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2011年考研政治必备之强化训练四(试卷及答案)(二)
2010-07-27 21:42:18 来源: 作者: 【 】 浏览:1340次 评论: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bsp;

 

11、“物质的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12、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有()

 A.实践目的

 B.实践手段

 C. 实践结果的反馈调节

 D. 理论指导

 

 

13、人的大脑是( )

 A.思维的机能

 B.意识的物质器官

 C.高度复杂而严密的物质体系

 D.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4、科学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 )

 A.不是纯粹的生物学过程

 B.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C.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

 D.不仅反映自然界而且反映社会

 

 

15、人类意识的能动性是指( )

 A.能动地创造客观规律

 B.能动地改变历史规律

 C.能动地反映世界

 D.能动地改造世界

 

 

1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具有同一性

 D.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17、“先有计划,后做工作;先有图纸,后造房子”,这说明( )

 A.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B.物质存在形态的多样性

 C.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18、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表现在( )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客观规律限制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D.尊重客观规律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9、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其特征有( )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

 C.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D.实践的直接现实性

 

 

20、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体现在( )

 A.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

 B.实践的中介是客观的

 C.实践的客体是客观的

 D.实践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客观的

 

 

2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

 A.人能动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B.人的现实感性活动

 C.“绝对精神”的逻辑发展

 D.人的存在方式

 

 

22、实践结果是人的目的在客观事物中的凝聚和体现,是实践过程中各种要素的融合。对实践结果进行评价有( )

 A.对实践目的的评价

 B. 对实践效能的评价

 C. 对实践效率的评价

 D.对实践效果的评价

 

 

2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与人类世界相对应的是自在世界,自在世界是指( )

 A.自由自在存在的世界

 B.人类世界产生前的自然界

 C.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D.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

 

 

24、“主体”的形式有()

 A.个人主体

 B.集团主体

 C.社会主体

 D.人类主体

 

 

25、客体是与主体相对应的概念,客体是指( )

 A.客体就是客观事物

 B.客体是纳入到人的对象性活动中的客观事物

 C.客体是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D.客体具有自然形式的客体、社会形式的客体和精神形式的客体

 

 

26、主体和客体出现了一般物质相互作用所没有的崭新的关系,这就是()之间的关系

 A.目的与手段

 B.创造者与被创造者

 C.能动者与受动者

 D.前提与结果

 

 

27、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过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关于二者的关系的正确的哲学判断是( )

 A.第一自然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B.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第二自然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物质新形态

 C.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因为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成的

 D.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都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的对象

 

 

28、“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这说明( )

 A.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精神

 B.意识永远依赖物质

 C.语言是现实的意识,是意识的表现形式

 D.意识也就是物质的东西

 

 

简答题

 

(每小题3)

 

 

1、现代科学正在研究“暗物质”和“反物质”,“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发现是否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范畴已经过时?

 

 

 

2、说明实践的主体、客体及特点。

 

 

 

3、如何理解实践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4、试析人对物质世界实践把握的基本环节。

 

 

 

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它对实际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6、“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试析这段话的哲学思想,掌握这一哲学原理有何现实意义。

 

 

 

7、分析说明“求真务实”的哲学基础。

 

 

 

8、据说,赵国的首都邯郸的人走路的姿态很好看,动作非常优雅、轻快。燕国有一个少年听到这个传说,非常羡慕邯郸人,就走了很远的路去赵国,想学习邯郸人走路的方法。 刚开始,他整天站在街头,仔细研究每个人走路的姿态,再慢慢模仿他们,可是都没有成功。后来,他想可能是受到过去走路习惯的影响,所以,他决定要忘掉以前走路的方法。从那时候起,他更专心研究邯郸人走路的姿势,不过,再怎么努力他还是学不会,最后他只好放弃。 可是,因为他把以前走路的方法忘得一干二净,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走路,只好一路爬着回去。当别人看到他的样子,都忍不住笑他。 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有关原理进行分析。

 

 

 

9、对世界的本质问题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泰勒斯认为万物由水产生,又复归于水;万物有生有灭,而水则是永恒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世界,对于一切存在物都是一样的,它不是任何神所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材料2 毕达哥拉斯认为:“从数产生出点;从点产生出线;从线产生出面;从面产生出体;从体产生出感觉所及的一切形体,产生出四种元素:水、火、土、气。这四种元素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互相转化,于是创造出有生命的、精神的、球形的世界。” 材料3 东汉哲学家王充认为“天履于上,地偃于下,下气蒸上,上气降下,万物自生其中间矣”。“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材料4 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请回答:(1)材料123的观点相同吗?试加以评述。(2)材料4说明了什么原理,坚持这一原理有何意义?

 

 

 

10、运用有关哲学原理,分析下述材料: 材料1 1718世纪的一些唯物主义者,受当时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或物体的某些特征。伽桑狄说:“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爱尔维修说:“物质并不是一件东西,自然界中只有一些我们称之为形体的个体,物质这个名词只能了解为那些为一切形体所固有的特性的集合。”他认为,广延性、密度、不可入性等是一切形体所具有的特性。 ——摘自《十八世纪法国哲学》 材料2 19世纪末20世纪初,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否定了原子是物质的始原、原子不可分、元素不可变等传统思想。一些自然科学家由于不懂辩证法,认为“原子非物质化了,物质消失了”?|]]>

 

 

 

 

 

 

 

 

 

 

 

 

 

 

 

 

 

 

 

 

 

 

参考答案

 

 

(每小题1分)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对于事物,一般下定义的方法,是把该事物纳入到更大的类中,比如人是会制造工具的动物,但是对于物质无法这样下定义,因为再也没有比物质更大的东西了。所以对物质的界定,只能通过某种关系。列宁的物质定义是通过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正因为是这样界定,所以确立了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本题中其他关系无法对物质进行界定,所以不选。
1、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是通过(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是对“意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这一知识点的又一种表述方式。意识的形式受到主体的各种情况和条件的影响,所以本题选C。
2、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看法,这说明( )
 A.意识是由主体自由创造的
 B.意识不受客体的制约
 C.意识受主体状态的影响
 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主观的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答案是客观实在性,是简单的知识认定题。
3、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
 A.运动性
 B.实物性
 C.客观实在性
 D.矛盾性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相对主义是把运动绝对化,唯心主义是设想无物质的运动,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运用到物质存在中,只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与运动割裂开来,所以设想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4、设想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的观点是( )
 A.相对主义
 B.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nbs

Tags:2011年 考研 政治 试卷 模拟题 冲刺 责任编辑:小编01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1年考研政治必备之强化训练三.. 下一篇2011年考研政治必备之强化训练二..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