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讲义=免费

事业单位考试大纲必考点、题库高频试题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习主席重要讲话 "十四五"规划 2017一号文件 十八大报告 十八届五中全会 中国政府与政治 马哲 毛概 邓论和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法理学与宪法 公文写作 公务员法 管理常识 行政法 经济 经济常识 经济法 科技生活 民法 人文历史 商法 社会公德 事业单位知识 宪法 刑法 政治经济学 中共党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定义判断 片段阅读 数学运算 选词填空 地形地势 高科技产业 工业 海洋资源 行政区划 河流湖泊 疆域 交通运输业 民族 农业 气候 人口 水资源 土地资源 自然资源 时事政治

陕西:2017年07月陕西宝鸡市事业单位招聘面试通知 (五十二)
2017-07-22 14:03:4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通过数数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       能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如54123合在一起是5

4.       会用数词描述事物的排列顺序和位置。

 

1.       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2.       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如合并或拿取)理解“加”和“减”的实际意义。

3.       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它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

4.       能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育建议:

1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如:

n   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细等量的特征,学习使用相应的词汇描述这些特征。

n   结合具体事物让幼儿通过多次比较逐渐理解“量”是相对的。如小亮比小明高,但比小强矮。

n   收拾物品时,根据情况,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分类整理。如整理图书时按照大小摆放。

2结合日常生活,指导幼儿学习通过对应或数数的方式比较物体的多少。如:

n   鼓励幼儿在一对一配对的过程中发现两组物体的多少。如,在给桌子上的每个碗配上勺子时,发现碗和勺多少的不同。

n   鼓励幼儿通过数数比较两样东西的多少。如数一数有多少个苹果,多少个梨,判断苹果和梨哪个多,哪个少。

3利用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情境,引导幼儿理解数概念。如:

n   结合生活需要,和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点数物体,得出物体的总数。

n   通过点数的方式让幼儿体会物体的数量不会因排列形式、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如鼓励幼儿将一定数量的扣子以不同的形式摆放,体会扣子的数量是不变的。

n   结合日常生活,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如游戏时,请幼儿按要求拿出几个球。

4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如:

n   游戏中遇到让4个小动物住进两间房子的问题,或生活中遇到将5块饼干分给两个小朋友问题时,让幼儿尝试不同的分法。

n   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家里来了5位客人,桌子上只有3个杯子,还需要几个杯子等。

n   购少量物品时,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参与计算和付款的过程等。

 

目标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3~4

4~5

5~6

1.       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       能感知物体基本的空间位置与方位,理解上下、前后、里外等方位词。

1.       能感知物体的形体结构特征,画出或拼搭出该物体的造型。

2.       能感知和发现常见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进行分类

3.       能使用上下、前后、里外、中间、旁边等方位词描述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

1.       能用常见的几何形体有创意地拼搭和画出物体的造型。

2.       能按语言指示或根据简单示意图正确取放物品。

3.       能辨别自己的左右。

教育建议:

1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在物体与几何形体之间建立联系。如:

n   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各种物品的形状特征,并尝试识别和描述。如感受和识别盘子、桌子、车轮、地砖等物品的形状特征。

n   鼓励和支持幼儿用积木、纸盒、拼板等各种形状材料进行建构游戏或制作活动。如用长方形的纸盒加两个圆形瓶盖制作“汽车”。

n   收拾整理积木时,引导幼儿体验图形之间的转换。如两个三角形可组合成一个正方形,两个正方形可组合成一个长方形。

n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生活物品的图形特征,鼓励他们按形状分类整理物品。

2丰富幼儿空间方位识别的经验,引导幼儿运用空间方位经验解决问题。如:

n   请幼儿取放物体时,使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位词,如把桌子下面的东西放到窗台上,把花盆放在大树旁边等。

n   和幼儿一起识别熟悉场所的位置。如超市在家的旁边,邮局在幼儿园的前面。

n   在体育、音乐和舞蹈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空间方位和运动方向。

n   和幼儿玩按指令找宝的游戏。对年龄小的幼儿要求他们按语言指令寻找,对年龄大些的幼儿可要求按照简单的示意图寻找。


五、艺术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

 

(一)感受与欣赏

目标喜欢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

3~4

4~5

5~6

1.       喜欢观看花草树木、日月星空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

2.       容易被自然界中的鸟鸣、风声、雨声等好听的声音所吸引。

1.       在欣赏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美的事物时,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

2.       喜欢倾听各种好听的声音,感知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等变化。

1.       乐于收集美的物品或向别人介绍所发现的美的事物。

2.       乐于模仿自然界和生活环境中有特点的声音,并产生相应的联想。

 

教育建议:

1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如:

n   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感受和欣赏美丽的景色和好听的声音。

n   经常带幼儿参观园林、名胜古迹等人文景观,讲讲有关的历史故事、传说,与幼儿一起讨论和交流对美的感受。

2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如:

n   让幼儿观察常见动植物以及其它物体,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等描述它们美的方面,如颜色、形状、形态等。

n   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

n   支持幼儿收集喜欢的物品并和他一起欣赏。

 

目标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

3~4

4~5

5~6

1.喜欢听音乐或观看舞蹈、戏剧等表演。

2乐于观看绘画、泥塑或其它艺术形式的作品

1.       能够专心地观看自己喜欢的文艺演出或艺术品,有模仿和参与的愿望。

2.       欣赏艺术作品时会产生相应的联想和情绪反应。

1.艺术欣赏时常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

2.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喜爱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验。

 

 

教育建议:

1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如:

n   经常让幼儿接触适宜的、各种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

n   和幼儿一起用图画、手工制品等装饰和美化环境。

n   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

n   有条件的情况下,带幼儿去剧院、美术馆、博物馆等欣赏文艺表演和艺术作品。

2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如:

n   理解和尊重幼儿在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手舞足蹈、即兴模仿等行为。

n   当幼儿主动介绍自己喜爱的舞蹈、戏曲、绘画或工艺品时,要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应和鼓励。

(二)表现与创造

目标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

3~4

4~5

5~6

1.       经常自哼自唱或模仿有趣的动作、表情和声调。

2.       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乐在其中。

1.       经常唱唱跳跳,愿意参加歌唱、律动、舞蹈、表演等活动。

2.       经常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

1.       积极参与艺术活动,有自己比较喜欢的活动形式。

2.       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3.       艺术活动中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表现。

教育建议: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山东:2017年07月淄博高新技术产业..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