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讲义=免费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习主席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 一号文件 十九大报告 中国政府与政治 马哲 毛概 邓论和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法理学与宪法 公文写作 应用文写作 公务员法 管理常识 行政法 经济 经济常识 经济法 科技生活 民法 人文历史 商法 社会公德 事业单位知识 宪法 刑法 政治经济学 中共党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定义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选词填空 地形地势 高科技产业 工业 海洋资源 行政区划 河流湖泊 疆域 交通运输业 民族 农业 气候 人口 水资源 土地资源 自然资源 时事政治

陕西:2018年07月宝鸡事业单位招聘面试公告_陕西^91考试网(十八)
2018-07-19 09:46: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2.       能感知和发现物体和材料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3.       能感知和体验天气对自己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4.       初步了解和体会动植物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1.       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

2.       能感知和发现常见材料的溶解、传热等性质或用途

3.       能感知和发现简单物理现象,如物体形态或位置变化等。

4.       能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体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5.       初步感知常用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

1.       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

2.       能发现常见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3.       能探索并发现常见的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或影响因素,如影子、沉浮等。

4.       感知并了解季节变化的周期性,知道变化的顺序。

5.       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

教育建议:

1.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如:

n   和幼儿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

n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

2.引导幼儿在探究中思考,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析,发现事物之间明显的关联。如:

n   引导5岁以上幼儿关注和思考动植物的外部特征、习性与生活环境对动植物生存的意义。如兔子的长耳朵具有自我保护的作用;植物种子的形状有助于其传播等。

n   引导幼儿根据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推测和证实它们的用途。如:带轮子的物体方便移动;不同用途的车辆有不同的结构等等。

3引导幼儿关注和了解自然、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渐懂得热爱、尊重、保护自然。如:

n   结合幼儿的生活需要,引导他们体会人与自然、动植物的依赖关系。如:动植物、季节变化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常见灾害性天气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等。

n   和幼儿一起讨论常见科技产品的用途和弊端,如:汽车等交通工具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对环境的污染等。

 

(二)数学认知   

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3~4

4~5

5~6

1.       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

2.  体验和发现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

1.       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形状来描述。

2.  在指导下,感知和体会有些事物可以用数来描述,对环境中各种数字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1.       能发现事物简单的排列规律,并尝试创造新的排列规律。

2.       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教育建议:

1引导幼儿注意事物的形状特征,尝试用表示形状的词来描述事物,体会描述的生动形象性和趣味性。如:

n   参观游览后,和幼儿一起谈论所看到的事物的形状,鼓励幼儿产生联想,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如:熊猫的身体圆圆的,全身好像是一个个的圆形组成的。

n   和幼儿交谈或读书讲故事时,适当地运用一些有关形状的词汇来描述事物,如看图片时,和幼儿讨论奥运会场馆的形状,体会为什么有的场馆叫“水立方”,有的叫“鸟巢”。

2引导幼儿感知和体会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数,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如:

n   和幼儿一起寻找发现生活中用数字作标识的事物,如电话号码、时钟、日历和商品的价签等。

n   引导幼儿了解和感受数用在不同的地方,表示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如天气预报中表示气温的数代表冷热状况;钟表上的数表明时间的早晚等。

n   鼓励幼儿尝试使用数的信息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如知道今天是星期五,能推断明天是星期六,爸爸妈妈休息。

3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事物,体会其中的排列特点与规律,并尝试自己创造出新的排列规律。如:

n   和幼儿一起发现和体会按一定顺序排列的队形整齐有序。

n   提供具有重复性旋律和词语的音乐、儿歌和故事,或利用环境中有序排列的图案(如按颜色间隔排列的瓷砖、按形状间隔排列的珠帘等),鼓励幼儿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规律。

n   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

n   引导幼儿体会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有一定顺序和规律的,如一周七天的顺序是从周一到周日,一年四季按照春夏秋冬轮回等。

4鼓励和支持幼儿发现、尝试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体会数学的用处。如:

n   拍球、跳绳、跳远或投沙包时,可通过数数、测量的方法确定名次。

n   讨论春游去哪里玩时,让幼儿商量想去哪里玩?每个想去的地方有多少人?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定。

n   滑滑梯时,按照“先来先玩”的规则有序地排队玩。

目标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4

4~5

5~6

1.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大小、多少、高矮长短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表示。

2.能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能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以内的物体,并能说出总数。能按数取物。

4.能用数词描述事物或动作。如我有4本图书。

1.       能感知和区分物体的粗细、厚薄、轻重等量方面的特点,并能用相应的词语描述。

2.       能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       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4123合在一起是5

4.       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和位置。

 

1.       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2.       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

3.       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4.       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育建议:

1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如:

n   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学习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这些特征。

n   结合具体事物让幼儿通过多次比较逐渐理解“量”是相对的。如小亮比小明高,但比小强矮。

n   收拾物品时,根据情况,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分类整理。如整理图书时按照大小摆放。

2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如:

n   鼓励幼儿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如,在给桌子上的每个碗配上勺子时,发现碗和勺多少的不同。

n   鼓励幼儿通过数数比较两样东西的多少。如数一数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梨,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哪个少。

3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如:

n   结合生活需要,和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点数物体,得出物体的总数。

n   通过点数的方式让幼儿体会物体的数量不会因排列形式、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如鼓励幼儿将一定数量的扣子以不同的形式摆放,体会扣子的数量是不变的。

n   结合日常生活,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如游戏时,请幼儿按要求拿出几个球。

4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如:

n   游戏中遇到让4个小动物住进两间房子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将5块饼干分给两个小朋友问题时,让幼儿尝试不同的分法。

n   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家里来了5位客人,桌子上只有3个杯子,还需要几个杯子等。

n   购少量物品时,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参与计算和付款的过程等。

 

目标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3~4

4~5

5~6

1.       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       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1.       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

2.       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

3. &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陕西:2018年07月宝鸡市事业单位招..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