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一、研究所简介及网站链接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http://www.im.cas.cn)是隶属于中国科学院的科研事业单位,经过5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具有雄厚基础、强大实力和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微生物学研究机构。微生物资源与大数据中心作为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数据中心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信息中心微生物分中心,长期致力于微生物资源收集、保藏、功能评价、信息资源的电子化和网络信息共享等,已经建立了中国微生物菌种目录数据库、中国科学院典型培养物数据库、中国物种编目数据库等一系列微生物专业数据库。2010年,中科院微生物所成为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WDCM)新的主持单位。WDCM由世界菌种保藏联盟(WFCC) 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建设和维护了与微生物资源相关的一系列重要数据库,是全球微生物领域最重要的实物资源数据平台。 目前WDCM开发的全球微生物资源菌种目录(Global Catalogue of Microorganisms)是由WFCC支持,为全球保藏中心和微生物学家共享的综合性全球微生物数据资源平台。迄今,已有全球35个国家的75家保藏中心的34万余株微生物资源数据加入该平台,平台将发展成为微生物资源领域最重要的实物资源数据平台之一。信息中心在 2014年成为国家863计划《微生物数字化信息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的研发》项目的主持单位,领导我国28个科研机构共同开展微生物大数据平台建设;面向微生物资源、微生物技术开发和微生物产业应用的重大需求,以微生物领域相关的数字化资源整合为核心,重点突破异构化微生物数字资源的整合、大规模组学数据集成及分析、针对微生物数字资源的知识挖掘和垂直检索、基于云技术的微生物信息系统构建等关键技术;研究制定微生物数字资源整合的数据标准和服务标准;建立微生物领域完善的数据体系及知识仓库;开发支持微生物数字化资源获取、存储、挖掘、共享和应用的协同服务平台及分析软件;形成微生物数据整合与应用的典型示范。
二、招聘岗位
微生物信息大数据及分析平台技术专家(1名)
三、岗位职责
生物信息学平台已成为支撑研究所发展的重要基础科研平台之一,服务于研究所承担的各类重要国家项目,以及所内“一三五”战略发展。近年来,高通量生物技术应用于微生物研究产生了海量的数据,急需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手段提炼整理科研数据,解示生物学问题。本岗位的主要职责是开展微生物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服务于基础科研及应用开发,进一步提升研究所在微生物大数据收集、管理、分析、挖掘、应用研究等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四、任职条件及相关要求
1.恪守科学道德,学风正派、诚实守信、严谨治学,团队合作精神强,具有为科技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服务而艰苦创业的奉献精神;
2.已在本学科或技术领域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创新工作,做出过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或技术创新,在重要核心刊物上发表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或掌握关键技术或拥有重要的发明专利等;
3.具有开阔的学术视野、前瞻能力,能敏锐把握本学科领域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前沿发展态势;
4.具有先进管理理念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并组织、推动和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活动;
5.具有领导大型生物信息学平台或数据库架构的实施经验,熟识生物信息学软硬件环境;
6.熟悉微生物相关的大规模组学数据管理、应用以及云服务模式;
7.符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基本条件。
五、可提供的支持(院统一支持除外):
1、提供科研和办公用房等基本条件;
2、支持团队建设,配备科研助手;
3、给予一定的科研启动经费和住房补贴,具体面议;
4、工资及福利待遇按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六、应聘材料
1、百人B类申请表;(详见附件)
2、个人简历(包括个人基本情况、主要工作业绩、联系方式及近期免冠照片);
3、发表的论著目录(注明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引用情况的检索证明及3篇代表性论文全文;
4、应聘后的工作设想和要求;
5、三位本领域专家推荐信;
6、相关证明(重要成果证明、海外任职情况证明、学历学位证明、身份证或护照复等扫描件;
7、本人认为有必要提供的其它相关材料。
七、报名方式及联系人信息等
联 系 人:马俊才 程萍
联系电话:86-10-64807422;86-10-64807471
联系邮箱:ma@im.ac.cn,chengp@im.ac.cn
八、报名截止时间等其他说明
与院招聘截止时间同步。
原标题: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率先行动“百人计划”技术英才招聘启事
点击下载>>>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百人B类申请表.docx
(注:填表前请认真阅读《填写说明》,提交前请将蓝色说明性文字删除)
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百人计划”
技术英才(B类)申请表
申 请 人
申请岗位
依托单位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制
说 明
一、请申请人实事求是地填写表中各项内容。
二、申请人需提供专利、领导(参与)过的主要项目、获得奖励和代表性成果等的证明材料,及其他本人认为重要的相关材料。
三、申请材料中请勿填写涉密内容。
基本信息
|
姓名
|
中文
|
|
性别
|
|
照片
|
外文
|
|
出生日期
|
年 月 日
|
出生地
|
|
国籍
|
|
证件名称
|
|
证件号码
|
|
学科领域
|
|
专业方向
|
|
从事专业关键词
|
1. 2. 3. 4.(研究方向,填写专业术语,限4个以内)
|
拟到岗工作时间
|
|
教育经历
|
时间 国家 院校 专业 学位
【请从大学本科(学士)填起,按照时间顺序填写,每一段经历均应有明确的起始和终止日期,具体到月份。海外教育经历应同时加注英文】
|
工作经历
|
时间
国家
单位
职务
【请按照时间顺序填写截至申请前的工作经历。每一段经历均应有明确的起始和终止日期,具体到月份。海外单位和职务应同时加注英文。兼职经历请注明。博士后经历填写在工作经历栏中。】
|
学习、工作经历不连续的原因
|
【如有此情况,请说明。如无此情况,请填无。】
|
|
|
|
|
|
|
|
|
|
申请人主要技术优势和贡献(本栏限1页)
|
1、主要技术优势【请概述本人的专业领域及技术优势。请不要在此重复填写申请人的教育经历、工作经历或仅简单列举个人发表论文、获得专利等内容。】
2、主要技术贡献【请概述本人在相关专业领域取得的代表本人技术水平的主要贡献,简要说明相关贡献内容、在本专业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