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教师招聘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教师招聘考试提分秘籍 教师招聘考试通关题库 语文 数学 英语 音乐 体育 美术 计算机 心理 科学 历史 地理 政治 物理 化学 生物 公共

教师招聘考试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教育学: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目的 学校教育制度 学生与教育 课程 教学 德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教育评价 课外活动 心理学: 心理学概述 感觉和知觉 注意 记忆 表象与想象 言语与思维 情绪、情感与意志 需要、动机、兴趣 能力 人格 社会心理与行为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概述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学习的基本理论 学习动机 学习的迁移 知识的学习 技能的形成 学习策略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 教师职业心理 教育法律法规: 中长期教育改革 教育法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师资格条例 其他: 教师职业道德 教学技能与理论实践 新课程改革 教师的科学素养 教师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的文学素养 教师的艺术鉴赏素养 教学基本能力 教学评价与反思 教学实施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教育基础 教育理论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 生活指导 学生指导 职业理念 幼儿园: 学前儿童发 展 学前教育原理 游戏活动与指导 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 幼儿园综合素质 小学: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小学教育理论综合 小学综合素质 中学: 中学教育理论综合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1-16 20:57:3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个体品德的心理结构中,_____是核心部分。
A: 道德认知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道德上的表现。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基础。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知。



2、单选题  看到电影《雷锋》中雷锋雨中送大嫂的场景,有的学生心中非常激动,此时处于_____
A: 直觉的道德情感
B: 想象的道德情感
C: 伦理的道德情感
D: 理智感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想象的道德情感,即通过对某种道德形象的想象而发生的情感体验。



3、单选题  _____是指学前及小学低年级儿童(10岁之前)只关心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他人设定的外在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
A: 主观道德
B: 客观道德
C: 他律道德
D: 自律道德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他律道德阶段(2~8 岁):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



4、单选题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_____
A: 知识经验
B: 观念和信念
C: 道德认识
D: 道德观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5、多选题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的阶段有_____。
A: 前道德阶段
B: 他律道德阶段
C: 自律道德阶段
D: 好孩子定向阶段
E: 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

参考答案: ABC

本题解释:
【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共分为四阶段,分别是: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权威阶段(他律阶段)、可逆性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公正阶段。而好孩子定向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是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中提出的。



6、填空题  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____与内化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 认同



7、单选题  认同的出发点就是_____。
A: 得到他人认可
B: 试图与榜样一致
C: 让别人接受自己的思想
D: 与他人相接近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因此,答案选B。



8、填空题  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对行为的必要性缺乏____,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参考答案: 认识与体验



9、判断题  如果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的结果不一致,就会妨碍道德观念的形成。_____

参考答案: 正确

本题解释:
【答案】正确。解析:这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通过道德实践,获得与道德知识相符合的道德经验。道德知识在道德实践中被证实,道德规范便具有了可信性,学生的亲身体验会使外在的道德知识转化成内在的道德观念。如果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的结果不一致,就会妨碍道德观念的形成。



10、单选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处在态度形成的_____阶段。
A: 从众
B: 服从
C: 认同
D: 内化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时态度形成三个阶段的特点的掌握。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此时个体对道德规范行为的必要性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也缺乏情感体验,行为主要受控于外在压力(如奖惩),而不是内在的需要。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由于在内化过程中解决了各种价值的矛盾和冲突,当个人按自己内化了的价值行动时,会感到愉快和满意;而当出现了与自己的价值标准相反的行动时,会感到内疚、不安。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责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1、单选题  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_____
A: 道德认知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



12、填空题  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之为____。

参考答案: 态度



13、简答题  简述道德意志的表现。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控制和调节个人的愿望;
(2)道德的动机战胜不道德的动机;
(3)对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
(4)克服道德行为中的困难。



