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倾向于废除直接教学、废除考试的教学理论流派是_____
A: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B: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C: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D: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参考答案: C
2、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_____
A: 知识与技能目标 B: 方法与过程目标 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 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专家解析: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在什么时期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造纸?_____
A: 公元105年 B: 东汉前期 C: 东汉后期 D: 西汉前期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专家解析:西汉时,劳动人民在实践中发明了造纸的方法,开始用丝絮和麻纤维造纸。故选 D
4、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_____
A: 差异性 B: 顺序性 C: 不平衡性 D: 阶段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专家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不同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及主要矛盾。
5、作为老师,你对他们提出的建议包括哪些?()
A: 用词语、理智控制自己情绪发生的强度 B: 凡事都听从别人的意见 C: 有情绪的时候就尽量发泄出来,不用加以控制 D: 积累各种情景下的情绪体验,这样就能做到“临场不乱”
E: 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尝试从多个角度分析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 ADE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DE。参考专家解析:可以给出如下建议:①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用词语、理智控制自己情绪发生的强度。②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种过渡的情景,即从不紧张到稍微有些紧张,最后再到很紧张.使学生积累各种情景下的情绪体验,这样就能做到“临场不乱”。③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由于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完善,对一个问题往往只从一个角度解释,所以容易遭受挫折。
6、《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_____
A: 食品 B: 烟酒 C: 生活用品 D: 书本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专家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五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故选B。
7、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____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生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参考答案: 班级规章制度
本题解释:
【答案】班级规章制度
8、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教师在团队合作中,最好首先做到_____
A: 严于律己,以诚待人 B: 谦虚为怀,戒骄戒躁 C: 相互帮助,通力合作 D: 凡事不要先出头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即是要求教师谦虚,防止骄傲情绪。
9、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提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_____。
A: 学生的知识储备 B: 学生的情感体验 C: 学生的习惯培养 D: 学生的人格养成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正确答案是B。专家解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强调了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乐之”才能“乐学”,这也提示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课堂上的心情表现,都必须成为教师们关注的对象
考点:“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0、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____。
参考答案: 集中
本题解释:
参考专家解析:集中。专家解析: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11、练习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专家解析: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
12、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之间不是简单的直线关系。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专家解析:
学习动机存在一个动机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降低。“耶克斯一多德森法则”表明,任务较容易,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较高;任务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动机激起水平越低。并且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13、教师角色是社会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的行为所赋予的_____。
A: 态度 B: 期望 C: 法律责任 D: 规范要求
参考答案: B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D参考专家解析:
【答案】BD。专家解析:教师角色就是社会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人的行为所赋予的期望或规范要求,反应了社会对教师角色、教师责任的期待。
14、人本性、发展性、多元化、科学性原则是课堂教学评价所遵循的主要的四个原则,其中尤为重要的是_____。
A: 人本性原则 B: 发展性原则 C: 多元化原则 D: 科学性原则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15、试述中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
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 【答案要点】(1)初中生情绪的发展。在初中生的情绪表现中,充分体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矛盾性特点。随着初中生心理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扩大,其情绪的感受和表现形式不再像以往那么单一,但还远不如成人的情绪体验那么稳定,表现出明确的两面性。①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②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③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2)高中生情绪的发展。由于高中生认知能力、意识水平的提高,其情绪体验呈现如下特点:①情绪的延续性;②情绪的丰富性;③情绪的特异性;④情绪体验的深刻性;⑤情绪体验更加细腻。
16、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_____
A: 爱岗敬业 B: 勇于创新 C: 严谨治学 D: 终身学习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专家解析:教师作为专门从事人才培养的职业,从业者必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广博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才能担负起为祖国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信息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教育者必须日新其德、日勤其业,才能学为人师,身为世范。因而教师需要终身学习。故选D。
