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讲义=免费

山东省 2012年省事业单位录用考试《申论》试卷(word完美版附解析)(一)
2012-10-31 00:42:5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综合题

本大题90分 1、 1.2006年8月,在襄樊市总工会与该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中,19位女企业家与22名贫困大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承诺4年内每人每年资助1000元至3000元不等,帮助这些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入学前,总工会给每名受助大学生及其家长发了一封信,希望他们抽空给资助者写封信,汇报一下学习生活情况。但到2007年夏天,一年多来,三分之二的受助学生未给资助者写信,也没有采用其他的联系方式。当襄樊市总工会再次组织企业家们资助时,部分企业家表示不愿再资助无情贫困生”。无奈之下,襄樊市总工会宣布5名贫困大学生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
    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在受助的一年多时间内没有任何“感恩”表示,被取消继续受助的资格。此事一经报道,评论纷至沓来,社会舆论的热情关注颇有点出人意料。
    小事情引起大讨论,往往就说明人们在某些原则问题上多有歧见。2007年8月28日《光明日报》报道:截至8月27日,新浪网就“贫困生受助资格被取消”展开的讨论,已有210729人参与。其中,83%(174898票)的网友认为“应该取消”,感恩是做人的底线,不知恩的人很难期望他们将来回馈社会,认为“不应该取消”的占8.9%(18790票)和“不好说”的占8.1%(1704.1票)。
    2.有的人认为,不能因为大学生没写信就简单地认定他们不感恩,企业家不应就此撤销资助。“虽然我不是贫困生,但我能够理解他们为何不给捐助者写信。”北京师范大学的一位学生说:“我认为多数贫困生并不是心中不知感恩,只是他们不愿意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认为上学期间好好学习,做好本分的事情将来回报社会,才是更好的感恩方式。”
    对于资助者来说,来自被资助者的感谢,无疑是一种鼓励。温州资助者李先生说,每次收到被资助的贫困学生发来的慰问短信,都会让他流眼泪。北京的宋女士是一位机关工作者,她和她的朋友们每年都会通过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向边远地区学生提供助学金捐助。她向记者坦言,自己从未要求孩子们定期联系、汇报情况。“去年,我们捐助的10个孩子中有几个孩子刚好是在同一个学校的,年底,他们一起寄来封信,告诉我们收到了多少钱,并介绍了他们在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宋女士说:“付出的爱心有了回应,这让我们都觉得很开心。但我们也不强求捐助的所有孩子都给我们写信。毕竟他们还都是孩子,好好学习,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回报了,我想,这也是对他们自己最好的‘回报”’。
    在这场讨论中还有人认为,怜悯、善良和同情尽管是人类的自然本性,但平等、自由和尊严,也是与生俱来的人格。只要你有那么一点强势,给弱者半分“恩惠”,人家就要感恩戴德。感恩中的“恩”是报不完的,就算报完了,你也是一辈子都欠他的,一辈子都不会与他是平等的地位、平等的人
格。四川有位老板,资助了几个贫困学生,由于受助的学生年底没有向“恩人”汇报,老板就取消了他们受助资格,对不知去向的学生还动用律师将其告上法庭。
    一位从事公益事业多年的人士认为,家境贫困的孩子们本身已经面临生活上的很多困难,以居高临下的心态要求受助学生以低姿态的“感恩、亏欠”来面对捐助者和社会,对于年轻的他们有可能造成另一种心理上的压力。很多捐助者本人也承认,自己爱心的付出,并不是为了这些受捐助的孩子对捐助者有多大的回报,而是希望他们能够在温暖、充满关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将来能够以同样的社会责任感去回馈社会。
    3.2008年2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哈尔滨铁路国旅集团职1二资助黑龙江兰西县30多名贫困学生的事迹。两年来,这些贫困学生受到哈铁国旅集团叔叔阿姨们“一对一”的资助,得以继续学业。尽管孩子们盼望,但和自己的资助人在两年间却未曾见过面,只是书信往来。孩子们或许不理解,但叔叔阿姨们确有良苦用心。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加入“爱心助学”的队伍,是他们点燃一盏盏希望的烛火,照亮一个个苦难少年的前程。在很多人看来,受助者心怀感恩,是对爱心人士最大的安慰。在这种心理期许之下,受助者与献爱心者见面表达谢意,是合情合理的。然而,哈铁国旅人却想得更深一些。帮一个寒门子弟继续学业,可能从此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这份情义往大了说,是一种恩德,一生一世都会被铭记。但就受助者当前境况而言,除了感激,没有更多表达谢意的能力和方式。面对资助者,过分强调“感恩”,只会增加他们的自卑感。为了避免给孩子们造成不必要的“刺激”,哈铁国旅人选择了“见面不如鸿雁”。他们在信中鼓励孩子们安心读书,把对某个人的感激化为对全社会的关爱。这是一份怎样的情怀!
