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考研政治终极笔记 邓三(七)
2010-10-03 18:35:51 来源: 作者: 【 】 浏览:1265次 评论: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的关键阶段,(经济结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区域、产业、占有资源不同)的人群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各种利益关系愈益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就容易引起社会不稳定。

    3.2、要求和意义

    (要求:4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3文明协调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3个伟大意义)(邓三)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总结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他国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PS1: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人的发展相对社会发展,可从三方面(全面、自由、充分)发展来衡量。在人的发展中,马哲最突出强调全面发展

    (不脱离)离不开社会实践;离不开社会关系

    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在实践尤其是劳动过程中,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于外部世界。人的发展的全面性、自由性和充分性,归根到底取决于劳动本身的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关系。人的才能的施展和发展离不开他人,离不开社会关系。实践本身就是社会性的,是包含着社会关系在内的。离开了社会关系,实践也无法进行。

    (互为前提和基础)

    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5意义)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价值目标);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体现);(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4内容)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努力创造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物质条件;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努力建设促进个人全面发展的政治文明;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PS2:科学发展观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是贯穿三个代表的主题。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

    (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胜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必须更好地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就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联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我们才能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战略机遇期,顺利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1、稳定和改革发展的关系

    (同一与斗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社会的稳定在哲学上就是坚持矛盾的同一性;改革发展类似于矛盾的斗争性。根据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中包含斗争性的原理,要保持社会的稳定不能光是消极地去维护,而是要深化改革,适度发展,使得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为社会稳定创造条件。根据同一性对斗争性的制约,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场所的原理,我们在改革和发展的同时,必须十分注意保持社会的稳定。没有改革,我国现代化事业就没有动力;没有发展就不能前进。但所有这一切,如果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什么也谈不上。因此,我们一定要辩证地处理好稳定和改革发展的关系,用深化改革、适度发展去维护和促进社会的稳定;用社会的稳定为保证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社会环境。

    (相互促进、相互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和改革是稳定的基础,而稳定又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实际运用)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时,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还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从而使我们在整个工作中处于主动地位。

    4.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重大意义)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

    (提出背景)十六届四中――党执政能力的一项主要任务;05中央经济工作会――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

    (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将其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

    (05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这是中央第一次把构建和谐社会列为(经济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

    (基础条件)宏观经济稳健增长;人口增长有效控制;失业率较低;经济增长方式正在转变;社会和生活保障覆盖面扩大。

    (总体目标)扩大社会中间层,减少低收入和贫困群体,理顺收入分配秩序,严厉打击腐败和非法致富,加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把扩大就业作为(发展的重要目标),努力改善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正确

Tags:邓三 责任编辑:w48225117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1年考研在即,请考生做好以下.. 下一篇考研政治终极笔记 毛概 九项问题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