17、2010年出席20国集团领导人第四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当地时间6月27日发表题为《____》的主旨讲话。
参考答案: 同心协力共创未来
本题解释:
参考专家解析:
《同心协力共创未来》
18、一般说来,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_____水平。
A: 超常 B: 较高 C: 普通 D: 弱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19、以下活动属于问题解决的有_____
A: 走楼梯 B: 研究登山路线 C: 回忆办公室门号 D: 慢跑
E: 走象棋
参考答案: BCE
本题解释:
【答案】BCE。福建山香专家专家解析: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的状态的过程。
20、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_____。
A: 从众 B: 依从 C: 认同 D: 内化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专家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包括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其中的第二个阶段是认同。
21、认为后天教育经验只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而不影响发展方向和顺序,这种作用模式是_____
A: 维持 B: 诱导 C: 促进 D: 保持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专家解析:美国教育学家认为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的三种作用模式是维持、促进、诱导。
22、意志的基本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与_____。
A: 自主性 B: 独立性 C: 自制性 D: 主动性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专家解析:本题考查了意志的品质。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23、应用文具有的主要特点有_____
A: 事务性 B: 平实性 C: 规范性 D: 实用性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BCD。参考专家解析:应用文是各类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等社会活动中,用以处理各种公私事务、传递交流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格式规范、语言简约的多种文体的统称。应用文具有规范性、事务性、实用性、时效性、真实性、语言平实简练等特征。因此,本题选择ABCD。
24、多元智力理论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理论?_____
A: 杜威 B: 加德纳 C: 赞科夫 D: 布鲁纳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专家解析: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
25、某老师很少留意成绩一般的学生,把自己的精力用于培养优秀的学生。该老师的做法_____。
A: 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B: 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C: 违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 D: 违背了严慈相济的要求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正确答案是C。专家解析:公共施教是指教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而某老师只关注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成绩一般的学生很少留意,这种做法违背了公正施教的要求。
考点:教师的职业行为
26、微格教学是由美国的德瓦埃特•爱伦创立的,是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来训练教师的教学实施能力的一种方法。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Y专家解析: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特•爱伦是微格教学创始人之一。
27、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是_____。
A: 松散群体 B: 联合群体 C: 非正式群体 D: 集体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专家解析:群体的发展依次经历三个阶段松散群体、联合群体、集体。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成员的共同活动不仅对每个成员有个人意义,而且还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28、教育目的的功能有_____。
A: 调控功能 B: 选择功能 C: 激励功能 D: 评价功能
参考答案: ABCE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功能的掌握。
【参考答案】ABCDE
【名师点睛】教育目的为教育对象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教育目的为教育内容的选择确定了基本范围,也为选择相应的教育途径、方法和形式提供了依据。教育目的是对受教育者未来发展结果的一种设想,具有理想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它具有激励教育行为的作用。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一旦偏离教育目的的航向,教师和学生均可以依据教育目的的指引及时调控和监督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教育目的既为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又为检查和评价教育活动的质量提供了衡量尺度和根本标准。因此,教育目的具有导向、选择、激励、评价和调控的功能。
29、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对专家解析:略
30、简述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从活动角度划分)。
参考答案:
参考专家解析:
(1)课程选择;(2)课程改编;(3)课程整合;(4)课程补充;(5)课程拓展;(6)课程新编。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校本课程开发类型的理解。★★★
31、只要没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说明心理健康。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N。专家解析: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以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32、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实行的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结构包括_____。
A: 前言 B: 课程目标 C: 内容标准 D: 实施建议
E: 术语解释(附录)
参考答案: ABCDE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B,C,D,E参考专家解析:
ABCDE 专家详解:我国新课程改革中实行的国家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结构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术语解释)。
33、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题目浏览、测查、完成情况的监视及对速度的把握主要采用了_____。
A: 复述策略 B: 元认知策略 C: 资源管理策略 D: 精细加工策略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专家解析:题干描述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监控策略。
34、教师教学技能水平低下的主要表现有_____
A: 传授知识的错误 B: 精神过度紧张 C: 遇事惊慌失措 D: 多余的动作存在
E: 操作不够熟练
参考答案: ACDE
本题解释:
【答案】ACDE。专家解析:新教师初入职时也可能存在精神过度紧张的问题。
35、“学前知识系统化教学”的教育内容包括儿童生活的组织与教育、节目和娱乐、____三部分。
参考答案: 作业教学
本题解释:
参考专家解析:作业教学
36、德育过程的基础是_____。
