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主要内容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全国逐步推开并不断深化.取得了积极进展。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人员的比例达到80%,聘用制度已经基本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稳步推进,各地各部门已普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公开招聘制度进一步落实,22个省区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占新选人员总数的80%以上。通过改革,逐步改变了按照管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做法,初步转换了事业单位用人机制,淡化了身份,强化了岗位,优化了结构,增强了活力,调动了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畅,是制约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和公益服务有效提供的关键所在。
深化事业单位改革,需要抓住事业单位的本质属性,区别不同情况分类进行改革;需要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明确政府举办事业单位的责任和范围;采取鼓励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明确事业单位功能定位,推进事企分开。
我国事业单位的基本性质是( )。
A.公共管理性
B.公有性
C.阶级性
D.社会服务性
E.公益性
112、 我国事业单位社会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有( )。
A.行政化导向不突出
B.社会化程度低,专业职能不突出
C.法制不完备,运行不规范
D.布局结构不合理,资源浪费严重
E.管理体制不完善,不科学
113、 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是( )。
A.社会化
B.行政化
C.法制化
D.民主化
E.企业化
114、 优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外在环境的对策主要有( )。
A.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B.实现事业单位向社会选择模式的转型
C.积极培育中介组织
D.强化监督与管理体制建设
E.积极完善配套体制改革
115、 下列属于事业单位教育行业的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是( )。
A.热爱教育,教书育人
B.爱护学生,为人师表
C.勤奋学习,钻研教学
D.惩前毖后,救死扶伤
E.大力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2010年云南省曲靖市非教育系统事业单位考试《公共科目》试卷(甲类)(精选) 试卷说明:
◇ 本卷共分为 3大题 115小题,作答时间为 110分钟,总分 90 分,54 分及格。
◇ 试卷年份:2010 年
◇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的选项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每题0.5分。)
1恩格斯概括了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即剩余价值学说和( )。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唯物主义历史观
C.
唯物主义认识论
D.
唯物主义辩证法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B
系统解析:关于马克思对人类思想的伟大贡献,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概括为两个伟大的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故本题答案选B。
2 马克思主张“哲学家们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其哲学的本质特征是( )。
A.
实践性
B.
阶段性
C.
斗争性
D.
革命性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A
系统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作为它的根本点和出发点,从而把它与其他的哲学区别开来,在人类哲学史上实现了划时代的革命,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故本题答案选A。
3 古语日:“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其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的前提条件
B.
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
C.
量变是从消极方面逐渐开始的
D.
事物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D
系统解析:“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含义是,奢靡逐步发展会导致危亡,其包含的哲学道理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故本题答案选D。
4 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这是( )。
A.
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辩证唯物主义
B.
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唯物主义
C.
主张意识主宰物质的主观唯心主义
D.
主张精神可以脱离物质的形而上学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C
系统解析:主观唯心主义把个人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世界上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因此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是主张意识主宰物质的主观唯心主义。故本题答案选C。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到数百万种,这说明( )。
A.
知识的力量是无穷的,物质世界是人类知识的产物
B.
人类已通过实践将“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
C.
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意识所改变
D.
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成为独立的存在物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B
系统解析:自在之物指在自然界中还未被人类认识的物质,为我之物指已被人认识或改造、体现人的目的和需要、为人所用之物。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一切活动,它使统一的物质世界一分为二,造成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与统一;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介入,天然自然这个“自在.之物”日益转化为“为我之物”。材料中人类制造出很多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体现了这一点。故本题答案选B。
6 “人的智力是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A.
人的智力是从自然界中产生的
B.
智力就是人改造自然的能力
C.
人只要会改造自然就具有智力
D.
实践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动力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D
系统解析:“人的智力”属于认识范畴,“改造自然界”则是实践活动,人的智力按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说明实践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动力,故本题答案选D。
7 人看到芒果的形状和颜色、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在意识中形成芒果的整体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属于( )。
A.
知觉 [www.91exAm.ORg]
B.
感觉
C.
表象
D.
概念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B
系统解析: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在大脑中留下事物概括性的形象。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步,通过感觉,我们从内外环境中获取信息,通过知觉,我们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于从环境中输入的信息加以整合和识别,使杂乱无章的刺激具有了意义。概念是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故本题答案选B。
8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一说法表明的哲学道理是(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直接动力
B.
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C.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充分条件
D.
事物的外部矛盾决定着内部矛盾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B
系统解析:
9 “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说明( )。
A.
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的认识不可能达成一致
B.
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具有正确和错误的区别
C.
由于诸多原因,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有所不同
D.
人们对作品的认识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有差异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C
系统解析:“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说明,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认识。A项说法过于绝对,B、D项在题干中并没有得到体现,故本题答案选C。
10 “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说明( )。
A.
科学技术和工具是第一生产力
B.
生产工具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C.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D.
有什么样的生产工具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力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D
系统解析:社会生产的变化和发展,始终是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首先是从生产工具的变化和发展上开始的。生产工具日益复杂化、精良化,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故本题答案选D。
11 当前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
A.
人口多.资源匮乏
B.
生产力落后,发展极不平衡
C.
商品经济极不发达
D.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D
系统解析:当前中国最大的实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本题答案选D。
12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就是( )。
A.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 [www.91exAm.ORg]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B
系统解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辩证统一,最重要的就是要努力做到尊重群众、尊重实践,这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故本题答案选B。
13 把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市场体制确定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会议是( )。
A.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党的十二大
C.
党咱勺十三大
D.
党的十四大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D
系统解析: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本题答案选D。
14 邓小平“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基础是( )。
A.
生产力标准
B.
社会主要矛盾
C.
生产关系标准
D.
民生问题标准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A
系统解析:“三个有利于”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贯通,从不同方面成为衡量社会发展状态和各项工作成败是非的客观标准。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标准起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故本题答案选A。
15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不可逾越性的主要原因是( )。
A.
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B.
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C.
生严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
文化传统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C
系统解析:生产关系是可以逾越的,比如中国没有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不可逾越的是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生产力,其次才是经济运行机制或资源配置方式。D项文化传统同样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性决定因素。故本题答案选C。
16 解决中国各种问题关键在于( )。
A.
中国共产党
B.
发展生产力
C.
改革生产关系
D.
改革、稳定、发展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B
系统解析: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主要是发展经济、生产力,故本题答案选B。
17 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 )。
A.
中国共产党
B.
人民群众
C.
工人阶级
D.
知识分子
本题共0.5分
参考答案: B
系统解析: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故本题答案选B。
18 决定着中国共产党的兴衰和成败的根本问题是( )。
A.
党的执政地位
B.
党的代表性
C.
党领导的科学性
D.
党的先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