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事业单位考试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更详细省市县级导航 事业单位招聘专用题库 事业单位考试历年真题 真题+讲义=免费

2013年贵州事业单位申论专家押题试卷五(七)
2012-12-14 20:49:2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试题答案与详细解析

+++++++++++++++++++++++++++++++++
+++++++++++++++++++++++++++++++++
+++++++++++++++++++++++++++++++++
作文

(本大题30分)
参考答案: 略    
答案解析: 略
1、以《吃亏是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不得写成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简析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 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
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
请回答:
参考答案: 这段话中的“吾”是北海若。实际上足庄周他自己思想的代言人。    
答案解析: 这段话中的“吾”是北海若。实际上足庄周他自己思想的代言人。
1这段话中的“吾”是谁?实际上又是谁的代言人?
参考答案: 运用了比喻和反问。    
答案解析: 运用了比喻和反问。
2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这段话说明的道理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 分有限的。    
答案解析: 这段话说明的道理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 分有限的。
3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2、 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
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
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
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
请回答:
参考答案: 运用了类比法进行论证。说明了当时整座城池已危在旦夕,迟早要被攻破,不应该因为许远镇守处先陷入敌手,而辱骂、诽谤他。    
答案解析: 运用了类比法进行论证。说明了当时整座城池已危在旦夕,迟早要被攻破,不应该因为许远镇守处先
陷入敌手,而辱骂、诽谤他。
1这段话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参考答案: 因为“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    
答案解析: 因为“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
2“远”被诽谤的原因是什么?
3、 阅读《都江堰》中的一段文字:
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
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
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
请回答:
参考答案: 海水与都江堰水的不同。    
答案解析: 海水与都江堰水的不同。
1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将海水与都江堰水进行对比。    
答案解析: 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将海水与都江堰水进行对比。
2这段话使用了什么方法来进行叙述?
参考答案: 运朋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寓有动感。    
答案解析: 运朋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寓有动感。
3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如何?
简答题

(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参考答案: 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这篇文章中,作者将一个关涉哲学认识论的大论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读者侃侃而淡,尤其是从头到尾运用了一般文章较少采用的第二人称“你”,又引入“我”的生活经验作为论述的对象,使文章形成了,“你”、“我”之间直面交谈的表达风格,产生了亲近自然的效果,从而使整篇文章显得通俗易懂,亲近自然。    
答案解析: 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这篇文章中,作者将一个关涉哲学认识论的大论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读者侃侃而淡,尤其是从头到尾运用了一般文章较少采用的第二人称“你”,又引入“我”的生活经验作为论述的对象,使文章形成了,“你”、“我”之间直面交谈的表达风格,产生了亲近自然的效果,从而使整篇文章显得通俗易懂,亲近自然。
1、在《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这篇文章中,作者是如何通过“我”与“你”的“对话”口吻展开说理的?
参考答案: 在《冯谖客孟尝君》这篇文章中,作者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小知餍足的小人。但当盂尝君召人收债时,他自告奋勇,挺身而出,迅速“市义”而归。在孟尝君失势就国看到“市义”的奇效后,冯谖又作出了更远的谋划,为孟尝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从此高枕无忧,长保荣华富贵。由此可见,冯谖起初是故意深藏不露,有意试探,而在孟尝君礼贤下士、真情相待之后,才不遗余力地为之出谋划策,这体现了“士为知已死”的信念,也展现了冯谖不甘屈居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个性。    
答案解析: 在《冯谖客孟尝君》这篇文章中,作者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小知餍足的小人。但当盂尝君召人收债时,他自告奋勇,挺身而出,迅速“市义”而归。在孟尝君失势就国看到“市义”的奇效后,冯谖又作出了更远的谋划,为孟尝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从此高枕无忧,长保荣华富贵。由此可见,冯谖起初是故意深藏不露,有意试探,而在孟尝君礼贤下士、真情相待之后,才不遗余力地为之出谋划策,这体现了“士为知已死”的信念,也展现了冯谖不甘屈居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个性。
2、试述《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的性格特征。
参考答案: 《爱尔克的灯光》写到了“三种灯光”:故居大门内亮起的灯光象征旧家庭、旧礼教走向没落、崩溃;爱尔克的灯光象征着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我的心灵的灯”,象征作者对新牛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答案解析: 《爱尔克的灯光》写到了“三种灯光”:故居大门内亮起的灯光象征旧家庭、旧礼教走向没落、崩溃;爱尔克的灯光象征着旧生活的悲剧和希望的破灭;“我的心灵的灯”,象征作者对新牛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3、《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三种灯光分别象征什么?
词语解释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参考答案: 无罪岁:别归罪于年成不好。    
答案解析: 无罪岁:别归罪于年成不好。
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无罪岁:
参考答案: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答案解析: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2、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绮:
参考答案: 相与还:结伴而归。    
答案解析: 相与还:结伴而归。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相与还:
参考答案: 清酒:清醇的美酒。    
答案解析: 清酒:清醇的美酒。
4、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清酒:
参考答案: 寒衣:御寒的衣服,冬衣。    
答案解析: 寒衣:御寒的衣服,冬衣。
5、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寒衣:
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参考答案: [A, C, D]
答案解析: ACD
1、 在《秋水》这篇文章中,北海若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句话体现出() 

