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讲义=免费

2014年09月江西事业单位考试时政热点:落马官员“双面人生”-工作废寝忘食 生活贪污腐化(一)
2014-09-18 17:28:2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91考试网提醒您关注:

9月1日,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登乔翠霞和魏联合的署名文章《关注领导干部生活状态》,开篇即提出:“‘一边是工作上的废寝忘食,一边是生活上的贪污腐化’,这是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落马干部‘双面人生’的真实写照”。随着近期多名官员的落马,“反腐”成为年度热词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而为何部分落马官员有生活作风问题?乔翠霞和魏联合的调研也许能给出一个新的参考答案。

他们曾在山东省委党校对450多名官员做过有关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的问卷调查。在他们看来,调查结果显示,非常态的工作节奏和方式,以及异地任职的经历,易使干部逐渐脱离正常家庭生活轨道,走上腐败之路。

“让公众了解官员真实状态”

新京报: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调查?

乔翠霞:我在党校工作16年,接触官员多,对这个群体很关注,他们身上有闪光点,但整个社会大氛围下,不少人对这个群体的认知是负面的,我们想让公众了解官员真实的状态。

新京报:针对官员的生活状态做调查比较少见,有受什么启发吗?

乔翠霞:真有一个,今年春节央视推出了“家风”报道,我觉得找得准,现在都说践行核心价值观,但不能空对空,家风就是很好的微观载体。假如一位官员工作兢兢业业,但家庭生活一团糟,在子女的成长中角色缺失,我想这并不符合社会发展。

新京报:是否也和当前的反腐形势有关?

乔翠霞:确实有反腐的大背景在前。如果中国发展是辆前行的列车,官员群体肯定是车头,我们看这段时间官员被查,很多伴有通奸、生活作风问题,难道这类群体全都作风不好、生活腐败吗?该仔细去分析,这个群体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

新京报:你有做社会研究的学科背景吗?

乔翠霞:我本科和研究生都学政治学,博士学的是产业经济学,有这7年的积累,我非常关心政治的东西,是天然的一个兴趣。

“样本能覆盖官员群体”

新京报:调查问卷的设计花费时间长吗?

乔翠霞:从我们有想法到出问卷,大概3周。其中征求了不少研究政治学老师的意见,反复修改了几次。

新京报:在设计问卷时会有哪些考虑?

乔翠霞:首先问题不能太多,不然对方不太理你,也不能太难答、太敏感,一看都是反映负面的东西。还有细化到问卷答案的选项,比如异地任职年限,不同选项时间段怎么划分,各方面都要考虑。

新京报:调查对象的样本是如何选择的?

乔翠霞:还是依赖已有的资源,党校长年有官员进修班,调查样本基本覆盖了党委、政府机关、人大政协、司法、事业单位、企业、高校、部队等部门,涉及副科至正厅各级,多个年龄阶段。

新京报:会有顾虑吗,担心官员不接受这样的问卷调查?

乔翠霞:最后收上来问卷大多是匿名的,很少有官员填写真名,再者问卷中没有特别敏感的提问,唯一比较敏感的是子女海外教育经历、支出等,这一项有的官员就没填。

新京报:设计这一问题是想调查裸官的情况吗?

乔翠霞:跟裸官没关系。出国留学通常花费多,主要是想看子女的教育给官员带来的经济压力。但最后看调查结果,山东省这样的情况比较少。

异地任职易引发官员家庭危机

新京报:你在文 章开篇说,工作上废寝忘食,生活上贪污腐化,是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落马干部“双面人生”的真实写照。哪些数据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乔翠霞:中国官员真的挺累的,问卷显示,多数官员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均超过8小时,其中“8小时”为19.74%,“8-10小时”为64.65%,“11-15小时”为14.75%,86%的受访者被要求必须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

新京报:但你所说生活上的贪污腐化,在问卷调查中看不到这样的数据支撑。

乔翠霞:这更多是基于对现象的分析,类似于推理,现在大多落马官员多伴有生活作风问题。但如果问卷中谈这样私密的东西,很难得到真实答案,面谈的话更不会告诉我们。

新京报:这样的双面人生在你身旁有真实的例子吗?

乔翠霞:确实存在,比如一些官员,曾和我们一起到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日常相处能看到他最真实的情感流露,后来看到他出问题,自己就感慨颇多,甚至心理上会接受不了,一直会疑惑,怎么会这样?