A: 掌握知识 B: 激发情感 C: 道德内化 D: 活动和交往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参考专家解析: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没有社会交往,就没有社会道德。社会交往是个体社会生活的基础。学生的思想品德是在积极的活动和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和表现出来并接受其检验的,形成一定品德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新生活的创造。因此,教育者应把组织活动和交往看作德育过程的基础。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37、美国学者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_____。
A: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专家解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而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在教育。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通过教育培训出来的高新人才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8、教师通过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_。
A: 谈话法 B: 讲授法 C: 讨论法 D: 实验法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专家解析: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39、在师生关系中,学生是主要方面,教师要围绕学生来展开教学。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专家解析:
在学校里,“师生关系”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最高尚、最健康的人际关系。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要方面,其行为对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起着决定性作用。
40、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人生三大境界,其中第二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相当于动作练习的:_____
A: 起始阶段 B: 起伏阶段 C: 高原阶段 D: XX进阶段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4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的是_____
A: 乡镇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42、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如果学生把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学生会感到_____。
A: 惊喜和感激 B: 满意和自豪 C: 内疚和无助 D: 学习没有积极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专家解析: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一个人解释自己行为结果的原意反过来会激发他的动机,影响他的行为、期望和情感反应。如:把成功归因为内部原因,会使学生感到满意和自豪。
43、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专有的权利有_____。
A: 免试人学权 B: 就近人学权 C: 不交学费权 D: 教育公平权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答案】ABC。专家解析: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所专有的权利即免试人学权、就近人学权和不交学费权。
44、“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所体现的教学原则_____。
A: 因材施教原则 B: 启发性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 D: 直接性原则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专家解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教学不应超越学生的等级,体现的是循序渐进性原则。
45、下列成语有错别字的是_____。
A: 新新学子 B: 了了无几 C: 吸吸可危 D: 靡靡之音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答案】ABC。专家解析:A选项“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B选顶“寥寥无几”形容稀少,没有几个;C选顶“岌岌可危”指高山要倾倒的样子,形容局势极其危险;D选顶“靡靡之音”指柔弱、颓靡的音乐。故本题答案选择ABC。
46、_____即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
A: 算法式 B: 启发式 C: 综合式 D: 概括式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A【答案】提出假设最常用的两种方式是算法式和启发式,题干说的是算法式。
47、要做到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要_____。
A: 一视同仁 B: 实事求是 C: 宽宏大量 D: 以书为本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正确答案是B。专家解析:严谨治学是指某人对于科研和学术问题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 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和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故答案为B。
考点:学生观
48、小方平时易受暗示,屈从权威,喜欢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应付紧急情况。他的这种性格类型属于_____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情感型 D: 外倾型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专家解析:
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线索为依据,其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尤其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往往不易独立地对事物作出判断,而是人云亦云,从他人处获得标准;行为常以社会为定向,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
49、我国中小学课程中科目的设置大致包括六类,外语属于什么科目?_____
A: 基础性科目 B: 社会基础知识科目 C: 工具性科目 D: 技术科目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专家解析:我国中小学课程中科目的设置大致包括以下几类:一是语文、数学等基础性科目;二是思想品德教育科目;三是社会基础知识科目;四是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科目;五是体育、保健、艺术审美科目;六是劳动技术教育科目。另外,还有外语、计算机等工具性科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50、某学校甲、乙、丙三位老师年龄各不相同,一位喜欢足球,一位喜欢篮球,一位喜欢排球。现在知道:甲比喜欢足球的人年龄大;喜欢排球的老师比喜欢篮球的老师年龄小;乙老师年龄最大。
由此可以推出_____
A: 甲老师年龄最小 B: 乙老师喜欢排球 C: 丙老师喜欢足球 D: 三人年龄大小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专家解析:考查关系推理。由“甲比喜欢足球的人年龄大”和“乙老师年龄最大”可知,甲、乙都不喜欢足球,喜欢足球的是丙。又由“喜欢排球的老师比喜欢篮球的老师年龄小”可知,乙喜欢
篮球,甲喜欢排球。三人的年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故选C。
51、35教学本质的交往说认为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递的过程,更应该是一种交往的过程。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
5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古代“无为”观念的是_____。
A: 顺天之时 B: 随地之性 C: 隐忍之心 D: 无所作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正确答案是C。专家解析:无为是道家的思想,ABD符合无为观点,国人之心是儒家思想。
考点:中国文学名著中的人类心灵与情感世界
53、皮亚杰理论中具体运算阶段的思维特点是_____。
A: 建立守恒概念 B: 出现去自我中心化 C: 形成初步的运算结构,思维可以逆转 D: 能够顺利解决抽象问题
