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讲义=免费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习主席重要讲话 "十三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一号文件 十九大报告 中国政府与政治 马哲 毛概 邓论和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法理学与宪法 公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 公务员法 管理常识 行政法 经济 经济常识 经济法 科技生活 民法 人文历史 商法 社会公德 事业单位知识 宪法 刑法 政治经济学 中共党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定义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选词填空 地形地势 高科技产业 工业 海洋资源 行政区划 河流湖泊 疆域 交通运输业 民族 农业 气候 人口 水资源 土地资源 自然资源 时事政治

2018年6月12日上海市属民政局面试题(完整word版)
2021-08-19 17:06:34 【
真题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带答案详解版《★2018年6月12日上海市属民政局面试题》真题及11018套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考试完整版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真题预览:

2018612日上海市属民政局面试题

 

说明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第1题:对岗位的认识和职业规划。

 

2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结合岗位说明修身的重要性。

 

3题:有一位小朋友不和别人交流,你怎么设计活动,让他融入进去。

 

 

 

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是自我认知类题目,主要基于对考生求职意愿以及自我认知的考核,评估考生对今后的工作是否具有一定的思考性。这就要求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表达出自身的求职意向及对职位的认识。因此,考生可以要紧扣题干答题:首先要表述自己对职位的认识,认识越到位则表明求职意向越强烈;接着表述清晰的职业规划,既表明工作的稳定性又表现出对工作的思考。

审题点1:“对岗位的认识”

对岗位的认识要求考生紧密联系自己所要考的岗位展开,这就要求考生提前熟悉所报考岗位的性质和业务范围。可以结合民政部门的相关职能进行作答,从岗位的本质是为人民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窗口,工作需要认真踏实、优化创新等方面进行阐述。

审题点2:“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换句话说就是考察考生如何做,考生可以从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两个方面作答。短期规划就是谈刚走上工作岗位我们应如何做,比如尽快学习单位业务,适应单位工作,结合职能业务谈尽快掌握生活保障的申报和办理流程等工作,向老同事学习请教,业务时间多学习等;长期规划可以从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及时更新掌握国家的相关政策,优化创新工作方式,持续充电学习更好服务等方面去谈。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只有对岗位有正确的认知并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才能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下面我来谈一谈我对岗位的认识和职业规划。我所报考的岗位是民政局的岗位。民政局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职能部门,承担着社会救灾救济、五保供养、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重要职责,需要我们对国家相关政策弄通坐实,对业务流程熟悉掌握,对群众耐心解答,是一份需要付出耐心、热心、爱心和努力的工作。

所以,我走上工作岗位后,会将工作规划分为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在短期内,第一,我会忠于职守,踏实工作。初入单位我的工作经验不足,短期内我要通过学习单位的文件、上网搜寻当前的相关保障政策,查阅单位的资料等方式让自己尽快掌握单位的业务,熟知相关申报要求和补贴标准等。第二,我会积极请教,尽快适应。积极向老同事学习,请教和群众沟通的方式、业务方面不懂的问题等,尽快提升自己。

着眼于未来,其一,我会不断学习,完善提高。我会长期关注国家关于低保、扶贫济困等方面的最新政策,业余时间多通过视频、网课等方式提升自己。我会积累经验,优化创新。会从日常工作中积累经验,优化创新自己的工作方式,利用大数据平台和互联网+民政等平台,公开透明、快速便捷地让群众看到最新的政策,掌握自己的业务流程办理进度。其二,坚持为民服务,'>


真题预览结束
真题试看结束后微信扫下方二维码即可打包下载完整带答案详解版《★2018年6月12日上海市属民政局面试题》真题及11018套全国各地事业单位考试完整版真题
手机用户可保存上方二维码到手机中,在微信扫一扫中右上角选择“从相册选取二维码”即可。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8年6月12日上海宝山区事业单位..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