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题 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叫____。
参考答案: 知觉
第1题所属考点-感觉和知觉
2、单选题 最早的学习迁移理论是_____。
A: 共同要素说
B: 概括原理说
C: 关系转换说
D: 形式训练说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形式训练迁移学说是最早的有关学习迁移的一种代表理论。
第2题所属考点-学习的迁移
3、填空题 从信息加工论的观点看,考试过程相当于对信息的____。
参考答案: 反馈阶段
第3题所属考点-学习的基本理论
4、单选题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充分运用了_____的德育方法
A: 情感教育
B: 实际锻炼
C: 榜样示范
D: 陶冶教育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方法中的陶冶教育法。陶冶教育法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和利用各种情感和环境因素,让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影响、感化和熏陶的教育方法。特征就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题干中“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就体现了利用环境陶冶学生情操的特点。故选D。
第4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5、单选题 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_____。
A: 判断
B: 诊断
C: 评定
D: 评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
此题考查了学业评价的定义。故选A。
第5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6、单选题 小明学习成绩较差,却经常在同学面前炫耀自己的父亲是某某公司的老板,以求得心理满足。这是采用了( )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的表现。_____
A: 升华
B: 补偿
C: 退行
D: 转移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补偿指个人因心身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
第6题所属考点-学生指导
7、判断题 在一份教案中,教学进程部分是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课前应充分准备。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正确。
第7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8、单选题 学生在记忆数列无意义的音节时,前面的练习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这是_____的影响。
A: 学习任务的相似性
B: 原有的认知结构
C: 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D: 学习的指导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心向与定势常指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定势可能对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影响,前面问题的解决过程迁移到后面可以使后面解题的速度加快;定势也可能对问题的解决产生消极影响,表现为功能固着,即把某种功能、作用赋予某种物体的心理倾向。题干中学生记忆无意义音节的过程加快了对后面音节的记忆,由此可知这是心向与定势的积极影响。
第8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9、单选题 学校中常见的期末考试属于_____
A: 总结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标准参照评价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査教学评价的相关内容。总结性评价着眼于某门课程或某个教学阶段结束后学生学业成绩的全面评定,因而评价的概括水平一般比较高,考试或测验所包括的内容范围也比较广,评价的次数不多,一般是一学期或一学年二、三次。学校中常见的其中考试、期末考试或考查以及毕业会考都属于这类评价。
第9题所属考点-教学评价与反思
10、单选题 《幼儿园管理规程》由( )负责解释。_____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国务院
C: 国家教育委员会
D: 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六十一条:本规程由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故选C。
第10题所属考点-教育法律法规
11、简答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使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发挥出人们期望的教育功能”。我们的校园,不仅要使每一面墙壁会说话,还要使每一寸土地、每一株花草树木、一切教学、生活设施都会说话。我校四年级三班学生墙报上的一首小诗较详细地记载了我们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这首诗(节选)是这样写的:
《校园处处会说话》
……
在校门外,远远地,
就会望见公寓楼上耀眼的校训:
“做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人”,
他时刻鞭策我们不忘重任。
……
步入餐厅,
正面墙上写着“为了祖国建设,吃好营养配餐”的警句使我们改掉了挑食的毛病。
向南望去,墙壁老师又会对你说:“农民伯伯、炊事员叔叔多辛苦呀,我们绝不浪费粮食。”
记住了!我们就是这样做的。
结合所学的教育学知识,谈谈你对学校文化的理解。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2)学校文化是一种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整合性较强的组织文化,学校文化特别是良好的校风,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学校文化具有导向、凝聚、规范的功能。
(3)学校文化可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三个部分。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质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4)案例中渗透在学校各个角落的标语就是学校文化的表现,属于学校的物质文化。这些墙壁标语渗透在学校成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中,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作用,通过凝聚学校成员的力量,规范学生的行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第11题所属考点-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2、单选题 在触电的处理中,尽快切断电源和脱离电源、( )、立即送往最近的医院抢救是非常重要的三步。_____
A: 找东西挑电线
B: 打119电话
C: 按压心脏和进行人工呼吸
D: 让婴幼儿躺在床上面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触电的急救措施有脱离电源,胸外心脏按压或者人工呼吸以及保护创面。
第12题所属考点-生活指导
13、单选题 问题行为与差生、后进生等问题学生的_____。
A: 对象相同
B: 概念不同
C: 都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
D: 都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答案】B。解析: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差生、后进生和优秀生都有可能发生问题行为。差生、后进生是对学生的总体评价,但在正常的班级里人数较少,所以两者的概念是不同的。
第13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14、填空题 ____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____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参考答案: 班级授课制 京师同文馆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答案】班级授课制;京师同文馆
第14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15、单选题 近代实验科学鼻祖_____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 培根
B: 洛克
C: 夸美纽斯
D: 康德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第15题所属考点-教育与教育学
16、单选题 吃糖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特别酸,这是感觉的_____
A: 适应
B: 同时对比
C: 继时对比
D: 差别感受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关注题干关键词,“……后接着吃……”,这是继时对比。
