验中的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说明试卷具有较好的区分度。
30、简答题 教师应如何备课?
参考答案:
(1)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①钻研教材;
②了解学生;
③设计教法。
(2)写好三种计划:
①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②单元计划;
③课时计划,即教案。
31、判断题 谈话法就是启发式,讲授法就是注入式。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
①谈话法和讲授法是两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启发式和注入式是两种对立的教学指导思想,即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②谈话法既可能是启发式,也可能是注入式;讲授法既可能是注入式.也可能是启发式。讲授法如果是在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那么这种讲授法就是启发式讲授法。在谈话法中,如果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脱离了学生的知识经验,或者简单得不需要思考就可以回答,那么这种教学就是枯燥、乏味的,压制了学生的积极性,无启发可言。③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启发式还是注入式,关键是看教师运用方法所体现出来的教学思想,能不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而不能单凭形式作出判断。
32、单选题 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_____。
A: 机械学习
B: 意义学习
C: 接受学习
D: 发现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奥苏贝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认为,所谓有意义学习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33、单选题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是一种_____测验。
A: 常模参照性
B: 标准参照性
C: 总结性
D: 发展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测验结果转化成标准分数成绩,属于标准参照性测验。
34、单选题 _____是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什么联系。
A: 陈述性记忆
B: 程序性记忆
C: 情景性记忆
D: 语意记忆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语意记忆是一种记忆的型态。它是一种对于一般知识的事实与概念的了解,透过语言、文字、数字、算法等抽象性的了解来形成记忆。语意记忆通常是经由情节记忆发展而来,是一种客观性的知识,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什么联系。故本题选D。陈述性记忆是指人对事实性资料的记忆,如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定律等。程序记忆指关于技术、过程或“如何做”的记忆。情景记忆是指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情景)的记忆。
35、单选题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_____。
A: 决策者
B: 领导者
C: 组织者
D: 控制者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引导者。
36、单选题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思想家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解放儿童的_____。
A: 主动性
B: 活动
C: 兴趣
D: 创造力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D【解析】陶行知认为教育要启发、解放幼儿的创造力。故选D。
37、填空题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总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____。
参考答案: 好公民
本题解释:
【答案】好公民
38、单选题 依据测验目的,项目难度一般确定在_____。
A: 0.1~0.3之间
B: 0.3~0.7之间
C: 0.7~0.9之间
D: 0.9以上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项目的难度多高合适,取决于测验目的。测验要是用于选拔(选拔性测验),应采用难度值接近录取率的项目,0.5左右的难度最合适。对项目的难度特征进行分析,应考虑测验的目的,一般在0.3~0.7之间为宜。因此,正确答案是B。
39、单选题 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是_____。
A: 培养创造力
B: 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C: 开发智力
D: 发展幼儿情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幼儿园教育具有为幼儿和幼儿家长服务的“双重任务”,其基本任务是促进幼儿体、智、德、关全面发展。
40、单选题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开口说话”“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发挥教育影响”体现了哪一种教育方法?_____
A: 榜样示范法
B: 说服教育法
C: 陶冶教育法
D: 品德教育法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运用以境染情、以境触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对受教育者进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在认识上和情感上逐渐完善。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它的基本特点是直观具体、生动形象、情景交融,易于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于无声处教育学生。
41、单选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育具有_____。
A: 创造性
B: 广延性
C: 长期性
D: 示范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师劳动特点的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教师劳动的长期复杂性表现为教师需要运用多方面的知识、能力,投入更多的时间,消耗更多的精力来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而且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复杂的,其知识能力和道德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学生需要不断接受教师和教育的影响去实现人格的完善。
42、单选题 语言能力是在_____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A: 一日生活
B: 交往
C: 活动
D: 运用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43、单选题 介于起点和终点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_____。
A: 使能目标
B: 行为目标
C: 系统目标
D: 表现性目标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介于起点状态和终点目标之间的教学目标称为使能目标,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越多,则使能目标也越多。因此,正确答案选A。
44、单选题 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必须以_____为前提。
A: 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B: 保障幼儿游戏的特点
C: 保证游戏的目的性
D: 实现游戏的多样化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幼儿对生长的适应,是幼儿的自发学习。这些表明幼儿游戏具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在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时,只有遵循这些特点,才能发挥幼儿游戏的作用。否则,一切指导都可能是徒劳的,甚至可能成为幼儿发展的障碍。
45、单选题 “孟母三迁”体现的德育方法是_____。
A: 榜样示范法
B: 陶冶教育法
C: 实践锻炼法
D: 自我约束法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46、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冋答问题。
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了,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近孩了,对孩了进行了全而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了,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了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参考答案:
所谓差学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木教育要求。德智体全而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没有不可教育的孩了。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分为一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人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爱和教育,转变差等生并不难,通过教育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47、简答题 简述讨论法及其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
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
(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
(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
(3)做好讨论小结。
48、单选题 动机程度与学生的学习效率成_____关系。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倒U型
D: 无关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学习内容越困难,学习效果越容易受到较高动机水平的干扰。如果高度愤怒和过分高兴时,解答难度问题的效果不佳。对于简单的操作,高度 动机效果佳。而一般操作,适C宜于中等动机的水平。
49、判断题 所谓需要的满足是指绝对的满足,一般说来,低级需要只有充分满足后,较高的需要才有可能出现,人的动机才有可能受新的需要支配。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
所谓需要的满足不是指绝对的满足,而是从相对意义上说的。一般说来,低级需要只要有部分满足,较高的需要就有可能出现,人的动机就有可能受新的需要支配。
50、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应坚持的原则是_____。
A: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C: 正面引导,表扬为主
D: 榜样示范。环境陶冶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