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分类考试综合应用能力(A类)试卷和答案四 注意: 1.本卷为全主观题,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纸上作答,直接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请在试卷、答题纸上严格按要求填写姓名、填涂准考证号; 3.本卷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4.特别提醒:请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作答无效。 一、案例分析题(根据所给案例,回答后面的问题。 50 分) 案例一 资料一 近日,《新媒体与社会》发布了《中国校园“冷暴力”的舆情研究及对策分析》报告,报告对 2013 年—2016 年间国内发生的校园“冷暴力”事件进行盘点总结发现,区别对待型事件最为普 遍,如“绿领巾”事件、“红校服”事件等,占 37%;其次为孤立型事件,如全班隔离“问题学生”“民主 投票”被退学等,占 21%;此外,还有训斥打骂型、嘲讽挖苦型、威胁型、冷漠型等事件表现形式。 资料二 某重点高中学生小蒋,成绩一向不太理想,也比较好动。 为了随时“监控”,教师把一米八个 头的他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坐。 班上出了什么坏事,首先“关注”他。 更让小蒋痛苦的是,成绩略 微考得好点,教师居然这样“表扬”他:“如果这次考试不是你偷看的话,那你考得还是可以的。 ” “绝大部分老师不
会有意识地‘折磨’学生! ”在杭州一所小学任教的陈老师,有点愤愤不平 地说,中小学校一个班级约有 40 多名学生,老师除上课外,还要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与学生 家长沟通,注意学生身体状况……没有一样不操心。 “负担这么重,压力这么大,怎么可能永远 和颜悦色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如果这样还总被曝光、批评,稍不留意就被骂成‘暴君’,今后该怎 样教学生? ” 问题: 1.结合材料,试分析出现校园“冷暴力”现象的原因及其危害。 (15 分) 要求:观点正确,分析有理有据,条理清晰,不超过 300 字。 2.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水平,增强教师素质,某校将今年定为“职业道德建设年”,拟举 办一系列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 你认为可以开展哪些相关活动? (15 分) 要求:符合实际、针对性强,不超过 300 字。 案例二 资料一 “代购信息刷屏最烦人了! ”在城区一家商场工作的小刘表示,使用“朋友圈”一年多,朋友 们的“变质”让她不胜其烦。 “刚开始是因为互相熟识才加为好友的,没想到他们后来一个接一 个地做起了代购。 ”小刘称,她的朋友经常在“朋友圈”中发布代购信息,有卖衣服、鞋子的,有卖 化妆品、护肤品的,还有卖手机等数码产品的,几乎每天都在不停地刷屏,令人生厌。 不少网友表示,很不喜欢朋友在朋友圈里发广告的行为,感觉“变了味儿”,但碍于情面又 不好意思说什么。 据调查显示,代购信息、心灵鸡汤、养生秘籍、收集点赞、炫富等“朋友圈”中的 刷屏信息数量占比相当高。
资料二 微信公众号:“1 人原创,99 人抄袭” 缘只为抄成“大号”挣钞票? 新华网北京 2015 年 2 月 1 日电,新年伊始,微信上便是一片由抄袭问题引起的“道歉潮”。 《罗辑思维》因“盗版”原创者王路的稿件而道歉;《中国企业家》杂志因未按规定使用《财新》的 稿件而道歉,且要求《每日经济新闻》就不署名使用自家稿件而道歉……“1 人原创,99 人抄 袭”,成了微信公众号的真实写照。 然而道歉和抄袭仿佛是一对平行线,先抄再删帖道歉。 抄袭公众号就这么心安理得。 1 月 25 日下午, 网络女性情感专栏作者杨冰阳为自己万余字的文章敲下了句号,“每日坚 持不懈地构思、创作、排版、修改,为的是 46 万忠实粉丝的信任”。 文章发布的同时,超过 8 个抄袭号同时运作起来,复制、删改、粘贴好不热闹。 “微信公众平台至少有 8 个冒充我的同名同头像账号, 其中更有人持之以恒地抄了我 500 多期的原创内容。 ”杨冰阳说,从两年前开始,一个叫“感情”的微信公号,几乎每天都原封不动 地抄袭她的文章,不仅删掉作者姓名,还将每篇文中原作者自称的“娃娃姐”等称呼,一处不落 地改为自己的名称“莉莉姐”。 “我才写到 435 期,但抄我的人把内容拆分成 500 多期,一眼看上 去,很多人还以为我是盗版的呢。 ” 公众号“六神磊磊读金庸”上线不到一年,得到粉丝热捧,山寨号也随之而
