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大展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论坛200 9年2月10日在京开幕。
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指出,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召开生产性保护论坛有很强的现实性。中国传统技艺发展目前存在着过度开发和保护理念僵化的问题,如何在当代社会背景下进行传统技艺研究保护,是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现在世界各国传统技艺保护的方式给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国家传统技艺保护应放在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围绕如何把文化优势变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进行研究,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拉动内需、扩大就业、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做贡献。论坛要在传统技艺保护上起到主导作用和立法建设的基础性作用,明确传统技艺保护措施,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著名学者乌丙安表示,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方式保护管理,应有专项管理条例来保障实施,维护代表性传承人的知识产权和权益,维护手工技艺传承机制。严加防范打击借生产性方式保护之名,行以假乱真、粗制滥造、见利忘义之实等一切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行为。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吕品田和南京艺术学院研究员徐艺乙表示,生产性方式保护切合手工技艺的存在形态和传承特点,有利于传统技艺参与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实践。
蒸馏酒酿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四川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林说:“从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看,有效地保护不能仅凭觉悟和责任感,必须有经费支持。事实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企业的发展壮大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我们坚持在生产发展中实施传统酿造技艺保护,用传统酿造技艺保护推动生产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北京工艺美术“四大名旦”之一的雕漆工艺,随着著名雕漆大师文乾刚走进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再一次将诸多莘莘学子视线聚焦在传统工艺美术上来。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文老以工艺大师的身份走进校园,并非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传统工艺之概略,而是连同他几十年的雕漆手艺亲临教授于象牙塔,向同学们传授雕漆“真经”。通过授课向同学们讲述传统雕漆的技艺,与同学们座谈交流、展示作品,亲身示范,在使众多大学生近距离与古老技艺亲密接触的同时,更多地勾起了同学们对于古老文化的好奇与兴趣。此次大师教学活动持续一个月,在学时安排内,文大师系统地把雕漆的制作工艺介绍给学生,并指导实践,再现活艺术的魅力。
将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门类逐步引进到大学生的日常课程,不断邀请名师大家亲临学院实地教学,给同学们以最直接的技艺授课,曾先后开展了磁州窑制作、玻璃工艺、金属工艺、首饰工艺制作等传统工艺美术课程,使得学生在获得文化补给的同时又锻炼了动手能力,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进一步强化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这类课程已成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特色课程之一,并且力争通过此类课程的开展与实践,来配合北京工艺美术事业的发展以及对工艺美术文化层次的保护与传播,为北京市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学院贡献。
以上所述,对于保护传统优秀文化无疑是件好事,这反映了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学院对濒临文化一种危机感的认同与保护意识的提升,也是一种社会文化责任感的直接表现,是值得社会肯定的、有意义的活动,其形式也是应当提倡并进一步扩大规模推广的。但就是这种推广,似乎还存在着现实的问题,引人思考。
近年来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与保护,越来越多的传统手工艺生存状态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许多古老而又面临失传的文化象征、文明符号又重新被人们所认识并逐渐熟知,尤其在北京这个拥有千年文化积淀的六朝古都,传统手工艺的种类更是纷繁多样。既有像“玉器、牙雕、景泰蓝、雕漆”这样高雅的工艺品类,又有诸如京剧脸谱、蛋雕、毛猴、面塑、泥人、糖画、剪纸、绢人等等广受大众所喜爱的手工艺品种,这 或高雅或通俗的艺术的繁荣是我国文化整体的有力补充,更是文明的直接展现。但由于这些传统的手丁艺都是门传心授而流至后代,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老的手工艺人的故去,使得这些传统文化的实物载体逐渐消失,这也就需要我们加速对此的保护力度与挽救的进程。
对于传统工艺的保护,以工艺美术为例,至此北京没有一所纯正的工艺美术学校,即便有些许专科学校,其师资往往又难以达到真正工艺美术的要求。工艺美术大师和技艺传承者也还未完全走入大学,只是以开办工作室的形式进行着新时代“作坊”式的工艺制作.没有形成将传统工艺带进大学的一股社会文化的合力。由此而引出的关于工艺美术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去完整或部分地将古老技艺与文化内涵的双重继承问题,如仍按照以往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在当今社会很显然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虽也有些专科教学,但学员的素质与继承能力又有着诸多问题的存在,明显的表现就是这种方式容易造成单纯的流俗于文化形式的传递,遗失的是文化内涵自身,高层次的继承不够,所以往往出得更多的是匠人而非工艺美术艺术家。
7.己丑年春节前后,京城著名老字号企业荣宝斋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销售额高达5000多万元。其中,仅范曾己丑年书画新作展15天的销售额,就已达到400O多万元,其余的传统工艺产品也在短期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000 多万元的高销售额。
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不容乐观的今天,荣宝斋能有如此令人惊喜的成绩,原因何在?它是一个偶然的市场现象,还是老字号发展中有着充足理由的必然结果?
