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讲义=免费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习主席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政府工作报告 2017一号文件 十九大报告 中国政府与政治 马哲 毛概 邓论和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法理学与宪法 公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 公务员法 管理常识 行政法 经济 经济常识 经济法 科技生活 民法 人文历史 商法 社会公德 事业单位知识 宪法 刑法 政治经济学 中共党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定义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选词填空 地形地势 高科技产业 工业 海洋资源 行政区划 河流湖泊 疆域 交通运输业 民族 农业 气候 人口 水资源 土地资源 自然资源 时事政治

广东:2017年11月广东广州市越秀区属事业单位第二次招聘工作人员8人公告 - 广东^91考试网(一)
2017-11-03 15:27: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附件1
广州市越秀区2017年第二次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需求表
序号 主管单位 单位 单位性质 职位 岗位类型 岗位等级 岗位名称 拟聘人数 招聘人员类型 专业及代码 学历、学位要求 资格条件 备注
代码 本科 研究生
1 越秀区商务局 越秀区旅游发展中心 公益一类 101 管理岗位 九级职员 资源开发部管理员 2 不限 金融学类(B0203)
法学类(B0301)
英语(B050201)
工商管理类(B1202)
旅游管理(B120901)
应用经济学(A0202)
法学(A0301)
英语语言文学(A050201)
企业管理(A120202)
旅游管理(A120203)
本科、学士以上 ①35周岁以下(1981年10月31日以后出生)②有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经验。 能承担长期出差与外勤工作。
2 越秀区商务局 越秀区旅游发展中心 公益一类 102 管理岗位 九级职员 宣传推广部专员 1 不限 金融学类(B0203)
法学类(B0301
新闻传播学类(
B0503
旅游管理(
B120901
应用经济学(A0202)
法学(A0301
新闻传播学(
A0503
旅游管理(
A120203
本科、学士以上 ①35周岁以下(1981年10月31日以后出生)②有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经验。 能承担长期出差与外勤工作。
3 越秀区文广新局 越秀区图书馆 公益一类 103 专业技术岗位 专业技术十二级岗位 助理馆员二级 1 社会人员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B080601)
电子信息工程(B080701)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B080714)
自动化(B0808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B080901)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A080802)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A080805)
计算机应用技术(A081203)
本科、学士以上 ①35周岁以下(1981年10月31日后出生)②具备初级职称。  
4 越秀区文广新局 越秀区图书馆 公益一类 104 专业技术岗位 专业技术十二级岗位 助理馆员二级 1 社会人员 图书馆学(B120501)
信息资源管理(B120503)
图书馆学(A120501)
情报学(A120502)
本科、学士以上 ①35周岁以下(1981年10月31日后出生)②具备图书资料助理馆员职称。  
5 黄花岗科技园管委会 黄花岗创业服务中心(挂广州市越秀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牌子) 公益一类 105 管理岗位 九级职员 知识产权法务管理员 1 不限 法学类(B0301) 法学(A0301) 本科、学士以上 30周岁以下(1986年10月31日后出生)。  
6 黄花岗科技园管委会 黄花岗创业服务中心(挂广州市越秀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牌子) 公益一类 106 管理岗位 九级职员 知识产权宣传员 1 不限 设计学类(B0508) 艺术学(A0504) 本科、学士以上 30周岁以下(1986年10月31日后出生)。  
7 黄花岗科技园管委会 黄花岗创业服务中心(挂广州市越秀区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牌子) 公益一类 107 管理岗位 九级职员 项目管理员 1 不限 公共管理类(B1204) 公共管理(A1204) 本科、学士以上 30周岁以下(1986年10月31日后出生)。  

广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穗府 〔 2014 10

 




广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我市

 

人口调控和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

 

及配套文件的通知



各区、 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各直属机构:

现将《关于加强我市人口调控和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 及《广州市户口迁入管理办法》、《广州市积分制入户管理办法》、《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发展改革委反映。

市政府《印发关于改革我市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穗府〔200372号)和市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农民工及非本市十城区居民户口的城镇户籍人员积分制入户办法(试行)的通知》(穗府办〔201082号)同时废止。

 

广州市人民政府    

2014225    






关于加强我市人口调控和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的精神,适应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促进全市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现就加强我市人口调控和服务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

加强我市人口宏观调控、人口户籍管理、来穗人员公共服务和管理,构建政策准入与积分入户相结合、公共服务逐步向来穗人员延伸的人口调控与服务管理政策体系,实现人口规模适度、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素质提升。加强人口工作的统筹协调,理顺人口调控管理工作的职责分工,健全人口调控管理体制。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完善人口工作的保障和评估机制,建立适应我市人口发展需要的长效工作机制。到 2015年,全市户籍人口控制在 860万以内,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以内。到 2020年,全市户籍人口控制在1050万以内,常住人口控制在1800万以内。

