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幼儿主动为老人让座时要表扬;幼儿损害别人的物品或公共物品时要及时制止并主动赔偿。
3.教育幼儿要诚实守信。如:
n
对幼儿诚实守信的行为要及时肯定。
n
允许幼儿犯错误,告诉他改了就好。不要打骂幼儿,以免他因害怕惩罚而说谎。
n
小年龄幼儿经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成人不要误认为他是在说谎。
n
发现幼儿说谎时,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对幼儿的要求过高过严造成的。如果是,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要严肃地告诉幼儿说谎是不对的。
n
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目标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3~4岁
|
4~5岁
|
5~6岁
|
1.
知道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及与自己的关系,体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
2.
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爱父母,亲近与信赖长辈。
3.
能说出自己家所在街道、小区(乡镇、村)的名称。
4.
认识国旗,知道国歌。
|
1.
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2.
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3.
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4.
奏国歌、升国旗时能自动站好。
|
1.
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兴。
2.
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
3.
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
4.
知道国家一些重大成就,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
教育建议:
1.
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如:
n
多和孩子一起游戏、谈笑,尽量在家庭和班级中营造温馨的氛围。
n
通过和幼儿一起翻阅照片、讲幼儿成长的故事等,让幼儿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温暖,老师的和蔼可亲,对养育自己的人产生感激之情。
2.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如:
n
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
n
幼儿园应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萌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3.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
n
和幼儿说一说或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家所在的省、市、县(区)名称。
n
和幼儿一起外出游玩,一起看有关的电视节目或画报等;和他们一起收集有关家乡、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独特物产的图片等,在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n
利用电视节目或参加升旗等活动,向幼儿介绍国旗、国歌以及观看升旗、奏国歌的礼仪。
n
向幼儿介绍反映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发明和创造,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目标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3~4岁
|
4~5岁
|
5~6岁
|
1.
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
2.
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地摆弄物品。
|
1.
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
2.
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
|
1.
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
2.
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
3.
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
|
教育建议:
1.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如:
n
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
n
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n
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
2.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如:
n
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
n
容忍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引导他们活动后做好收拾整理。
n
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
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3~4岁
|
4~5岁
|
5~6岁
|
1.
对感兴趣的事物能仔细观察,发现其明显特征。
2.
能用多种感官或动作去探索物体,关注动作所产生的结果。
|
1. 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
2. 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
3. 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
4. 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
1.
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不同种类物体的特征或某个事物前后的变化。
2.
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3.
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并执行。
4.
能用数字、图画、图表或其他符号记录。
5.
探究中能与他人合作与交流。
|
教育建议:
1.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学习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观察与分类能力。如:
n
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
n
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并对事物进行比较观察和连续观察。
n
引导幼儿在观察和探索的基础上,尝试进行简单的分类、概括。如:根据运动方式给动物分类,根据生长环境给植物分类,根据外部特征给物体分类等等。
2.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如:
n
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或成人提出有探究意义且能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如:皮球、轮胎、竹筒等物体滚动时都走直线吗?怎样让橡皮泥球浮在水面上?
n
支持和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如:玩风车时,鼓励幼儿猜测风车转动方向及速度快慢的原因和条件,并实际去验证。
n
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想知道球在平地上还是在斜坡上滚得快,可以动手试一试;想证明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有关,可以做个小实验进行验证等。
3.鼓励和引导幼儿学习做简单的计划和记录,并与他人交流分享。如:
n
和幼儿共同制定调查计划,讨论调查对象、步骤和方法等,也可以和幼儿一起设法用图画、箭头等标识呈现计划。
n
鼓励幼儿用绘画、照相、做标本等办法记录观察和探究的过程与结果,注意要让记录有意义,通过记录帮助幼儿丰富观察经验、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分享发现。
n
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引导他们在交流中尝试整理、概括自己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如一起讨论和分享自己的问题与发现,一起想办法收集资料和验证猜测。
4.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探究过程,讨论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结果与计划目标是否一致,分析一下原因以及下一步要怎样做等。
目标3 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3~4岁
|
4~5岁
|
5~6岁
|
1.
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