A.人的认识要受到时间的限制

B.人的认识要受到个人习俗的限制

C.人的认识要受到空间的限制

D.人的认识要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

E.人的认识要受到性格的限制

参考答案: [B, C, D]
答案解析: BCD
2、 《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争议,主要说法有() 

A.象征说

B.讽喻说

C.爱情说

D.双重主题说

E.叙事说

参考答案: [B, C, D]
答案解析: BCD
3、 由《垓下之围》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而形成的成语有() 

A.怒发冲冠、

B.羞见江东父老

C.四面楚歌

D.霸王别姬

E.一呜惊人

参考答案: [C, D]
答案解析: CD
4、 下面属于豪放派的词人有() 

A.晏残道

B.李清照

C.苏轼

D.辛弃疾

E.柳永

参考答案: [C, D]
答案解析: CD
5、 诗歌《行路难》(其一)中借典故抒情的诗句有() 

A.拔剑四顾心茫然

B.欲渡黄河冰塞川

C.闲来垂钓碧溪上

D.忽复乘舟梦日边

E.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B
1、 晚年自称为六一居士的人是() 

A.王安石

B.欧阳修

C.司马光

D.李清照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A
2、 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兑》中提出“抱定宗旨”,其宗旨足指() 

A.研究高深学问

B.教育青年志士

C.研究西方学问

D.做官致富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C
3、 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这篇文章中提出的观点足() .

A.要抱定宗旨

B.“和而不同”的社会理念

C.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D.王道政治,以民为本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A
4、 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引用了《尚书》中的一句话来揭示后唐庄宗亡国的原因,这句话是() 

A.满招损,谦得益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D.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B
5、 在《容忍与自由》中,胡适引用布尔的话来展开他对容忍与自由之关系的沦述,这句话是() 

A.严厉惩治邪说者的权威是无可疑的,因为这就是上帝自己说话

B.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

C.假于鬼神时日卜筮以疑众,杀

D.良心的自由是魔鬼的教条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A
6、 《先妣事略》这篇文章重要的艺术特色是() 

A.作者不动声色而读者却深受感动

B.善于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

C.通过说理和抒情来表现心中的情感

D.文章详略有度,剪裁得体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D
7、 侯方域创作《马伶传》的意图是() 

A.反映历史情况

B.反映当时的世风民情

C.说明竞争激烈

D.讽刺当朝权奸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A
8、 下列描述士大夫在“西湖七月半”时看月的一句话是() 

A.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B.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

C.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

D.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C
9、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蒹葭》最有可能是一首() 

A.政治抒情诗

B.历史咏叹诗

C.男女间恋歌

D.经济生活诗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A
10、 诗歌《湘夫人》中,“目眇眇兮愁予”这句话属于() 

A.直接抒情

B.借事抒情

C.借景抒情

D.借象征抒情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C
11、 散文《秋夜》中,与枣树在精神上暗相呼应的是() 

A.小粉红花

B.玻璃

C.小青虫

D.天空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B
12、 散文《爱尔克的灯光》巾,作者所选择的道路是() 

A.祖辈们所安排的囿于家庭和礼教的“平坦而舒适”的道路

B.冲破旧家庭、旧礼教到“广大的世界中去”的道路

C.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的道路

D.“爱尔克的灯光”所象征的道路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C
13、 散文《纪念傅雷》中,作者写到了傅雷的怒,他的“怒”一共有()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N次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A
14、 散文《都江堰》第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 

A.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

B.写都江堰水流的壮观

C.写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

D.写横江索桥与二王庙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B
15、 在《蚂蚁大战》中,作者着重描写红黑三个“武士”的生死鏖战,从而让人透过典型细节而通览全局,这种手法叫做() 

A.以线带面

B.以点带面

C.以点带线

D.以面反点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C
16、 下列属于田园诗的是() 

A.《蒹葭》

B.《早雁》

C.《饮酒》(其五)

D.《陌上桑》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C
17、 被奉为古代长篇歌行中的绝唱的诗歌是()

A.《陌上桑》

B. 《蒹葭》

C.《长恨歌》

D.《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D
18、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寓意是() 

A.东西还在、人已变老

B.往日美景、青春年少

C.事物犹存、不再年轻

D.物是人非、江山易主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A
19、 全篇以比兴象征手法抒写情怀的词是() 

A.《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B.《声声慢》(寻寻觅觅)

C.《鹧鸪天》(重过间门万事非)

D.《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A
20、 在小说《哦,香雪》中,作者以动人的抒情笔调,歌颂了在文明与原始的交汇中,后者所折射出来的质朴美,其中最能作为质朴美化身的是() 

A.香雪

B.“北京话”

C.凤娇

D.矿冶学院的学生

Tags:事业单位 历年真题 word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2013年山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48225117