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学生在学过“昆虫”的概念后,又来学习“蝉”这一昆虫,这种学习属于_____。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并列学习
D: 符号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奥苏贝尔有关概念同化分类的理解,即对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的辨别。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上位学习是总括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下位学习是类属学习,是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并列结合学习是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符号学习是另一套分类系统,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
2、单选题 根据适当过度学习原则,如果一个学生学10次刚好记住一个英语单词,那么他的实际学习次数应该是_____。
A: 10次
B: 11次
C: 15次
D: 8次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根据达到150%是最佳记忆效果计算,10*150%=15次。
3、单选题 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_____。
A: 形象记忆
B: 运动记忆
C: 情绪记忆
D: 语词逻辑记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对喂奶姿势的食物性条件反射即属于这种记忆。
4、多选题 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有三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分别为_____。
A: 声音表征
B: 动作表征
C: 肖像表征
D: 符号表征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
【答案】BCD。解析:布鲁纳认为,在人类的演进中.依次发展起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的能力,与儿童表征系统的发展过程是相似的。
5、单选题 学生学习了“杠杆”的概念,知道了杠杆的力臂原理,而后他们学习滑轮,知道定滑轮实质上是一种等臂杠杆,这种同化模式属于_____。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并列学习
D: 组合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解析:本题是对下位学习概念的理解考查。
6、单选题 短时记忆的容量为_____个组块。
A: 7±2
B: 5±2
C: 8±2
D: 9±2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大约为7±2个单位(组块)。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词、短语或句子。
7、简答题 如何才能更好地提高知识理解的水平?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要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理解水平,应采取以下措施:
(1)扩充和利用感性经验;
(2)运用变式与比较;
(3)知识的系统化;
(4)通过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
(5)照顾学生理解教材的特点。
8、单选题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_____
A: 程序性知识
B: 直观的知识
C: 实用的知识
D: 可应用的知识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分析: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A)
9、单选题 小明背诵一首唐诗,背诵了10遍刚刚好能回忆出来,那么小明需要再背_____遍,记忆效果更佳。
A: 3
B: 4
C: 5
D: 6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有研究表明,学习熟练程度达到l50%左右时,记忆效果最好;超过l50%时,效果不仅不递增,反而可能引起厌倦、疲劳等,从而成为无效劳动。因此,答案选C。
10、填空题 “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对学生学习的最大启示是____。
参考答案: 要及时复习
11、单选题 在重复学习时,要掌握好“度”,这就是适当的超额学习,如果一名学生背诵一篇短文,背了10遍刚好能回忆起来,那么他应该再背_____遍。
A: 2
B: 3
C: 4
D: 5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适当的超额学习,指实际学习的次数要适当超过刚好能够回忆起来的次数。研究表明,超额学习程度达150%时,效果最佳;小于或多于150%,效果都不理想。因此,答案选D。
12、单选题 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_____。
A: 符合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D: 上位学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命题学习概念的理解。
【名师点睛】
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13、多选题 概念一般都涉及以下要素_____。
A: 符号
B: 名称
C: 内涵
D: 外延
E: 结构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
【答案】BCD。解析:概念一般都涉及以下要素:第一,名称,即代表概念的词语、符号。第二,内涵,即这类事物所共有的关键特征。第三,外延,即这一概念所代表的具体事物(实例)的范围。闲此,答案选BCD。
14、单选题 一般而言,学习的程度达到多少时记忆效果较好?_____
A: 50%
B: 100%
C: 150%
D: 200%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15、单选题 学习中所谓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知识的_____在理解中的表现。
A: 系统化
B: 概括化
C: 变式
D: 比较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D。
16、单选题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主要是_____。
A: 命题
B: 命题网络
C: 图式
D: 产生式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表征的理解。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要掌握几个核心的概念。一个是表征,知识的表征是指信息在人脑中的存储和呈现方式,它是个体知识学习的关键。人们在学习过程中,都是根据自己对知识的不同表征而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应用方式。不同知识类型在头脑中具有不同的表狂方式。另一个就是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驟,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程序性知识则主要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啟进行表征。
17、填空题 根据知识的功能划分,可以把知识划分为____和____。
参考答案: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18、单选题 对遗忘原因的一种古老的解释理论是_____
A: 消退说
B: 干扰说
C: 同化说
D: 动机说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痕迹衰退说是一种对遗忘原因的最古老的解释。
19、单选题 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_____秒钟。
A: 1~2
B: 20~40
C: 60~70
D: 70~80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是信息加工系统的核心.在感觉记忆中经过编码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再从这里进入可以长久保存的长时记忆.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20~40秒,但如果加以复述,便可以继续保存.