14、简答题  【案例分析】杰明今年上小学三年级,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他是一个很调皮的学生,经常弄些鬼点子捉弄周围的同学。最近老师发现他又出现了偷东西的行为,今天背后女同学的钢笔丢了,在杰明的文具盒里可以找到。明天晓东的钱丢了,也能发现杰明突然富有了很多。杰明的偷盗行为越来越多,周围的同学都不喜欢他,也不怎么跟他说话了。
请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分析杰明的行为,并说明如果你是班主任,会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小学阶段,尤其是小学三年级儿童品德发展特点的掌握,同时考查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策略的掌握和应用。考生在解读案例时要抓住“三年级”这个关键时期,对学生的品德发展特点进行详细阐述,并结合促进品德发展的具体途径来提出自已的建议。
【名师点睛】杰明现在上三年级,正是小学阶段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在品德上出现一些;^良行为是可以理解的,这与小学阶段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有关。小学阶段儿童品德发展主要有以下特征:(1)逐步形成协调的道德认知能力,同时也缺乏原则性,但是发展趋势是和谐稳定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在道德认识的理解上,从直观、具体、较肤浅的理解逐渐过渡到较为抽象的、本质的理解。在道德品质的评价上,从只关注行为效果,逐渐过波到较为全面地考虑动机和效果的统一关系;在道德原则的掌握上,道德判断从简单依附于社会的、他人的原则逐渐过渡到受内心道德原则的制约。
(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这种分化可能是盲目模仿导致的,也可能是缺乏技能导致的。
(3)明显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通过外部教育的要求,掌握纪律并能遵守,再到将纪律形成自觉行为这三个阶段,儿童就能够形成良好的纪律行为^从这几个特点分析,杰明正处在各个阶段的过渡期,道德认识还不是很到位,道德行为也较为协调,还只能在外界的教育下去意识到道德约束。此外,杰明也存在道德发展的滞后性,他的偷盗行为可能是因为不了解纪律导致的,也可能是明知故犯、故意搗乱,老师要对杰明出现这种行为的背后原因进行调查,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杰明进行教育。
具体来说,针对杰明的行为,我会从以下几方面对他进行辅导:
(1)对杰明进行有效的说服,这是品德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说服过程中,我会向他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他的态度。教师的说服不仅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动人。一般而言,富于感情色彩的说服内容容易引起兴趣,然后再用充分的材料进行说服论证,比较容易产生稳定的、长期的说服效果。
(2)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行为习得。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表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榜样的特点、示范的形式以及榜样所示范行为的性质和后果都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3)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其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者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者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
(4)价值辨析。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在价值观辨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理性思维和情绪体验来检查自己的行为模式,鼓励他们努力去发现自身的价值观,并根据自己的价值选择来行事。
(5)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识、技能或者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除了上述所介绍的各种方法外,角色扮演、小组道德讨论等方法对于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和改变都是非常有效的。



15、填空题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____和____,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参考答案: 自觉性 主动性



16、单选题  学生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这主要是学生有了_____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包括: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7、单选题  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让儿童对道德问题进行判断的心理学家是_____
A: 皮亚杰
B: 科尔伯格
C: 班杜拉
D: 奥苏贝尔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科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进行研究,最典型的就是用“海因茨偷药”的故事,让儿童对道德两难问题做出判断。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虽然种族、文化各有不同,社会道德标准各异,但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却相当一致。



18、简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采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皮亚杰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并总结出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总规律,即儿童道德的发展经历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化发展过程。他律是指早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只注意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客体性;自律则是指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主观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具有主体性。他律水平和自律水平是儿童道德判断的两级水平。在此基础上皮亚杰还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年龄阶段。他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皮亚杰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1)自我中心阶段;(2)权威阶段即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可逆性阶段即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4)公正阶段。



19、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学生过错行为的是_____
A: 调皮搗蛋
B: 恶作剧
C: 考试作弊
D: 未经允许拿他人东西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学生的不良行为可分为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两种。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在教育过程中应正确区分。学生的过错行为是指那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问题行为。调皮捣蛋、恶作剧、起哄、无理取闹、作业和考试作弊等属于过错行为。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则是指那些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20、单选题  学生认识到诚信是最可贵的,不必教师监考,自己也能自觉遵守考场纪律,此时学生的态度和品德进入到哪一阶段_____
A: 解冻
B: 依从
C: 认同
D: 内化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21、填空题  态度的____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参考答案: 情感成分



22、判断题  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是从自律道德阶段到他律道德阶段的发展规律。_____

参考答案: 错误

本题解释:
【答案】错误。解析: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规律包含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1~2 岁);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 岁);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 岁);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 岁以后)



23、单选题  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_____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行为
D: 道德意志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包括: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的是非、善恶和好坏,道德评价是道德认识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4、单选题  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_____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25、填空题  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____。

参考答案: 内化



26、单选题  _____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德建立的开端。
A: 依从
B: 接受
C: 认同
D: 内化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它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



27、简答题  试述根据科尔伯格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如何提高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1)由于儿童道德判断和推理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教师对儿童道德思维和行为水平的预期应符合儿童的年龄,对于处于不同阶段的儿童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应有所不同。对早期儿童教条式的说教,忽略儿童对权威的看法与对需要的满足,很容易造成看似道貌岸然实则功利横行的现象。对于处于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的学生,讲解遵守法规问题多半是没有好效果的。
(2)开展道德两难故事讨论,用矛盾的观点看待道德情境,有利于儿童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利用假想的或真实的道德两难情境,进行道德推理训练,可以使儿童学会综合考虑当事人的行为动机和行为结果、个人利益与社会责任,以及道德情境条件,经过权衡,做出适当的道德选择。也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扮演海因茨和药剂师,对道德两难情境做出判断。
(3)按照“加一原则”提升儿童道德推理水平。科尔伯格从理论上提出,在引导儿童发展其道德认知能力时,一次只提升一个阶段。儿童与比自己高一个阶段,至多高两个阶段的人相互作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其道德推理水平。
(4)及时进行道德教育。负责教养者不应抱“亡羊补牢,为时未晚”的想法,让“趁热打铁,,的各时期荒废过去。因为某一时期的道德观念若不能充分发展而欲于后来设法补救,其功效可疑。



