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讲义=免费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习主席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十八届五中全会 中国政府与政治 马哲 毛概 邓论和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法理学与宪法 公文写作 公务员法 管理常识 行政法 经济 经济常识 经济法 科技生活 民法 人文历史 商法 社会公德 事业单位知识 宪法 刑法 政治经济学 中共党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定义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选词填空 地形地势 高科技产业 工业 海洋资源 行政区划 河流湖泊 疆域 交通运输业 民族 农业 气候 人口 水资源 土地资源 自然资源 时事政治

2010年北京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四)
2015-02-02 07:08:5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sp;

  A.《西游记》

 

  B.《知识产权法》

 

  C.《中国哲学简史》

 

  D.《社会契约论》

 

  【答案】BD       [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题型】哲学常识

 

  【考点】上层建筑

 

  【作者】孙雨林

 

  【解析】经济基础通过上层建筑反映出来。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是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简称为政治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最直接的反映。在以上四个选项中,而《西游记》和《中国哲学简史》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只有《知识产权法》和《社会契约论》两种法律文件属于政治上层建筑。因此,本题选择BD两项。

 

  2010-北京-13.中国有句古话,“橘生淮南则为橘,考试橘生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橘这种水果适于在淮南一带种植, 如果将它移植到淮北去,情况就会大不相同,柑橘会变成一种又小又苦 的枳子。

 

  这句古话蕴涵的哲理是:

 

  A.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同一定的条件相关,因而,办事情、想问题, 必须顾及这些条件,从实际出发

 

  B.外在环境和条件直接影响着事物的存在与发展,因而,外因是事物 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C.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但外因也是事物变 化不可缺少的条件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AC

 

  【题型】哲学常识

 

  【考点】内外因规律

 

  【作者】孙雨林

 

  【解析】橘这种水果适于在淮南一带种植, 如果将它移植到淮北去,情况就会大不

 

  相同,柑橘会变成一种又小又苦 的枳子。说明橘子的生长不仅与自身的内在属性有关,也与客观生长环境有关系,因此,在种植橘子的时候,要考虑到它的客观生长环境。AC两项正确。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务发展的影响因素,B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因此,本题选择AC两项。

 

  2010-北京-1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答案】ACD

 

  【题型】邓小平理论

 

  【考点】社会主义本质

 

  【作者】孙雨林

 

  【解析】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并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 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本题选择ACD三项。

 

  15.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是:

 

  A.时代主题从战争与革命转变到了和平与发展

 

  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胜利与挫折的历史经验

 

  C.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D.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

 

  【答案】ABCD

 

  【题型】邓小平理论

 

  【考点】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作者】孙雨林

 

  【解析】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条件。1、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邓小小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结果。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主面的历史经验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收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3、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是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鲜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4、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邓小平量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题中,ABCD都符合题意,因此,本题选择,ABCD四项

 

三、判断题

 

  1.专用公文指外事部门使用的外事文书、司法部门使用的法律文书、 技术部门使用的技术文书。 (  ×  )

 

  【答案】错误

 

  【题型】公文常识

 

  【考点】专用公文

 

  【作者】孙雨林

 

  【解析】专用公文。这是由具有专门职能的机关,根据特殊需要而使用的具有特定内容和格式的公文。如外交领域使用的国书、照会、备忘录、条约等;司法机关使用的起诉书、判决书、调解书等。它们只能在一定领域和范围内使用。因此,专用公文不仅仅指外事部门使用的文书。还包括其他专门职能机关。本题表述是错误的

 

  2.公文的定稿和正本具有同等的法定效用。? ()

 

  【答案】正确

 

  【题型】公文常识

 

  【考点】公文效力

 

  【作者】孙雨林

 

  【解析】公文中的内容已确定、已履行法定生效程序的最后完成稿,称为定稿,与正本具有同等的法定效用。本题表述是正确的

 

  3.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任命副省长,有权接受省长辞职和从副省长中决 定省长。 ()

 

  【答案】正确

 

  【题型】宪法常识

 

  【考点】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

 

  【作者】孙雨林

 