第16题所属考点-感觉和知觉
17、单选题 小学生由于考试焦虑而产生的失眠可采用( )来治疗。_____
A: 系统脱敏法
B: 肌肉松弛法
C: 自我暗示法
D: 行为疗法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肌肉松弛法通过改变肌肉紧张,减轻肌肉紧张引起的酸痛,以应付情绪上的紧张、不安、焦虑和气愤,而失眠状态的出现就是由于情绪上紧张、不安,心里产生的焦虑,肌肉松弛法能够治愈这一症状。因此,正确答案选B。
第17题所属考点-学生指导
18、单选题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_____教育的特征。
A: 中国
B: 埃及
C: 希腊
D: 罗马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
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第18题所属考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19、单选题 下列行为需要承担民事法律责任的是_____。
A: 体罚学生严重的
B: 克扣教育经费
C: 殴打教师情节严重的
D: 侵占学校校舍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19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20、单选题 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称为_____
A: 自我意识
B: 自我认识
C: 自我体验
D: 自我监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第20题所属考点-人格
21、单选题 对某一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不能只听某个领导或某个专家的意见,还要听取同行的意见,听取广大家长的意见,更要考查所评幼儿的发展水平,收集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最后做出恰当的评价。这一评价过程体现了评价的_____原则。
A: 一致性
B: 全面性
C: 目的性
D: 可比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全面性原则指的是在教育实践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教育评价必须连续不断地对教育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价,综合地考虑幼儿园教育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而连续一致、持之以恒的评价。
第21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22、单选题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 )的建立为标志的。_____
A: DNA重组技术
B: 细胞工程
C: 酶工程
D: 发酵工程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现代生物技术是在传统生物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或基因组为核心,并辐射到各生物科技领域。故选A。
第22题所属考点-教师的科学素养
23、单选题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句名言有关的教师劳动特点是_____。
A: 复杂性
B: 间接性
C: 示范性
D: 创造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
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故选C。
第23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24、单选题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应遵循( )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_____
A: 劳动
B: 惩戒
C: 教育
D: 发展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原则之一
第24题所属考点-教育法律法规
25、单选题 老师穿了一套新衣服,课前一进班级,所有学生的眼光都盯着老师。有几个淘气的男同学就凑在一起,用调侃的语调大声喊道:“老师,我爱你。”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
A: 露出羞涩的神情
B: 严厉地批评他们
C: 微笑着说:“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也爱你们。”
D: 不予理睬,开始上课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第25题所属考点-职业理念
26、多选题 以下属于发散思维的特征是_____。
A: 敏感性
B: 流畅性
C: 灵活性
D: 独创性E、发散性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
【答案】B,C,D解析:发散思维的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其中变通性又称灵活性。
第26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27、判断题 负迁移是指一种知识技能对另一种知识技能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错误。解析:负迁移起的是消极阻碍作用,正迁移起的是积极促进作用。
第27题所属考点-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28、单选题 关于情绪的叙述,下列( )项不正确。_____
A: 情绪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日趋稳定
B: 大约5岁后情绪的发展开始进人系统化阶段
C: 儿童情绪态度的形成受成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
D: 情绪在每一个人身上阈限相同、表现不同,是因为后天教育的影响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情绪主要是生理因素的作用。
第28题所属考点-学前儿童发展
29、单选题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_____
A: 程序性知识
B: 直观的知识
C: 实用的知识
D: 可应用的知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分析: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A)
第29题所属考点-知识的学习
30、单选题 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_____。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现代学生观倡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30题所属考点-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31、单选题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段话的实质是_____
A: 环境决定论
B: 遗传决定论
C: 相互作用论
D: 二因素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华生是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故选A。
第31题所属考点-学前儿童发展
32、单选题 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_____。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德莫克里特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苏格拉底是最主要的代表。
第32题所属考点-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33、单选题 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一层次,以《宪法》为依据制定的基本法律是_____。
A: 《教育法》
B: 《教师法》
C: 《义务教育法》
D: 《高等教育法》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我国的教育法体系由纵向4个层次和横向6个部门构成。《教育法》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一个层次。它是以《宪法》为依据制定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我国教育的基本性质、地位、任务、基本法律原则和基本教育制度等。部门教育法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二个层次,教育行政法规位于教育法体系的第三个层次,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位于教育法体系的第四个层次。
第33题所属考点-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34、单选题 _____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
A: 教师良心
B: 教师公正
C: 教师义务