28、简答题  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有:
(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
②态度定势;
③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9、简答题  简述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参考答案:
【答案要点】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2)态度定势;(3)道德认知。
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0、单选题  品德是_____
A: 自然现象
B: 生物现象
C: 个体现象
D: 社会现象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品德是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



31、简答题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有效地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32、单选题  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_____
A: 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
B: 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
C: 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
D: 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后习俗水平包括两个阶段:(1)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2)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其中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是道德推理的最髙阶段。



33、多选题  道德情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是_____。
A: 义务感
B: 责任感
C: 事业感
D: 自尊感
E: 羞耻感

参考答案: ABE

本题解释:
【答案】ABE。解析: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缺乏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也就无所谓品德的发展。



34、单选题  道德认知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儿童道德认知分为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的研究者是_____。
A: 维果斯基
B: 皮亚杰
C: 科尔伯格
D: 奥苏贝尔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



35、单选题  儿童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在皮亚杰看来,儿童道德发展处于_____。
A: 前道德阶段
B: 他律道德阶段
C: 自律道德阶段
D: 合作道德阶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 岁):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已达到具有可逆性的具体运算,其道德判断有了自律的萌芽,公正感不再是以“服从”为特征,而是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关于惩罚,儿童不再像前一阶段那样驯服地接受抵罪的惩罚,而认为只有回报的惩罚才是合理的。



36、简答题  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1)依从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对行为的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2)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3)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37、单选题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人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的控制,个体行为具有一定的_____
A: 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 积极性
C: 适应性和社会性
D: 内化性和意志性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人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的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38、简答题  简述利用群体约定培养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的基本操作程序。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群体成员共同讨论规定、原则。具体可按如下程序操作:
(1)清晰而客观地介绍问题的性质。
(2)唤起班集体对问题的意识,使学生明白只有改变态度才能更令人满意。
(3)清楚而客观地说明要形成的新态度。
(4)引导集体讨论改变态度的具体方法。
(5)使全体学生一致同意把计划付诸实施,每位学生都承担执行计划的任务。
(6)学生在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改变态度。
(7)引导大家对改变的态度进行评价,使态度进一步概括化和稳定化。
如果态度改变未获成功,则应鼓励学生重新制定方法,直至态度改变。



39、填空题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要经历____、____和____。

参考答案: 醒悟阶段 转变阶段 自新阶段



40、单选题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4-8岁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属于下列哪个阶段?_____
A: 他律向自律过渡阶段
B: 他律阶段
C: 前道德阶段
D: 自律阶段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这里考察的知识点是教育心理学中品德发展一章中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



41、填空题  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原有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的过程,称为____。

参考答案: 内化



42、填空题  先向被说服者提出一个较小的要求,当被接受后再向其提出更大的要求,后者往往才是真正的规范要求。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

参考答案: 登门槛效应



43、单选题  1932年瑞士心理学家_____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A: 华生
B: 皮亚杰
C: 科尔伯格
D: 杜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



44、单选题  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_____。
A: 斯腾伯格
B: 科尔伯格
C: 埃里克森
D: 弗洛伊德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
科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故事中包含一个在道德价值上具有矛盾冲突的情境,让被试听完故事后对故事中人物的行为进行评论,从而了解被试的道德发展水平。因此,答案选B。



45、单选题  皮亚杰认为,_____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
A: 10
B: 9
C: 12
D: 18

参考答案: 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椐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



46、单选题  _____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
A: 学前阶段
B: 小学阶段
C: 初中阶段
D: 高中阶段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初中阶段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其中初中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47、单选题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_____
A: 行为方式
B: 意向或意图
C: 行为习惯
D: 语言或行为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48、单选题  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_____
A: 道德情感不深
B: 缺乏合理行为技能
C: 道德认识不足
D: 道德意志力不够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答案:B【解析】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善于分析具体情境后再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与方法,或不具有某些行为技能。遇到这类情况时,教师首先应当肯定他们的动机,而后指出思考不周、行为不当的问题,或者通过交谈、集体讨论让学生自己做出必要的结论。



49、单选题  品德形成的标志是_____。
A: 道德信念
B: 道德评价能力的形成
C: 价值内化
D: 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答案】D。解析:习惯的养成是品德形成的标志。



50、单选题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_____
A: 依从
B: 接受
C: 认同
D: 内化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Tags:教师招聘考试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题库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