    那么,是不是就不要感恩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有一个故事让人不能释怀。一位在山中修路的农民丁,为阻止一辆即将坠崖的大巴车受了重伤,等他在医院醒来时发现少了一条腿。面对“后不后悔”的疑问,他陷入了苦闷:他救了一车人的性命,可在住院的日子里,那一车人没有一个来探望过他。其实,哪怕只是一声“谢谢”,他也就无怨无悔了。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没有感恩,爱心之树就失去了成长的沃土,爱心之舟也必将搁浅在心灵的荒漠。不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美好的情操和品德永远鲜亮。一个让崇高坠地、爱心落空的社会是多么让人失望啊!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我们需要倡导形成一种“知辱明耻、互相关爱”的社会氛围,培育一种“尊重奉献、褒扬崇高”的价值追求。农民工兄弟未能从被他救了性命的人那里得到应有的感恩回馈,那么社会就要把最高的礼赞献给他,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不能让他流血、流汗又流泪。
    每个人对这个社会都有一份责任,我们应更多关注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而非他人对自己的;常怀感恩之心,而不是认为别人对自己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那么,爱心和感恩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大的互动,社会和谐也就大有希望。
     4.有人认为,资助乃高尚之善举,不应求取回报,若附加任何感恩条件,就是“道德要挟”、“道德绑架”,就是满足道德虚荣心的假仁假义。以“附加条件”的有无为标准,划分慈善的真伪,这一简单做法陈义甚高,但实际可能徒增纷扰、于事无补。
    有人做善事,不图回报,不事张扬,只是默默奉献,以此为乐。这无疑是纯粹而真诚的仁爱,自然应当受到社会的称颂。不1过,假如还有人在行善的同时要求受益人作出某种回应,是否就会造成道德虚伪和慈善变质?恐怕未必。可以设想,如果慈善必须是不可附带任何条件的爱心付出,那么那些附有一定条件的献爱心活动就会被当成假慈善,那些献爱心者就会被认作道德虚伪之人。如此,奉献者就可能因为害怕“不道德”的恶名而缺乏动力去行善,长此以往,必定害及爱心的传播。在广东,有一个成功的案例:被资助者必须签《道义契约》。契约要求,受助学生进入社会后,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偿还助学金,并比照学生贷款支付利息,以帮助其他大学生。令人欣喜的是,第一批受助学生毕业后,半个月里,即有21人偿还16450元。在襄樊这一案例中,资助者和受助者事前未曾就“助学”活动约定条件,因而活动组织者取消受助资格的决定显得有些突兀。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此次“助学”就是一场虚伪的“道德秀”。事实上,将“附加条件的有无”看成道德问题,是道德上的一种“洁癖”。
    5.去年,华东师范大学首批师范生收到一封校长写的亲笔信。信中,校长叮嘱即将入学的免费生“一定不要忘记感谢父母和家人,不要忘记感谢老师。希望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走出家门,怀着一颗自信的心走进校门”。
    感恩这种情愫在社会情商体系中愈来愈珍贵了,以至有论者指出“感恩意识的匮乏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上述大学校长致函新生一事竞遭到包括网络舆论在内的诸多质疑甚至指责,认为是“多余”、“多管闲事”,等等。对此,有些学者认为,某些制度层面上的不公,不该影响学生对父母、家人、老师应有的感恩情怀,也不能遮蔽一位校长督促学生回首感恩的善意。
    在感恩上,我们常常感叹世风日下、今不如昔,也往往由此反思教育的弊端。诚然,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中,包括感恩在内的情商教育被冲击得七零八落,甚至被严重地忽视着——高考以及就业的压力,使得教育染上了愈来愈功利的色彩,由此而生的培养目标的嬗变,也让教育的功利性渐渐向自利转变,学校过多地着眼于有利于自身需要的学生能力的培养,而罔顾其他。在这样的背景下看华东师大校长这封“多余”或者“多管闲事”的亲笔信,难道不是一种进步吗?就算它只是庞大的既有教育体制中一个带有个人色彩的节点,出于对公序良俗构架的公共诉求,也应该将其视为学校在学生情商教育上的意识觉醒和责任回归。希望这样的谆谆教诲能够多一些,逐渐形成一个完善、系统的学校情商教育体系,来救赎我们心中遗失太多的感恩情怀。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种形式表露了感恩教育所必需的宽容和细节原则。很多时候,感恩是一种心灵独语,需要宽容的平台和细节的积累来培植孕育。
    6.2007年8月27日《解放日报》载文:某校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讲述了一个“沉痛教训”:一位学生家庭突遭变故,陷入贫困。学生身边的一群老师坚持每月给他三四百元资助,直到他毕业。逢年过节,老师们还轮流请他来自己家吃饭。这位学生要毕业了,老师们筹划着开个欢送会。谁知,他跟谁都没打招呼,收拾完行李独自离校了。失望之余,老师们反思:我们给贫困学生的关爱中是否还缺失了哪一块?答案是:缺失了心灵扶助。
    文章认为,初进校时相当一部分贫困学生感到自卑、心态不平衡,人际交往不顺畅,他们需要“润物无声”的心灵呵护。高校需要不断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鼓励贫困学生参加社团组织,锻炼能力,获得自信。当他们的心灵充满阳光时,感恩意识与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贫困大学生无论接受国家还是民间资助,学校都要为他们搭建一个感恩与回报的平台,除了对资助者表示感谢外,更重要的是在更大范围内回报社会,使爱心得以“接力”。华东大学每年有6名学生接受一位老先生的捐助。学校除了开年会,让受助学生和老先生见面交流外,还组织学生写学习和生活经历、感言,定期给老先生送去。通过这样的引导,感恩之心在学生心中悄悄扎根。
