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幼儿园在布置娃娃家、商店等活动区时,多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与制作活动。
2.引导幼儿注意活动安全。如:
n
为幼儿提供的塑料粒、珠子等活动材料要足够大,材质要安全,以免造成异物进入气管、铅中毒等伤害。提供幼儿用安全剪刀。
n
为幼儿示范拿筷子、握笔的正确姿势以及使用剪刀、锤子等工具的方法。
n
提醒幼儿不要拿剪刀等锋利工具玩耍,用完后要放回原处。
目标1 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
3~4岁
|
4~5岁
|
5~6岁
|
1.在提醒下,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3.在引导下,不偏食、挑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
4.愿意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
5.不用脏手揉眼睛,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15分钟。
6.在提醒下,每天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
|
1.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
2.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3.不偏食、挑食,不暴饮暴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
4.常喝白开水,不贪喝饮料。
5.知道保护眼睛,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20分钟。
6.每天早晚刷牙、饭前便后洗手,方法基本正确。
|
1.养成每天按时睡觉和起床的习惯。
2.能主动参加体育活动。
3.吃东西时细嚼慢咽。
4.主动饮用白开水,不贪喝饮料。
5.主动保护眼睛。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等不超过30分钟。
6.每天早晚主动刷牙,饭前便后主动洗手,方法正确。
|
教育建议:
1.
让幼儿保持有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如:早睡早起、每天午睡、按时进餐、吃好早餐等。
2.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
n
合理安排餐点,帮助幼儿养成定点、定时、定量进餐的习惯。
n
帮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引导他们不偏食不挑食、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
n
吃饭时不过分催促,提醒幼儿细嚼慢咽,不要边吃边玩。
3.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
n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n
勤为幼儿洗澡、换衣服、剪指甲。
n
提醒幼儿保护五官,如不乱挖耳朵、鼻孔,看电视时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等。
4.
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如:
n
为幼儿准备多种体育活动材料,鼓励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开展活动。
n
经常和幼儿一起在户外运动和游戏,鼓励幼儿和同伴一起开展体育活动。
n
和幼儿一起观看体育比赛或有关体育赛事的电视节目,培养他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目标2 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4岁
|
4~5岁
|
5~6岁
|
1.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
2.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
|
1.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钮扣。
2.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
1.
能知道根据冷热增减衣服。
2.
会自己系鞋带。
3.
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
教育建议:
1.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
2.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3.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的条件。如:
n
提供一些纸箱、盒子,供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
n
幼儿的衣服、鞋子等要简单实用,便于自己穿脱。
目标3 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4岁
|
4~5岁
|
5~6岁
|
1.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
2.在提醒下能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
3.在公共场所走失时,能向警察或有关人员说出自己和家长的名字、电话号码等简单信息。
|
1.知道在公共场合不远离成人的视线单独活动。
2.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能遵守安全规则。
3.运动时能主动躲避危险。
4.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
|
1.
未经大人允许不给陌生人开门。
2.
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
3.
运动时能注意安全,不给他人造成危险。
4.
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
|
教育建议:
1.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如:
n
要把热水瓶、药品、火柴、刀具等物品放到幼儿够不到的地方;阳台或窗台要有安全保护措施;要使用安全的电源插座等。
n
在公共场所要注意照看好幼儿;幼儿乘车、乘电梯时要有成人陪伴;不把幼儿单独留在家里或汽车里等。
2.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如:
n
外出时,提醒幼儿要紧跟成人,不远离成人的视线,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在河边和马路边玩耍;要遵守交通规则等。
n
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不做危险的事。如不动热水壶,不玩火柴或打火机,不摸电源插座,不攀爬窗户或阳台等。
n
帮助幼儿认识常见的安全标识,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禁止下河游泳、紧急出口等。
n
告诉幼儿不允许别人触摸自己的隐私部位。
3.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如:
n
记住自己家庭的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一旦走失时知道向成人求助,并能提供必要信息。
n
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
n
可利用图书、音像等材料对幼儿进行逃生和求救方面的教育,并运用游戏方式模拟练习。
n
幼儿园应定期进行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逃生演习。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用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让幼儿过早识字不符合其学习特点和接受能力。
目标1 认真听并能听懂常用语言
3~4岁
|
4~5岁
|
5~6岁
|
1.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注意听并做出回应。
2.能听懂日常会话。
|
1.在群体中能有意识地听与自己有关的信息。
2.能结合情境感受到不同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
3.方言地区和少数民族幼儿能基本听懂普通话。
|
1.在集体中能注意听老师或其他人讲话。
2.听不懂或有疑问时能主动提问。
3.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
|
教育建议:
1.
多给幼儿提供倾听和交谈的机会。如:经常和幼儿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或一起看图书、讲故事。
2.
引导幼儿学会认真倾听。如:
n
成人要耐心倾听别人(包括幼儿)的讲话,等别人讲完再表达自己的观点。
n
与幼儿交谈时,要用幼儿能听得懂的语言。
n
对幼儿提要求和布置任务时要求他注意听,鼓励他主动提问。
3.
对幼儿讲话时,注意结合情境使用丰富的语言,以便于幼儿理解。如:
n
说话时注意语气、语调,让幼儿感受语气、语调的作用。如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以比较坚定的语气表示不同意;讲故事时,尽量把故事人物高兴、悲伤的心情用不同的语气、语调表现出来。
n
根据幼儿的理解水平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反映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句子。
目标2 愿意讲话并能清楚地表达
3~4岁
|
4~5岁
|
5~6岁
|
1.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说话,能大方地与人打招呼。
2.基本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
3.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时能配以手势动作。
4.能口齿清楚地说儿歌、童谣或复述简短的故事。
|
1.愿意与他人交谈,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2.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基本会说普通话。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幼儿会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
3.能基本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经历的事情。
4.讲述比较连贯。
|
1.愿意与他人讨论问题,敢在众人面前说话。
2.会说本民族或本地区的语言和普通话,发音正确清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幼儿基本会说普通话。
3.能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
4.讲述时能使用常见的形容词、同义词等,语言比较生动。
|
教育建议:
1.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
n
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如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
n
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