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 根据学习者心理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两种,一是陈述性知识,二是_____
A: 感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理性知识
D: 元认知知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安德森根据学习者心理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2、单选题 闭卷考试是,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_____
A: 识记
B: 保持
C: 再认
D: 回忆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回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回忆。
3、简答题 研究认为,最佳的过度学习,是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____%的学习。
参考答案: 150
4、单选题 以词汇学习,实物,图片,图表,图形等为内容的学习属于_____。
A: 概念学习
B: 命题学习
C: 符号学习
D: 并列结构学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5、单选题 甲乙两班同学学习一段材料,甲班同学学习后不久就复习,乙班同学不复习,一周后,甲班同学的平均保持量83%,乙班同学的保持量25%。由此可见,防止遗忘要_____。
A: 集中复习
B: 分散复习
C: 及时复习
D: 适度复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19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提出,遗忘的进程不均匀,有先快后慢的特点。结合题干中甲乙两班同学有无及时复习产生的两种不同记忆保持量可知,防止遗忘应及时复习。
6、单选题 从规则到例子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_____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发现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是对下位学习概念的理解考查。
7、简答题 『案例分析三』一个青年志愿者到西部的一个小山村做小学老师。那天,他给孩子们上《少年闰土》一课,用自己少年时的经历给孩子们讲述雪地里捕鸟的情景,引起了很多学生的共鸣,课堂气氛特别活跃。下课的时候,他跟孩子们开心地聊天,一个小朋友用响亮的声音问:“老师,您知道冰激凌是什么东西吗?”“冰激凌是一种冰做的食物,里面放了奶油、巧克力,吃起来凉凉的、甜甜的,是夏天最好的解暑食物。”他解说完了,孩子们依然用一对对大眼睛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不解,他突然感到自己的解说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请用直观教学的原理,分析案例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参考答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获得、知识直观等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知识获得的运用能力。
【参考答案】本案例充分体现了直观教学在知识获得中的重要性。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像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少年闰土》中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童年时捕鸟的情景,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产生生活情景上的共鸣,运用了知识直观中的言语直观。而后有关冰激凌的解释也是言语的直观,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说明言语直观的作用是有限的,同时告诉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学,结合各种资源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方面:
(1)要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充分和灵活地运用各种直观方式,做到言语与实物、模像直观相结合。一般有三种方式:①言语在前,形象在后,主要起动员与提示的作用;②言语与形象交叉或同时进行,言语主要起引导观察、补充说明重点与难点的作用;③言语在形象的后面,主要起总结概括或强化的作用。在本案例中,如果教师能够将言语直观与实物或模像直观相结合,那么学生就会更能够接受那些自己没有形象储备的知识。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则:①强度律,即要求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教师语言应尽量抑扬顿挫。②差异律,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感知效果,对象和背景差异越大,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越容易。我们在给学生呈现某些重要内容时,要使重要内容与非重要内容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重点知识。
③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比如:通过多媒体模拟植物的生长过程。④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我们在向学生讲授一系列相关的知识时,运用相似的方法进行讲授更能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除了向学生展示直观的事物或模像外,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如何在观察中抓住重点,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都计划清楚,更有利于直观教学效果的实现。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与到直观中来,自己发现问题,再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直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位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努力,更好地利用知识的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
8、填空题 根据知识的概括水平划分为具体知识和____。
参考答案: 抽象知识
9、单选题 考试中因没有复习而答不出、想不起来问题,这种遗忘叫_____
A: 暂时性遗忘
B: 永久性遗忘
C: 一般性遗忘
D: 特殊性遗忘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考试中因没有复习而答不出、想不起来问题,这种遗忘是永久性遗忘。遗忘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前者指在适宜条件下还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后者指不经重新学习就不可能恢复记忆的遗忘。
10、单选题 信息能长时间保留下来,容量没有限度的记忆是_____
A: 短时记忆
B: 瞬时记忆
C: 长时记忆
D: 感觉记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长时记忆是信息在经过加工后,在头脑中能够长时间保持,甚至终身保持的记忆,它的保持时间和容量是趋向无限的
11、填空题 在读一首短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这种增加的附加学习,叫做____。
参考答案: 过度学习
12、单选题 在操作形式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并一体化称为_____。
A: 操作模仿
B: 操作整合
C: 操作熟练
D: 原型定向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本题是对操作整合概念的考查。
13、简答题 【简答题】根据记忆规律,教师应怎样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复习?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记忆最重要的是要克服遗忘,遗忘的进程都遵循着先快后慢的规律。即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的遗忘速度较快,以后逐渐减慢。
因此,为防止遗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复习。为了提高复习效果,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要及时。当天学的功课一定要在当天安排复习。
(2)复习要合理。复习方法合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
①在期末复习全学期的功课时,采用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
