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考研政治:2013年考研政治试题密押之(二)——马原(一)
2013-01-04 13:15:05 来源: 作者:91考试网 【 】 浏览:212次 评论: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客观题5个小考点:
    
    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此处还可以结合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
    
    2、联系的特性。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3、实践的三个特性: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4、地理环境的作用。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
    
    主观题:
    
    主观题一:
    
    【材料热点】材料1: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2: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问题:中共十八大,首次出现“美丽中国”的新提法,结合马原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考点:1、实践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主观能动性与掌握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原理
    
    3、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1)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践活动中,物质世界出现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区 分,实践是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因此,通过劳动实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它们的和谐统一,便成为人类 必须面对的永恒主题。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2)正确认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规律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揭示的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 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人类应该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3)地理环境的作用原理:地理环境是由各种自然条件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保持适当平衡时,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反之,人类会受到惩罚。总之,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但不能脱离社会生产发生作用,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正因为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的作用,所以要求我们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从而使得资源、环境、人口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使得人和自然相和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构建和谐社会。
    
    总之,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主观题二:
    
    【材料热点】材料1: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材料2: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
    
    材料3: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材料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问题:运用马原相关原理阐述对当今改革的认识。
    
    考点:1、质量互变原理
    
    2、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3、一切从实际出发
    
    4、矛盾的特殊性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1、材料体现了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质变量变规律认为,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状态和形式,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由质变到量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与量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我们社会的发展正体现了量变不断向质变发展的过程。
    
    2、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改革是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手段,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部全面进步。
    
    (由于这段材料唯物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和辩证法中矛盾的特殊性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有一定的体现,可以从此角度作答。)
    
    主观题三:
    
    【材料热点】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

Tags:考研政治技巧 责任编辑:小编01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考研政治:2013年考研政治试题冲.. 下一篇考研政治:2013年考研政治试题密..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