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2010年考研政治马哲各章习题精选(二)(二)
2011-02-27 08:13:56 来源: 作者:[标签:作者] 【 】 浏览:1044次 评论: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所以,“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

8、“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

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参考答案: D

“静者,动之静也”承认运动和静止是相互渗透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里更强调的是静止是运动在某个时段或某个地点的一种状态,既不是否认静止的相对性,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也不是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

9、“大江东去浪涛尽”是指时间的

A.一维性

B.顺序性

C.持续性

D.珍贵性

参考答案: A

“大江东去浪涛尽”,过去的永远就是过去,不会再复回,是历史,那一时刻所发生的事情就定格在了历史的坐标轴上。所以,本题强调的是事件发生的时段性,即一维性,没有强调顺序性,更不是持续性和珍贵性。

----------------------------------------

10、我国古代发达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吕氏春秋》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这段材料主要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事物的联系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C.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参考答案: A

本题表面看似复杂,其实题干“我国古代发达的农学思想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就告诉了本题的哲学道理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根本不用阅读“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

11、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在他住处周围有很多竹子。他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枝、竹叶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有透彻了解,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受到大家赞扬。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流传至今。上述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反映

D.物质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

参考答案: C

“胸中有成竹”的“竹”属于意识的东西,但其来源是存在于文与可住处周围的竹子,此典故体现的哲学原理是意识对客观存在具有能动的反映性。

----------------------------------------

12、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参考答案: A

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过分夸大了主观的意识“意念”的作用,属于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

13、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参考答案: C

意识不
Tags:考研真题 考研试题 考研试卷下载 责任编辑:w48225117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2010年考研政治马哲各章习题精选(.. 下一篇2010年考研英语模拟试题1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