20、单选题 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_____。
A: 形象直观
B: 实物直观
C: 模象直观
D: 言语直观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本题是对模象直观教学概念理解的考查。
21、单选题 高原期常常出现在操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的_____
A: 开始阶段
B: 中间阶段
C: 结束阶段
D: 全过程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了操作技能练习曲线的特点。①开始阶段进步快;②中间阶段有一个明显的暂时的停顿期,即高原期;③后期阶段进步较慢;④总体趋势是进步的,但有时出现暂时的退步。
22、单选题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证实了遗忘的_____。
A: 动机说
B: 痕迹衰退说
C: 提取失败说
D: 干扰说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前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起干扰作用称为倒摄抑制。而遗忘的干扰说强调新旧材料之间互相干扰,遗忘是由于记忆材料互相抑制,使所需要材料不能提取出来。所以本题选D。
23、单选题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都是三角形的_____
A: 反例
B: 变式
C: 概括
D: 抽象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变式是指概念的肯定实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从而突出其本质的、关键特征的方法。
24、单选题 根据学习者心理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两种,一是陈述性知识,二是_____
A: 91EXAM.org感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理性知识
D: 元认知知识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安德森根据学习者心理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25、单选题 考试题型中选择题主要要求学生具备记忆中的:_____
A: 识记能力
B: 再认能力
C: 复述能力
D: 回忆能力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26、判断题 在概念理解的过程中,变式是从方法方面促进概念理解,比较则是从材料方面促进概念理解。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解析:在概念理解的过程中,变式是从材料方面促进概念理解,比较则是从方法方面促进概念理解。
27、单选题 学生已有了“四边形”的知识,现在让学生学习“梯形”的相关知识这种学习属于_____。
A: 上位学习
B: 下位学习
C: 概念学习
D: 并列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对下位学习的概念理解。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
28、单选题 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造取可食的水果,又造取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利于学生准备掌握“果实”概率,这是运用了_____
A: 正例与反例的配合法
B: 变式法
C: 比较法
D: 直观法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分析:正例与反例配合法就是肯定正例突出关键消息,否定实例加以鉴别;变式是指概念的肯定实例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从而突出其本质的、关键特征的方法。比较是从方法学的角度促进知识的概括。直观就是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材直观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感性知识的过程。
29、单选题 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体的体积公式V=SH,这属于_____
A: 并列结合学习
B: 下位学习
C: 上位学习
D: 相关类属学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解析:解析:本题是对上位学习概念的理解考查。
30、单选题 甲乙两班同学学习一段材料,甲班同学学习后不久就复习,乙班同学不复习;一周后,甲班同学的平均保持量为83%,乙班同学的平均保持量25%。由此可见,防止遗忘要_____
A: 集中复习
B: 分散复习
C: 及时复习
D: 适度复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如果过了很长时间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因此,复习一定要及时。
31、多选题 学习材料的直观方式有_____
A: 图象直观
B: 模像直观
C: 言语直观
D: 实物直观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
【答案】BCD。解析: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模象和言语直观。
32、单选题 利用图表、模型、幻灯片等进行直观教学被称为_____。
A: 实物直观
B: 模像直观
C: 语言直观
D: 动作直观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获得的第一个环节,即对知识直观的几种直观方式的辨别与理解。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像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本题中,图表、模型等都是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因此图表、模型、幻灯片属模像直观。
33、单选题 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问题的知识是_____
A: 程序性知识
B: 操作性知识
C: 概念性知识
D: 陈述性知识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描述性知识,主要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34、简答题 【简答题】根据记忆规律,教师应怎样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复习?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记忆最重要的是要克服遗忘,遗忘的进程都遵循着先快后慢的规律。即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最初的遗忘速度较快,以后逐渐减慢。
因此,为防止遗忘,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复习。为了提高复习效果,复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复习要及时。当天学的功课一定要在当天安排复习。
(2)复习要合理。复习方法合理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常用的方法有:
①在期末复习全学期的功课时,采用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效果更好。
②在复习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简缩而概括的记忆材料。
③复习方式多样化。综合识记效果最佳。
④让多种感官参与复习活动。
(3)复习活动既要避免无限过度,又要坚持适当超额。
超额学习程度达到150%时,效果最佳;小于或多于150%,效果都不理想。
35、简答题 『案例分析三』一个青年志愿者到西部的一个小山村做小学老师。那天,他给孩子们上《少年闰土》一课,用自己少年时的经历给孩子们讲述雪地里捕鸟的情景,引起了很多学生的共鸣,课堂气氛特别活跃。下课的时候,他跟孩子们开心地聊天,一个小朋友用响亮的声音问:“老师,您知道冰激凌是什么东西吗?”“冰激凌是一种冰做的食物,里面放了奶油、巧克力,吃起来凉凉的、甜甜的,是夏天最好的解暑食物。”他解说完了,孩子们依然用一对对大眼睛看着他,眼神里充满了不解,他突然感到自己的解说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请用直观教学的原理,分析案例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参考答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知识获得、知识直观等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知识获得的运用能力。
【参考答案】本案例充分体现了直观教学在知识获得中的重要性。直观是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直观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所谓模像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本案例中,教师通过《少年闰土》中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童年时捕鸟的情景,激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经历,产生生活情景上的共鸣,运用了知识直观中的言语直观。而后有关冰激凌的解释也是言语的直观,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说明言语直观的作用是有限的,同时告诉我们,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直观教学,结合各种资源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理解。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方面:
(1)要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充分和灵活地运用各种直观方式,做到言语与实物、模像直观相结合。一般有三种方式:①言语在前,形象在后,主要起动员与提示的作用;②言语与形象交叉或同时进行,言语主要起引导观察、补充说明重点与难点的作用;③言语在形象的后面,主要起总结概括或强化的作用。在本案例中,如果教师能够将言语直观与实物或模像直观相结合,那么学生就会更能够接受那些自己没有形象储备的知识。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则:①强度律,即要求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教师语言应尽量抑扬顿挫。②差异律,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感知效果,对象和背景差异越大,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越容易。我们在给学生呈现某些重要内容时,要使重要内容与非重要内容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重点知识。
③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更容易被感知。比如:通过多媒体模拟植物的生长过程。④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我们在向学生讲授一系列相关的知识时,运用相似的方法进行讲授更能让学生对这些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认识。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除了向学生展示直观的事物或模像外,我们还要教会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如何在观察中抓住重点,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都计划清楚,更有利于直观教学效果的实现。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参与到直观中来,自己发现问题,再自己解决问题,这样的直观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位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也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努力,更好地利用知识的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知识。
36、多选题 概念就是用某种符号所代表的一类具有某些共同关键特征的事物。一般包括_____。
A: 实例
B: 名称
C: 内涵
D: 外延
参考答案: BCD
本题解释:
【答案】BCD。
37、单选题 根据奥苏泊尔学习分类,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区分“你”“我”“他”和“1,2,3,4,5,”。这里的学习是_____
A: 符号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D: 技能学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
38、单选题 对学习材料的复习,从时间分配上来说,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分散复习,一种是集中复习。研究表明,一般地_____
A: 集中学习优于分散学习
B: 分散学习优于集中学习
C: 分散学习与集中学习一样好
D: 集中学习适合于女生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对于篇幅较少、内在联系强的内容,采用整体识记效果较好。对于一段很长的内容,可以将之分成几部分识记,记忆速度会更快。另外,分散复习还可以是从时间上考虑,每隔一段时间重复学习一次。对于大多数学习来说,分散复习更有益于记忆内容的长期保持。
39、单选题 在记忆一篇较长的文章时,开头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遗忘,这是那种影响的结果。_____
A: 同化
B: 痕迹消退
C: 压抑
D: 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中间部分容易遗忘是因为受到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干扰。
40、单选题 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_____
A: 命题
B: 案例
C: 反例
D: 正例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由此可知,题中运用的是鸟的正例。
41、单选题 心理学家安德森将知识分为_____。
A: 陈述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B: 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
C: 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D: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知识的分类。著名认知心里学家,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42、单选题 知识的保持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_____
A: 复述
B: 记忆
C: 练习
D: 反馈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43、单选题 掌握了“蔬菜”这个概念,再学习萝卜、白菜等概念,属于_____。
A: 并列结合学习
B: 下位学习
C: 上位学习
D: 强化学习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下位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44、单选题 老师在讲授直角三角形时,列举了直角在上方、下方、右方、左方等不同类型的直角三角形。这种突出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含有直角”,同时变换直角三角形的非本质特征“直角的方位”,就是运用了_____
A: 定势
B: 变式
C: 直观
D: 迁移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对变式概念理解的考查。
45、填空题 为使学生掌握“果实”的概念,在向学生提供各种实物或例子时,除具有可做种子这一本质特征外,其他非本质特征,如可食或不可食及形、色、味都不断变换,从而使学生形成关于果实的正确概念,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
参考答案: 变式
46、多选题 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_____。
A: 符号学习
B: 概念学习
C: 命题学习
D: 规则学习
参考答案: C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命题学习概念的理解与识记。
【参考答案】CD
【名师点睛】在解答本题时考生要对选项中的几个概念进行区分。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都是奥苏贝尔根据知识本身存在的形式和复杂程度对知识学习的分类。符号学习是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它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概念学习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是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规则学习是加S提出的有关学习的分类概念。规则学习是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相当于命题学习。因此本趙选CD。如果该题出现在单选题中,考生要选择最确切的答案,即为命题学习。
47、单选题 最早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材料,对记忆进行系统研究并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_____
A: 奥苏贝尔
B: 班杜拉
C: 阿特金森
D: 艾宾浩斯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
48、单选题 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_____
A: 概念学习
B: 意义学习
C: 命题学习
D: 符号学习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
49、判断题 概念学习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理解。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解析:概念学习就是要理解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概念学习有两种主要方式: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
50、单选题 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_____。
A: 并列结合学习
B: 总括学习
C: 下位学习
D: 上位学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当新知识花概括程度上低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新知识从属于旧知识时,这种学习称为“下位学习”,即自上而下的学习。因此,答案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