D: 教师荣誉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教师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的标志。
第34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35、单选题 心理学是研究_____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A: 心理现象
B: 认识过程
C: 心理过程
D: 个性心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第35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36、单选题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尽可能用最少的开支和精力,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体现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_____
A: 共享性原则
B: 经济性原则
C: 实效性原则
D: 因地制宜原则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略。
第36题所属考点-课程
37、单选题 刘老师用课堂提问、课堂讨论等形式来决定自己是否需要改善教学,这种评价属于_____评价。
A: 诊断性
B: 描述性
C: 形成性
D: 总结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评价基本分类的区分。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按评价功能分类,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也称为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一般是在某项活动开始之前,为使计划更有效地实施而进行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引导教学前进或使教学更为完善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确定。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时为把握最终的活动成果而进行的评价。由题干可知,刘老师所作的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第37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38、单选题 在科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_____。
A: 习俗水平
B: 后习俗水平
C: 权威水平
D: 前习俗水平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科尔伯格运用“道德故事两难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认为一个人的道德水平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一系列的道德发展阶段,包括三种水平层次和六个阶段:①前习俗水平,包括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和相对于功利的道德定向阶段;②习俗水平,包括人际协调定向阶段(又称“好孩子”取向阶段)和维护权威和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③后习俗水平,包括社会契约和法律的道德定向阶段和普遍道德原则和良心的道德定向阶段。
第38题所属考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39、单选题 20世纪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_____。
A: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实现素质教育
D: 基础知识和基本素质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解析]“两基”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
第39题所属考点-学校教育制度
40、简答题 简述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性格。
参考答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如何培养学生的性格。这里需要考生注意的是,题干的指向非常明确,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良好性格。中学生性格的培养与小学生性格的培养是不同的。小学生注重习惯的养成,中学生更注重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考生在解答这道题目时,需要注意二者的差别,有针对性地解答。
【参考答案】(1)利用集体教育的力量。一个好的集体是锤炼并完善人的大熔炉,只有当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忍不拔、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生活的时候,良好的性格才能培养起来,尤其是对于具有孤僻、冷淡性格倾向的孩子来说,集体的作用更为重要。在班级中多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带他们去工厂参观实习、打扫环境卫生、植树造林等。观察这些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并能从中找到荣誉感和成就感。
(2)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理想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阶段,高中阶段个体初步的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学生良好的性格来源于他们对世界正确的认识,这是人格中认知对行为的重要影响。要形成初中生良好的性格,一定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教师可以开设马克思主义课程或者采用其他的方式,比如参观爱国主义基地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3)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性格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良好性格的表现就是良好的行为。而控制行为最好的方法是行为主义的强化方法。根据行为主义的理论,个体的行为之所以能够持续发生原因在于其行为受到了强化。教师想要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需要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教师可以采用的强化方式有表扬、物质奖励、代币的奖励等。
(4)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榜样人物包括的范畴很广,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优秀的学生,还可以是社会上做出好人好事的榜样人物。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模仿是人学习的重要方式,不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都会模仿各种榜样的行为。中学生正是个体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不容易明辨是非、盲目模仿的阶段。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榜样,抵制社会上不好的现象对学生产生的影响。
(5)根据原有的性格倾向因材施教。不仅教学需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性格同样也需要因材施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原有的性格和气质特点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对于胆汁质的学生表扬和批评可以尽量明确,要注重培养他们控制情绪的能力;对于多血质的学生应该注意培养他们对事物的耐心;而对抑郁质的学生进行性格教育时一定要注意方法,不要过分严厉地批评。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人做任何事情想要成功都要有强烈的自觉能动性。一个人如果能主动采取行动和措施来培养自己的品质,那就是一个自我教育的开始。
以上各条都是进行性格教育的外在因素,而内在的主观能动性是决定性的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促进和指导学生培养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第40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41、单选题 对幼儿园幼儿活动的正确理解是_____。
A: 让儿童尽情地随意玩耍
B: 在安全的前提下按课程的要求活动
C: 为儿童舒展筋骨而进行活动
D: 教育过程就是活动过程,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在幼儿园中,教育活动与游戏等活动是融为一体的。
第41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42、单选题 _____思维在心理断乳期占主导地位。
A: 抽象逻辑
B: 具体形象
C: 直觉动作
