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一讲 刑法概说
〖考点大预测〗
1.刑法的谦抑性与存疑时有利于被告人的原则。
2.刑法的各种解释原则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
3.刑法的管辖权,重点考察刑法溯及力问题。
4.刑法客观主义的判断思维。
〖模拟题〗
【例1】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下述案件说法正确的是( ABE )
A.既然实行“法无明文不为罪”的罪刑法定主义,就意味着总有部分法益侵害行为不可能收到刑罚的处罚;【正确。考查刑法的自由保障机能与法益保护机能的关系。】
B.刑法第67条第2款规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该款中的“强制措施”包括治安拘留。【正确。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C.刑法第241条第2款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定强奸。”这里的“发生性关系”包括“性交之外的猥亵行为”。【错误。考查罪刑法定与扩大解释。刑法区分了强奸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
D.刑法第29条第2款的“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中的“犯”是指“犯罪既遂”,该种解释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错误。当限制处罚范围的做法意味着限制国家的权力时,往往意味着保障行为人的自由,这是罪刑法定的真义。】
E.刑法第124条第1款规定,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第2款规定,过失犯前款罪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该条规定的“过失前款罪的”只包括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正确,如果刑法的文字表述有错误,在修改前应当阐明真义,进行补正解释。将该款进行补正解释的实质理由在于:(1)根据刑法总则第15条的规定,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结果的才成立犯罪;(2)如果不进行补正解释,意味着过失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法定刑与故意实施该行为的法定刑相同,这显然是不合适的。】
F.刑法第329条规定了抢夺、窃取国有档案罪,但是没有规定抢劫国有档案罪,根据罪刑法定原则,抢劫国有档案的的行为无罪。【错误,根据当然解释,完全可以将抢劫评价为抢夺,认定为抢夺国有档案罪,如果抢劫的档案属于财物,则与抢劫罪想象竞合,从一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