  【解析】依照地方组织法规定,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省长的提名,决定任免个别副省长,决定省政府秘书长、厅长、局长、主任的人选;接受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辞职和决定代理人选,也属于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人事任免权。在省人大闭会期间,常委会可以接受常委会组成人员、省人大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省长、副省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和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辞职,报请下一次召开的省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确认。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省人民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人民检察院正职领导缺位的,经主任会议提名,可分别从上述机关的副职领导人中决定代理人选。本题表述是正确的

 

  4.转任是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 公务员在不

 

  同职位(包括跨地区、跨部门)之间的平级调动。 ( )

 

  【答案】正确

 

  【题型】公务员法常识

 

  【考点】转任

 

  【作者】孙雨林

 

  【解析】原《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第五十八条规定:转任,是指国家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者其他正当理由在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的平级调动(包括跨地区、跨部门调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公务员在不同职位之间转任应当具备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因此转任是国家公务员在国家公务员系统内的流运。通过转任,达到人与职位最佳配置。本题表述是正确的

 

  5.最典型的事中监督是听政会制度。 (  )

 

  【答案】正确

 

  【题型】管理常识

 

  【考点】监督制度

 

  【作者】孙雨林

 

  【解析】事中监督是指在行政管理机构决策与执行过程中所进行的监督。为了防止行政管理过程中决策的失误和执行出现偏差,必须开始事中监督,即在决策过程中对决策活动进行监督,在执行过程中对执行活动进行监督。从决策过程来看,这种监督是对决策者进行的面对面的监督,有助于及时发现决策失误或决策不当,并对其及时予以纠正;从执行过程来看,这种监督有助于及时了解执行情况,及其向决策中心传递相关信息,不仅有助于纠正执行偏差,而且有助于及时修正原有的不当决策。最典型的事中监督是听证会监督。最典型的事后监督是国政监督。本题表述是正确的。

 

  6.只要行为对社会具有危害性,实施该行为的人就构成违法。(  ×  )

 

  【答案】错误

 

  【题型】法律常识

 

  【考点】违法的概念

 

  【作者】孙雨林

 

  【解析】违法的构成要素包括:1.违法是一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单纯的思想意识活动不能构成违法。2.违法必须有被侵犯的客体,即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3.违法必须是行为者有故意或过失的行为,即行为人有主观方面的过错的行为。4.违法的主体必须是达到法定责任年龄和具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依法设置的法人。这四个要素缺一不可,共同具备才能称为违法。所以,仅仅只有社会危害性,如果主体没有承担责任的能力或者是主观没有过错的行为,也不能构成违法。本题表述错误

 

  7.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以它不是我国法的组成部分。(×)

 

  【答案】错误

 

  【题型】宪法常识

 

  【考点】宪法的效力

 

  【作者】孙雨林

 

  【解析】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不仅是我国法律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本题表述错误

 

  8.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不受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的。 (×)

 

  【答案】错误

 

  【题型】法律常识

 

  【考点】行政法律关系

 

  【作者】孙雨林

 

  【解析】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指国家有权机关或其他依法享有监督行政权的主体在监督行政行为过程中,与行政主体之间形成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关系的总称。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基于对行政权力控制的需要依法产生的,包括以下含义:第一,它是国家有权机关或其他依法享有监督行政权的主体与行政主体之间依法形成韵关系;第二,它是在监督行政行为过程中形成的;第三,它是一种被行政法调整后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关系;第四,其客体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可见,监督行政法律关系是要受到行政法律规范调整的,本题表述错误。

 

  9.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 义的标准。(×  )

 

  【答案】错误

 

  【题型】哲学常识

 

  【考点】哲学基本问题

 

  【作者】孙雨林

 

  【解析】哲学基本问题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在于。如何回答物质和意识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内容的第二方面,即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是可知论;反之,则是不可知论。哲学的基本问题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人们的活动主要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是主观反映客观,改造世界是主观反作用客观。只有解决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取得工作的成功。本题表述错误

 

  102006 4 21 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自 2006 5 1 日起, 允许产自台湾地区进入大陆的水果种类从 18 种增加到 28 种。(×)

 

  【答案】错误

Tags: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 2009年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共..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