D: 创造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心理断乳期即少年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这一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
第42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43、判断题 教师尽管对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很熟悉,但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时还应就某些方面作进一步的调查与了解。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正确。
第43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44、单选题 在Word的编辑状态下,当前输人的文字显示在_____
A: 鼠标光标处
B: 插人点
C: 文件尾
D: 当前行尾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Word文本区的“I”型光标称为“插入点”。输入的文字将被显示在插入点所在的位置。
第44题所属考点-教学基本能力
45、判断题 教育的本质即教育的归属问题。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
第45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46、单选题 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_____
A: 系统性
B: 预见性
C: 结构性
D: 实效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对教师课时计划的分析表明,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在备课时,专家教师会在头脑中形成包括教学目标在内的课堂教学表象和心理特征,并且能预测执行计划时的情况;而新教师则认为自己不能预测计划执行时的情况,因为他们往往更多地想到自己做什么,而不知道学生将要做些什么。因此,答案选B。
第46题所属考点-教师职业心理
47、单选题 学前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以满足自身活动的需要为目的,不带有任何社会功利的活动是_____。
A: 生活活动
B: 学习活动
C: 游戏活动
D: 体育活动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幼儿游戏活动是以兴趣和意愿为指导、不带任何功利的活动。
第47题所属考点-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48、判断题 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四条。
第48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49、单选题 “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先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中的猫,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除对猫的惧怕反应”,这是运用了_____
A: 全身松驰训练
B: 强化法
C: 肯定性训练
D: 系统脱敏法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系统脱敏疗法又称交互抑制法,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如果一个刺激所引起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在求治者所能忍受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次反复的呈现,他便不再会对该刺激感到焦虑和恐怖,治疗目标也就达到了。这就是系统脱敏疗法的治疗原理。
第49题所属考点-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50、单选题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_。
A: 教书育人
B: 培养人才
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 育人为本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
第50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51、判断题 孔子主张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孔子的这句话体现了巩固性教学原则。
第51题所属考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52、判断题 知识经验越丰富,理解就越深刻,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完整、精确。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强调了知识经验在人们知觉事物中的重要性。
第52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53、多选题 阅读材料回答题:
李老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通常其试卷不单选用选择题和判断题,而常常借助于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李老师的这种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A: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重现解答
B: 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主要通过再认来解答
C: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D: 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序,往往借助于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题型
E: 教学过程中,相关题型应恰当灵活地结合使用,以检验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
参考答案: CDE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这种做法是正确的。答案CDE。解析: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选择题和判断题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第53题所属考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54、填空题 遵从大多数人的定型意见,遵从惯常的角色行为,并能按人的意向进行判断。这在科尔伯格看来,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在____。
参考答案: 习俗水平
第54题所属考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55、单选题 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_____
A: 抽象性
B: 概括性
C: 间接性
D: 情境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这是概括自然的现象而得出的规律。所谓思维的概括性,包含有两层意思:第一,能找出一类事物所特有的共性并把它们归结在一起,从而认识该类事物的性质及其与它类事物的关系。第二,能从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事实中找到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并将其推广到同类的现象中去。
第55题所属考点-言语与思维
56、判断题 最早从理论上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错误。解析: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论证,使它基本确定下来,以后,又经过赫尔巴特等教育家进行补充,使它进一步完善。
第56题所属考点-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57、多选题 泰勒的“课程原理”可概括为_____
A: 确定课程目标
B: 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C: 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D: 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E: 根据学生兴趣选择课程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答案】ABCD。解析:泰勒结合课程编制的实践,提出了“课程原理”,概括为四个步骤或阶段,即A、B、C、D四个选项。
第57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58、单选题 —个幼儿在玩沙子,他把沙子装到漏斗里,然而用手指堵住漏斗的底部,然后把漏斗放在一个瓶子上面希望沙子漏到瓶子里,可是他的动作慢,沙子漏的很快,沙子总是装不到瓶子里,该幼儿尽量加快速度,但是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沙子漏出的速度。突然,幼儿把漏斗直接放在瓶子口里,这时候沙子很快就装满了。该幼儿的学习属于_____。
A: 观察学习
B: 操作学习
C: 语言理解的学习
