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014年7月河北省衡水市直属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含解析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这个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相应题号后的选项涂黑。共70题)
· (1). 1.党的干部要解决好“总开关”问题,总开关指( )。
A.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B.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C.
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观念
D.
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的理念
参考答案:C
· (2). 2.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开放
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
B.
爱国主义,改革创新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
D.
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先进文化
参考答案:B
· (3). 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 )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 )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
A.
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和稳定
B.
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和传统文化
C.
财税体制改革,效率和改革
D.
经济体制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
参考答案:D
· (4). 4.十八大指出,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 ),努力实现居民收人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A.
经济体制改革
B.
工资制度改革
C.
收人分配制度改革
D.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参考答案:C
· (5). 5.十八大指出,( )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A.
依法治国
B.
民主协商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政治协商制度
参考答案:C
· (6). 6.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实施( ),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央20字方针对粮食生产及安全保障做出部署是非常及时,必要的。
A.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
B.
独立自主,立足国内
C.
以我为主,稳定粮价
D.
自力更生,严防通胀
参考答案:A
· (7).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
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
B. —
切从实际出发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实事求是
参考答案:C
· (8). 8.在我国现阶段,个人选择和确立人生目的,应当( )。
A.
放弃个人利益和追求
B.
有利于个人私利的实现
C.
以利己为主,又兼利他人
D.
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参考答案:D
· (9). 9.社会主义信念是一种科学信念,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信念( )。
A.
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为基础
B.
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
已经为当今世界多数人所了解
D.
表达的是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坚决执法的态度
参考答案:A
· (10). 10.爱因斯坦提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
哲学是一切科学的科学
B.
哲学对各门具体学科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C.
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D.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参考答案:B
· (11). 1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脑,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 )。
A.
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
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
D.
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反映
参考答案:C
· (12). 12.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 )。
A.
归纳与演绎
B.
分析到综合
C.
抽象到具体
D.
实践到认识
参考答案:A
· (13). 1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A.
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B.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C.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D.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参考答案:A
· (14). 14.网络谣言容易造成人们的心理认知混论,误导价值伦理、价值观念,甚至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一些地方发生的恶性群体事件,往往是由于有个别人故意起哄造谣,煽动群众过激情绪,进而导致矛盾升级。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
A.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决定作用
B.
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的方向
C.
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参考答案:D
· (15). 15.事物中的真相和假象的区别是( )。
A.
真相表现事物的本质,假象表现事物的外在现象
B.
客观存在的是真相,主观想象的是假象
C.
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是真相,显现于事物外表的是假象
D.
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相,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参考答案:D
· (16). 16.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 )。
A.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B.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C.
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
D.
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参考答案:B
· (17). 17.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其含义是( )。
A.
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
纯粹的否定
D.
既克服又保留
参考答案:D
· (18). 18.区分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最根本的是( )。
A.
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B.
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支持
C.
在形式上是否新奇
D.
在时间上是否是新近发生的
参考答案:A
· (19). 19.“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包含的道理(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
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D.
事物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参考答案:C
· (20). 20.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 )。
A.
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
B.
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C.
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是否为大多数人认识和接受
参考答案:C
· (21). 21.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的先秦思想家是( )。
A.
墨子
B.
庄子
C.
孟子
D.
荀子
参考答案:C
· (22). 2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
A.
客观实在性
B.
运动
C.
物理结构
D.
质和量的统一
参考答案:B
· (23). 2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是( )。
A.
保证人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B.
使劳动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
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
D.
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答案:A
· (24). 24.在社会生产力诸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劳动资料
B.
生产工具
C.
劳动对象
D.
劳动者
参考答案:D
· (25). 25.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
A.
剩余价值规律
B.
价值规律
C.
按劳分配
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
D.
商品竞争
参考答案:B
· (26). 26.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若进口大于出口,称作( )。
A.
贸易顺差
B.
贸易逆差
C.
贸易平衡
D.
贸易差额
参考答案:B
· (27). 27.“物以稀为贵”理解为( )。
A.
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
价值决定使用价值
C.
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D.
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
参考答案:D
· (28). 28.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由( )。
A.
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
B.
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
C.
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
D.
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转为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
参考答案:D
· (29). 29.社会主义社会保持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大体平衡是指( )。
A.
消费资料的总供给与生产单位对生产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B.
生产资料的总供给与生产资料的总需求之间的平衡
C.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量与实物量之间的平衡
D.
社会可供购买的商品总量与社会有支付能力购买的商品总量之间的平衡
参考答案:D
· (30). 30.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这里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指( )。
A. —
定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 —
定的社会生产关系
C.
阶级力量对比状况
D. —
定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状况
参考答案:D
· (31). 31.股份公司本质上是( )。
A.
资本民主化的形式
B.
消灭了劳动和资本的界限
C.
劳动者通过购买股票成为资产者
D.
大资本控制小资本的形式
参考答案:D
· (32). 32.法的本质是由( )决定的。
A.
社会生产力水平
B.
社会经济基础
C.
党的政策
D.
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意志
参考答案:B
· (33). 33.下列表述法的效力的选项,哪项是正确的?( )
A.
法律不经公布,就不具有效力
B. —
切法律的效力级别高低和范围大小是由刑法、民法、行政法等基本法律所规定的
C. “
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这项规定在法学上被称为“从新原则”
D.
法律生效后,应该使一国之内的所有公民知晓,所谓“不知法者免其罪”
参考答案:A
· (34). 34.在人类社会的规范体系中,道德与法律是两种最重要的规范。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
A.
法律是道德形成的基础,能够为道德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
B.
凡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必定是为法律所制裁的行为
C.
法律的调节更具有广泛性,能够渗透到道德不能调节的领域
D.
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通常也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
参考答案:D
· (35). 35.依照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国家机关是(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