E: 解决问题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参考答案: ABCE
本题解释:
【答案】ABCE。专家解析:D项属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内容。
54、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角色的定位是_____。
A: 定向者 B: 学习者 C: 主导者 D: 定论者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55、第四大题 教学设计(9年级)
(1)拟定本文的教学重点(要求从内容上与手法上各写一点)。
(2)给本文拟写一篇100字左右的教学导人语,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答案:
参考专家解析:(1)教学重点
①了解全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年轻生命的痛惜、对日本侵者的痛恨和对正义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等复杂的思想感情。
②理清文章的行文线索,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体味含蓄之美,理解主题升华的过程。
(2)教学导入
1941年,日本帝国主义正在更加疯狂地、大规模地侵中国,大片国土沦为敌战区,抗日战争进入艰难的相持阶段。一方面日本侵者气势汹汹,所到之处似乎无坚不摧;另一方面,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浴血奋战。同日本侵者进行着殊死的斗争。而国内的政治局势也变得十分复杂,国内的妥协势力重新抬头。悲观消沉的情绪日渐蔓延,使一些人更加迷惘、恐慌。中国的抗战前途,在许多人看来,扑朔迷离。抗日战争开始,巴金就为抗战到处奔波,从来没有放下手中的战斗的笔杆。《废园外》即是作家对这一残酷战争的赤裸裸的控诉。《废园外》是巴金很喜欢的一篇散文,它不仅震撼了当时的读者的心,哪怕就连今天不了解日军轰炸昆明事件的读者.也会为文中少女的惨死而感到悲哀,为作者对青春、生命的深情而感动。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56、由于先前做了活动或有了经验、习惯的影响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_____。
A: 定势 B: 原型启发 C: 变式 D: 同化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专家解析:【答案】A。专家解析:定势指既先于一定的活动而义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的发生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
57、对教师角色形象的自我期望不包括_____。
A: 道德中心型 B: 学生领导型 C: 教学中心型 D: 学术中心型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专家解析:教师角色期望有:社会期望、学生期望、教师自身的期望。对教师角色形象的自我期望有道德中心型、教学中心型、学术中心型。对教师职业角色的自我期望有雇员取向型、学生领导型、专业人员型等。
58、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_____
A: 严谨治学 B: 实事求是 C: 与时俱进 D: 理论联系实际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专家解析: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在传授知识学问的过程中要严密谨慎、严格细致,做到严 谨治学。故选A。
59、身心发展的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Y。
60、教师威信
参考答案:
【答案】教师威信是教师具有的一种使学生感到尊敬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它是教师的人格、能力、学识及教育艺术在学生心理上引起的信服而又崇拜的态度,它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誉,是一种可以使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产生积极效果的感召力和震撼力。
61、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它通常包含的内容有_____
A: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 B: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设计 C: 教学过程设计 D: 教学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解析】: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由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规划和组织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
62、创作出了名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历史人物是_____。
A: 孔子 B: 屈原 C: 司马迁 D: 曹操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正确答案是B。专家解析:“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离骚》第97句。原意是说:路迷糊又窄小兮,我要仔细分辨清。结合上下文则表达了屈原“趁天未全黑探路前行”的积极求进心态。现在一般引申为:不失时机地去寻求正确方法以解决面临问题。
考点:传统文化素养
63、初中生小虎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还总与邻座讲话,班主任让小虎把桌椅搬到教室后面的角落里让他一个人坐。下列选项中,对该班主任行为评价正确的一项是_____。
A: 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B: 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C: 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 D: 维护了教师的权威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正确答案是C。专家解析:老师采用的方法是错误的。这位老师不仅没有耐心的与小虎谈话交流,还让小虎坐到了教师的角落,显然老师没有尊重小虎的人格,故本题C选项是正确的。
考点: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确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64、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_____为人们展现了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
A: 《双城记》 B: 《人间喜剧》 C: 《寒灰集》 D: 《悲惨世界》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正确答案是B。专家解析:《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它展示了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其社会历史内容可以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金钱罪恶,被称为三大主题。故本题选B。
考点:外国文学名著中的人类心灵与情感世界
65、向家长系统宣传教育理念和指导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的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形式是_____
A: 咨询活动 B: 家长委员会 C: 家长学校 D: 电话联系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专家解析:
家长学校主要是面向家长开放,其主要宗旨在于向家长系统地宣传教育理念和指导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66、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_____。
A: 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 B: 心理发展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 C: 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D: 心理发展具有相似性与差异性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答案】ABCD。
67、我们现在收听广播用的收音机有调频和调幅功能,发明调频技术的科学家是_____
A: 阿姆斯特朗 B: 爱迪生 C: 麦克斯威尔 D: 瓦特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专家解析:发明调频技术的科学家是美国无线电发明家阿姆斯特朗。
68、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央官学体系中,“六学二馆”出现于_____
