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2011年考研政治必备之强化训练五(试卷及答案)(二)
2010-07-27 21:34:41 来源: 作者: 【 】 浏览:1964次 评论: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sp;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6、一切包含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都认为( )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C.世界是统一的

 D.世界是发展变化的

 

 

7、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

 A.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B.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C.“理在事先”

 D.世界是上帝的创造物

 

 

8、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

 A.它以科学的世界观为理论核心

 B.它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C.它以改变世界为哲学的根本目的

 D.它是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哲学形态

 

 

9、下列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A.物是感觉的复合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经验是世界最终的构成要素

 D.心外无物

 

 

10、下列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的有( )

 A.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D.经验是认识真理性的最终判断标准

 

 

11、一切唯心主义是( )

 A.把精神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B.都是不可知论

 C.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论路线

 D.认为绝对精神产生万物

 

 

12、下列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A.物是感觉的复合

 B.感觉是人与外界事物之间的屏障

 C.理在事先

 D.心外无物

 

 

13、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与时俱进的,是因为( )

 A.马克思主义立足于实践

 B.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

 C.马克思主义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

 D.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14、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主要特点有( )

 A.反对科学和理性

 B.提倡非理性主义

 C.提倡以人为本

 D.把科学技术看作是当代人非人化的根源

 

 

15、唯物主义的共同特点( )

 A.一元论哲学

 B.决定论哲学

 C.坚持物质第一性

 D.能动的反映论

 

 

16、唯心主义哲学的共同特点( )

 A.坚持意识第一性

 B.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

 C.一元论哲学

 D.可知论哲学

 

 

17、“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B.有力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C.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D.意识的能动性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规定

 

 

18、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有( )

 A.把感觉当作主客观之间的桥梁

 B.把感觉当作主客观之间的屏障

 C.把理性夸大为脱离物质的绝对

 D.把感觉夸大为派生物质的根源

 

 

1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的批判的,这是因为( )

 A.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C.是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而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D.以阶级斗争的观点来看待一切

 

 

20、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征是( )

 A.一元论和多元论的统一

 B.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C.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D.阶级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这是因为( )

 A.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B.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C.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2、“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说( )

 A.真正的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B.哲学总是与它的时代相互作用的

 C.哲学用它特有的方式反映和把握时代

 D.哲学要随时代的前进而发展

 

 

2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具体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

 B.具体科学证实了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C.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充分吸取和总结具体科学发展的新成果

 D.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指导具体科学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

 

 

24、近代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 )

 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性

 C.机械性

 D.唯心史观

 

 

25、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使人( )

 A.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本质

 B.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的原则

 C.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提高人们对社会发展、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26、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是( )

 A.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

 B.反动的剥削阶级的拥护和支持

 C.把复杂的认识过程简单化、片面化和僵化

 D.主观与客观相背离

 

 

27、唯物主义历史观发现的伟大意义是( )

 A.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

 B.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

 C.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D.使社会科学成为真正的科学

 

 

28、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

 A.吾心即是宇宙

 B.万物皆备于我

 C.心外无物

 D.物是观念的复合

 

 

29、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成独立自主的客观存在,当作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下列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

 A.万物归于理

 B.理念生万物

 C.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展开

 D.上帝造万物

 

简答题

 

(每小题3)

 

 

1、怎样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里程碑?

 

 

 

2、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两次飞跃的进程。

 

 

 

3、怎样理解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品质?

 

 

 

4、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有什么重要意义。

 

 

 

5、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6、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批判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武器,是无产阶级政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7、运用所学的有关哲学原理,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1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是因为万物都是以湿的东西为原料,热本身就是从湿里产生、靠湿气维持,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原。 ——摘自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古希腊罗马哲学》 材料2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数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的本原是一。“从数目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平面;从平面产生出立体;从立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物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空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来源同材料1 材料3 近代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心脏不过是发条,神经不过是游丝,关节不过是些齿轮,甚至连欲望、忿怒、爱情、恐惧等情感活动,也是纯粹机械原因引起的。 ——摘自霍布斯的《利维坦》 材料4 19世纪德国人杜林认为:“包罗万象的存在是惟一的”,即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存在。 ——摘自恩格斯《反杜林论》 材料5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同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1)材料1、材料2的不同哲学倾向和共同特点;(2)材料3、材料5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3)材料4、材料5的不同哲学倾向;(4)材料5同材料1、材料3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8、以下是关于唯心主义的有关材料: 材料1 陆九渊:“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集》)王守仁:“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摘自《传习录》 材料2 朱熹认为:“理在气先”。“宇宙间一理而已,天得知而为天,地得知而为地。”“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 ——摘自《朱文公文集》,《朱子语类》 材料3 列宁:“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话了的绝对。” ——摘自《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 请回答:(1)简析材料1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2)简析材料2的观点并说明其唯心主义的形式。(3)谈谈对材料3的理解。

 

 

 

9、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天”作出了各自的解释,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孔子的学生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孟子》一书载:“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材料2 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意宇)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3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请回答:(1)材料123各自所说之“天”各指什么? (2)材料12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是什么? (3)材料3的哲学观点是什么?

 

 

 

10、以下为关于哲学方面的材料 材料1 西方古代的“回忆说”把认识看作是人对头脑中已经潜在具有的东西的一种回忆。中国古代认为人“生而知之”,近代西方又有“天赋观念”说。 材料2 康德认为,在意识之外存在着一个“自在之物”,他引起人的感觉,但“自在之物”只能提供

Tags:2011年 考研 政治 试卷 模拟题 冲刺 责任编辑:小编01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1年考研政治必备之强化训练二.. 下一篇2011年考研政治必备之强化训练一..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