来。 曾有粉丝告 诉创始人王晓磊,有一个叫“六|神磊磊读金|庸”的微信公号,不仅每期对其原创内容“实况转 播”,还故意在头像上做了黄色的“V”,并在介绍中使用“认证资料”等字眼。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仅自媒体,腾讯自家的媒体也是盗版的受害者。 腾讯“大家”以签 约方式买断优秀作品版权,首年投入近 2000 万元,但也因内容精良,文章被抄得遍地开花。 “一 个月平均有 30 至 40 位‘大家’作者投诉文章被盗用。 ”腾讯“大家”副总编贾永莉说。 当记者在一个公众号原创者群里抛出“列出抄袭你们的公众号名字”的问题时,得到的回答是———不用列,把我们排除了,其他都是抄袭的。 真有这么严重吗? 记者随机查阅了微信热门榜中的文章,发现不署名、不标注来源就转发 的公众号成百上千。 也许,互联网时代的读者不禁要问:有必要那么在乎版权吗? “原创得不到保护,可怜的创造力正在不断被削弱,每天朋友圈里转的原创优质内容的比例 正在快速减少。 ”王晓磊说,快速抄袭的大号正在凭借庞大的信息量挤压着原创号的生存空间。 互联网分析机构“企鹅智库”曾指出:80%的用户从朋友圈中获取订阅号文章,而非自己从 订阅号内筛选。 这样的用户习惯,让依靠抄袭积累巨大用户基数的“大号”更容易吸引订户。 的确,像王晓磊这样勤奋高产的作者,目前也仅积累了不到十万的粉丝量,而许多“集百家 所长”的抄袭号却早已爬过了百万粉丝门槛。 就在读者一厢情愿地想着“好文章不问出处”,选择性忽略抄袭问题的同时,一大批靠抄袭 起家的微信“大号”早已把读者们每一次的阅读、点赞都变成了
可观的收入。 来自多家公关公司的报价单显示,在粉丝数上万的公众号中发布一篇软文的价格,从百元 到 5 万元不等,而文章末尾的小广告,也是很多“大号”的收入来源之一。 在微信平台上,抄袭者正在吸吮着原创者的血汗,在这样的环境下原创者的生存空间又有 多少呢? 资料三 2016 微信用户数据数量统计公布,活跃用户已达到 5.49 亿。 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蕴藏的 是巨大的利益空间。 正因如此,微信公众号的数量与日俱增。 随着这个公众化信息平台的不断 改进,其强大的功能几乎无所不包。 前景虽然蔚为可观,各种问题也在纷至沓来,甚至被网民戏 称为“危信”。 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诸多行业的主战场,近年来更是呈现出“野蛮生长”的态势。 然而,亦 不乏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在微信朋友圈和公众号之间“互动”,“随手转发”的叠加传播效应导致 的后果不容小觑。 比如未经批准多次违规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比如传播涉黄涉暴及虚假信 息,比如频繁使用恶俗标题博取眼球,不良或违法有害信息,严重破坏网络传播秩序和危害公 共利益。 甚至危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问题: 对于微信抄袭、微信朋友圈代购刷屏等“微信乱象”,你有什么看法? (20 分) 要求:观点正确,分析有理有据,不超过 400 字。
二、作文题(阅读以下材料,然后按后面的要求作答。 50 分) 2016 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一则 21 岁大学生魏则西死于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的消息,引发 了公众对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和“莆田系”医院的广泛讨论和批评。 2016 年 5 月 2 日,网络上有人发布消息,称莆田系陈氏兄弟的上海康新、成都华康、上海柯 莱逊生物公司与全国部队医院及地方医院共 100 所合作,其中就包括“魏则西事件”的武警二 院。 据调查,武警二院虽为公立三甲医院,但其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不仅网站注册资料繁杂混乱, 且域名所有者系莆田系的上海康新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换言之,魏则西看似进的是一家公 立三甲医院,实际上就诊于一家“私人诊所”。 早在 2000 年,当时的卫生部就出台了《关于城镇医 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明令禁止公立医院科室外包,因此,武警二院属违规外包科室。 普遍存在的公立医院科室外包现象,揭示了公立医院资源闲置或管理不善的事实,也彰显 了政府很难管好这么多公立医院的事实。 魏则西的离去并不是一个患者离世的孤立事件,在这个事件背后,隐藏着的是中国现行医 疗体制下的种种乱象。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儿童医院推出的预约挂号手机软件,本来是为了方便家长给孩子挂号就医,却成了号贩子的谋财利器。 价值 14 元的专家号被号贩子转手卖到 800 元,有的热门科室价格还会更高。 目前,已有号贩子被警方抓获。 2016 年 1 月,一段“白衣女孩痛斥号贩子”的视频引发舆论热议。 视频里,一女士在医院大 厅怒斥“黄牛”将 300 元的挂号费炒到 4500 元,称医
1.【参考答案】 造成校园“冷暴力”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唯分至上的应试教育制度,导致对学生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严 重忽视了学生在道德品质、身心健康、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发展。 第二,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中缺乏对学生 自尊心的尊重和保护。 第三, 教师终身制度容易造成教师之间的不良竞争, 由此产生的教师品行素质、教学教 育能力下降和师德建设的缺失。 校园“冷暴力”频发,对学生造成了心理和精神上的极大危害。 