A: 汉朝 B: 唐朝 C: 魏晋南北朝 D: 宋朝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略。
69、“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_____。
A: 受教育的权利 B: 受尊重的权利 C: 安全的权利 D: 生存的权利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专家解析:“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反映了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受尊重的权利。
70、小学生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是_____。
A: 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 B: 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C: 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 D: 具体形象思维形式不变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71、教学模式
参考答案:
参考专家解析:
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教学模型。
72、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_____
A: 并列的 B: 递进的 C: 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D: 互补的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专家解析:此题暂无解析
73、根据课程管理制度进行分类,课程可分为_____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学校课程 D: 班级课程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解析】:从课程内容的角度划分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的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而以课程任务为依据进行分类,则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75、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_____
A: 组织策略 B: 复述策略 C: 计划策略 D: 调节策略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76、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N。专家解析: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起到主导作用。
77、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主要受后天因素的影响,因而没有好坏之分。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专家解析:性格有好坏之分,气质没有好坏之分。
78、“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反映了教师劳动的_____特点。
A: 连续性 B: 长期性 C: 示范性 D: 创造性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敢于创新,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79、
A: A B: B C: C D: D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80、_____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指针,是德育的总方向。
A: 德育总目标 B: 道德教育目标 C: 思想教育目标 D: 法制教育目标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专家解析:德育总目标是学校德育的根本指针,是德育的总方向。
81、12月18日国防科工局透露,我国第一座( )冷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12月15日17时首次达到100%功率,12月18日17时实现满功率稳定运行72小时,主要工艺参数和安全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快堆的设计、建造、调试、运行的核心技术。_____
A: 钠 B: 锂 C: 铷 D: 铯
参考答案: A
82、学前科学教育的要素有:____、探索对象、探索过程、探索结果。
参考答案: 探索态度
本题解释:
【答案】探索态度
83、下列不属于教育行政法规名称的是_____
A: 条例 B: 细则 C: 方案 D: 办法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专家解析: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条例、规定、办法或细则。
84、班风和校风属于教学传播活动中的_____。
A: 教育传播系统 B: 教育传播环境 C: 教育传播媒体 D: 教育传播通道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专家解析:班风和校风属于教学传播活动中的教育传播环境。故选B。
85、“产婆术”这一启发性教育方法的创造者是_____
A: 亚里士多德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昆体良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专家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故选B。
86、简述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参考专家解析:意志行动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1)意志行动是有目的的行动。
(2)意志行动总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3)意志行动是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87、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虽然在文字表述方面几经变化,但其基本精神却一以贯之,就是_____
A: 坚持社会为本 B: 始终弘扬个性 C: 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D: 培养专业人才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专家解析:我国的教育目的一直坚持全面发展。
88、流行性感冒属于_____
A: 呼吸道传染病 B: 消化道传染病 C: 血液传染病 D: 体表传染病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流行性感冒属于急性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引起的,故选A。
89、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表现了_____状态。
A: 表情 B: 心境 C: 激情 D: 应激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专家解析: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如在突如其来的外在刺激作用下,人会产生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情绪反应。
9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表明教师的角色中的_____。
A: 传播者 B: 传道授业者 C: 榜样者 D: 朋友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91、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错误的是_____。
A: 教育目的是社会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综合 B: 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的发展 C: 教育目的就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D: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专家详解:教育目的是学校确立培养目标的依据,故C项不正确。
92、学校文化的构成形式有_____。
A: 课程文化 B: 制度文化 C: 物质文化 D: 精神文化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
【答案】BCD。专家解析:学校文化由观念文化、规范文化和物质文化构成。