②在复习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简缩而概括的记忆材料。
③复习方式多样化。综合识记效果最佳。
④让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
(3)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
超额学习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佳;小于或多于150%,效果都不理想。
14、填空题 概念学习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概念形成和____。
参考答案: 概念同化
15、单选题 知识的保持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_____
A: 复述
B: 记忆
C: 练习
D: 反馈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16、单选题 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_____。
A: 并列结合学习
B: 总括学习
C: 下位学习
D: 上位学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当新知识花概括程度上低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新知识从属于旧知识时,这种学习称为“下位学习”,即自上而下的学习。因此,答案选C。
17、简答题 简述理解在知识学习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
(2)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保持;
(3)有利于学生应用知识。
18、单选题 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_____。
A: 符号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D: 规则学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19、判断题 概念学习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理解。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解析:概念学习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20、单选题 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描述且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的知识是_____
A: 理性知识
B: 感性知识
C: 程序性知识
D: 描述性知识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
21、判断题 在概念理解的过程中,变式是从方法方面促进概念理解,比较则是从材料方面促进概念理解。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解析:在概念理解的过程中,变式是从材料方面促进概念理解,比较则是从方法方面促进概念理解。
22、单选题 历史课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_____
A: 符号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D: 程序性学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符号学习概念理解的考查。
23、单选题 利用图表、模型、幻灯片等进行直观教学被称为_____。
A: 实物直观
B: 模像直观
C: 语言直观
D: 动作直观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获得的第一个环节,即对知识直观的几种直观方式的辨别与理解。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像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本题中,图表、模型等都是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因此图表、模型、幻灯片属模像直观。
24、单选题 遗忘曲线中遗忘的进程是_____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前后一样快
D: 忽快忽慢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最初发生得很快,以后遗忘的速度会逐渐下降。
25、单选题 知识获得的途径主要是通过直观和_____
A: 概括
B: 比较
C: 分析
D: 综合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直观和概括是知识获得的主要途径。
26、单选题 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即_____、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 语义记忆
B: 感觉记忆
C: 工作记忆
D: 情绪记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记忆可分为三大系统: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
27、单选题 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_____
A: 实物直观
B: 模象直观
C: 语言直观
D: 虚拟直观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题干中教师的做法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是模象直观。
28、单选题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在头脑中的表征形式分别为_____。
A: 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B: 命题和命题网络
C: 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命题和命题网络
D: 命题和命题网络、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所谓知识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记载和呈现的方式。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命题网络和图式表征。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产生式。即所谓的条件-行动规则,简称C-A(condition-action)规则。其中C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A是外显的反应和内在的心理活动
29、单选题 对遗忘原因的一种古老的解释理论是_____
A: 消退说
B: 干扰说
C: 同化说
D: 动机说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痕迹衰退说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
30、单选题 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_____。
A: 并列结合学习
B: 下位学习
C: 上位学习
D: 强化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下位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31、单选题 如何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属于_____
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技能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所以说如何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是程序性知识。
32、单选题 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_____
A: 变化
B: 改变
C: 变式
D: 突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本题是对变式概念的理解考查。变式是指概念的正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而本质属性不变。
33、单选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_____
A: 模象直观
B: 实物直观
C: 言语直观
D: 想象直观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本题是对模象直观教学概念理解的考查。
34、单选题 儿童能运用表象来表现他们的世界所发生的事并能据此进行想象,从而获得知识。这种认知表征是_____
A: 动作表征
B: 符号表征
C: 映象表征
