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2006年司法考试真题(七)
2012-04-29 21:46:37 来源: 作者: 【 】 浏览:1081次 评论: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厂停产损失100万元

  甲乙共谋教训其共同的仇人丙。由于乙对丙有夺妻之恨,暗藏杀丙之心,但未将此意告诉甲。某日,甲、乙二人共同去丙处。为确保万无一失,甲、乙以入室盗窃为由邀请不知情的丁在楼下望风。进入丙的房间后,甲、乙同时对丙拳打脚踢,致丙受伤死亡。甲、乙二人旋即逃离现场。在逃离现场前甲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丙家的箱子里拿走人民币5万元。出门后,甲背着乙向丁谎称从丙家窃取现金3万元,分给丁1万元,然后一起潜逃。潜逃期间,甲窃得一张信用卡,向乙谎称该卡是从街上捡的,让乙到银行柜台取出了信用卡中的3万元现金。犯罪所得财物挥霍一空后,丁因生活无着,向公安机关投案,交待了自己和甲共同盗窃的事实,但隐瞒了事后知道的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请回答96-100题。

  96.就被害人丙的死亡而言,下列对甲、乙所应成立犯罪的何种判断是错误的?

  A.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属于共同犯罪

  B.甲、乙均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属于共同犯罪

  C.甲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不属于共同犯罪

  D.甲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犯罪

  97.就被害人丙死亡这一情节,下列对与丁有关行为的何种判断是错误的?

  A.丁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B.丁成立故意伤害罪的共犯

  C.丁成立抢劫罪(致人死亡)的共犯

  D.丁对丙的死亡不承担刑事责任

  98.对于甲从丙家的箱子里拿走人民币5万元,丁望风并分得赃物这一情节,下列何种判断是正确的?

  A.对甲应定抢劫罪、对丁应定盗窃罪

  B.对甲、丁的行为应定盗窃罪

  C.甲、丁都应对5万元承担刑事责任

  D.甲对5万元承担刑事责任,丁只对3万元承担刑事责任

  99.对于甲、乙盗窃和使用信用卡的行为,下列何种判断是错误的?

  A.甲、乙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

  B.甲、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诈骗罪

  100.对于丁的投案行为,下列何种判断是正确的?

  A.丁虽然投案,但隐瞒了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因而不构成自首

  B.丁虽然隐瞒了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但交待了本人与甲共同犯罪的事实,因而构成自首

  C.丁构成自首且揭发甲与自己共同犯罪的行为成立立功

  D.丁构成坦白但揭发甲与自己共同犯罪的行为成立立功

  .

Tags: 责任编辑:91kaoshiwang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上一篇司法考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 下一篇2005年司法考试真题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