9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_____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A: 3年 B: 4年 C: 5年 D: 10年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专家解析:依据《教师资格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令第188号)中第二十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94、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范畴包括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荣誉。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
95、美国教育学家卢布姆将教育目标分为_____三个领域。
A: 认知 B: 情感 C: 智力技能 D: 动作技能
参考答案: ABD
本题解释:
【答案】ABC。专家解析: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应包括三个主要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
96、在幼儿思维发展过程中,动作和语言对思维活动的作用变化规律表现为_____
A: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是由小到大 B: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是由大到小 C: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大到小,语言也是由大到小 D: 动作在其中的作用是由小到大,语言也是由小到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专家解析:在幼儿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语言体现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其作用越来越大,而动作只在直观形象思维中起作用。
97、教师专业发展分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____、____、“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参考答案: “生存关注”阶段 “任务关注”阶段
98、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强调中小学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X。解析: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强调学科结构的意义,强调基本结构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相一致,强调知识结构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儿童在教学中是发现问题并改组知识结构的主体。寻求教师讲 授和学生发现之间的一种平衡,以节省时效,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
99、中外教育史上对教育的解说各不相同,但存在着一个共同的基本点。这个基本点是_____
A: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B: 教育是增长人的知识的活动 C: 教育是培养人的能力的活动 D: 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活动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专家解析:教育的共同基本点就是指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故选A。
100、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自觉地对外在道德要求作出能动反应,这种教育方式依据的德育规律是_____。
A: 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规律 B: 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C: 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D: 在交往中形成品德规律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101、简述学校文化的功能。
参考答案:
参考专家解析:(1)导向作用。学校管理者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把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引导到
学校目标所确定的方向上来,使之在确定的目标下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
(2)凝聚作用。学校文化的凝聚作用,表现为学校文化是联系和协调一所学校所有成员行为的纽带。
(3)规范作用。学校文化中蕴含着道德因素,能调节人际关系,使之心理相容、和谐有序,产生对成员的规范约束作用。
102、小伟在数学课上学会了心算,这种学习属于_____
A: 操作技能学习 B: 运动技能学习 D: 应用技能学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专家解析: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一种借助于内部力量调节、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如默读、心算、写作、观察和分析等技能。
103、____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参考答案: 班级授课制
本题解释:
参考专家解析:班级授课制
104、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
参考答案:
参考专家解析:
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是指接近开头和末尾的记忆材料的记忆效果好于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的趋势。
【命题立意】考查考生对记忆的系列位置效应的掌握。★★
105、教师必须要培养的基本教育能力素养有_____。
A: 语言表达能力 B: 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C: 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 D: 组织管理能力
E: 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参考答案: ABCDE
本题解释:
【答案】ABCDE。专家解析:基本的教育能力素养有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106、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_____。
A: 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B: 过渡性、非正式性、单一性 C: 直接性、非正式性、多样性 D: 过渡性、正式性、多样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专家解析:学生文化的特征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的特征。
107、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有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专家解析: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主要包括复述策、精细加工策和组织策。
(1)复述策。复述策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2)精细加工策。精细加工策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
(3)组织策。组织策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108、“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_____
A: 定式现象 B: 迁移现象 C: 记忆现象 D: 创造现象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专家解析:“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迁移现象。
109、刺激物只有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人的感觉,这种强度范围叫作_____。
A: 感觉阈限 B: 感受性 C: 统觉团 D: 最近发展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专家解析:刺激在一定范围内可引起感觉,低于或超过一定的强度均不会引起感觉,这个范围就是感觉阈限。感官对刺激的感受能力叫作感受性。
110、“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信念、法制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以形成学生完美的品格”,这一教育目标是_____
A: 生理素质教育 B: 文化素质教育 C: 道德素质教育 D: 审美素质教育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111、学前教育学从教育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伴随着____的建立而开始的。