D: 表象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所谓认知表征,就是指通过知觉而将外在事物转换为个体内在心理事实的过程,而其认知表征方式则会随个体年龄而发展,表现为三个阶段:动作表征(enACtiverepresentAtion)——儿童靠动作来认知世界、获得知识;映象表征(iConiCrepresentAtion)——儿童用头脑中的表象去表现世界、获得知识;符号表征(symBAliCrepresentAtion)——儿童运用符号、文字再现世界、获得知识。
35、多选题 学习材料的直观方式有_____
A: 图象直观
B: 模像直观
C: 言语直观
D: 实物直观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
【答案】BCD。解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模象和言语直观。
36、单选题 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只是获得、保持和_____
A: 知识巩固
B: 知识运用
C: 知识提取
D: 知识迁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分析:考查学习过程的三个阶段。它包括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提取。
37、单选题 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_____
A: 双重抑制
B: 单一抑制
C: 前摄抑制
D: 倒摄抑制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早上所受的抑制是倒摄抑制,晚上受的干扰是前摄抑制。所以是单一抑制。
38、单选题 研究表明,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方式有_____。
A: 命题
B: 命题网络
C: 产生式
D: 概念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分析: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产生式。即所谓的条件-行动规则,简称C-A(condition-action)规则。其中C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A是外显的反应和内在的心理活动。
39、多选题 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一般包括_____。
A: 实例
B: 名称
C: 内涵
D: 外延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
【答案】BCD。
40、多选题 知识学习根据头脑中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分为_____。
A: 符号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归属学习
D: 命题学习
E: 并列结合学习
参考答案: ABD
本题解释:
【答案】ABD。解析: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41、填空题 根据知识的功能划分,可以把知识划分为____和____。
参考答案: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42、判断题 过度学习意味着重复次数越多越好。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过度学习这一知识保持策略的理解和掌握。
【参考答案】错误
【名师点睛】过度学习达到150%时的学习效果是最好的,超过这个程度学习的效果会变差。因此,过度学习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
43、单选题 儿童在知道“苹果”“葡萄”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是_____。
A: 并列结合学习
B: 下位学习
C: 上位学习
D: 归属学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学习的分类的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上位学习是总括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下位学习是类属学习,是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并列学习是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符号学习是另一套分类系统,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44、单选题 通过观察事物、演示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获得直观经验属于_____
A: 实物直观
B: 模象直观
C: 言语直观
D: 知识直观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实物直观是以实际的事物本身作为直观对象而进行的直观活动,包括实物直观、收集标本、野外考察、参观、实验等活动。实物直观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45、单选题 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
B: 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
C: 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
D: 是一种实践性知识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分类的掌握。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生命在于运动。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驟,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如:怎样操作一台机器;怎样解答数学题或物理题等。因此题干中ABD均是程序性知识的概念。只有C项描述的是陈述性知识。
46、单选题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_____。
A: 命题网络
B: 产生式系统
C: 图式
D: 认知结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表征程序性知识的最小单位是产生式。即所谓的条件-行动规则,简称C-A(condition-action)规则。其中C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A是外显的反应和内在的心理活动。
47、简答题 简述奥苏贝尔的三种同化模式。
参考答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奥苏贝尔有关概念同化的三种模式的识记和掌握。
【名师点睛】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提出了三种概念同化的模式:(1)下位学习,也叫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当学生已经获得了一个抽象概括程度较大的概念后,再学习下位概念时就会容易。比如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后,再学习“囷是轴对称图形”这一命题就会很容易理解。(2)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某些概括程度较低的概念时,在这些原有概念基础上学习一个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和命题时,就产生了上位学习。如我们在学习了“玫瑰花”、“牵牛花”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花”这一概念就是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当新学习的内容既不能归属于原有的关系之中,又不能概括原有的关系,但他们之间仍具有某些共同的关键特征,如后一变量随着前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等,根据这些共同特征,新命题与已知观念并列结合,新命题就有了意义。
48、多选题 概念一般都涉及以下要素_____。
A: 符号
B: 名称
C: 内涵
D: 外延
E: 结构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
【答案】BCD。解析:概念一般都涉及以下要素:第一,名称,即代表概念的词语、符号。第二,内涵,即这类事物所共有的关键特征。第三,外延,即这一概念所代表的具体事物(实例)的范围。闲此,答案选BCD。
49、多选题 概念学习有两种形式,概念的教学也有几种方法,其中常用的方法有_____。
A: 例——规法
B: 规——例法
C: 规——例——规法
D: 实物法
E: 概括法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答案】ABC。解析:概念学习既然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形式,那么概念的教学也可采取相应的方法。一种方法是从例子到规则,叫做“例一规法”;另一种方法是从规则到例子,叫做“规一例法”。当然,实际教学中所采用的往往是这两种思路的综合形式“规一例一规法”。因此,答案选ABC。
50、单选题 中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三角形田地的面积。这是知识属于_____
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条件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