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的空间太小。
A.
冷遇、批评
B.
冷遇、漫骂
C.
质疑、争论
D.
质疑、误会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C
系统解析:【解析】由后面的“指责”可知,创新教育并非遭受冷遇,排除A、B两项;争论:各执己 见,互相辩论;误会;误解。由“甚至”“不客气”等字眼看到,这应该是争论的氛围,“误会” 常用在人与人之间。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86 生命是一场充满意外收获的伟大______,看上去难以掌握,其实______无处不在。
A.
冒险、机遇
B.
历程、惊险
C.
历险、机会
D.
奇迹、刺激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C
系统解析:【解析】从“其实”可以看出,第二个空处所填词语应与“难以掌握”意思相反,因此排除 B、D项。从“充满意外收获”可以看出,“历险”比“冒险”更恰当,因此选C项。
87 长江流域,无疑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______之一。考古发现______,旧石器时代处于长江上游今云南境内的元谋人,与黄河流域今陕西境内的蓝田人生活习俗相似。这个结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
发源地、表明
B.
发祥地、证明
C.
发源地、证明
D.
发祥地、表明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B
系统解析:【解析】“发祥地”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后指民族、文化等的发源地。“发源地”是 指河流开始流出的地方,事物发端、起源的所在。排除A、C项。从命题的题设出发,经过 逐步推理,来判断命题的结论是否正确的过程叫“证明”,“表明”是指从自己的主观角度说 明自己的立场与态度,由此看来,第二空格处应填入“证明”。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88 初到台湾的熊猫“团团”和“圆圆”表现不______,在众目睽睽下悠然自得,以它们顽皮、娇憨的俏______ ,向台湾同胞拜年,祝台湾同胞团团圆圆、快快乐乐!
A.
俗、样子
B.
错、样子
C.
错、模样
D.
俗、模样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D
系统解析:【解析】“不俗”包含“不错”的意思,同时还有不庸俗、不凡的意思,更能体现出“团团”、 “圆圆”让人引以为豪。排除B、C项。“模样”相对于“样子”更能体现出“团团”、“圆圆”顽 皮、娇憨、俏的特点,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89 这里有一座高塔。攀登本身没有任何困难,而在每一级上,从塔上的嘹望孔望见的景致都足够______ 。每一件事物都是新的。______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______,但越往上走,攀登越______,所以我们要学会坚持。
A.
扣人心弦、只要、依恋流连、快乐
B.
扣人心弦、既然、望而生畏、困难
C.
赏心悦目、无论、依恋流连、困难
D.
赏心悦目、如果、望而生畏、快乐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C
系统解析:【解析】扣人心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现多指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赏心悦目: 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第一空处,形容景色用“赏心悦目”更为合适,排除A、B 项。因此“赏心悦目”,才会“依恋流连”,且“无论”用在此更恰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C项。
90 科学家们证实,这种化学物质具有很强的水溶性,对土壤几乎没有亲和力,同时它又是很难分解的、寿命很长的物质。______甲基叔丁基乙醚见光可分解,______阳光很难进人土壤和地下水中,______它一旦进入地下水中,人们就很难将它“请”出来,______它渗入到更深水层的可能性则是不可避免的了。
A.
因为、所以、然而、最后
B.
虽说、但是、所以、最终
C.
由于、故而、但是、而
D.
虽说、但、因此、而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D
系统解析:【解析】从“甲基叔丁基乙醚见光可分解”与“人们就很难将它‘请’出来”这句可以知道 前后是转折的,因此只能从BD项中选一个。从第四空格处可以分析出,有转折之意,D 项最合适。
9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破坏公园环境的行为,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
B.
同学们聚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
C.
圆明园流失文物鼠首和兔首铜像被公然拍卖,大家义愤填膺
D.
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不愿再冒险放手一搏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B
系统解析:【解析】“天伦之乐”指家庭亲人之间团聚的欢乐,只能是亲人之间,不可用于同学、朋 友之中。因此选B项。
9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农机补贴、家电下乡等惠农政策对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B.
广大球迷期盼的NBA季后赛终于拉开了帷幕,精彩的比赛让球迷们大饱眼福
C.
正在热播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成为许多家长和孩子们茶余饭后津津有味的话题
D.
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在浩瀚无垠的大海上航行124个昼夜,圆满地完成了护航任务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C
系统解析:【解析】“津津有味”一般作谓语、宾语,不能用作形容词。故C项错误,当选。
9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不相同
B.
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C.
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的背后蕴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
云雀通宵达旦地啼唱,却从来不知疲倦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C
系统解析:【解析】“妇孺皆知”指大人、小孩都知道,简单明了的事物,和“蕴藏”蓄积深藏的意思 不搭配。故本题答案为C项。
9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近两个小时的讲座,马未都始终侃侃而谈、妙语连珠,不时引来现场阵阵掌声
B.
