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2014年河南博爱县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 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4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全国政协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 )周年大会。
A 55 B 60 C 65 D70
【答案】C
【解析】9月24日,中共中央、全国政协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大会上的做了重要讲话。故本题选择C项。
2、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 )问题。
A 宗派主义 B 奢靡之风 C 教条主义 D 本本主义
【答案】B
【解析】2013年6月18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党内脱离群众的“四风”问题。故本题选择B项。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
A社会主义荣辱观 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答案】B
【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科学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线。故本题选择B项。
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 ),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A三位一体 B四位一体 C五位一体 D六位一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十八报告。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位分别指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5、“要做好我们的工作,必须坚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依赖于意识而存在 B物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
C思维决定存在 D思维和存在具有统一性
【答案】B
【解析】意识依赖于物质而存在。存在决定思维。故AC项错误。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以求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故蕴涵的哲学道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本题选B项。
6、“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句话强调的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C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的重要性 D事物发展过程中质变的重要性
【答案】D
【解析】这句话说的是量变与质变,做点好事只是少的量,一辈子做好事就是大的量,就产生质的变化了。故本题选择D项。
7、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认识是客观在人脑中的反应 D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
【答案】C
【解析】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体现在认识论上是是否承认人的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应。故本题选择C项。
8、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多种形式,首先的基本形式是( )
A精神活动 B政治活动 C 宗教活动 D物质生产活动
【答案】D
【解析】物质生产是人们改造自然界以获取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其他实践活动都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之上的。故选D。
9、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是因为( )
A实践是社会历史性的活动 B实践是客观物质性的活动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D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答案】D
【解析】实践之所以能成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就在于实践是在主观认识的指导下进行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即实践是联系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的桥梁,能够把主、客观加以对照,从而成为检验标准。故选D项。
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么一句话“身在福中不知福”,这句话生动的告诉我们( )
A矛盾特殊性孕育在普遍性之中 B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D矛盾双方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答案】D
【解析】A选项特殊性寓于普遍性说法错误,而且本题说的福是一个事,B选项肯定是错误的,不涉及发展。C选项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统一于事物发展之中,"生在福中"指的是大家都认为是福,“不知福”指的是个别的感触不同,缘于矛盾双方此消彼长,D项正确,矛盾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故本题选择D项。
11、在极干旱的地区干涸的湖底中,常因干缩裂开,风沿着这些缝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鳍型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貌被称为“雅丹地貌”。下列与“雅丹地貌”的形成蕴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
A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B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C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答案】B
【解析】“雅丹地貌”蕴含的哲学道理是量变会产生质变,从最初的干缩裂开,到风吹越来越大,形成雅丹地貌。选项中B项水滴石穿和绳锯木断都是量变产生质变的例子,故本题选择B项。
12、天气预报准确是人工降雨及时准确发挥效力的前提,降雨的第一步就是分析天气实况,只有找到积雨云,火箭炮才能“弹无虚发”,这说明( )
A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属性和规律
B只有采取适当的行动才能改变自然规律
C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D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
【答案】A
【解析】人工降雨之所以能够成功,也是人类在研究自然界下雨的客观规律,掌握了云的基本属性,分析天气实况后采取措施实现了,所以并不能只靠人的主观能动性,D项错误,人类并没有改变自然规律,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也不是不会改变的,所以BC表述错误。故本题选择A项。
13、人民群众之所以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 )
A人民群众是人口的大多数 B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人民群众具有先进思想 D人民群众通晓历史发展规律
【答案】B
【解析】生产力是人们改造和认识自然的能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也是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而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最直接的体现者,因此才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故本题选择B项。
14、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包括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的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 )
A社会影响 B社会价值 C社会地位 D社会理想
【答案】B
【解析】人是社会的人,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所以本题答案选B
1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改革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答案】A
【解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故本题选择A项。
16、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就。让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还是要靠改革。“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这是因为( )
A改革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的发展
C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只能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D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案】C
【解析】中国在30多年前开启了以放权让利为主要特征的改革,并从过去的“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即改革开放时代。改革释放出了十多亿人口的致富冲动,它不仅解放了生产力,也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因此,C项正确,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项错误;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项错误。故本题选择C项。
17、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原则,是增强党的活力和团结统一的需要,民主集中制是( )
A我们国家的根本制度
B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C我们党的根本制度
D我们党的根本政治制度
【答案】B
【解析】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故本题选择B项。
18、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
A按劳分配为主体,按需分配为补充
B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
C适当缩小按劳分配范围,逐步扩大其他分配方式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答案】D
【解析】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故本题选择D项。
19、“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住在农家的炕头上,收获的不只是建议。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走近你,靠近你,读懂你,为了你,依靠你”。这句话强调了( )
A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B应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C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
D应自觉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答案】B
【解析】这句话体现了要用情拉近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距离,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故本题选择B项。
20、近几年来,党和政府为了缩小我国居民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差距,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如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等,这些举措体现了( )
A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