二、指导原则

坚持人口政策与城市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政策相结合,推动人口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坚持人口总量、结构、分布的宏观调控与户籍制度改革、来穗人员服务管理等具体工作相结合,以大人口理念统揽人口工作,牢牢把握人口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确保政策有效、调控有力。坚持人口调控管理政策稳定性和创新性相结合,注重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同时注重因应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完善相关政策。坚持政策引导与行政推动相结合、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以人为本,刚柔相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人口宏观调控。

1.强化规划对人口发展的引导作用。研究制定广州市人口发展中长期规划,明确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市人口总量、结构、素质、分布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加强人口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建立专业部门间的沟通协调机制,统筹人口容量和资源配置。围绕“一个都会区、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的城市功能布局规划,积极疏解都会区人口,促进人口逐步向两个新城区和三个副中心集聚。

2.强化产业发展对人口发展的带动作用。研究建立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推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企业有序转移,带动就业人口同步转移。围绕城市功能布局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带动人口合理分布。坚持产业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低碳化、国际化发展方向,建立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人口结构优化、素质提升。

3.强化交通对人口发展的疏导作用。建设从都会区到两个新城区、三个副中心,以及广州到珠三角其他城市1小时生活圈。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与毗邻城市的地铁、公交换乘接驳,加快外围交通枢纽和满足小客车停车换乘的大型停车场建设,提高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

4.强化区域合作分流人口的作用。依托《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探索建立珠三角及其周边城市区域人口调控协调机制,按规划明确的区域分工、空间战略和空间政策,引导人口在区域内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布局。

5.强化信息技术在人口服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人口信息采集。完善居住证管理,扩展居住证使用功能。建设常住人口个人信息档案和人口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全市人口信息平台,破除信息孤岛,形成统一、动态、共享的全口径人口数据信息库。

(二)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

1.完善户籍迁入管理政策。修改完善现行常住人口调控管理制度,制定《广州市户口迁入管理办法》和《广州市引进人才入户管理办法》。合理调整人口准入条件,优化我市户籍人口年龄结构,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力资源红利转变,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努力提高户籍人口素质,大力吸引高层次人才和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实行更加柔性的以人为本的户籍迁入政策,逐步调整家庭团聚类人员迁入标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完善积分制入户管理政策。修改完善现行农民工及非本市十城区居民户口的城镇户籍人员积分制入户办法,制定《广州市积分制入户管理办法》。科学设置积分入户指标和分值,积极引进在我市长期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各类人才,增强来穗人员对广州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促进来穗人员积极参与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共享发展成果。

3.提升户籍管理水平。完善集体户口管理,试行在街道设立公共集体户口,减少人户分离。规范户口市内迁移政策,以实际居住、工作地登记入户为原则,对具有合法理由的、符合户籍政策规定的本市户籍人员,允许在十城区内自由迁移。加强入户审核信息化建设。合理简化户籍登记、迁移手续,规范审批行为。

(三)提升来穗人员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

1.完善来穗人员公共服务政策。梳理和整合现行关于来穗人员的公共服务政策,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和行政资源投入,扩大公共服务覆盖面,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就业、住房保障、参与社会管理等方面,逐步提高来穗人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以居住证为载体、通过积分享受公共服务的制度。保障来穗人员的合法权益。

2.完善来穗人员管理政策。实行更加科学有效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调整和纠正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管理政策。加强和完善来穗人员的动态、分类和属地化管理。加强来穗外国人管理。

四、健全我市人口工作体系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建立市人口调控和服务管理协调工作机制,加大省、市人口管理工作协调力度,加强省、市各有关部门的工作统筹。

(二)理顺管理职能和分工。

按照人口属地化管理和省、市“统一规划计划、统一准入条件、统一管理办法、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理顺省、市、区(县级市)三级人口管理体制,重点整合和理顺市级人口调控和服务管理部门职能分工,形成管理合力。

(三)发挥社会组织和基层单位的作用。

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人口宏观调控和人才引进工作中的作用,充实街(镇)、社区等基层单位在人口服务管理方面的职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共同做好人口调控和服务管理工作。

五、建立促进人口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

(一)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

深入研究人口发展战略,准确把握人口发展趋势,强化人口调控和服务管理政策储备,为人口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二)建立财政保障机制。

根据人口战略研究、人口信息化建设、户籍制度改革、区域人口发展调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将所需经费纳入部门预算,全市各级财政予以保障。

(三)建立人口工作评估机制。

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人口调控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严格执行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政策。建立完善全市人口发展第三方评估机制,及时对人口调控管理政策进行修订完善。






广州市户口迁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合理控制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省和我市人口调控管理及户籍制度改革的有关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符合本办法相关条件的非本市十城区居民户口人可申请将户口迁入本市十城区。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安徽:2017年11月安徽华东冶金地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