遭遇校园“冷暴力”的学生,极易产生心理阴 影,消极自卑、自暴自弃,甚至引发抑郁症、强迫症等严重心理疾病,对学生的成长、融入社会造成深远危害。 因 此,解决校园“冷暴力”,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校园环境,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2.【参考答案】 进行一次深入的学习。 重点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以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 开展一次深入的自查与整改。 针对当前个别教师存在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认真组织学习组开展一次 深入的自查,查找出存在问题。 开展一场深入的讨论。 举办以“弘扬奉献精神,培养严谨教风,塑造师表形象”为主题的教师职业道德研讨 会,提高教师思想认识。 进行一次考核。 采取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等形式,开展学生、家长、社会评议教师职业道德活动,对教师职业 道德建设进行一次年度量化考核和评比,以激发教师以德修身,以德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案例二 【参考答案】
近两年,微信用户大幅增多,微信朋友圈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常用的社交软件、社交工具。 然而,近日出现的 越来越多的微信抄袭、代购刷屏等“微信乱象”,使这种社交方式“变了味儿”,我认为这种乱象对人们的正常社 交产生了不良影响,应该对这些乱象进行规范。 这些“微信乱象”的出现是有其原因的。 首先,无论是微信抄袭还是微信朋友圈代购,都是人们利用社交软 件进行的商业活动。 微信抄袭大多出现在微信订阅号、公众号当中,许多微信订阅号、公众号都有专业运营团队 在操纵,其目的在于“涨粉丝”、赚取广告费,因此,为了快速达到这一目的,抄袭个别好文章成为这些运营团队 的首选;朋友圈代购则是更加直接的商业行为。 其次,关于微信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 由于网络发展十分迅速, 关于微信的相关法律法规未能及时跟上其发展脚步,这使得微信上的抄袭现象、代购现象没有约束,进而演变 成一种“乱象”。 二、作文题 【参考例文】 消除医疗乱象须求根治本 民营医院虚假宣传牟取利益,公立医院科室外包资源闲置,暴力伤医医患关系严重对立。 近年来,层出不穷 的医疗乱象正不断引发社会矛盾冲突,成为社会治理的一大难题。 消除医疗乱象迫在眉睫,必须尽快找出问题 根源,从根本上予以破解。 我国医疗乱象丛生,影响行业健康发展。 随着各类医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我国整体人口健康水平改善与 寿命延长,民众对???疗的需求显著增长。 遗憾的
是,我国供需矛盾异常突出,导致号贩子、暴力伤医、职业医闹等 问题频频见于报端。 广州暴力伤医事件舆情尚未平息,重庆、江西两地再度曝光伤医案件,10 天内 3 起恶性伤医 案件让近年来一直没有远离舆论中心的暴力伤医话题再度回归。 频发的医疗纠纷不仅干扰医疗机构正常秩序, 也冲击着公众的心理底线,加剧了整个社会的不安全感。 破解难题,需由浅入深探究问题原因。 医疗乱象频发,从表面上看,监管缺位难逃干系。 五一期间,“魏则西 事件”引发关于百度、医院、监管的大讨论,拷问各方责任。 该事件涉及违规外包,与医管部门监督不力有关,而 利用搜索引擎竞价宣传,则暴露了网络监管部门的工作疏漏。 但我们深入思考会发现,从“白衣女孩怒斥号贩 子”到“魏则西事件”,其本质原因都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供需矛盾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优质医疗资源集 中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丰富的资源吸引大量外地患者前去就医,“三甲门前熙熙攘攘,基层医院门可罗雀”成为 医院的真实写照,直接导致了号贩子高价炒号、医生过劳引发纠纷等乱象。 可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医疗乱象。 在这方面,安徽省开全国先河,开创了儿科常见病分 级诊疗模式,有效地优化了儿科医疗资源配置,为全国医疗资源合理分配做出榜样。 同时,随着互联网与各个行 业的融合逐步加深,互联网医疗成为分配资源的又一举措。 根据美国远程医疗协会的统计,2015 年有超过一千 五百多万的美国人接受了某种形式的远程医疗服务,缓解了资源不足的问题。 我国医疗服务行业需要学习相关 经验,合理优化资源分配,才能消除乱象。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积弊已久的医疗乱象
给社会和谐埋下了隐患,严重影 响了百姓的生活,必须予以解决。 消除医疗乱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新的阶段,我们需要积极突破瓶颈,借助 “互联网+”等医疗领域的探索与创新,让乱象不再,真正实现“健康中国”的发展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