参考答案: 学前教育机构
本题解释:
参考专家解析:学前教育机构
112、____是中小学最基本且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讲授法
本题解释:
【答案】讲授法
113、在_____中,明确将符合道德规范的实践要求写入了教育技术定义。
A: 《教育大辞典》 B: AECT’94定义 C: 《教育技术:领域的定义和范畴》 D: AECT’04定义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114、教育强化认为学习应遵循的原则有时效性原则、( )、整体一致性原则、公正原则。_____
A: 渐进性原则 B: 激励性原则 C: 外部强化原则 D: 内部激励原则
参考答案: B
115、把人的认识归于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的哲学家是____。
参考答案: 柏拉图
本题解释:
参考专家解析:
柏拉图
11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的特点。
参考答案:
参考专家解析:(1)强调复杂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学习任务;(2)强调社会协商和相互作用;(3)强调学生用多种方式表征教学内容;(4)强调学生理解知识建构过程;(5)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117、家庭教育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_____。
A: 强烈的感染性 B: 特殊的渗透性 C: 天然的连续性 D: 特殊的继承性
参考答案: ABCD
本题解释:
【答案】ABCD。专家解析:家庭教育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强烈的感染性,特殊的渗透性,天然的连续性和特殊的继承性。
118、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是_____。
A: 教师促成的纪律 B: 集体促成的纪律 C: 任务促成的纪律 D: 自我促成的纪律本文导航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专家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课堂纪律的类型及其每种课堂纪律的特征”。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学生成熟水平向前迈进的标志。故本题选D。
119、一次测验后,教师发现一年级学生在加减法运算中常有进位数加错、看错数字等现象,教师根据学生的错误进行补救与指导,这种测验属于_____。
A: 安置性测验 B: 形成性测验 C: 诊断性测验 D: 总结性测验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专家解析:诊断性测验能够反映学习中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的成因。故正确答案为C。
120、学习所引起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N。专家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因此,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持久的而非短暂的。
121、【考点: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参考答案:
122、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学习次数要适当超过刚好能够回忆起来的次数。所以说,过度学习越多,保持效果越好,而且保持的时间也越长。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错。参考专家解析: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学习次数要适当超过刚好能够回忆起来的次数。一般来说,过度学习越多,保持效果越好,而且保持的时间也越长。但也并非越多越好。有研究表明,学习熟练程度达到150%左右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不仅不递增,反而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从而成为无效劳动。
123、“距离等于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所表达的内容在心理学上被称为_____。
A: 概念 B: 原理 C: 规则 D: 技能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C
124、班主任王老师在教室后面堆放清洁工具的角落旁边设置了一个特殊座位,凡是班上调皮和违反课堂纪律的同学就安排在特殊座位听课学习。王老师这一做法_____。
A: 是变相体罚学生的错误做法 B: 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的有效手段 C: 是既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又履行了教学管理权的有效方法 D: 侵犯了学生的人格权
参考答案: AD
本题解释:
【答案】AD。
12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_____。
A: 以教学为主 B: 以学生为主 C: 以教师为主 D: 以德育为主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126、教育学的研究经历那些阶段?
参考答案:
(1)古代:教育学的萌芽(2)近代,教育学的形成(3)现代,教育学的繁荣发展(4)20世纪50年代后教育走向成熟。
127、“学制”是____的简称,是指一个____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____的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 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 各级各类
本题解释:
参考专家解析: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 各级各类
128、《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_____。
A: 履行法律规定义务 B: 保证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 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 平均工资不低于公务员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专家解析:
《义务教育法》第四章“教师”第二十八条规定:“教师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可知本题选A。
129、简述培养心智技能的几点措施。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130、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和方法中,_____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A: 头脑风暴训练 B: 自我设计训练 C: 推测与假设训练 D: 发散思维训练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专家解析:发散思维训练主要通过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推测与假设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自我设计训练通常需要教师协助学生确定所设计的课题,并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完成自己的设计。头脑风暴训练是指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可以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鼓励每个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集体讨论,可以拓宽思路,激发灵感,进而提高创造性。
131、教师职业素质的发展水平决定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对参考专家解析:
【答案】√。
132、皮亚杰认为,_____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A: 10 B: 9 C: 12 D: 18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椐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
133、外语是学校教育中的工具学科,新课改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设外语课程。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Y。
134、简述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
参考专家解析: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
(3)因材施教原则;
(4)知行统一原则;
