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013年5月山东省属事业单位招聘初级岗位(教育类)真题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 (1). “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这句话来自( )。
A.
布鲁纳
B.
奥苏伯尔
C.
加涅
D.
维特罗克
参考答案:A
· (2). 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
A.
斯宾塞
B.
卢梭
C.
洛克
D.
赫尔巴特
参考答案:D
· (3). 撰写学术论文时,把论点分为若干层次,论证时逐步展开,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是( )。
A.
平列分论式
B.
平列层递式
C.
传统的评定模式
D.
层递平列式
参考答案:C
· (4). 主张儿童自动、自发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选择学习内容,学生在自己设计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能力,教师只负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辅助学生设计学习。这一教学组织形式是( )。
A.
特朗普制
B.
道尔顿制
C.
设计教学法
D.
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参考答案:C
· (5). 下列关于课堂空间设计,阐述合理的是( )。
A.
传统排列最适于演示,适于独立的课堂作业、提问和回答
B.
矩形、环形和马蹄形模式一般不低于25人
C.
矩形式安排可以让全班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课堂活动
D.
马蹄形安排容许学生谈话,互相帮助,但是对全班讲解可能差一些
参考答案:A
· (6). 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
A.
晏阳初
B.
梁漱溟
C.
黄炎培
D.
陶行知
参考答案:B
· (7). 下列表述中,最能体现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
A.
道而弗牵
B.
知行合一
C.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参考答案:A
· (8). “分层教学”做法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 )。
A.
阶段性
B.
互补性
C.
差异性
D.
顺序性
参考答案:C
· (9). 在一天的教学活动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这种教学研究方法是( )。
A.
反思日记
B.
详细描述
C.
职业发展
D.
行动研究
参考答案:A
· (10). 根据菲茨与波斯纳三阶段模型,对于士兵装卸枪支技能形成的各阶段,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①闭着眼睛装卸枪支②仔细研究枪支的使用说明和图纸③选择合适的两部分连接,完成组装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参考答案:D
· (11). 下列属于教学目标分类中情感目标是( )。
A.
回忆李白的诗《蜀道难》
B.
对有障碍的个体表现出乐于帮助和关心的态度
C.
观看跳高的演示,能感知正确跳高方法和步骤
D.
能准确而有节奏地演奏一首曲子
参考答案:B
· (12). 避免教学中的性别偏向有多个需要注意的方面。比如,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男女生同样多的注意,对男女生的提问次数、问题性质要差不多,对男女生所给予的反馈质量、数量也要相当。这里讲的是( )。
A.
教学材料和语言方面
B.
学科和兴趣方面
C.
课堂管理和活动方面
D.
课堂教学和互动方面
参考答案:D
· (13). 抽烟的人一旦抽烟就会产生愉悦感;若不抽烟时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这种情况说明( )。
A.
烟是一种情感寄托
B.
抽烟是通过无意的简单重复养成的习惯
C.
抽烟是个坏习惯
D.
抽烟已经成为一种需要
参考答案:D
· (14). 有关特殊学习者,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特殊学习者包括智力落后者、具体的学习障碍学生、言语或语言障碍学生、情绪障碍学生、行为障碍学生以及视觉或听觉损伤的学生
B.
天才学生不被认为是特殊学生,不需要为其设置特殊的加速教育方案
C.
特殊教育方案是为障碍儿童提供的服务,用以替代或补充普通教育方案
D.
全纳教育是指让障碍学生或学业高危学生在普通教育环境中接受教学,并给这些学生提供支持性服务
参考答案:B
· (15). “用进废退”的规则说明脑具有( )。
A.
可塑性
B.
特异性
C.
情境性
D.
生物性
参考答案:A
· (16). 《大教学论》的出版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其作者是( )。
A.
夸美纽斯
B.
卢梭
C.
赫尔巴特
D.
洛克
参考答案:A
· (17). 儿童先背诵乘法口诀,然后学习乘法计算,在计算时还要边念口诀边计算。这说明( )。
A.
