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考研政治终极笔记 邓三(六)
2010-10-03 18:35:51 来源: 作者: 【 】 浏览:1265次 评论: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客观性;阶级性;社会性

    (客观性)其本质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社会存在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内容和形式来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的内容和形式);

    (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同(社会经济基础)有直接联系的那部分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社会性)在一个社会中,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在经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在思想上、精神上也必然占统治地位。

    (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它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某种不一致性或不平衡性。

    相对独立性(5个具体表现)

    意识形态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表现为超前或滞后两种情况;

    意识形态与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

    意识形态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意识形态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的表现。意识形态能动的反作用集中体现在意识形态维护或批判社会现实、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的社会功能。

    1.2、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作用和意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关系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任务和内容)

    根本任务: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基本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思想和方针)

    指导思想:必须以马列、毛邓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指导方针: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是继承发扬优良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

    1.3、思想道德建设

    (地位和任务)

    地位: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任务:坚持3主义(爱国、集体、社会)教育,加强3道德(社会、职业、家庭)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3(世界、人生、价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5(祖国、人民、劳动、科学、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紧迫性)3个文明;经济社会;人民群众;以人为本

    是全面建设3个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家庭幸福和睦;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PS1: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4原则)4一致(“四有新人、市场经济、法律规范、传统美德);3贴近(实际、生活、未成年人);知行合一;教育与管理结合的原则。

    (4任务):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全面发展。

    PS2: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原则:坚持6结合)教书与育人;教育与自我教育;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教育与管理;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

    (4任务):理想信念(核心);爱国主义(重点);道德规范(基础);全面发展(目标)

    (意义)(3个确保)确保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3、科学发展观的理解

    科学发展观就是指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3.1、内涵和依据

    (具体内涵)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

    (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5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2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各环节、各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理论依据)人和社会;人类社会与自然界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互为前提互为条件;地理环境提供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天然来源,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资源环境,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3现实依据)1个阶段;4个变动;4个人群

 

Tags:邓三 责任编辑:w48225117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1年考研在即,请考生做好以下.. 下一篇考研政治终极笔记 毛概 九项问题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