新京报:你在调查中也很关注官员异地任职的情况。

乔翠霞:以调研情况看,一半以上有过异地任职的经历,平均异地任职时间为5.5年,75.6%因各种原因曾两地分居,这是引起官员家庭生活危机的原因之一。

新京报:你觉得感情生活的混乱和异地任职有怎样的关系?

乔翠霞:我们知道古代官员异地任职是为防止腐败,但现在因为交通、通讯的发展,防止亲情上的腐败已大打折扣,中国传统社会里有熟人社会的监督,熟人会给他工作、生活一种压力,异地任职反而缺乏这种监督。

新京报:没有异地任职出现腐败的可能性就小吗?

乔翠霞:其实对大多数官员而言,即便没有异地任职,“几乎不着家”的工作节奏和方式,也极易使他们逐渐脱离正常家庭生活轨道,淡化其应当承担的家庭责任,这也成为官员情感“溜号”的重要原因。

建人脉网络已成官员“必修课”

新京报:问卷中有一个按在外就餐频率将对象从高到低排列,这一问题能反映出什么?

乔翠霞:通过看官员这一周跟谁吃饭,我们发现,家人团聚、和朋友的社交少,和同事、上级领导吃饭等公务比较多。

新京报:这也是容易引起腐败的一个因素?

乔翠霞:公款吃喝泛滥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酒席、饭桌”已经异化为工作的延续,很多工作需要在半公半私的人际交往和觥筹交错中“搞定”。

新京报:你觉得出现这样状况的原因是什么?

乔翠霞:中国是个人情社会,法制尚不健全、制度尚不完善,这种构建“人脉网络”、疏通工作通道的交际应酬,已经成为政府官员的“必修课”。

“评价体系要回归正常”

新京报:你最希望通过问卷调查来表达什么?

乔翠霞:如果说前30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转轨期,现在就是常态化,除了经济的中低速增长,社会的发展应慢慢步入正常状态,生活、工作方式也该进入常态化。以往官员在“爬坡”时特别努力,扭曲了一些东西,现在这些应该回归正常。

新京报:扭曲的是哪些?哪种状态又是你理解的“正常”?

乔翠霞:扭曲的是工作与生活的关系。这两者都不可缺少,有工作,也必须有生活。其实在西方文化中,很难看到为工作两地分居的状况。

新京报:你觉得现在官员的评价体系应该发生变化吗?

乔翠霞:确实要改变过去单方面塑造“铁人”式领导模范的思维定势,培育“新型官员”,官员形象更加真实,更接地气。实际上我们已经在尝试,比如在做官员绩效考核标准,希望把“德”这一块放进来。

新京报:但“德”这样的标准很难量化?

乔翠霞:确实,是很难的问题。怎么解决,也需要很多思考。我觉得现在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了,八项规定后,大吃大喝确实少多了,官员之前可能是不愿意应酬,但不得不,现在是不能做。比如我和学生谈话,问八项规定后他们家庭生活有无改变,他们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家里人吃饭多了。这种家庭的回归,我觉得就应该是纳入考核的。

新京报:有没有考虑今后继续做类似的调查?

91EXAM.org

乔翠霞:我们一直觉得这个题目有价值,希望做一个大的课题,长期去关注官员群体,过两三年,长期追踪,比如通过追踪反腐形势给官员带来的变化,去揭示群体背后的一些东西。

(乔翠霞,女,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曾任山东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副主任。)

9月1日,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刊登乔翠霞和魏联合的署名文章《关注领导干部生活状态》,开篇即提出:“‘一边是工作上的废寝忘食,一边是生活上的贪污腐化’,这是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落马干部‘双面人生’的真实写照”。随着近期多名官员的落马,“反腐”成为年度热词。而为何部分落马官员有生活作风问题?乔翠霞和魏联合的调研也许能给出一个新的参考答案。

他们曾在山东省委党校对450多名官员做过有关工作状态和生活状态的问卷调查。在他们看来,调查结果显示,非常态的工作节奏和方式,以及异地任职的经历,易使干部逐渐脱离正常家庭生活轨道,走上腐败之路。

“让公众了解官员真实状态”

新京报:为什么会做这样一个调查?

乔翠霞:我在党校工作16年,接触官员多,对这个群体很关注,他们身上有闪光点,但整个社会大氛围下,不少人对这个群体的认知是负面的,我们想让公众了解官员真实的状态。

新京报:针对官员的生活状态做调查比较少见,有受什么启发吗?