D: 交往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观察学习是通过感官直接接触的学习,例如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中的波波玩偶实验。语言理解学习是幼儿在成年人讲解和指导下对态度和行为的学习。交往学习是与同伴的交往时获得的学习与发展。B项通过尝试错误性质的操作,可能出现“顿悟”,故该幼儿是在进行操作学习。
第58题所属考点-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59、单选题 “窥一斑而见全豹”所描述的人的知觉特征是_____。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这句话反映了人的知觉的整体性。故选A。
第59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60、单选题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_____。
A: 劳动起源论
B: 生物起源论
C: 心理起源论
D: 生物进化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米丁斯基在其著作《世界教育史》中提出:只有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著名的原则出发,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
第60题所属考点-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61、判断题 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大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解析:模仿性强是幼儿期的典型特点,小班幼儿表现尤为突出。
第61题所属考点-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62、单选题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处理系统的是_____心理学。
A: 精神分析
B: 人本主义
C: 认知
D: 格式塔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现代认知学派(也称为信息加工心理)
代表人物:奈瑟、皮亚杰
基本观点:
1.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
2.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3.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4.主张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
第62题所属考点-心理学概述
63、单选题 西周六艺教育以_____为中心。
A: 礼乐
B: 射御
C: 书数
D: 礼书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教育形态的了解。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西周时期已经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第63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64、单选题 学校可以对教师的哪种行为进行处分或者解聘_____
A: 组织交班费
B: 组织学生开展校外活动,一学生路上撞车,经抢救无效死亡
C: 强制搜学生的身,想知道是不是偷了东西
D: 与同事不和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强制搜身严重地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影响非常恶劣,因此学校应当对教师进行处分。
第64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65、单选题 在广义层面上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_____。
A: 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B: 幼儿园课程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生活经验的活动
C: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材
D: 幼儿园课程是各种活动的总和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教材只是幼儿园课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不能说幼儿园课程就是教材。
第65题所属考点-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66、判断题 先行组织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原有的现象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
第66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67、填空题 语言说服和____是说服教育法的主要方式。
参考答案: 事实说服
第67题所属考点-德育
68、填空题 我国的道德核心是____精神,是德育的重点内容;自觉纪律既是教育手段又是____。
参考答案: 集体主义 目的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
集体主义、目的
第68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69、单选题 因校舍使用不当或失修造成房屋倒塌造成学生伤亡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应追究_____
A: 行政法律责任
B: 民事法律责任
C: 刑事法律责任
D: 违宪法律责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根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规定,因校舍使用不当或失修造成房屋倒塌和学生伤亡事故时,主要责任人应追究刑事法律责任。故选C。
第69题所属考点-小学综合素质
70、单选题 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立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属于_____
A: 平行管理
B: 常规管理
C: 民主管理
D: 目标管理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目标管理的定义。
第70题所属考点-班级管理
71、单选题 婴幼儿长骨骼的必需条件是_____
A: 营养和阳光
B: 铁和磷
C: 维生素C和钙
D: 维生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第71题所属考点-生活指导
72、简答题 简述群体的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
【答案】群体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群体成员有共同的行为目标、价值观、态度倾向、行为方式;
(2)群体有一定的组织结构,群体成员在群体中有相应的角色、权利和义务;
(3)群体成员在心理上有一定的依从关系、共同感;
(4)群体内有占优势的为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成员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遵守这种规范。
第72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73、单选题 儿童学习语言发音最容易的年龄阶段是_____。
A: 2~3岁
B: 3~4岁
C: 4~5岁
D: 5~6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B【解析】随着幼儿生理上的成熟,言语知觉的发展,幼儿的发音能力也迅速发展,特别是3~4岁期间发展尤为迅速,是幼儿学习语言发音最容易的年龄阶段。故选B。
第73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74、填空题 ____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参考答案: 性格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性格
第74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75、单选题 2008年,我国高等育的入学率为23.3%,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观点,我国高等教育处于_____。
A: 精英化阶段
B: 大众化阶段
C: 普及化阶段
D: 全民化阶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中高等教育发展相关内容的掌握。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1973年提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理论,即大学适龄青年中接受教育者的比例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普及化阶段。我国招生数由1"8年的108万增加到2003年的382万人,在校生数从1998年的341万增加到2003年的110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98年的9.8%提高到2003年的17%,跨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门槛。2012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已超过3000万,毛入学率达27%,计划在《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完成的2020年时毛入学率达到40%。
