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必考点(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1-10 10:26: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1932年瑞士心理学家_____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A: 华生
B: 皮亚杰
C: 科尔伯格
D: 杜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2、填空题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要经历____、____和____。

参考答案: 醒悟阶段 转变阶段 自新阶段



3、填空题  皮亚杰认为,____道德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参考答案: 自律



4、简答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我们国家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做出了“以德治国”的科学论断。“以德治国”对教育领域指明了道德品质教育的重要性。请根据品德形成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参考答案:

参考框架:
一、有效地说服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利用群体约定
四、价值辨析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单选题  有的学生看见警察在时,遵守交通规则;警察不在时,就违反交通规则;其态度和品德属于哪一阶段?_____
A: 解冻
B: 依从
C: 认同
D: 内化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对行为的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行为受外界的压力,而不是内在的需要。



6、单选题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_____
A: 比较不稳定的
B: 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 时稳时变的
D: 比较稳定的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考查品德的概念。



7、单选题  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_____
A: 道德情感不深
B: 缺乏合理行为技能
C: 道德认识不足
D: 道德意志力不够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善于分析具体情境后再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与方法,或不具有某些行为技能。遇到这类情况时,教师首先应当肯定他们的动机,而后指出思考不周、行为不当的问题,或者通过交谈、集体讨论让学生自己做出必要的结论。



8、填空题  品德是许多心理成分的“有机结合物”,在品德形成过程中被称为“催化剂”的是____。

参考答案: 道德情感



9、简答题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自我意识增强;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品德结构更加完善。
(2)品德发展由动荡(初中)向成熟(高中)过渡。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10、填空题  学生的不良行为分为____和不良品德行为两种。

参考答案: 过错行为



11、单选题  科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_____。
A: 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B: 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C: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D: 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



12、简答题  简述道德意志的表现。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控制和调节个人的愿望;
(2)道德的动机战胜不道德的动机;
(3)对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
(4)克服道德行为中的困难。



13、单选题  以下不是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是_____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原则水平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14、单选题  品德是一种_____
A: 社会现象
B: 意识形态
C: 道德准则
D: 个体心理特征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15、填空题  先向被说服者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当被接受后再向其提出更大的要求,后者往往才是真正的规范要求。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

参考答案: 登门槛效应



16、填空题  内化阶段的行为具有一定的____和____的特点。

参考答案: 自觉性 主动性



17、单选题  关于道德与品德关系的说法,最全面的是_____
A: 二者相互区别
B: 二者相互联系
C: 二者相互独立
D: 二者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



18、单选题  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具有法制观念取向者属于下列_____时期的特征。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道德成规前期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



19、判断题  皮亚杰认为,在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其道德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儿童开始出现了利他主义。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解析:皮亚杰认为,在公正道德阶段,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其道德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儿童开始出现了利他主义。



20、单选题  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识发展处于_____。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准习俗水平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科尔伯格三阶段六水平道德发展特点的掌握。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研究,在研究基础上,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其中,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这是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的儿童。



21、多选题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把人的道德发展分为_____。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超习俗水平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掌握。
【参考答案】ABC
【名师点睛】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分别是:(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儿童认为,凡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人愿望的行为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他们的推理受众人的共同愿望和一致意见所决定)。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儿童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否则就是错误的(他们已经意识到良心与社会体系的重要性)。(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儿童认为,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儿童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道德概念。认为个人一贯地依据自己选定的道德原则去做就是正确的。因此从三大水平讲,本题选ABC。



22、简答题  简述利用群体约定培养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的基本操作程序。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群体成员共同讨论规定、原则。具体可按如下程序操作:
(1)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
(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
(3)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
(4)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
(5)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
(6)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
(7)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如果态度改变未获成功,则应鼓励学生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



23、单选题  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的是_____
A: 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 他总是烟酒不沾
C: 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 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 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C项既对他人(营业员)有意义,又对社会(文明)具有道德意义。



24、单选题  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_____
A: 道德认知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25、单选题  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契约、个人权利和民主承认的法律的道德阶段属于_____。
A: 前习俗水平
B: 公正水平
C: 习俗水平
D: 后习俗水平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考查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26、填空题  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

参考答案: 品德



27、单选题  “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_____的作用。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动机
D: 道德意志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



