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C
50.以下是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郎平同志颁奖词的4句话,请排列组合()
(1)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椰头,一个大传奇
(2)一^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
(3)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
(4)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
A .(2)(3)(1)(4) B .(3)(4)(2)(1) C .(2)(3)(4)(1) D .(4)(3)(2)(1)
答案:C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说明理由。(辨析3题,每题5.5分,共16.5分)
1.“为”是“位”之因,“位”是“为”之果,有“为”方可有“位”,有“位”更好作为。作为和权位不是因果关系,应提倡奉献精神。
答。【参考答案】错误
“为”是只能行动,敢担当,有作为。“位”是指岗位,职位,地位。按照常理,一个人只有有所作为才才能获得一定的职位和地位,拥有一定的职位和地位更有利于有所作为。也就是说,“为”是“位”之因,“位”是“为”之果,有“为”方可有“位”,有“位”更好作为。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为”没有“位”者有之,甚至有“为”没有好下场者也有之;有“位”没有“为”或者说为官不为者有之,更有甚者有“位”滥“为”者也有之,这给人的印象是“为”与“位”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必然联系。
其实,“为”与“位”之间的关系是始终存在的,只是要对“为”与“位”两个字的含义作出准确的理解,“为”是有所作为之“为”,是立德立功立言之“为”,最起码应是无害之“为”,而不是一切为己、为所欲为、为非作歹之“为”,“位”不仅只作为“有为”条件的平台、岗位、职位,更是指人们心中的崇高形象与地位。那些有“为”没有“位”者,多半是只为自己忙碌的人,在忙也不会在他人心目中产生多大的积极影响。那些有“为”而没有好下场的人,多半是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之徒,“为”得越多罪孽越深,其下场可想而知;那些“当官不为民做主”“做了和尚不撞钟”的人,尽管拥有比较高的职位,但在人们的心目当中,没有多高地位,甚至常常被人嗤之以鼻;而那些凭借所拥有的职位胡乱作为的人更是错上加错,为人所不齿。因此,只有对正确把握了“为”与“位”辩证关系的人来说,“为”才是“位”的基石和前提,“位”才是“为”的条件和保障。
人生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向好向善向上的事,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事,即便细小,都要理直气壮的“为”、义无反顾的“为”,而且要造就“为”的胆识、“为”的韬略、“为”的本事,通过诚诚恳恳的“为”、扎扎实实的“为”,在人们心中竖起正位、赢的前位、争得重位。昧着良心的事、有悖道德的事、违反党纪国法的事,即便诱惑再大,也要自觉予以抵制。如果“为”了,就会损害自己的形象,甚至会受到道德的审判或法律的制裁。
“位”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鞭策,更是一种责任。不管是岗位、职位、官位,还是名声、形象、地位,有了“位”就要按“位”的期待和要求来行事,做到“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责”。当上了领导干部,就要履行好人民公仆的职责,时刻想到“为官避事平生耻”,不做“庸官”“懒官”“贪官”。当上了社会贤达与名流,就不能为富不仁、信口雌黄、忘乎所以,而要在言谈举止上当好表率、树好榜样。珍惜“位”的人,才会更有作为,更为人们所称赞、所敬佩。不然,“位”就会发生变动,先位可到末位,末位还会出位;即便官位不动,但在人们心中的位置已经很低了。
“为”与“位”的辩证法表明:正确的工作态度应是有所为有所不为,最好是多“为”少争“位”,有“位”更要有所“为”,千万不要亵渎“位”。组织人事部门应按照“为”与“位”的辩证关系来识人、选人和用人,让有“为”者有“位”、有“位”者更有“为”,实现“为”与“位”的有机统一。
2.“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强调犯错误的时候的态度,允许别人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