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8日浙江事业单位面试真题说明欢迎你来参加今天的面试。请仔细看题,认真准备,回答问题要抓住要点,把握好时间。准备完毕即可开始作答。
题目第1题:泰山之高,背而不见,秋毫之末,细而能察,谈谈看法。
第2题: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工作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第3题:现在出现各种佛系心态佛系青年佛系干部,你怎么看。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这是一道文言文类的态度观点题目,选自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背:背对。秋毫:鸟兽于秋天生出的新的细毛。末:梢,尖端。这几句大意是:高大的泰山,如果背对着它就看不见;秋毫的末端,如果仔细审视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那我们就要从这句话说明的道理出发,结合生活实际找到契合的核心观点。同时由于这句话由两个分句组成,故要我们发散思维,最好找到两个或以上的核心观点,分别论述:
审题点1:“泰山之高,背而不见”
虽然泰山很高大,但是如果你背对着它,就看不到。这说明即使有美好的愿景,如果方向不对,路子不对,依然达不到成功的彼岸。所以得出第一个观点,做事情要看准方向,路子要对。
审题点2:“秋毫之末,细而能察”
新生羽毛的末端,虽然很细小,只要仔细观察,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说明面对事物时,我们人是否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决定了其对???界事物的感知,很多事情,我们做到多去观察多去发现,就能看到事物的细节。所以得出本题的第二个观点,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这句话还可以挖掘出第三个观点。即“不能”与“不为”的区别。人的视力可以看清秋毫之末,却不见泰山之高,不是人的视力有问题,而在于人的“背而弗见”,在于人的主观不作为,换句话说,这是“不为”,而不是“不能”。所以我们应该去主动积极作为。
因此,本题的答题思路为:解释题目——启示1(找准方向)——启示2(善于观察)——启示3(主动作为)。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题目中“泰山之高,背而不见;秋毫之末,细而能察”选自《淮南子?说林训》,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即使是泰山的高大,如果你背对着它,也是看不到的;反之即使是像鸟儿新生的羽毛末端的细小,如果仔细观察,就能看到细节。这一句简单的话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第一,办事情,要找准方面,选对路径。即使泰山很高大,但是背对着它就看不到。同样的,愿望很美好,如果没有选对方向,走最适合的路子,仍然无法成功。九十年代,从苏联解体的俄罗斯,虽然有保持超级大国实力的愿望,却因为没有采用适合本国的方法,盲目听取西方财团的意见,全盘西化,甚至十月事件炮轰议会,但是这种休克式疗法却让国家走了下坡路,社会经济长期低迷不振。反观同时代我国,正是因为找准了方向,走对了路子,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我们取得了今日的辉煌成就。因此,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是达成目标必不可少的要素。
第二,看事物,要有眼力,善于观察。细小的羽毛末端,我们用心观察,就一定能看到。这句话,习总书记也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引用过,教育我们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需要有观察力、洞察力来透过表面现象深刻把握背后本质。就像观察羽毛末端,越是信息发达、信息繁杂,越要俯下身、沉下心,把实践和基层作为最好的素材,善于发现、用心挖掘,真正做到写实事、说实话、动真情。因此,增强洞察力、提升观察力,才能着力做到看深看透。
第三,做工作,要主动作为,杜绝能为而不为。人的视力可以看清秋毫之末,却不见泰山之高,不是人的视力有问题,而在于人的“背而不见”,在于人的主观不作为。相对于能力不足,人之仅凭主观意愿而不愿、不肯的“不为”,则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诚如老子感叹道:“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人民的名义》里,孙连城式干部,就是能为而不为的典型代表。有心思看望远镜研究宇宙,却不肯主动为群众解决困难,庸庸碌碌,最终被淘汰。因此,做人民的好干部,主动作为是必然要求。
为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树立为百姓办实事的正确目标,精准识别群众困难,积极作为,用最适合的路子解决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及,解群众之所困。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这是一道综合分析和人际关系沟通杂糅的题目。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讲的四大原则,工作为重、阳光心态、权责意识、灵活性与原则性统一都可以适用。本题题干中有一句俗语,那么我们可以先解释这句俗语的意思,谈一下对自己的启示。然后再回归工作,讲工作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下面结合具体题目来分析:
审题点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意思是人的内心世界各不相同,就好像他们的面貌各不相同一样。这句说是在告诉我们人的性格不同。那么我们应该摆正心态,可以先去了解每个人的性格,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人际交往方式,来共同完成工作。
审题点2:“工作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本题侧重问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一共有两种,和领导的上下级关系和同事的关系。为了逻辑更加清晰,我们可以分开来谈。
因此,本题的答题思路为:端正心态——敬畏领导——团结同事——总结提升。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内心世界各不相同,就好像他们的面貌各不相同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各有不同,这是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很正常的事情。在工作中,我会从以下方面处理人际关系:
第一,工作为重,端正心态。我会一切以工作为中心,认真负责地完成好本职工作,这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而面对每个人性格不同这种情况,我会摆正心态,真心对待。
第二,尊重领导,服从安排。领导对工作有着全局把控,只有同事间形成以上率下的氛围,保证高效的执行力,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所以我一定会尊重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按时、高效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一方面,主动学习工作条例,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度。另一方面,我也会经常向领导请教,请领导指出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自己。
第三,团结同事,和谐相处。其一,诚心为首,包容理解。工作中,尊重与同事之间的性格差异,关注倾听每个同事的意见,根据每个同事不同的工作方法、性格特点求同存异,选择不一样的合作方式。面对同事的批评,虚心接受及时改正。其二,同心为本,团队协作。工作开展过程中,以团队大局为重,根据同事的意见建议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式,力争在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团队保持步调一致。我也会通过参加单位安排的各类活动,增进与同事之间的感情,提升整个团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其三,耐心为要,共同进步。当同事遇到工作上的困难和挫折,我也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耐心开导,及时分享我的经历和方法,鼓励同事振作起来,以便更快地完成工作任务。总之,相信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我一定会处理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在和谐的共事环境共中,积极履职尽责,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本题属于社会现象类题目。题干中需要我们讨论的现象是佛系心态佛系青年佛系干部,这一现象看似云淡风轻,其实略显消极,因此首先我们要思考这一现象有什么负面影响;接着深入分析佛性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举措。下面结合具体题目来分析:
审题点1:“佛系心态佛系青年”
佛系心态,就是认为干什么都无所谓,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心态,“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不想争,不想抢”“随缘吧”“都行、随它去、没关系”……这些都是最近流行的佛系青年常用的语句。佛系青年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做什么都不努力,用消极的方式应对社会,凡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听之仍之。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社会现象,《人民日报》也曾发文给佛性青年敲警钟。这种丧文化长期以往,只会让年轻人消极避世,不思进取。我们可以去思考形成这种心态的原因。当然,佛系也是击中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痛点:累。生活节奏快、事业追求高、精神压力大成为常态。
审题点2:“佛系干部”
