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选题 格赛尔通过大量观察,提出儿童行为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
A: 发展方向原则
B: 机能对称原则
C: 自我调节原则
D: 相互交织原则
2、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应坚持的原则是_____。
A: 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C: 正面引导,表扬为主
D: 榜样示范。环境陶冶
3、多选题 问题解决的两种类型是_____
A: 认知性问题解决
B: 常规性问题解决
C: 发展性问题解决
D: 创造性问题解决
E: 理论性问题解决
4、填空题 ____是实施学前儿童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
5、单选题 补充必要的校本教材,让教学更符合_____原则。
A: 循序渐进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启发性
D: 巩固性
6、单选题 通过写反思日记的形式来加强师德教育,属于师德教育中的_____。
A: 自我修养
B: 实践
C: 慎独
D: 拜师
7、单选题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_____提出的。
A: 班杜拉
B: 瓦拉斯
C: 韦纳
D: 马斯洛
8、单选题 上课过程中,突然有人推门进来,大家会不由自主地把头转向门开的方向。这种表现是_____。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观察注意
9、单选题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_____货物贸易大国。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10、单选题 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
A: 校外活动
B: 课外活动
C: 教学活动
D: 团队活动
11、多选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几种要素。
A: 幼儿
B: 教师
C: 教学内容
D: 教学媒体
E: 教学环境
12、单选题 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新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_____。
A: 新观点
B: 认知结构
C: 策略系统
D: 态度体系
13、单选题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话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_____。
A: 民主平等
B: 教学相长
C: 爱生尊师
D: 互容互信
14、单选题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_____。
A: 科技进步
B: 生产发展水平
C: 政治需要
D: 产业革命
15、单选题 下列不能够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品质的训练方法是_____。
A: 发挥求异思维
B: 培养内敛思维品质
C: 鼓励想象
D: 改善知识结构
16、简答题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逼到这样的现象:老师刚提出问题,就有学生不举手就大声地说出答案,不给其他同学思考的机会(由于没有思考,大多时候说的又是错误答案);或者有的老师说同学感兴趣的话题,会引起下面的不必要的讨论;或者在讲课的过程中有些同学随便插话;或者在课堂讨论时学生会争论不休.教师难以把握……
请问你如何应对案例中的这类课堂现象?
17、单选题 “人芝兰之室,久闻不知其香”是_____。
A: 知觉
B: 嗅觉
C: 嗅觉适应
D: 嗅觉感受性
18、简答题 试论述影响迁移的重要因素。
19、单选题 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_____。
A: 奥尔波特
B: 卡特尔
C: 荣格
D: 斯普兰格
20、简答题 下面是一位实习教师的教学日志,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小黎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她个性很特殊。在班上,她与同学的关系不太融洽,甚至有点紧张。开学初曾与一男同学打架,对班主任的批评教育反应强烈,存在明显的抵触情绪。有一次晚自修课上.她戴耳机听音乐,被值日班干部提醒并记下名字,她当众撕掉记录本并辱骂班干部。同学们基本上对她敬而远之,避免与她发生正面冲突。表面上她与同学们相安无事,实际上特别渴望别人对她的认同和欣赏。可是她又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能真诚地与人交流,时时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班级里她没有真正要好的朋友。在学习上,她几乎丧失了兴趣。老师上课时,她表现出爱理不理的样子,有时连课本都不愿打开;甚至有时自顾自地写东西、做小动作等。做作业完全凭心情.心情好就做,心情不好就不做。她常常通过写日记、看小说的方式逃避现实,但她读的大多是离奇、鬼怪的故事书。她在日记中写道:“课根本就听不进去,整天在混日子,学校像座监狱把人关在里面。而我需要自由……”
小黎的表现跟她的生活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关。我在实习期间尝试努力去改变她,但收效甚微。面对小黎,我感到力不从心……
问题:
(1)如果你是小黎的班主任,你将采取什么具体措施来转化她?
(2)根据小黎的特点,对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遵循哪四项德育原则?
(3)请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根据小黎独特的性格特点,如何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4)以小黎等留守儿童的成长为例,你怎样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21、单选题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_____。
A: 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B: 了解和研究学生
C: 树立良好的集体舆论
D: 做好班级工作计划
22、填空题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学习任务的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的____。
23、简答题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4、填空题 学生诵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的想象是再造想象;诗人王勃创作该诗句时的想象是____。
25、多选题 下列各项,属于维果斯基提出的观点是_____。
A: 最近发展区
B: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
C: 教育万能论
D: 学习的最佳期限
26、单选题 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学生加人了中介词,成了“gas——该死——煤气”。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_____。
A: 精细加工策略
B: 组织策略
C: 复述策略
D: 计划监控策略
27、单选题 人们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陶醉在“永恒的微笑中”,感到身心非常愉悦。这种情绪是_____。
A: 道德感
B: 理智感
C: 美感
D: 自豪感
28、判断题 问题解决有两种类型:常规性问题解决和创造性问题解决。_____
29、单选题 张啸这次考试成绩非常差,老师找他谈话时,他分析近期由于喜欢上班内一名女同学,上课经常开小差学习不够努力。这种归因属于_____。
A: 不稳定,不可控制的外归因
B: 不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
C: 稳定,可控制的外归因
D: 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
30、单选题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这种片面的观点突出强调的是_____。
A: 遗传素质
B: 环境和教育
C: 生理因素
D: 先天因素
31、单选题 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_____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A: 2
B: 5
C: 3
D: 1
32、单选题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公共安全教育的形式在小学以_____为主,初中以活动和体验为主,高中以体验和辨析为主。
A: 游戏和模拟
B: 练习与实践
C: 模拟和实践
D: 讲故事与做活动
33、简答题 自我概念
34、单选题 “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_____。
A: 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 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 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 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35、判断题 气质有好坏之分。抑郁质的气质类型较差,不利于个体的成功。_____
36、简答题 李某有一女李霞14岁,系农村某镇初中二年级学生。李某认为女孩上学无用,还不如早点去赚钱。因此李某在2003年暑假将李霞送到邻镇一个体户处打工。开学一周后,学校老师、领导、村干部多次上门家访,李某拒不说明其去向,有时还恶语相报孩子读不读书是咱们自家的事,你们不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请问:(1)该案例中有没有违法行为?(2)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3)违法主体是谁?(4)应该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37、判断题 儿童的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叫最近发展区。_____
38、单选题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有一桶水。”指的是教师应具备_____。
A: 教育理论知识素养
B: 学科专业知识素养
C: 综合能力素养
D: 马列主义理论素养
39、填空题 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____、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40、单选题 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_____。
A: 能否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B: 能否关注教学情境
C: 能否自觉关注学生
D: 能否更多考虑班集体建设
41、单选题 假定某个年龄组的平均分数为70分,标准差为10分。某生测验得60分,则该生的智商为_____。
A: 80
B: 60
C: 85
D: 90
42、判断题 从职业分类的角度看,教师属于专业人员、技术人员。_____
43、简答题 智慧技能
44、单选题 一个人做事满怀信心,始终不渝、排除万难,实现目标,体现了一个人的意志的_____。
A: 自觉性
B: 果断性
C: 坚韧性
D: 自制力
45、简答题 举例说明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6、简答题 简述有利于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47、单选题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
A: 涂尔干
B: 卢梭
C: 赞科夫
D: 福禄贝尔
48、单选题 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_____
A: 比纳—西蒙量表
B: 斯坦福-比纳量表
C: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D: 瑞文推理测验
49、判断题 动物界没有教育,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它有自己的特殊性。_____
50、单选题 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_____。
A: 教育者,受教育者
B: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D: 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