28、简答题  刚上一年级的小刚,在超市拿起话梅就吃,被同学告诉老师。
老师找到小刚,问他为什么吃话梅。小刚说:“在家就是拿起来就吃。”
老师说:“你的话梅是哪儿来的?”
小刚说:“妈妈买的。”老师说:“妈妈怎么买的?”
小刚说:“用钱买的。”
老师说:“钱是怎么来的?”
小刚说:“妈妈用劳动换来的。”
老师说:“所以是妈妈用劳动换来钱,然后才能买话梅来给你吃。你没有给人家钱,是不能吃别人的话梅的!”
小刚说我知道了,老师。那人家说我是小偷,老师,我是吗?”老师说:“小刚不是,小刚是还没分清在家和在外面有什么区别。”
问题: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什么?对小刚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师生的对话直接改变了小刚的品德认知能力,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者构成。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就是培养四种品德心理因素并使之协调发展的过程。(2)知即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道德上的表现。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基础,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产生的依据,对道德行为具有定向的意义,是行为的调节机制。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知。(3)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对话引导小刚认识到在超市拿起话梅就吃的行为是不对的,对是非进行判断,使小刚产生正确的道德认知,为品德形成奠定了基础。



29、单选题  _____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
A: 学前阶段
B: 小学阶段
C: 初中阶段
D: 高中阶段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初中阶段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其中初中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30、填空题  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____,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参考答案: 模仿



31、单选题  一个孩子帮妈妈洗碗,不小心打破了五个碗;另一个孩子在柜子上拿糖吃,打破了一个碗。谁犯的错要大一些?这是皮亚杰研究道德发展阶段时经常采用的方法,属于_____
A: 两难故事法
B: 对偶故事法
C: 个案分析法
D: 文献研究法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皮亚杰通过观察儿童的活动,用编造对偶故事同儿童交谈,考察儿童关于公正、责任、欺骗、奖励等道德发展问题,得出了三大研究成果,写成《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



32、单选题  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_____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行为
D: 道德意志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包括: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3、简答题  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有: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
②态度定势;
③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4、单选题  后习俗水平的特点是_____
A: 着眼于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己的利害关系
B: 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
C: 着眼于正义和个人尊严
D: 着眼于法律的权威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后习俗水平主要是个体不只是自觉遵守某些行为规则,还认识到法律的人为性,并在考虑全人类的正义和个人尊严的基础上形成某些超越法律的普遍原则。



35、简答题  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有哪些?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认知失调
是态度和品德改变的原动力。态度和行为出现不一致使得人产生不舒服和紧张的心理状态。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
(2)态度定势
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期与评价,进而影响人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认知
态度、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及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6、填空题  态度的____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参考答案: 情感成分



37、单选题  儿童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在皮亚杰看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_____。
A: 前道德阶段
B: 他律道德阶段
C: 自律道德阶段
D: 合作道德阶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 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38、填空题  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____。

参考答案: 内化



39、单选题  每当想起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就会唤起小李对那种坚贞不屈行为的钦慕之情,并激励着小李去战胜困难。这种道德情感是_____
A: 直觉的道德情感
B: 理想的道德情感
C: 理性的道德情感
D: 想象的道德情感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



40、单选题  爱国主义情感属于_____
A: 直觉的道德情感
B: 想象的道德情感
C: 伦理的道德情感
D: 法律的道德情感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伦理的道德情感。



41、单选题  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这主要是学生有了_____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包括: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2、填空题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____和____,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参考答案: 自觉性 主动性



43、单选题  用正确的动机战胜错误的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等,一般是指_____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
过程。



44、多选题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阶段包括_____。
A: 无律阶段
B: 他律阶段
C: 合作道德阶段
D: 公正道德阶段
E: 自律阶段

参考答案: ABE

本题解释:
【答案】ABE。解析: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包括: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1~2 岁);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 岁);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 岁);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 岁以后)



45、简答题  简述道德判断与评价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从他律到自律;(2)从效果到动机;(3)从律他到律己;(4)从片面到全面;(5)从笼统到具体。



46、单选题  初中阶段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_____的特点。
A: 稳定性
B: 波动性
C: 延缓性
D: 爆发性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初中阶段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波动性。



47、判断题  品德等同于道德。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道德与品德的关系的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
【名师点睛】品德也叫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道德是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趋势来支持的行为准则的总和。两者有联系也有差别: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道德的发生和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发展,而品德不同,它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其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更重要的是受个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制约,即有赖于个体的存亡。因此,将两者等同起来是错误的。



48、填空题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道德认识 道德情感 道德意志 道德行为



49、单选题  品德形成的标志是_____。
A: 道德信念
B: 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 价值内化
D: 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习惯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标志。



50、单选题  个体品德的心理结构中,_____是核心部分。
A: 道德认知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道德上的表现。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基础。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知。



Tags:教师招聘考试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题库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