如果佛系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一种自嘲,那么佛性干部就要不得了。佛系干部面对政务工作时,常常表现为“不干不错,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交代下来的任务从不推辞,但也绝对不会主动揽工作;工作质量永远保证合格,但从来不会有惊喜;充当“老好人”,对身边的不正之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面对群众时不温不火,对群众的诉求不上心、不着急,习惯“打太极”,脸好看事不好办,但求平平安安上班,安安静静下班。有这样的心理必将有诸多负面影响。需要我们对个人进行思想教育,完善制度要求来纠偏。
因此,本题的答题思路为:反对表态——负面影响——追本溯源——改正措施。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佛系心态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偶尔佛系对待一些琐事无可厚非,可是要完全做一个佛系青年,甚至佛系干部,并不可取。
第一,佛系青年难以实现个人价值。佛性这种丧文化,或许能给年轻人带来些许安慰,但本质上却是一种让人裹足不前,自我沉沦的“麻醉剂”,只会让人消极避世,不思进取,一事无成。
第二,佛性干部会坏了大事。干部“佛系”,不干不错,多干多错,少干少错,实则是不担当、不作为。面对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无动于衷,面对违法乱纪行为沉默不语,面对上级决策部署拖沓懒散,“佛系”当成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挡箭牌”。不但损害干部队伍形象,更是会影响整个社会正常运转。
“佛系”一夜风行,其实是击中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痛点。究其成因:
第一,负担沉重。生活节奏快、事业追求高、精神压力大成为常态,面对成倍翻升的生活成本,理想实现的困难度大幅提升,就容易产生逃避的佛系心态。
第二,自我认同感缺失。从事的工作大同小异,谁都不是不可或缺,在貌似每个人都各有特色的时代,看起来大家又都一样。理想难以实现,比较没了意义,剩下的只有迷茫。
但是我们总得有走心的地方。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那只能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正确认识佛性本质。有所坚持之后的“佛系生活”,本质是断舍离,是极简主义,是聚焦。是心系做实验把怀表搁锅里煮,是撞上大树还道歉,不拘小节,不理细务,是所求者大,是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好求一针捅破天。
第二,坚定理想,努力奋斗。青年自身自觉摒弃那些“干一下得了”的佛系心态,用昂扬向上的朝气,勇立潮头的豪气、敢为人先的锐气,遇到困难迎难而上,满腔热忱地对待工作,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第三,提供平台,加强引导。真正让党员干部不再“佛系”,还要进一步完善容错机制,为敢干事、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撑腰打气,又要坚决处理损害党和国家事业、损害群众利益的“佛系行为”。重视青年干部任用提拔,在社会中为青年人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帮扶,让青年感受到奋斗有成果的,努力是有回报的。
最后,与其“佛系”,不如做一个“斗战胜佛”。西行路上,敢担当勇打拼,做下偌大事业,此真有志者言。
第1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这是一道文言文类的态度观点题目,选自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背:背对。秋毫:鸟兽于秋天生出的新的细毛。末:梢,尖端。这几句大意是:高大的泰山,如果背对着它就看不见;秋毫的末端,如果仔细审视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那我们就要从这句话说明的道理出发,结合生活实际找到契合的核心观点。同时由于这句话由两个分句组成,故要我们发散思维,最好找到两个或以上的核心观点,分别论述:
审题点1:“泰山之高,背而不见”
虽然泰山很高大,但是如果你背对着它,就看不到。这说明即使有美好的愿景,如果方向不对,路子不对,依然达不到成功的彼岸。所以得出第一个观点,做事情要看准方向,路子要对。
审题点2:“秋毫之末,细而能察”
新生羽毛的末端,虽然很细小,只要仔细观察,也可以清楚地看到。这说明面对事物时,我们人是否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决定了其对外界事物的感知,很多事情,我们做到多去观察多去发现,就能看到事物的细节。所以得出本题的第二个观点,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这句话还可以挖掘出第三个观点。即“不能”与“不为”的区别。人的视力可以看清秋毫之末,却不见泰山之高,不是人的视力有问题,而在于人的“背而弗见”,在于人的主观不作为,换句话说,这是“不为”,而不是“不能”。所以我们应该去主动积极作为。
因此,本题的答题思路为:解释题目——启示1(找准方向)——启示2(善于观察)——启示3(主动作为)。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题目中“泰山之高,背而不见;秋毫之末,细而能察”选自《淮南子?说林训》,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即使是泰山的高大,如果你背对着它,也是看不到的;反之即使是像鸟儿新生的羽毛末端的细小,如果仔细观察,就能看到细节。这一句简单的话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