第75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76、判断题 美育的内容就是艺术教育和“美学”学习相结合。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解析:美育不等于艺术教育,也不仅仅是“美学”的学习,它的主要内容要比艺术教育和“美学”学习宽泛得多。
第76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77、单选题 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_____。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解析】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有: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第77题所属考点-课程
78、单选题 《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_____。
A: 循序渐进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略。
第78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79、单选题 张明耐受性高,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反应迅速灵活。这种气质属于_____。
A: 多血质
B: 粘液质
C: 胆汁质
D: 抑郁质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多血质的气质类型特点。活泼好动,反应迅速,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具有明显的外向倾向,粗枝大叶。
第79题所属考点-人格
80、单选题 学生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是_____
A: 受教育权
B: 身心健康权
C: 人格尊严权
D: 隐私权、荣誉权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受教育权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
第80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81、填空题 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认知发展到____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参考答案: 具体运算
本题解释:
参考解析:【答案】具体运算。解析:感知阶段不能脱离实物;前运算阶段已经有了表象思维,但是由于其思维自我中心性和不可逆性,还无法完成绘图这种活动,因为路线图的绘制不可能从一个角度或方位去描绘就能实现: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年龄大致处于7~12岁左右,这时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形成一系列的行动心理表象,地图即是通过心理表象来进行绘制的:形式运算强调的是一种抽象逻辑思维。
第81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82、判断题 定势对问题解决总起着积极作用。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N。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如解决一般问题时,定势可起促进作用,而对特殊问题,定势很可能起到阻碍作用。
第82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83、单选题 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_____。
A: 关键
B: 源泉
C: 内容
D: 途径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源泉和基础。
第83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84、单选题 关于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都是一神论宗教
B: 都以亚洲为发源地
C: 基督教产生时间最早
D: 目前佛教信仰人数最多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伊斯兰教7世纪初兴起于阿拉伯半岛,由麦加人穆罕默德(约570~632)所创。佛教创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全部起源于亚洲。故答案为B。
第84题所属考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85、简答题 创造性游戏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创造性游戏是儿童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包含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等。
第85题所属考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86、单选题 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知识而智力训练无关紧要的理论是_____
A: 传统教育理论
B: 现代教育理论
C: 形式教育理论
D: 实质教育理论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实质教育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赫尔巴特和英国斯宾塞,实质教育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给学生有用的知识,至于学生的智力则无需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形式教育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开设希腊文、拉丁文、逻辑、文法和数学等学科发展学生的智力,至于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则是无关紧要的。
第86题所属考点-教学实施
87、简答题 简述课程标准的性质。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构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特别是知识点或单项技能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或内容要领等);
(2)课程标准主要规定某一学段或年级所有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或在自己的努力下都能达到的要求,它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
(3)课程标准主要服务于评价,是对国家或地方的课程质量、学校教育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进行评价的依据;
(4)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的观念,它为课程实施者(如教师、学生)作为独立主体参与教育过程,使课程具备生成性、适应性成为可能;
(5)课程标准是基础教育课程质量的主要标志,它统领课程的管理、评价、督导与指导。
第87题所属考点-课程
88、简答题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的共同点。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2)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3)强调学生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4)强调学生理解知识建构过程;(5)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第88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89、判断题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班级奋斗目标。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要求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班级形成的基础就是要有明确的共同目标。班级目标对班级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同和支持,有利于引导班级发展方向,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有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进取的行为动机,还可作为设计与选择班级活动的依据以及班级实施监督与考评的标准。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奋斗目标。班级的奋斗目标一般可分为近期的、中期的和远期的三种,目标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教师应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制定适当的、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第89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90、单选题 以下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历史事件按发生先后顺序排序,完全正确的是_____
