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发表论文80 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指导博士生一名(在读),指导硕士生十余名。9、肖勋文
博士、副研究员。目前为宁波工程学院校创新团队(有机-高分子创新团队)负责人; 校应用化学学科负责人; 宁波市人民政府重点高层次人才(2013); 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 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导师; 宁波市第七届团委委员; 浙江省中青年带头人培养对象(2103)。
主要从事有机-无机杂化功能材料(导电性,磁性, 光学),有机单分子电子器件的合成与研究(分子整流器,分子开关等)。目前主要开展的工作包括: (1) 具有高导电的MOFs材料的设计,合成和性质研究; (2) 新型的D-A
(给体-受体)分子的设计和性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教育部留学归国启动基金1项等;已发表SCI 收录论文23篇(第一和通讯作者15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已授权2项。
10、朱占峰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为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特聘教授。兼任:教育部物流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信息化专委会副主任、教育部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认证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商务专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专家、全国经管类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员、《物流技术》编委会委员、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基地负责人、宁波中小企业发展研究所所长、宁波智慧企业研究所所长、宁波物流产业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近几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精品课程《物流企业管理》建设项目、参与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物流管理》项目并主持《供应链管理》子项目等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40余项,荣获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级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省、部级奖15项,市、厅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等12项,公开发表或交流论文70余篇,出版论著12部。
11、屠巧平
博士、教授。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带头人,资产评估专业牵头人。近年来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篇,其中EI收录1篇,CSSCI收录8篇, ISTP检索2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全文转载1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2012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绩效评估》,2011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全流通条件下公司控制权市场治理绩效评估》,主持省级和厅级科研项目10项。2002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2011年获河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2012年获开封市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12年获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科研成果1等奖。
研究领域:资本市场, 公司治理,公司价值评估。承担本科生的《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财务管理》、《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学》、《博弈论》等课程的教学,研究生的《公司金融》、《公司资本运营》、《企业价值评估》、《资产评估学》、《无形资产评估》、《资产评估案例与实务》等,获2012年河南大学教学质量大赛二等奖,多次年度考评为优秀。
12、程晓民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宁波工程学院数字化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宁波工程学院风华学者特聘教授,宁波市第十四届政协委员、宁波市新农村顾问团工业团成员、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首批21个块状经济转型升级专家,获宁波市首届巾帼科技工作者、宁波市高校名师等荣誉称号。
主要从事精密及微细加工、基于射流的微成形及其医学应用、光机电一体化设备研发、快速成形与柔性制造技术开发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微射流操控的微纳制造、微注塑成形、无针注射等领域具有独创性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基金项目8项、企业课题多项。获发明专利授权6项,其中“微粒子捕集装置及び当该装置を用いた微粒子输送设备”获日本发明专利授权,发表SCI、EI等高水平论文8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指导学生科研项目、学生省级竞赛获奖、指导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等10余项,主讲快速成形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压铸模具设计等课程。
13、干伟忠
博士、教授。长期从事工程结构耐久性研究, 主要方向为混凝土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工程结构腐蚀及其监测等。
曾获浙江省优秀教师(2002), 宁波市青年科技奖(2003), 宁波市劳动模范(2004), 宁波市优秀青年(2004),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5), 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2007), 浙江省高校优秀党员(2008), 宁波市首届优秀留学回国人员(2009), 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11)等荣誉称号。2003年列入宁波市“43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和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2004年被遴选为宁波市高校名师培养对象和浙江省“151新世纪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
14、李宜春
博士、教授。宁波工程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城市社会学学科(校级重点)负责人,宁波市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基地(市级)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政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曾任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后,贵州遵义市红花岗区政府副区长,重庆文理学院政法学院院长、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主任,安徽省政府研究室社会处处长等。
主要从事政治与行政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1项,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多项。在《中国行政管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中国史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近40篇论文,其中20余篇被CSSCI、人大书报资料复印、《新华文摘》收录、转载。出版专著《传统行政管理思想新论》。
15、杨仁法
博士、教授。2001年担任原宁波高等专科学校汽车系系主任,2004年学校升格宁波工程学院担任交通学院副院长,2009年担任交通学院院长,2012年兼任交通研究院院长。2007被确定为校重点学科带头人,2011年被确认为宁波市创新拔尖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担任宁波市城市交通重点实验室主任、宁波市智慧交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等职。长期从事城市及区域综合交通规划、物流运输系统规划、城市交通管理、道路交通安全等方面研究,主持研究了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计划示范课题1项、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1项以及有关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管理、城乡公共交通、物流园区规划等实际应用项目50多项,编写著作2部,发表论文40多篇,获公安部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教学成果奖3项、实用专利1项。
现担任中国物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宁波市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市江北区政协常委、宁波市镇海区决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等社会兼职。
The path to glory is lways rugged. 光荣之路常坎坷.
Say the right thing at the right time,and keep still most of the time. 只在恰当的时候说恰当的话,大部分时间则不要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