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试题(三)
2011-11-26 20:25:01 来源: 作者: 【 】 浏览:494次 评论: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络的迅速商业化运用,则大大降低了国际间的通讯费用和交易成本。到1996年,世界最大的500家公司中已有80%在网上开设网址,已有18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万台电脑连接入网,互联网用户达到6000万人。据一些研究机构预测,2001年全球信息产业产值将达到3.5万~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摘自《在动荡中发展》

材料2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亚洲和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进直接投资和其他形式的外国资本,并且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促进出口。它们持续保持了5%~8%的年经济高速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国向制成品出口国转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89~1994年,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为3.65%,而发展中国家为8.59%。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根据《全球化与中国》《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整理

    经济全球化使美国获得了巨额的国际资本。过去10多年里,美国始终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大量的外资净流入,有效地抵销了国内私人储蓄水平持续下降和巨额贸易逆差的不利影响,对于保持较高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美国保持较低的物价水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摘自《世界经济》1999年第8期

    有资料显示,近几年来,绝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除了得到捐赠和多边经济援助外,几乎吸引不到任何外国直接投资。

摘自《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8期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四十年前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入是30:1,而现在已上升到74:1。目前联合国成员国中有48个最不发达国家,而二十年前仅20有余。

摘自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

    各国应加强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经济全球化达到共点和共存的目的。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2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3分)

(3)综合材料1、2、3,说明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对策。(4分)

答案要点:

(1)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动机是获取剩余价值。当国内市场不能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时,资本必然向全球扩张。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是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进步使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交通运输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推动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3分)

(2)经济全球化推动着世界经济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可能从中受益。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美国从国际资本流动中获得巨大收益,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世界的贫富差距在扩大。(3分)

(3)我国应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机遇,积极参与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既促进本国经济的成长,又让合作方获得利益,取得互利和双赢的结果。

Tags: 责任编辑:91kaoshiwang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0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 下一篇200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