A: 牧野之战一长平之战一赤壁之战一淝水之战
B: 黄巾起义一陈胜吴广起义一太平天国运动一李自成起义
C: 诸葛亮七擒孟获_陈汤平定匈奴一郑成功收复台湾一郑和下西洋
D: 安史之乱一八王之乱一玄武门之变一土木堡之变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牧野之战发生于商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长平之战发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公 元前262年);赤壁之战发生于三国时期(公元208年);淝水之战发生于南北朝时期(公元383年左右)。B、C、D三项时间先后顺序有误。故选A。
第90题所属考点-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91、判断题 学生的学习是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过程。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
第91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92、判断题 为了更好的选用天下人才,隋唐时期建立了科举制。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解析:
隋唐时期采取重振儒术,三教(儒、道、佛)并重的文教政策,在选士制度上采取科举制。
第92题所属考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93、单选题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活习俗、语言特点、文化传统、审美观念等因素,造就了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或地方特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
A: “信天游”是西北民歌中有代表性的类型之一
B: 南方民歌歌词比较含蓄,善用比兴,旋律多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C: 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是唢呐和扬琴
D: “长调”和“短调”是蒙古族民歌的代表性体裁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唢呐是北方乐器。故选C。
第93题所属考点-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94、单选题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研究发现,儿童入学后学业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_____。
A: 儿童的遗传素质
B: 家长的文化素养
C: 儿童的早期经验
D: 学校的教育方式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儿童学业成败与诸多因素都有关系,其中学校教育方式占有重要地位。
第94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95、单选题 —个国家的文盲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年限、高等教育普及的程度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这说明_____
A: 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
B: 经济发展决定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 经济发展引发的经济结构和变革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D: 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和手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经济发展影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结构、教育体制等。一个国家的文盲率、义务教育普及的年限、高等教育普及的程度体现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第95题所属考点-学前教育原理
96、单选题 “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_____的教育内容。
A: 现代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原始社会
D: 封建社会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我国古代教育内容的掌握。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西周以后,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1)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2)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教育;(3)射:射技教育;(4)御:以射箭、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教育;(5)书:学字习书的书写教育;(6)数:简单数量计算教育。回答本题时,考生除要知道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的教育内容外,还要知道西周属于奴隶社会。
第96题所属考点-教育与教育学
97、单选题 衡量教师是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是_____
A: 教师的年龄
B: 教师的体质
C: 教师的素养
D: 教师的能力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衡量教师是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条件是教师的素养,教师素养包括教育思想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和身心素养等,教师能力是建立在教师素养之上的。故选C。
第97题所属考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98、单选题 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若仍保持不变,就会影响问题的顺利解决,这个现象是下列哪个因素造成的?_____
A: 问题情境
B: 知识的迁移
C: 原型启发
D: 定势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在定势的影响下,人们会以某种习惯的方式对刺激情境作出反应。定势对解决问题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当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人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若仍保持不变,就会影响问题的顺利解决。
第98题所属考点-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99、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 幼儿教育就是幼儿园教育
B: 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家园合作追求的最终目标
C: 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标准化的艺术技能训练中形成的
D: 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所以教师要经常告诉孩子一些社会规则和品德要求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幼儿教育包含幼儿园教育,但不只是幼儿园教育;幼儿艺术课程主要是为了熏陶幼儿的审美情趣。潜移默化是在无要求情况下提出来的。
第99题所属考点-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00、单选题 《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_____。
A: 循序渐进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启发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意思是“要引导学生,但决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要严格要求学生,但决不使学生感到压抑;要在问题开头启发学生思考,决不直接把最终结果端给学生”,即注重引导启发学生,这是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第100题所属考点-教育公共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