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bsp; D、印发日期与印发份数
解析:D简报由“报头”,“报文”和“报尾”三个部分组成。
报头:包含 1,简报的名称,2,简报的期数,3,简报的编发单位,4,印发日期,5,保密要求,6,简报的编号;报文:包含 1,目录,2,按语,3,报文的主体;报尾:1,发送范围,2,印制份数。
115、我国古代应用文的标志是()
A、商秋 B、左传 C、尚书 D、国语
解析:C 尚书是古代应用文的标志
116:社会群体的共同特征有:( ) [www.91Exam.Org]
A:
任何一群人都可以称之为社会群体 B: 有一致行动的能力
C:
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D: 有持续的相互交往
答案: BCD
117:度是指:( )
A:
事物的规模、程度和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 B: 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C:
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质和量的统一 D: 事物保持自己存在的方面
答案: C
118: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指:( )
A:
一切先后相继的联系
B: 一切互相制约的关系
C:
一切必然联系
D: 引起、被引起的关系
答案: D
119.
阶级是:( )
A:
一个历史范畴 B: 一个经济范畴
C:
一个政治范畴 D: 一个思想范畴
答案: AB
(1)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首先是指阶级这个人类社会共同体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形成的,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是阶级最本质的特征,其余的特征都是由这一本质特征派生出来的,这就是阶级内在的质的规定性。其次,划分阶级的首要依据是经济地位,即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因此,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2)
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人类社会不是从来就有阶级的,“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是与生产力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发展又不充分的情况相适应的。在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剩余产品、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人类才分裂为利益根本对立的不同社会集团。其中,富人成为占有社会生产资料的奴隶主;穷人即贫困者和战俘沦为奴隶。从此,人类便进入了阶级社会。
伴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经历了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四个不同的社会形态,阶级状况也因此而不断地演变和发展。不过,人类社会这种阶级分裂现象也不是永恒的,“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
(3)阶级是一个以经济关系为纽带的政治主体。在阶级社会的一定社会结构中,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产生了国家,而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借助于国家而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即成为拥有社会公共权力的政治主体。由于在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与统治阶级同时产生的其他阶级则处于不同的政治地位。可见,阶级从经济关系中产生,并以经济关系为纽带而成为政治社会的政治主体,参与政治过程。阶级具有基于共同的经济地位而产生政治倾向的一致性;基于共同的生活方式而产生心理习惯的相似性;以及基于共同的历史命运而产生理想追求的聚合性。1
120:本质和现象的区别在于:( )
A: 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深刻的
B: 现象是易逝的,本质是稳定的
C: 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同类现象的共性
D: 现象可直接感知,本质要靠思维来把握
答案: ABCD
12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
A:
各种实物的总和 B: 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 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D: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答案:C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源。
艾弗森爱
122: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 )
A: 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B: 唯心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答案:D但认识的来源是实践,也就是感觉,这与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区别没有关系
12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体系,因为它是:( )
A: 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 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 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D: 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答案: ABC
124: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 )
A: 延长工人工作时间而获得的
B: 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 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事业单位题库]
D: 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
答案: D
125: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 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B: 它的内容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主体和不依赖人类
C: 它是自然界规律
D: 它是社会规律。
答案: B
126: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是源于“文化价值上的冲突”这是社会学中( )理论流派的观点。
A:
文明冲突论 B: 社会解体论
C:
文化失调论 D: 价值冲突论
答案: D
127:( )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指的是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和获取机会上存在着差异性。
A:
阶级趋同 B: 社会化
C:
社会分化 D: 社会不平等
答案: D
128.不属于家长制管理方式特征的是:(D)
A.终身制
B.组织内部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中
C.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D.有明确的分工和明确规定的职权等级
129.行政领导者的群体素质应该做到:优良的能力结构,“三才”合一。下面不属于“三才”的是:【A】
A.高学历的专业人才 B.善断的帅才
C.多谋的智囊型人才 D.长于执行的将才向该团提问 标签: 地球科学篮球问问 宣言:忠艾一生
130.我国公务员的级别共有:【B】
A.14 B.15 C.16 D.13
(一)国务院总理:一级;
(二)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
(三)部级正职,省级正职:三至四级;
(四)部级副职,省级副职:四至五级;
(五)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五至七级;
(六)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六至八级;
(七)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七至十级;
(八)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八至十一级;
(九)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九至十二级;
(十)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九至十三级;
(十一)科员:九至十四级;
(十二)办事员:十至十五级
131.我国国家行政机关实行:【B】
A.职务分类制 B.职位分类制
C.品位分类制 D.职级分类制
25.立法监督的最基本形式是:【A】
A.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B.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财政预决算
C.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 D.代表视察和执法检查
27.行政管理体制的物质载体是:【B】
A.权责体系 B.组织结构体系 C.运行机制 D.行政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