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心身边的人,如妈妈累了,知道让她安静休息一会儿。
n
借助故事、图书等给幼儿讲讲父母抚育孩子成长的经历,让幼儿理解和体会父爱与母爱。
n
结合实际情境,提醒幼儿注意别人的情绪,了解他们的需要,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
n
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如商场、邮局、医院等,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3.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如:
n
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可以相互学习。
n
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主要民族和世界其它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目标1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3~4岁
|
4~5岁
|
5~6岁
|
1. 对群体活动有兴趣。
2.对幼儿园的生活好奇,喜欢上幼儿园。
|
1.愿意并主动参加群体活动。
2.愿意与家长一起参加社区的一些群体活动。
|
1.在群体活动中积极、快乐。
2.对小学生活有好奇和向往。
|
教育建议:
1.
经常和幼儿一起参加一些群体性的活动,让幼儿体会群体活动的乐趣。如:参加亲戚、朋友和同事间的聚会以及适合幼儿参加的社区活动等,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丰富其群体活动的经验。
2.
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
3.
带领大班幼儿参观小学,讲讲小学有趣的活动,唤起他们对小学生活的好奇和向往,为入学做好心理准备。
目标2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3~4岁
|
4~5岁
|
5~6岁
|
1.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
2.知道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归还。
3.在成人提醒下,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
|
1.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
2.不私自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3.知道说谎是不对的。
4.知道接受了的任务要努力完成。
5.在提醒下,能节约粮食、水电等。
|
1.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
2.爱惜物品,用别人的东西时也知道爱护。
3.做了错事敢于承认,不说谎。
4.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
5.爱护身边的环境,注意节约资源。
|
教育建议:
1.
成人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如:答应幼儿的事一定要做到、尊老爱幼、爱护公共环境,节约水电等。
2.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行为规则或其它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如:
n
经常和幼儿玩带有规则的游戏,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
n
利用实际生活情境和图书故事,向幼儿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
n
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创设情境,让幼儿体会没有规则的不方便,鼓励他们讨论制定规则并自觉遵守。
n
对幼儿表现出的遵守规则的行为要及时肯定,对违规行为给予纠正。如:幼儿主动为老人让座时要表扬;幼儿损害别人的物品或公共物品时要及时制止并主动赔偿。
3.教育幼儿要诚实守信。如:
n
对幼儿诚实守信的行为要及时肯定。
n
允许幼儿犯错误,告诉他改了就好。不要打骂幼儿,以免他因害怕惩罚而说谎。
n
小年龄幼儿经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成人不要误认为他是在说谎。
n
发现幼儿说谎时,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对幼儿的要求过高过严造成的。如果是,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同时要严肃地告诉幼儿说谎是不对的。
n
经常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的责任感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目标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3~4岁
|
4~5岁
|
5~6岁
|
1.
知道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家庭成员及与自己的关系,体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
2.
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暖,爱父母,亲近与信赖长辈。
3.
能说出自己家所在街道、小区(乡镇、村)的名称。
4.
认识国旗,知道国歌。
|
1.
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班级,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2.
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市、县(区)名称,知道当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3.
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4.
奏国歌、升国旗时能自动站好。
|
1.
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的成绩感到高兴。
2.
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此感到高兴。
3.
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
4.
知道国家一些重大成就,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
教育建议:
1.
亲切地对待幼儿,关心幼儿,让他感到长辈是可亲、可近、可信赖的,家庭和幼儿园是温暖的。如:
n
多和孩子一起游戏、谈笑,尽量在家庭和班级中营造温馨的氛围。
n
通过和幼儿一起翻阅照片、讲幼儿成长的故事等,让幼儿感受到家庭和幼儿园的温暖,老师的和蔼可亲,对养育自己的人产生感激之情。
2.吸引和鼓励幼儿参加集体活动,萌发集体意识。如:
n
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
n
幼儿园应经常组织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萌发幼儿的集体荣誉感。
3.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如:
n
和幼儿说一说或在地图上找一找自己家所在的省、市、县(区)名称。
n
和幼儿一起外出游玩,一起看有关的电视节目或画报等;和他们一起收集有关家乡、祖国各地的风景名胜、著名的建筑、独特物产的图片等,在观看和欣赏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
n
利用电视节目或参加升旗等活动,向幼儿介绍国旗、国歌以及观看升旗、奏国歌的礼仪。
n
向幼儿介绍反映中国人聪明才智的发明和创造,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
目标1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3~4岁
|
4~5岁
|
5~6岁
|
1.
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
2.
经常问各种问题,或好奇地摆弄物品。
|
1.
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
2.
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
|
1.
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总是刨根问底。
2.
能经常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
3.
探索中有所发现时感到兴奋和满足。
|
教育建议:
1.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如:
n
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
n
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n
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
2.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如:
n
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易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
n
容忍幼儿因探究而弄脏、弄乱、甚至破坏物品的行为,引导他们活动后做好收拾整理。
n
多为幼儿选择一些能操作、多变化、多功能的玩具材料或废旧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幼儿拆装或动手自制玩具。
目标2 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