陈述性知识常常是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
B.
程序性知识常常为执行某个实际操作程序提供必要的信息
C.
程序性知识常常是创造的基础
D.
陈述性知识的掌握也会促进程序性知识的深化
参考答案:A
· (18). 在某学段开始时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现状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这种评价方式是( )。
A.
形成性评价
B.
诊断性评价
C.
总结性评价
D.
选拔性评价
参考答案:B
· (19). 下列对大学精神的解释中,不是蔡元培先生做出的是( )。
A. “
大学者,研究髙深学问者也”
B.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C. “
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D. “
循思想自由原则,兼容并包”
参考答案:B
· (20). 把人才分为“文吏、儒生、通人、文人、鸿儒”五种不同层次的教育家是( )。
A.
董仲舒
B.
王充
C.
商鞅
D.
墨子
参考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 (21). 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指出:“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教育必须以这样的做法,来适应个人和社会的连续性要求。”对此解释合理的有( )。
A.
教育应该满足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B.
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
C.
这也反映出了“学习化社会”的理念
D.
教育不应该局限于学校教育,它在空间上应该由学校拓展到社会
参考答案:ABCD
· (22). 下列属于“六艺”的有( )。
A.
乐
B.
礼
C.
作
D.
射
参考答案:ABD
· (23).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对这句话解释正确的有( )。
A.
人的遗传素质相差不大
B.
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环境才是导致人的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
C.
这是环境决定论的体现,抹杀了先天禀赋的差异
D.
这种观点为从平民中“举贤才”的主张提供了依据
参考答案:ABCD
· (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有( )。
A.
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B.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C.
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D.
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参考答案:ABCD
· (25). 班级授课制的优势有( )。
A.
能大幅提高教学效率
B.
能很好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C.
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D.
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AD
· (26). 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用以反映数据的离散趋势的量数有( )。
A.
方差
B.
平均数
C.
标准差
D.
相关系数
参考答案:AC
· (27). 在宏观上,学与教的过程包含的要素有( )。
A.
学生与教师
B.
教学内容
C.
教学媒体
D.
教学环境
参考答案:ABCD
· (2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目标是( )。
A.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B.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C.
着重突出课程评价在学校经费拨付上的选拔功能 D重点强调课程评价对教师教学绩效的评定作用
参考答案:AB
· (29). 下列观点中,属于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的有( )。
A.
以掌握学科基本结构为目标
B.
课程的价值在于培养学习者的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重建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
C.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围绕社会重大问题
D.
课程组织要心理学化
参考答案:BC
· (30). 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可以把课程类型分为( )。
A.
选修课程
B.
必修课程
C.
分科课程
D.
综合课程
参考答案:CD
· (31). “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泰勒论证了教育目标的三个来源,它们是( )。
A.
对学生的研究
B.
对教师的研究
C.
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
D.
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
参考答案:ACD
· (32). 某一年龄的学生群体具有很多共性,但不同个体之间又存在许多差异。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有( )。
A.
设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B.
注重该学段的基础性和选择性之间的平衡
C.
实施固定班级授课制
D.
实施选课制和走班制
参考答案:ABD
· (33). 有关“特岗计划”,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A. “
特岗计划”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简称
B.
计划公开招募高校毕业生到西部“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
C.
目的是逐步解决农村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D. “
特岗计划”教师两年的聘用期间,其户口可留原籍,可迁至工作学校所在地
参考答案:ABC
· (34).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它通常包含的内容有( )。
A.
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
B.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设计
C.
教学过程设计
D.
教学评价设计
参考答案:ABCD
· (35). 下列选项中,能够体现教师劳动具有专业性的是( )。
A.
教师工作是基于专门知识和技能的智力劳动
B.
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循一套独特的职业道德要求
C.
教师劳动的成效性具有滞后性
D.
教师劳动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参考答案:ABC
· (36). 关于教学评价的改革趋势,下列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