第一,办事情,要找准方面,选对路径。即使泰山很高大,但是背对着它就看不到。同样的,愿望很美好,如果没有选对方向,走最适合的路子,仍然无法成功。九十年代,从苏联解体的俄罗斯,虽然有保持超级大国实力的愿望,却因为没有采用适合本国的方法,盲目听取西方财团的意见,全盘西化,甚至十月事件炮轰议会,但是这种休克式疗法却让国家走了下坡路,社会经济长期低迷不振。反观同时代我国,正是因为找准了方向,走对了路子,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让我们取得了今日的辉煌成就。因此,正确的方向和道路是达成目标必不可少的要素。
第二,看事物,要有眼力,善于观察。细小的羽毛末端,我们用心观察,就一定能看到。这句话,习总书记也在2016年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引用过,教育我们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需要有观察力、洞察力来透过表面现象深刻把握背后本质。就像观察羽毛末端,越是信息发达、信息繁杂,越要俯下身、沉下心,把实践和基
层作为最好的素材,善于发现、用心挖掘,真正做到写实事、说实话、动真情。因此,增强洞察力、提升观察力,才能着力做到看深看透。第三,做工作,要主动作为,杜绝能为而不为。人的视力可以看清秋毫之末,却不见泰山之高,不是人的视力有问题,而在于人的“背而不见”,在于人的主观不作为。相对于能力不足,人之仅凭主观意愿而不愿、不肯的“不为”,则值得引起人们的注意。诚如老子感叹道:“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人民的名义》里,孙连城式干部,就是能为而不为的典型代表。有心思看望远镜研究宇宙,却不肯主动为群众解决困难,庸庸碌碌,最终被淘汰。因此,做人民的好干部,主动作为是必然要求。
为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树立为百姓办实事的正确目标,精准识别群众困难,积极作为,用最适合的路子解决问题。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及,解群众之所困。
第2题解析与参考答案:
审题重点这是一道综合分析和人际关系沟通杂糅的题目。我们在人际关系中讲的四大原则,工作为重、阳光心态、权责意识、灵活性与原则性统一都可以适用。本题题干中有一句俗语,那么我们可以先解释这句俗语的意思,谈一下对自己的启示。然后再回归工作,讲工作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下面结合具体题目来分析:
审题点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意思是人的内心世界各不相同,就好像他们的面貌各不相同一样。这句说是在告诉我们人的性格不同。那么我们应该摆正心态,可以先去了解每个人的性格,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特点,选择适合的人际交往方式,来共同完成工作。
审题点2:“工作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本题侧重问在实际工作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一共有两种,和领导的上下级关系和同事的关系。为了逻辑更加清晰,我们可以分开来谈。
因此,本题的答题思路为:端正心态——敬畏领导——团结同事——总结提升。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内心世界各不相同,就好像他们的面貌各不相同一样。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各有不同,这是在人际关系交往中很正常的事情。在工作中,我会从以下方面处理人际关系:
第一,工作为重,端正心态。我会一切以工作为中心,认真负责地完成好本职工作,这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而面对每个人性格不同这种情况,我会摆正心态,真心对待。
第二,尊重领导,服从安排。领导对工作有着全局把控,只有同事间形成以上率下的氛围,保证高效的执行力,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所以我一定会尊重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按时、高效地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一方面,主动学习工作条例,及时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度。另一方面,我也会经常向领导请教,请领导指出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自己。
第三,团结同事,和谐相处。其一,诚心为首,包容理解。工作中,尊重与同事之间的性格差异,关注倾听每个同事的意见,根据每个同事不同的工作方法、性格特点求同存异,选择不一样的合作方式。面对同事的批评,虚心接受及时改正。其二,同心为本,团队协作。工作开展过程中,以团队大局为重,根据同事的意见建议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式,力争在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团队保持步调一致。我也会通过参加单位安排的各类活动,增进与同事之间的感情,提升整个团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其三,耐心为要,共同进步。当同事遇到工作上的困难和挫折,我也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耐心开导,及时分享我的经历和方法,鼓励同事振作起来,以便更快地完成工作任务。
