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sp; B. 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
C. 注意发展农业生产
D. 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答案:BD[解析] A项是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中实行的土地政策;C项是土地改革总路线的内容,故应排除AC。1947年12月,转战在陕北的毛泽东,在陕北杨家沟举行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著名报告。报告提出了土地改革必须注意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必须满足贫农和雇农的要求;二是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损害中农的利益。本题正确答案为BD。
73. 按照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思想,人才资源是()。
A. 第一资源 B. 唯一资源
C. 重要资源 D. 一般资源
答案:A[解析] 十六大报告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本题也可采用排除法,B项太过绝对,D项体现不出人才资源的重要性,A项和C项相比,A项所体现出的人才资源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故本题应选A。
74. 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上的贡献在于()
A、创立了劳动价值论
B、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原理
C、扩展了创造价值的劳动的内容和范围
D、提出了生产要素参与价值分配的问题
参考答案: B,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上的贡献在于他发现了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的重大贡献,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首先,劳动二重性理论为理解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也提出过劳动创造价值的理论,但他们没有提出劳动二重性问题,混淆了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劳动,因而无法解释生产商品的劳动各不相同为什么却可以互相比较、商品的价值量是怎么决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为什么商品的价值量反而下降了等一系列问题。
75、党的17届四中全会指出,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最重要的是坚持(A)
A、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
B、少数服从多数
C、下级组织服从上级
D、全党服从中央
76、下列不属于宪法的基本原则有:(D)
A、人民主权 B、法治 C、公序良俗 D、人权
77.“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邓小平这个论断(D)
A.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强调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体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78.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B)
A.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 D.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79.下列一般情况下属于要约的是(A)
A.投标书 B.寄送的价目表
C.招股说明书 D.拍卖公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五条将寄送的价目表视为要约邀请。该条款在对要约邀请作出定义后特别指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
80.蒸气技术革命的直接科学依据是(C)
A.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B.伽利略的力学理论
C.热学理论 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律
81.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A.个体劳动者的个人收入 B.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
C.私营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D.国有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参考答案:D 解析: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主要是指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
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主要是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工作的劳动者得到的工资收入。它实质上是劳动者出卖劳动力商品获得的价值或价格。
82.下列属于法人的主体是(C)
A.某小区业主委员会 B.北京大学法学院
C.宋庆龄基金会 D.丽人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鹂
解析:法人主体是指由出资人出资组建,在政府指定部门登记,拥有法人财产权,具有独立民事行为能力的单位。
83.古希腊时期,涌现出一大批自然哲学家。其中被西方尊称为“科学之父”的是(C)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泰勒斯 D.德谟克利特
84.在生产力的基本要素之中,( )占主体地位。
A 劳动力 B 生产工具 C 劳动资料 D 劳动对象
A 解析:劳动者作为物质生产要素中最核心的部分,与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一样,都潜存着巨大的生产能力。按照马克思生产力概念的含义,即生产力作为劳动者自身的劳动能力以及劳动者应用这种能力掌握、控制、驾驭和应用生产的物质要素进行生产的能力。所以,生产资料和生产对象中所潜存的生产能力,还必须通过劳动者才能发挥出来。因此选 A.
85.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毛泽东的(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新阶段》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参考答案:C 解析:1938 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
8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 )形成的实践基础。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答案:A 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理论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正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87.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是在()提出的。
A 党的十二大 B 党的十三大 C 党的十四大 D 党的十五大
答案:A 解析:1982 年 9 月 1 日至 11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明确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他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是十二大的指导思想,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88.中国革命战争总的战略方针是
A游击战的战略方针 B运动战的战略方针
C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D运动战中的游击战的战略方针
C 毛泽东指出:“战略防御的原则。中国战史中合此原则而取胜的实例是非常之多的。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魏赤壁之战、吴蜀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等有名的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还以苏联为例:“苏联内战时期的红军也是在防御形式之下战胜敌人的。他们的战争不但在帝国主义各国组织白党进攻时,是在保卫苏维埃的口号下进行的,就是在十月起义的准备时期,也是在保卫首都的口号下进行军事动员的。”在毛泽东之前,古今中外军事家们论述积极防御,大都局限于单纯的攻防作战行动范围。而毛泽东则吸纳中外古今战争的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和革命战争中敌我力量的实际情况把战略防御作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总方针,从而成就了毛泽东在战略理论和战争实践上的伟大贡献。战略防御的基本原则是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89.“一化三改”是党在( )的主要内容。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本纲领 B过渡时期总路线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D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总路线
B 解析:1953 年 6 月 15 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此作了较为完整的概括“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以工业化为主体,三大改造为两翼,二者是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90.“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是由( )提出来的。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陈云
答案:D 解析:陈云在中共八大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陈云这个设想,不仅突破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模式,而且涉及到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合法存在并充
91.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其重点是( )
A
政治体制改革 B 经济体制改革 C 文化体制改革 D 教育体制改革
参考答案:A 解析: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其他各领域的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就不可能成功。”
92.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也称( )
A 柏露会议 B 遵义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