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土资源只包括土地、江河湖海、矿藏、生物、气候等自然资源,广义的国土资源还包括人口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因此,本题选A。
26. C[解析] 《合伙企业法》第43条第1款规定,新合伙人入伙,除合伙协议另有约定外,应当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并依法订立书面入伙协议。因此,本题选择C。
27. A[解析] 2012年1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报告指出,2011年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71亿,比上年增加977万人。因此,本题选择A。
28. C[解析] 根据《中共中央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关于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规定》第14条的规定,传递秘密载体,应当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者指派专人进行,不得通过普通邮政或非邮政渠道传递。故C项说法正确,应选。
29. D[解析] 矩阵式组织形式是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是把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项目)划分的子公司或部门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矩阵,同一名管理人员既同原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参加所在子公司或部门的工作,这可以有效结合组织的纵向垂直管理和横向水平管理。因此,本题选择D。
30. B[解析] 一方面,官僚资本具有买办性和封建性,没收官僚资本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性质;另一方面,没收官僚资本就是反对大资产阶级,属于把资产阶级作为革命对象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31—40. 略
三、多项选择题
1.CD[解析] 资本主义地租是指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缴给土地所有者的、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反映了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所以,资本主义地租的实质是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一种转化形式及分割形式。资本主义地租包括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由于土地私有权垄断的存在,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即剩余价值超过平均利润)的差额部分,就不参加或不完全参加利润的平均化过程。正是这部分超额利润成为绝对地租的源泉。土地的等级差别只是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而以土地有限性为前提的经营垄断才是它产生的原因。由于土地的经营垄断的存在,农产品的社会生产价格就不得不由劣等地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这样,较优等地的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便形成了一种稳定的超额利润,转化为级差地租。因此,本题选择CD。
2.ABCD[解析] 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提出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成果的探索,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理论水平。因此,本题选择ABCD。
3.BCD[解析] 公民个人的存款储蓄,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在国家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利国利民:(1)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可以“变小钱为大钱,变死钱为活钱”,有利于国家现代化建设。(2)调节市场货币流通。一方面,国家通过开展储蓄业务,可以把市场上多余的一部分纸币采用信用回笼的方式吸收过来,可以有效地减少需求压力,使货币购买力和商品供应量平衡,保持物价稳定。另一方面,银行吸收公民的个人储蓄存款,转化为生产投资,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消费品,从而增加货币回笼,保持正常的货币流通和物价稳定。(3)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公民的储蓄不仅是一种投资行为,而且是计划消费行为。通过储蓄有计划地安排生活,有利于培养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是科学文明的消费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体现。故本题选择BCD。
4.ABD[解析] 北宋的都城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东汉的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晋的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西夏都城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北宋、东汉、西夏的都城均位于黄河流域,本题选择ABD。
5.ABCD[解析]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法(特别是现行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它主要表现为探索法律现象的各种法律学说,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释,人们的法律动机(法律要求),对自己权利、义务的认识(法律感),对法、法律制度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法律知识),以及对行为是否合法的评价等。因此,本题选择ABCD。
6.ACD[解析] 《个人独资企业法》第28条规定,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在5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因此,本题选择ACD。
7.AB[解析]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对立统一,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正是科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故A项正确。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肉体感官(眼、耳、鼻、舌、身)直接接触客观外界,引起许多感觉,在头脑中有了许多印象,对各种事物的表面产生的初步认识。现象是感性认识的对象和内容,科学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以事物的本质规律为认识对象,是对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故B项正确。C项说法过于绝对,错误。认识的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故D项错误。因此,本题选择BD。
8—10. 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