总之,相信通过以上几个方面,我一定会处理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在和谐的共事环境共中,积极履职尽责,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人生价值。
第3题解析与参考答案:审题重点本题属于社会现象类题目。题干中需要我们讨论的现象是佛系心态佛系青年佛系干部,这一现象看似云淡风轻,其实略显消极,因此首先我们要思考这一现象有什么负面影响;接着深入分析佛性现象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举措。下面结合具体题目来分析:
审题点1:“佛系心态佛系青年”
佛系心态,就是认为干什么都无所谓,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心态,“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不想争,不想抢”“随缘吧”“都行、随它去、没关系”……这些都是最近流行的佛系青年常用的语句。佛系青年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做什么都不努力,用消极的方式应对社会,凡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听之仍之。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好的社会现象,《人民日报》也曾发文给佛性青年敲警钟。这种丧文化长期以往,只会让年轻人消极避世,不思进取。我们可以去思考形成这种心态的原因。当然,佛系也是击中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痛点:累。生活节奏快、事业追求高、精神压力大成为常态。
审题点2:“佛系干部”
如果佛系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一种自嘲,那么佛性干部就要不得了。佛系干部面对政务工作时,常常表现为“不干不错,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交代下来的任务从不推辞,但也绝对不会主动揽工作;工作质量永远保证合格,但从来不会有惊喜;充当“老好人”,对身边的不正之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面对群众时不温不火,对群众的诉求不上心、不着急,习惯“打太极”,脸好看事不好办,但求平平安安上班,安安静静下班。有这样的心理必将有诸多负面影响。需要我们对个人进行思想教育,完善制度要求来纠偏。
因此,本题的答题思路为:反对表态——负面影响——追本溯源——改正措施。
思维导图
参考答案佛系心态是一种怎么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偶尔佛系对待一些琐事无可厚非,可是要完全做一个佛系青年,甚至佛系干部,并不可取。
第一,佛系青年难以实现个人价值。佛性这种丧文化,或许能给年轻人带来些许安慰,但本质上却是一种让人裹足不前,自我沉沦的“麻醉剂”,只会让人消极避世,不思进取,一事无成。
第二,佛性干部会坏了大事。干部“佛系”,不干不错,多干多错,少干少错,实则是不担当、不作为。面对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无动于衷,面对违法乱纪行为沉默不语,面对上级决策部署拖沓懒散,“佛系”当成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挡箭牌”。不但损害干部队伍形象,更是会影响整个社会正常运转。
“佛系”一夜风行,其实是击中了现代社会的一个痛点。究其成因:
第一,负担沉重。生活节奏快、事业追求高、精神压力大成为常态,面对成倍翻升的生活成本,理想实现的困难度大幅提升,就容易产生逃避的佛系心态。
第二,自我认同感缺失。从事的工作大同小异,谁都不是不可或缺,在貌似每个人都各有特色的时代,看起来大家又都一样。理想难以实现,比较没了意义,剩下的只有迷茫。
但是我们总得有走心的地方。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那只能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为此,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正确认识佛性本质。有所坚持之后的“佛系生活”,本质是断舍离,是极简主义,是聚焦。是心系做实验把怀表搁锅里煮,是撞上大树还道歉,不拘小节,不理细务,是所求者大,是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点上,好求一针捅破天。
第二,坚定理想,努力奋斗。青年自身自觉摒弃那些“干一下得了”的佛系心态,用昂扬向上的朝气,勇立潮头的豪气、敢为人先的锐气,遇到困难迎难而上,满腔热忱地对待工作,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撸起袖子加油干。
第三,提供平台,加强引导。真正让党员干部不再“佛系”,还要进一步完善容错机制,为敢干事、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撑腰打气,又要坚决处理损害党和国家事业、损害群众利益的“佛系行为”。重视青年干部任用提拔,在社会中为青年人就业、创业提供更多的帮扶,让青年感受到奋斗有成果的,努力是有回报的。最后,与其“佛系”,不如做一个“斗战胜佛”。西行路上,敢担当勇打拼,做下偌大事业,此真有志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