    7.大连医科大学学生慕晓娟来自朝阳市朝阳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在校期间,慕晓娟得到老师、同学及社会人士的很多帮助。感恩的她把每个人的每一份帮助深深记在心底,把自己的爱心投向社会,这个山里孩子挺直了脊梁,开始了自立自强的生活旅程。一项项殊荣记录着慕晓娟的感动与追求:现任年级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班级学习委员,多次荣获辽宁省一等奖学金,获得大连医科大学自强不息大学生、“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在学校举办的“寻找青春的感动”活动中,她成为“校园十大感动人物”之一。慕晓娟经常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去当地养老院作义工,她对待老人院老人像亲人一样,定期看望,问寒问暖,送去真诚。在她常去的红岩老人院、白云老人院及同泰老人院,老人们都熟悉了她,亲切地称她“小慕”。她同爷爷奶奶们说笑、娱乐和运动,让他们感受青春的力量;她听他们讲述他们记忆中耐人寻味的故事,讲述历史、长征、英雄,与他们共同分享人生;她与爷爷奶奶共同研讨时事,评论现状,聆听他们的经验之谈,接受他们难得的关于人生的体会,关于人生价值取向积极思想的教诲……老人们也把她当作孩子,喜欢她、信任她。在关爱儿童村手工艺品拍卖会中,她的作品获优秀奖,她将拍卖的钱全部捐给儿童村的孩子们。同时,她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为医疗事业尽一份微薄之力。
    8.2008年2月13日《文汇报》载文:“感恩是增强学生动力的源头,也是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个重要方式”,这是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党委副书记楼巍的话。记者在跟踪采访中获悉,该校已经连续进行四年的感恩教育,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了很大提升。据介绍,上海对外贸易学院组织感
恩教育,从最初的给父母写家信,到现在每年过春节时向父母、老师等自己敬重的长辈讨要一句“压岁言”,虽然每年活动的形式都在创新,但感恩的内涵却一直没有变化。楼巍称,大学教育从原先的重视智力教育到能力教育,再到现在对学生进行动力教育,感恩是最容易使学生增强自己动力的一
种方式。事实上,在经历感恩教育后,不少学生的责任意识得到增强,尤其是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9.在“襄樊停捐事件”引起的热烈讨论和激烈争论中,有些人认为:“我们期盼感恩不需要书面的契约来保障,感动也不因一纸契约而‘消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无形的契约。”感恩是一种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要让感恩之情延续传递,受助者当然更需善待社会善意。心怀感恩,才能知道
珍惜,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珍惜别人患难相助的爱心。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做一个社会人最朴素的道德准则。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在现实世界中,感恩是必要的,因为感恩对社会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
    对于贫困大学生在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我们应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想法,这本身也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的德育教育既要立足高远、坚持正确的导向,同时也要落实到点滴之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体现德育教育的作用。对于贫困大学生,我们应以更加细致、耐心的方来研究和解决存在于他们中间的问题。作为资助方的企业家们想收到这些受助大学生的反馈信息,可以理解,但不能简单地说贫困大学生“不感恩”。企业家应该以更加平和的心态来进行这项公益事业。当前,社会各界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是帮助困难学子顺利完成学业的有效途径,应该积极鼓励和提倡更多的有识之士都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来。捐资助学活动的主办机构,应该主动在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间搭建起帮助他们相互联系和相互沟通的平台。
    10.一些理论工作者谈到感恩问题时说,感恩是保证社会和谐和健康发展的深层底蕴。我们说,有感恩就有尊重。感恩既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也体现了对别人财产的尊重。而有尊重就会有敬畏,因为尊重本身也是一种敬畏的表现。而敬畏是产生秩序有效的基本条件,敬畏使秩序有了内在的约束,从而使秩序有了实在意义。所以,感恩精神深层次也体现了一种秩序精神。而秩序是保证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基本要件。我们说,感恩体现了一种公平境界。感恩实质是依据个人内心公平法则对别人付出所进行的一种回报,所以,感恩实质体现的也是一种公平人格。由于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所以有了个人的公平,才能有社会的公平。感恩又是爱的表现。资助是爱,感恩也是爱,资助与感恩,共同构成了一个爱的循环圈,并且二者互相促进,良性循环。而爱是人性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秩序、公平、爱三者构成了社会健康发展的三个基本要素,而感恩与这三个要素在本质上都是有关联的,所以,一个国家公民感恩的程度是反映社会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尺度。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以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营造和谐氛围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它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和谐。和谐始于内心,人的身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