(5)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6)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8)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9)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35、从教学内容设计的角度考虑,知识分类不包括()。
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策略性知识 D: 条件下知识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专家解析:认知学派把知识的分类除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在上课时候讲过,而且是我们727的一个原题变型题。
136、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_____。
A: 《学记》 B: 《中庸》 C: 《孟子》 D: 《大学》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A 专家详解: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言简意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述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因此,正确答案选A。
137、儿童发展的差异性,与_____的差异和环境、教育影响的差异,以及儿童自身在接受外界影响时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息息相关。
A: 身体素质 B: 遗传素质 C: 生活习惯 D: 客观条件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专家解析:儿童发展的差异性,与遗传素质、环境、教育影响的差异,以及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有关。A项表义不准确,C项属于环境影响,D项涵盖意义范围宽泛,如遗传素质、环境影响、教育影响,都属于客观条件。故A、C、D不选,本题正确答案选B。
138、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称为_____。
A: 应激 B: 性格 C: 能力 D: 定势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专家解析:性格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一种心理特征。
139、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叫‘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用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
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跟不上的现代化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140、幼儿教师需要一个涉及_____等多方面的宽广的知识结构。
A: 教育学 B: 心理学 C: 生理学 D: 社会学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答案】ABC。专家解析:幼儿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要了解儿童需要教师系统掌握儿童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要促进儿童发展,幼儿教师还要系统掌握幼儿教育科学知识。
141、在安静的教室里,突然一位同学的铅笔盒掉在地上,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向他望去这种现象是_____。
A: 无意注意 B: 有意注意 C: 有意后注意 D: 有效刺激物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参考专家解析:【答案】A。
142、爱因斯坦去任教,他除了向学校要桌子、粉笔、书等,还要了一个废纸篓。大家问他为什么要废纸篓,他说:“我要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这句话对我们教师很有启示。我们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自我更新、积极开放的心态,更正错误的教育理念。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参考答案:
参考专家解析:(1)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同时,教师的研究也需要终身学习,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这体现了教师的“研究者”“学习者”角色,也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材料中爱因斯坦的“废纸篓”体现了将不适应学生需要的知识丢掉,及时更新知识结构。
(2)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而言,爱因斯坦的这句话体现了他为实现专业化所做的努力。这也是值得广大教师学习的地方。
143、教师的指导属于影响学习迁移的_____。
A: 主体因素 B: 客体因素 C: 无关因素 D: 主导因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参考专家解析:影响学习迁移的客体因素有: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指导。影响学习迁移的主体因素有: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学习者的迁移性向、认知策与元认知。
14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_____。
A: 学费 B: 杂费 C: 学费、杂费 D: 学费、杂费、住宿费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参考专家解析:
C 专家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第六十一条规定,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
145、
____
参考答案: 4
本题解释:
参考专家解析:
函数y=(x+1)2(x-1)的导函数为y'=3x2+2x-1,在x=1处的导数等于3+2-1=4。
146、试述当今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
参考答案:
课程观念的现代化要求正确理解课程的概念;课程内容与结构的现代化应是课程的内容与结构的基础性、现代性、综合性、民族性、结构性的统一;课程实施的现代化;课程评价的现代化等。
147、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自2007年6月1日施行,其内容包括_____
A: 未成年指未满18岁 B: 父母或其监护人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依法上学并完成义务教育 C: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D: 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
E: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参考答案: ABCDE
本题解释:
【答案】ABCDE。专家解析: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二条、第十三条、第三十条、第三十九条、第五十四条。
148、简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参考答案:
答案:(1)前习俗阶段:惩罚与服从的定向;操作与关系倾向;(2)习俗阶段: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的定向;(3)后习俗阶段:社会契约方法定向;普通的道德原则倾向。他认为,每一阶段各有其特质;其程序不能先后倒置;不能重拾已度过的某一阶段。
149、心理发展
参考答案:
参考专家解析: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50、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_____的特征进行。
A: 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 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 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 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专家解析:儿童的各种生理和心理能力的发展、成熟,虽然依赖于明确分化的生理机能的作用,但在总体发展水平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机能互补性特点,以协调人的各种能力,使其尽可能地适应自己的生活环境。这种协调性,是具有生理缺陷的儿童发展的重要保障,使这些儿童不至于因某种生理机能的缺陷,而严重地阻碍其整体发展水平的实现。这一规律,也是对残疾儿童进行教育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