荣宝斋常务副总经理王铁全的一番话,揭示了销售额大幅增加的奥秘:“春节期间热销达到5000多万元,使得荣宝斋全部职工都很振奋,也更加坚信,我们为自己规划的发展方向是合适的。其实,这种热销现象并不是偶然。荣宝斋之所以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是由于它是老字号,它继承发扬了文化遗产。经济的动荡有可能给传统文化艺术商品经营带来商机,成为一个再发展的机会,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事例。今天,作为消费者,在这种经济不景气状态下,并不是没有钱去消费,去投资,而是投资更谨慎,更注重投资于相对安全的方向和有信誉的商品、品牌,他们更多地关注到了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受众的人群底盘很大,老百姓有喜欢传统文化的基础,所以,荣宝斋的商品,无论是高端书画艺术品还是适合大众的木版水
印产品、书画装帧、装裱修复、文房用品等等,都有自己的消费群体。”
荣宝斋是一个特殊的文化企业,承担着保护、继承、发展优秀文化遗产的责任。荣宝斋与其他一些百年老企业一样,悠久的历史为企业积攒了宝贵的财富,但也产生了一些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弊端。特别是在市场条件下,传统老字号文化企业如何把企业的文化价值观、自身的文化情结和责任渗透在现实经营活动中,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在这方面,荣宝斋做出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艺和装裱修复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铁全说:“荣宝斋在处理遗产保护任务和经营效益的矛盾时非常谨慎,荣宝斋木版水印事业虽然在历史上取得了许多成绩,但客观地看,木版水印生存机制还是非市场化的。企业一直是把它按照特殊事业对待。2006年以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木版水印的生存发展环境也有所改善。但是,木版水印这个项目必须依靠良性的自我‘造血’功能,才能生存和发展。于是,我们创建了木版水印工艺坊,这样就打破r传统木版水印产品单一销售的格局,建设了一个集展览、表演、互动、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在这里,既能了解到传统雕版印刷的历史渊源,又能观看到木版水印四道工序的现场表演,让顾客身临其境地感受‘活文物’的历史价值,提升木版水印产品的技艺和人文价值,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荣宝斋的木版水印工艺坊自2008年8月9日开业以来,接待了众多国内外宾客,社会反响良好,当月销售收入突破100万元。
8.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传统文化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如何有效地防止传统文化的“水土”流失?怎样更好地保护发展好传统文化?
来自云南的哈尼族全国人大代表张美兰说,古村落的湮没消失,使人们很痛心。据统计,中国60多万个村庄中,经过开发的“洗礼”,大多已经失去了历史文化特征,剩下来的古村落只有5000~8000个。“这些仅剩的古村落也危在旦夕。”来自福建的曾静萍代表大声疾呼,“闽南出现了‘一代比一代更不会说闽南话’的危机”。她说,闽南话本来被誉为汉语的“活化石”,但是由于闽南地区城市以及有条件的乡村从幼儿园开始实行普通话教育,还有日益低龄化的“外语热”,现在已有许多孩子不会讲或讲不好闽南话了。几位来自闽南地区的代表期待,国家能有更切实的措施来保护为闽台民众共同珍惜的闽南文化。
“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必然体现为民族文化,而节日文化正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文汇报社社长张国良建言,“是否增设清明和中秋为法定假期,应该从增强国家软实力和提升国家形象的层面来考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问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分析道,文化遗存的流失与近20年大批古董贩子走村串乡,穿街人户,上门“淘宝”有着直接关系。村民不了解这些遗存历史文化的价值,许多与其地域有重要关系的文献与器物被廉价买走,致使许多少数民族古老的村寨中已很难见到传衍久远的遗存。他指出,保护古村镇,既要保留古老的村容镇貌,更要留住它的内涵。“否则这些古村镇即使保留下来,也成为记忆的真空。”
9.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坎儿井,应该从新疆的自然环境改善着手。20 09年3月2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黄尘四起,遮天蔽日。当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坎儿井保护与利用会议正在吐鲁番市召开,已近尾声。
会上,有关专家指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坎儿井,应该由水利部门与文物部门共同作用,因为坎儿井既是水利工程,也是文化遗产。然而专家似乎没有注意到,日渐恶化的自然环境让新疆的沙尘天气日益增多,缺水问题日益凸显。如果新疆整体的自然环境得不到改善,吐鲁番的自然环境不能改善,坎儿井日后必然源断流绝,不复存在。所以,保护坎儿井,应该更加注重新疆自然环境的改善。
“坎儿井”,新疆汉语也简称“坎”,从汉语翻译的角度来看,叫它“坎儿河”更准确,凶为它不仅仅是一口井,而是一条地下暗河,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蓄水池)四个部分构成。新疆的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0公里,是新疆坎儿井最为密集的地方。
吐鲁番盆地北部有博格达山,西部有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融化的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井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近年来,吐鲁番的坎儿井呈衰减之势。全疆坎儿井50年代多达1700条,随着不断的干涸,80年代末已降至860余条。吐鲁番地区坎儿井最多时达1273条,目前仅存725条左右,而有水的坎儿井只有300多条。
10.当前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依然是体制障碍。也就是说,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主要取决于社会整体的制度设计,特别是有关市场塑造与维护的制度安排。而在林林总总的各项制度中,法律制度特有的权威性和确定性使之成为制度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我国现有文化产业立法主要包括行政法规、规章等,在由经济蓬勃发展并由此带动和刺激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新形势下,这些法规已经不能够给予文化产业足够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