人们的精神压力加大,容易产生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心态,遇到挫折时,甚至会产生怨恨、仇视的情绪。这些精神上的不健康因素一旦导致极端行为,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和谐文化的熏陶和哺育,可以提高人的境界、情趣、品位,有效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和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11.2008年2月18日,李丽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92007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说:“我从事家庭教育以来,认识了很多家庭,认识了很多孩子,我觉得有些孩子缺少了一种感恩,缺少了一种意志力,缺乏一种抗击挫折的能力,怎么样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有些孩子很模糊,我希望通过我们
的努力,和我们的孩子一起成长,让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些社会人士说,现在有一些受助的贫困大学生没有主动向资助人表示感激,反映出他们心目中的一些顾虑。由于经济条件差,他们可能会觉得因此而抬不起头,进而不愿意公开直面资助人。其实,这是一种不正确的心态。贫困大学生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值观,对于自己目前贫困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贫困是可以改变的,但归根究底要靠自己。今天有人资助自己,就应该积极地利用好这个条件,将这份资助转化成自己积极进取的动力。而不能总是感觉低人一等,或者是怨天尤人、埋怨社会的不公正。如果不改变这种消极的心态,会使自己懒得与别人沟通,难以树立起积极的追求,即使是奋斗也会觉得前途渺茫,甚至导致更加消极的后果。
    12.中国科技大学学工部尹红副部长说,引导受资助的贫困生成立爱心社团,秉承“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的宗旨,在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是我们学校近几年重点探索的助学与育人相结合的新模式。“精进爱心社”就是由获得“精进助学金”资助的25名同学发起的,现在已有50名成员。社团成立以来,同学们积极参加暑期“三下乡”活动,到农村开展社会调查,举行社团联谊交流活动,向新生介绍学习经验,举办“感恩与责任”征文活动等,这个学生群体在一系列活动中感动着、成长着。像这样的爱心社团在我们学校就有8个,它们都以设立的助学金名称命
名,统一在“自强社”的管理之下。  
1给定资料4提到“有些人认为,资助乃高尚之善举,不应求取回报,若附加任何感恩条件,就是‘道德要挟’、‘道德绑架’,就是满足道德虚荣心的假仁_假义。”你是如何看待“附加条件的资助是“道德绑架”,这个问题的?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
2给定资料9显示:“我们期盼感恩不需要书面的契约来保障,感动也不因一纸契约而‘消解’,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张无形的契约”。请根据给定资料9~14,联系实际,谈谈“感恩之情如何更绵长”的话题。
要求:有针对性、可行性,字数控制在400字以内。
3请根据你对以上给定资料的理解和体会,在下列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1)让世界少一份冷漠,多一份阳光;(2)守候期待感恩。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观点鲜明,语言流畅,字数掌握在900字左右。
++++++++++++++++++++++++++++++++++++++++++++++++++++++++++++++++++++++++++++++++++++++++++++++++++++++++++
++++++++++++++++++++++++++++++++++++++++++++++++++++++++++++++++++++++++++++++++++++++++++++++++++++++++++
++++++++++++++++++++++++++++++++++++++++++++++++++++++++++++++++++++++++++++++++++++++++++++++++++++++++++
试题答案与详细解析在下页

++++++++++++++++++++++++++++++++++++++++++++++++++++++++++++++++++++++++++++++++++++++++++++++++++++++++++
++++++++++++++++++++++++++++++++++++++++++++++++++++++++++++++++++++++++++++++++++++++++++++++++++++++++++
++++++++++++++++++++++++++++++++++++++++++++++++++++++++++++++++++++++++++++++++++++++++++++++++++++++++++

Tags:事业单位 模拟 word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2年四川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