乔翠霞:真有一个,今年春节央视推出了“家风”报道,我觉得找得准,现在都说践行核心价值观,但不能空对空,家风就是很好的微观载体。假如一位官员工作兢兢业业,但家庭生活一团糟,在子女的成长中角色缺失,我想这并不符合社会发展。

新京报:是否也和当前的反腐形势有关?

乔翠霞:确实有反腐的大背景在前。如果中国发展是辆前行的列车,官员群体肯定是车头,我们看这段时间官员被查,很多伴有通奸、生活作风问题,难道这类群体全都作风不好、生活腐败吗?该仔细去分析,这个群体为什么出现这些问题。

新京报:你有做社会研究的学科背景吗?

乔翠霞:我本科和研究生都学政治学,博士学的是产业经济学,有这7年的积累,我非常关心政治的东西,是天然的一个兴趣。

“样本能覆盖官员群体”

新京报:调查问卷的设计花费时间长吗?

乔翠霞:从我们有想法到出问卷,大概3周。其中征求了不少研究政治学老师的意见,反复修改了几次。

新京报:在设计问卷时会有哪些考虑?

乔翠霞:首先问题不能太多,不然对方不太理你,也不能太难答、太敏感,一看都是反映负面的东西。还有细化到问卷答案的选项,比如异地任职年限,不同选项时间段怎么划分,各方面都要考虑。

新京报:调查对象的样本是如何选择的?

乔翠霞:还是依赖已有的资源,党校长年有官员进修班,调查样本基本覆盖了党委、政府机关、人大政协、司法、事业单位、企业、高校、部队等部门,涉及副科至正厅各级,多个年龄阶段。

新京 报:会有顾虑吗,担心官员不接受这样的问卷调查?

乔翠霞:最后收上来问卷大多是匿名的,很少有官员填写真名,再者问卷中没有特别敏感的提问,唯一比较敏感的是子女海外教育经历、支出等,这一项有的官员就没填。

新京报:设计这一问题是想调查裸官的情况吗?

乔翠霞:跟裸官没关系。出国留学通常花费多,主要是想看子女的教育给官员带来的经济压力。但最后看调查结果,山东省这样的情况比较少。

异地任职易引发官员家庭危机

新京报:你在文章开篇说,工作上废寝忘食,生活上贪污腐化,是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落马干部“双面人生”的真实写照。哪些数据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乔翠霞:中国官员真的挺累的,问卷显示,多数官员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均超过8小时,其中“8小时”为19.74%,“8-10小时”为64.65%,“11-15小时”为14.75%,86%的受访者被要求必须保持手机24小时开机。

新京报:但你所说生活上的贪污腐化,在问卷调查中看不到这样的数据支撑。

乔翠霞:这更多是基于对现象的分析,类似于推理,现在大多落马官员多伴有生活作风问题。但如果问卷中谈这样私密的东西,很难得到真实答案,面谈的话更不会告诉我们。

新京报:这样的双面人生在你身旁有真实的例子吗?

乔翠霞:确实存在,比如一些官员,曾和我们一起到红色教育基地,通过日常相处能看到他最真实的情感流露,后来看到他出问题,自己就感慨颇多,甚至心理上会接受不了,一直会疑惑,怎么会这样?

新京报:你在调查中也很关注官员异地任职的情况。

乔翠霞:以调研情况看,一半以上有过异地任职的经历,平均异地任职时间为5.5年,75.6%因各种原因曾两地分居,这是引起官员家庭生活危机的原因之一。

新京报:你觉得感情生活的混乱和异地任职有怎样的关系?

乔翠霞:我们知道古代官员异地任职是为防止腐败,但现在因为交通、通讯的发展,防止亲情上的腐败已大打折扣,中国传统社会里有熟人社会的监督,熟人会给他工作、生活一种压力,异地任职反而缺乏这种监督。

新京报:没有异地任职出现腐败的可能性就小吗?

乔翠霞:其实对大多数官员而言,即便没有异地任职,“几乎不着家”的工作节奏和方式,也极易使他们逐渐脱离正常家庭生活轨道,淡化其应当承担的家庭责任,这也成为官员情感“溜号”的重要原因。

建人脉网络已成官员“必修课”

新京报:问卷中有一个按

Tags:事业单位 招聘 考试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4年09月湖南大学管理及辅助岗..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