在微利时代,企业要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纵横捭阖,如鱼得水,得立足于品牌建设
C.
年轻的小峰离家外出打工,希望有朝一日能衣锦还乡、孝顺父母
D.
近日,北京、大连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两地学生已蠢蠢欲动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D
系统解析:【解析】“蠢蠢欲动”原指像虫子蠕动爬行的样子,比喻坏人准备捣乱或敌人准备进攻。 用法不当,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95 下列各旬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经过他的指点,我豁然开朗,心情轻松多了
B.
在主题班会上,小王同学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老师和同学听了赞叹不已
C.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新,就在于前所未有地开拓和改变了中国知识界的思维格局
D.
南京市民翘首以待的高铁即将开通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B
系统解析:【解析】“左右逢源”指做事得心应手。也可用作贬义词,指为人圆滑。用在此处不恰 当,故正确答案为B项。
本大题为单项选择题。请找出唯一正确的选项,本大题5小题,每题0.5分,共2.5分
96根据以下内容,回答96-100题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为此,2010年12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就大力加强水利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这一文件精神,具体部署有关工作,××市人民政府决定于2011年1月20日发文召开各县(市、区)政府一把手和主管农业领导参加的农村工作会议。假如由你代拟这份公文,请就下列问题作答。
这份公文的文种应当是( )。
A.
决定
B.
通报
C.
意见
D.
通知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D
系统解析:【解析】决定,是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或安排,并要求机关各部门和下级机 关或有关单位贯彻执行的指令性公文。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 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任免 人员。通报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行的公文通 报是上级把有关的人和事告知下级的公文。通报的运用范围很广,各级党政机关和单位 都可以使用。意见是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机关部署工作,指导下级机关工作活动的原则、 步骤和方法的一种文体,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因此可以得知,这份公文的文种应当是通知,选择D项。
97 这份公文属于( )。
A.
上行文
B.
下行文
C.
平行文
D.
通行文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B
系统解析:【解析】下行文就是指上级领导机关对所属的下级机关的一种行文。比如,党中央给 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国务院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发的文件就是下 行文。因此,答案为B项。
98 这份公文的发文字号应为( )。
A.
×政发(20113×号
B.
×政发(20113第×号
C.
(20113 X政发×号
D.
(20113 X政发第×号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A
系统解析:【解析】《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第六条第五款规定,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 和序号组成。发文机关名称下空2行,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年份和序号用阿拉伯 数码标识;年份使用全称,用六角括号“[]”扩入;序号不编虚位(即l不编为001),不加 “第”字。因此正确答案选A项。
99 这份公文的发文机关标识应为( )。
A.
××市人民政府文件
B.
中共××市委文件
C.
××市政府办公室文件
D.
中共××市委办公室文件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A
系统解析:【解析】发文机关名称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组成。如联合行文机 关过多,必须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对一些特定的公文可只标识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 化简称。因此,选A项。
100 这份公文的成文日期正确的书写方式是( )。
A.
2011年1月20日
B.
2011年一月二十日
C.
二0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D.
二零一一年一月二十日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C
系统解析:【解析】成文日期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机关印章使用红色。因 此,正确答案为C项。
本大题为单项选择题。请找出最佳答案,本大题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101根据以下内容,回答101-104题
甲、乙共谋教训其共同的仇人丙。由于乙对丙有夺妻之恨,暗藏杀丙之心,但未将此意告诉甲。某日,甲、乙二人共同去丙处。为确保万元一失,甲、乙以入室盗窃为由邀请不知情的丁在楼下望风。进入丙的房间后,甲、乙同时对丙拳打脚踢,致丙受伤死亡。甲、乙二人旋即逃离现场。在逃离现场前甲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从丙家的箱子里拿走人民币5万元。出门后,甲背着乙向丁谎称从丙家窃取现金3万元,分给丁1万元,然后一起潜逃。犯罪所得财物挥霍一空后,丁因生活无着,向公安机关投案,交待了自己和甲共同盗窃的事实,但隐瞒了事后知道的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
就被害人丙的死亡而言,关于甲、乙应承担的犯罪类型,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甲、乙均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属于共同犯罪
B.
甲、乙均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属于共同犯罪
C.
甲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不属于共同犯罪
D.
甲成立故意伤害(致人死t-)罪,乙成立故意杀人(既遂)罪,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同内成立共同犯罪
本题共1分
参考答案: D
系统解析:【解析】甲乙对侵害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有所共谋,虽然具体的犯罪故意内容不太相 同,但是在侵犯被害人人身方面具有重合的部分,因此,甲乙的行为成立共同犯罪。二者行为虽然相同,但主观罪过不同,因此应成立不同的犯罪,而且因为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 害(致人死亡)罪在犯罪构成上存在重合,因此,二者在故意伤害罪的范围内成立共同 犯罪。
102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